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辩证治疗论文_邵秉宸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辩证治疗论文_邵秉宸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人民医院 166400)

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辩证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探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40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医辩证中药治疗,临床症状体症均较治疗前好转明显,临床总有效率达92.5%。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中医辩证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肝功能恢复良好,安全,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医辩证;中药治疗;疗效分析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合并症,是肝脏失代偿的表现[1]。本病属中医“臌胀”范畴,中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对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 2016 年1月至 2017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40例,期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8.5±1.5)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达14年,平均为6.8±1.5年;肝炎硬化患者30例,酒精类肝硬化患者10例。腹水第一次出现9例,两次以上腹水者31例。主要表现为腹胀40例,尿少40例,乏力40例,黄疸34例。

1.2方法

1.2.1肝脾滞水证 腹胀如鼓,按之稍软,脘胁痞闷,得矢气、喛气则舒,知饥纳呆,口淡不渴,小便短少,大便溏软、欠畅;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缓。治用疏肝调脾,理气行水。方用柴胡疏肝汤合胃苓汤加减:柴胡、赤芍、厚朴、白术、大腹皮、香附各10g,陈皮、木香各6g,茯苓、猪苓、泽泻各15g。伴泛吐清水,加半夏10g,干姜6g;兼黄疸,加茵陈15g,郁金10g。

1.2.2肝脾瘀水证 腹大如鼓,按之硬满,静脉曲张,胁肋刺痛,脘腹胀闷,知饥纳呆,口干不欲饮,小便淡黄而短,大便偏于色黑;面黯唇褐,肝掌暗红,面或颈、胸、臂有蜘蛛痣,舌暗红或瘀斑、舌下络脉色紫细曲、苔薄白或腻,脉弦涩。治宜疏肝理脾,化瘀行水。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白术、当归、熟地黄、炮山甲各10g,红花、桃仁、青皮、大黄各6g,丹参、茯苓各15g,马鞭草30g。消瘦、气短四肢乏力、大便软、脉细弦无力,去大黄、红花,加人参4.5g,黄芪10g;黄疸,去当归、红花、熟地黄,加茵陈15g,白毛藤30g;腹中癥块明显,配服鳖甲煎丸6~9g,2次/日;腹胀过甚、体质尚好,脉弦数有力,可暂用舟车丸或十枣汤粉(枣汤送服)1.5~3g,得泄则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湿热结水证 腹大坚满而痛,拒按,口苦渴喜少饮或热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干,脉数。治宜清热祛湿,攻下逐水。方用加味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赤芍各10g,败酱草15g,半边莲30g,牵牛子、黄连各6g。伴黄疸,加茵陈15g,白毛藤20g;兼发热,去黄连,加柴胡10g,黄芩6g;若大便溏软、黄疸、苔白腻,改用茵陈五苓散。

1.2.4阴虚瘀水证 腹大胀急,或见静脉曲张,口燥咽干,心烦寐差,知饥纳少,齿鼻时有出血,或午后低热,小便淡黄而少,大便燥结;面晦唇紫,形体消瘦,肝掌红暗,舌红绛、少苔,脉细弦或细数。治宜滋肾养肝,化瘀行水。方用乙癸汤合二至丸加减:生地黄、山药、鳖甲、牡蛎、丹参、败酱草、旱莲草各15g,麦冬、女贞子、丹皮、泽泻、枸杞子各10g,马鞭草30g。伴口苦、苔薄黄干,加知母10g,黄柏6g;黄疸,加茵陈15g;出血明显,加仙鹤草15g,茜草10g;癥块明显,配服鳖甲煎丸6~9g,2次/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腹水消失,临床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腹部无压痛、叩击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腹水减少超过50%,腹部没有压痛感和叩痛感消失或好转,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未达到好转或更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 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经治疗,显效30例(75.0%),有效7例(17.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腹胀10例,尿少7例,乏力10例,黄疸10例。治疗后肝功能情况,Alb(32.98 ±5.65)g/L,STB(45.13 ± 25.98)μmol/L,GPT(44.35 ± 14.57)U/L,AST(53.89 ± 20.98)U/L。

3 讨论

腹水病因非一,病机复杂,常表现为虚实夹杂之候。典型的肝硬化腹水为漏出液,可突然或逐渐发生,前者诱因多有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酗酒后而致,当诱因去除后腹水较易消除,后者则无明显诱因,持续增加,不易消除。大量腹水时,患者常感腹胀难忍。在治疗上涉及多种治法,可选用的方药十分广泛。

从整体辨证上应首先辨明病程之久暂,体质之强弱,病情之缓急,偏气偏血偏水之不同,以及季节气候环境之影响等,需综合分析,而后行施治,方能较好地掌据其要领。对病期较短,体质好者,多以“中满者,泻之于内”,“下之则胀己”的原则,以祛除病邪为主,在利水药的选用上多以量大力专,如攻逐水饮诸药,此即为泻法。久病体虚,腹大如鼓,四肢大肉消脱,骨瘦如柴,呈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之候,当分别缓急,或扶正以祛邪,以补为主,兼顾祛邪;或祛邪为主,兼顾扶正,如此标本兼顾,方能收到较好疗效[3]。总之,邪实者怯邪,正虚者扶正,正虚邪实则攻补兼施。亦有腹大如鼓,少腹重坠,下肢水肿,久用通利之剂不效者,多为脾肺气虚,脾气虚陷,斡旋无力,水气内聚,肺气虚闭,失其宣降,水道阻塞,可试用补中益气汤加苏叶、麻黄,在补中益气的基础上,取柴胡升麻之升提,取苏叶麻黄之开宣[4]。有膨胀病,大腹水肿,腹壁坚硬而拒按,病人苦于腹胀。皮肤黄疸可见,小便黄赤而少,大便偏干,脉沉弦滑,舌苔黄厚而燥等湿热交蒸的脉证,即“诸腹胀大,皆属于热”的一类,对这种水聚热伏的治法,多以清泄通腑、利水透热为法,湿去则热无所伏,多以二金汤或茵陈篙汤加减。

腹水病程较长,在不同的临床阶段,应掌握不同的治疗环节,做到重点突出。在腹水形成的过程中,腹水是多种病因经过复杂的病理机转而产生的后果,在治疗上要通盘考虑,做到因果兼顾,在利水的同时;掌握时机,针对病因和病机,施之以治,以求疗效巩固。

参考文献

[1]李锦成,曾庆国.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J].四川中医,2002,20(2):25-26.

[2]刘绍能,周斌,陶夏平,等.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12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5):42-43.

[3]牛跃丽,邵丽黎.中医药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34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0(1):12-13.

[4]吴振齐.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8(3):68-69.

论文作者:邵秉宸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辩证治疗论文_邵秉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