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田金山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田金山

【摘要】目的:分析在宫腔镜手术中丙泊酚、羟考酮的复合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宫腔镜手术的200例患者,以患者采取的不同麻醉方案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采用丙泊酚、羟考酮复合麻醉的研究组和采用丙泊酚、地佐辛复合麻醉的对照组,每组100例。组间对比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麻醉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有明显改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进行丙泊酚、羟考酮复合麻醉不仅可以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丙泊酚;羟考酮;宫腔镜手术;麻醉;临床效果

宫腔镜在妇产科中多被用于进行检查和治疗,术中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麻醉,以减轻侵入性操作、创伤性操作带来的刺激和疼痛,但麻醉深度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患者术后能够尽快清醒。地佐辛+丙泊酚复合麻醉是宫腔镜手术常见的麻醉方案,但丙泊酚的应用容易引发呼吸抑制等结果,因此临床需要为患者采取既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麻醉方案。本文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宫腔镜手术的200例患者,试分析丙泊酚、羟考酮的复合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宫腔镜手术的200例患者,以患者采取的不同麻醉方案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年龄27岁至57岁,平均(42.27 ± 10.17)岁;子宫肌瘤53例,子宫内膜息肉33例,宫颈粘连14例;ASA分级:II级34例,I级66例。对照组:年龄26岁至58岁,平均(42.43 ± 10.09)岁;子宫肌瘤54例,子宫内膜息肉34例,宫颈粘连12例;ASA分级:II级33例,I级67例。将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疾病类型、麻醉分级等资料纳入对比,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在两组之间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术前禁食禁水,建立静脉通路,补液以维持酸碱平衡与水电解质稳定,静注乳酸钠林格液,连接监测设备,取截石位,做好消毒铺巾等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以地佐辛、丙泊酚进行复合麻醉,先取200μg / kg地佐辛进行静脉注射,3分钟后注射1mg / kg丙泊酚进行静脉诱导、后续每小时按照2mg / kg标准急进性麻醉维持。此后,结合患者血压、心率变化调节输注速度,控制麻醉深度。研究组则以丙泊酚、羟考酮进行复合麻醉,取100μg / kg羟考酮进行静脉注射,3分钟后按照对照组的用法用量使用丙泊酚。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麻醉前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在21.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数据分别以n (%)和(x- ± s)表示,分别以χ2和t来检验,若统计分析结果为P < 0.05,则组间或组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前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研究组麻醉前的心率为(76.39 ± 8.14)次/分钟,麻醉后为(75.32 ± 7.02)次/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995,P = 0.321 > 0.05)。研究组麻醉前的平均动脉压为(84.25 ± 8.89) mmHg,麻醉后为(83.04 ± 9.14)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949,P = 0.344 > 0.05)。

对照组麻醉前的心率为(76.44 ± 8.25)次/分钟,麻醉后为(70.31 ± 6.88)次/分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 = 5.706,P = 0.000 < 0.05)。对照组麻醉前的平均动脉压为(84.54 ± 8.99) mmHg,麻醉后为(75.03 ± 9.22) mmH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 = 7.385,P = 0.000 < 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有2例头晕,3例恶心呕吐,1例呼吸抑制,总发生率为6 %;对照组有8例头晕,10例恶心呕吐,6例呼吸抑制,总发生率为24 %。研究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 12.706,P = 0.000 < 0.05)。

3 讨论

宫腔镜手术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的优势,但是其虽然创伤相对较小,术中扩宫等操作依然会造成刺激,使患者的麻醉状态受到影响,若要达到无痛、无意识、保留自主呼吸等理想麻醉状态,便需要谨慎选择麻醉药物[1]。本文中两组均使用的丙泊酚见效快、术后苏醒快、术后无蓄积,非常适用于短小手术的静脉麻醉,但其镇痛效果不明显,且术中容易引发呼吸抑制问题,因此临床多以丙泊酚为复合麻醉的主药,再辅以地佐辛、羟考酮等阿片类药物来作为辅药。其中,地佐辛为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可以拮抗μ受体和k受体,发挥出镇痛的重要作用,但地佐辛用量增加后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也会提高[2]。而羟考酮作为新型阿片类药物不仅镇痛效果显著,还能激动k受体,使内脏痛得到有效抑制,同时其对μ受体亲和力低,不易引发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见结果,麻醉前后研究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未发生明显改变(P > 0.05),而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 < 0.05),可见羟考酮、丙泊酚复合麻醉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再看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6% vs 24%),则证明二者联用安全性也比较高。

结语: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可以保证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其安全性也非常高,临床推荐为妇科患者积极应用这种安全性与有效性均非常高的麻醉方式,以保障患者的术后安全。

【参考文献】

[1]孟剑.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17(09):100-102.

[2]樊磊,吕志峰.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的应用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4):145-146.

[3]陈婵娟,卢欢,林传涛.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4):3714-3716.

论文作者:田金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田金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