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建设特点与未来趋势探讨论文_汤伟健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对博物馆的安防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博物馆安防系统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分析安防系统的设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通过了解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建设特点,分析安防系统的设计,进而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特点;未来趋势;探讨

现阶段安防系统在博物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安防系统在博物馆中的建设特点与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其基本的功能是没有变的,其更新只是以根本的功能为基础,在功能设置上,更加符合当代博物馆对于安防工作的需求。

1.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建设特点

1.1检测手段多样化

检测手段的多样化是博物馆安防系统的一个建设特点,安防系统的运行以不同子系统的运行为基础,通过庞大数据信息量的采集,将其中的信息以信号的形式发送到相关的设备中并对其进行判断。检测手段的多样化体现在对博物馆湿度信号的采集、门禁考勤巡逻一体化、博物馆温度信号的采集等以及报警系统前端检测等多个方面[1]。

1.2统一的管理平台

系统的管理人员通过统一管理平台进而对每个子系统进行管理,统一后的管理平台具有很强的监控功能,这个功能简化了管理者的工作,他们利用统一的平台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统一的管理平台具有将不同子系统整合为一个平台进行管理的优势,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对安防系统管理的难度。

1.3安防设备智能化

相关设备更具智能化是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的又一特点,其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视频的检测方面,视频智能化监测点是视频采集的设备,而监测点的应用是将监测到的视频以信号的形式发送到相应的接收站,这样可以借助于设备及时的发现异常情况【2】。对于大规模的博物馆,在本馆内的开放期间可以将人脸识别系统引进在内,该系统通过对参观者的人脸进行采集,将人脸中的特点提取出来。根据提取出来的特点可以从数据库的人员信息进行对照,对于识别出来的人系统会发出警报反应,进而将查出可疑人员。

2.博物馆安防系统的设计

2.1防入侵报警系统

防入侵系统是安防系统的主要作用,其防护区域包括:周围边界、视频监控范围、防护区、禁止进入区等几个重点区域。现阶段使用最多的防入侵报警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控制设备、传输设备与记录设备组成,该系统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可靠性、可行性的特点。博物馆内的安防系统也需要不断加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基础之上应该充分使用多种类型的探测设备,进而提高防入侵系统对周围环境的防护力度。

2.2声音复核系统

声音复核系统在安防系统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该系统作用是通过对设备所能够检测到范围内的声音进行优化处理,提取有用声音频率,该系统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对现场时间进行判断的准确性。声音复核系统是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不仅对其灵敏度与隐蔽性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该系统频率的响应范围也要达到使用环境的标准。

2.3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对发生异常的报警时刻及地点进行的视频录像,尤其是对博物馆的进出口、楼梯拐角等比较隐蔽的地方,必须要设置监控录像设备。其中还要注意防止盲区与死角的出现,进而为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报警信息及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提供支持。

2.4中心控制室

在博物馆的安防系统中,中心控制室作为其核心部分必须在其外部安装探测器,通过安装的探测器可以起到对周围异常情况报警的作用,也可以结合视频摄像技术与报警功能一起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心控制室是安防系统控制的枢纽,必须采用集中管理平台对其进行控制。

3.博物馆安防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3.1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安防系统得以广泛应用

在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视频监控、门禁、报警等系统在博物馆安防系统中的数字化程度也在快速发展。同时,门禁控制器、IP读卡器以及系统用到的网卡等都可以直接与网络相连接。随着安防系统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视频监控的高清化趋势也逐渐在其中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摄像机画面的更加清晰以及比模拟摄像机中的可视范围进一步扩大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安装工作的难度这也为提高客户的认可度提供了支持。

3.2系统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就现阶段博物馆的安防系统而言,其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博物馆的开馆期间对人流数量及其变化的统计分析工作中,安防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体现的尤为明显,它通过以人流方向规律的变化来发生报警信号。例如,通过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将出入口的人流量进行统计,也可以在人流密集的范围,设置定向移动的监控设备,主要对人员的移动方向与行走路径进行监控。智能安防系统的应用也可以用来检测博物馆所展览的物品,或者是在博物馆内文物库房等重要的区域设置防尾随视频监控设备,如果出现尾随的现象就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博物馆通过不断提升系统的科技含量,进而提高安防系统的有效性与工作效率。

3.3报警服务趋向于专业化发展

博物馆传统的报警服务平台是110警台,虽然接警服务的办事效率与专业素养有所提升,但是,通过监控系统与报警监控中心相结合而产生的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具有更高的办事效率与专业素养水平。这种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不仅可以让馆内人员进行监控,专业的报警机构也可以进行监控。当异常情况发生时,相应的设备就会发出响应,有关人员会根据报警的实际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方案,提高事故的解决效率,控制事故继续蔓延的程度,避免事故危险度的升级。

3.4安防系统中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占比逐渐加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安防系统的占比必将也随之增大。现如今,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博物馆安防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了必然趋势。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安防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是通过馆内因异常情况而出现的报警信号,将出现异常情况的区域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找出来,有助于相关人员处理异常情况的效率。由于以图像分析为基础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必将对博物馆的安防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3.5电子地图在安防系统中得以广泛应用

安防系统在博物馆中发挥作用依据的平台大多是电子地图,下面的图一是某博物馆中电子地图在安防系统中的应用【3】,博物馆内全部的安防设备都可以以相应的图标形式在平台上显示出来,以往电子地图只显示局部设备的形式,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下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在我国,现阶段规模较大的博物馆中,3D电子地图也逐渐在其中应用开来,3D电子地图通过建立的方针模型,将设备按照对应比例在的模型上显示出来,因此在事故发生警报装置响应时,事故发生地点也可以在3D电子地图上更加直观的显示出来,进而通过节约时间来达到降低人们处理事故的难度的目的。除此之外,电子地图的应用也需要对其辅助设备进行相关的管理与维护,例如读卡器、线路或者是报警点等。

图一:电子地图的应用效果图

3.6安防系统中的设备逐渐趋向于一体化

在博物馆内的监控系统检测到异常信息时,在经过确认之后需要对该信息进行追踪,异常信息的追踪过程通常由馆内的保安来完成。由于保安在接收到异常信息,做出反应再到制定措施是需要时间的,而时间的延迟很可能会降低情况处理的效率或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而安防系统中设备的融合化,有效的缩短了其中的时间消耗,提高了问题的处理效率。例如,安防系统中为人员提供的单兵安防设备,以简单的对讲功能为基础,结合相关技术与终端设备逐渐升级成为了具有图像显示、智能跟踪等功能的安防设备,而平台设备与单兵安防设备也逐渐呈现出了相融合的趋势。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博物馆安防系统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对大量的报警信息进行处理,而且对信息的实时响应有特殊要求。安防系统的应用不能生拉硬套,更加不可以照抄照搬或将管理与实际脱节,其有效应用需要以建设的实际进度为依据、以集约、智能、高效为方向,不断优化安防系统,进而提高系统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孙亚娣.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特点及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7,(19):132-133.

[2]徐建娜.视频监控系统在博物馆安防中的运用实践分析及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21):137-138.

[3]韩雯.略论博物馆安防系统现状、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J].丝绸之路,2017,(20):60-61.

[4]脱少华.浅谈博物馆数字安防工作[J].丝绸之路,2015,(8):75-76.

论文作者:汤伟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建设特点与未来趋势探讨论文_汤伟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