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_学习动机论文

物理教学中学习动机激发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理论文,学习动机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应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但目前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一些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心不在焉;不按时完成作业,概念不清,物理规律不理解,应用更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造成了精神上的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

有些同学更多地关注智力因素,而不大重视学习动机及其他非认知因素的作用。有些同学在校期间学业优良,但并无超越他人的特殊天赋,他们的成功应归因于包括动机在内的非认知因素的优越,有高度的责任感,目标明确坚定,对学科的迷恋,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等。在学校里另有一些同学,虽然很聪明,但他们对学习缺乏必要的热情,不能为自己树立目标。也没有适时地发展起自控能力,终于成为学习的落伍者,但由于人们常常把厌学现象归因于认识模糊、意志薄弱、行为懒散等,所采取的对策收效甚微,这些现象正是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表现。

二、学习动机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启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物理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物理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物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物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体现自觉能动性、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有动机的物理学习、学习效果好,而无动机的物理学习往往成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不佳。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是学习需要的动力形式。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如:学生经常被老师指责和批评,考试题过难,分数太低,学生的尊重和成功需要得不到满足;初学物理,物理学的声、光、电、热等奇妙现象足以对学生产生兴趣,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对事物的本质了解越来越多,对现象引发的兴趣反而会逐渐淡漠,这是因为不满意的结果而使学习动机削弱或消失。还有打算读文科的学生,想到高三不再学物理了,平时的学习总是应付的思想,该完成的都不愿去完成,更不要说多看一点,多做一点,这就是因为学生认为物理没有“价值”了,以后“不需要”了,缺乏学习物理的动机,但是,当人有了对某种事物的需要就能激起人们想实现它的愿望,教学中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有价值,体现物理知识“有用”,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动机进行调节、控制。

三、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教师应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评价上下功夫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创造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又不能用现有知识解决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有关的认知冲突与碰撞,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提出疑问,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在讲授高中物理第一册“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一节中时,教学中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问:在高山上以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的落地点相同吗?

学生答:它们的落地点不同,速变越大,落地点离山脚越远。

再问:假设被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的运动情形呢?

生活中一个物体被抛出去,都会落到地上,这个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引起了强烈冲突,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当速度增大到某一值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激发了学生往下探求的欲望,再引导学生推出人造卫星的速度

最后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牛顿人造卫星的原理,这样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变为揭露事物本质,消除认知冲突的过程,一方面学生中的“问题”解决了,另一方面亲自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肯定同学们的思维与牛顿相当。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内心是喜悦的。

2.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固有的好奇心,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兴趣需要、适应求知欲望的过程。需要注意、有些问题虽然能产生疑问,但由于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偏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启而不发,因此,难度要落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例如:“串联电路中的电功率跟电阻成正比”的教学时,教师出示问题:100W和40W的两个灯泡,接入电路后哪个亮些?学生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了100W比 40W灯泡亮的回答。此时教师演示,当学生亲眼目睹40W比100W亮时,他们由惊奇感到困惑,由困惑到急于求解,探究之情油然而生。

3.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的特别紧,认真读书、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这样在成人的经常反复的强要求迫使下,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啃书本中渡过。如笼中之鸟,很少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有的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总是无休止的埋怨挑剔,使学生产生一种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或老师满意的挫折感。人类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消极情绪积累,容易使人产生厌恶反应,压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考试的次数应适当,特别成绩差的学生,考试过多,常会因失败失去信心和兴趣,评卷时,能给及格的就给及格,以资鼓励,作业批改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评比作业中获“优”的次数,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克服困难。

4.在教学中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生动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进一步激起学习兴趣

如在动量定理教学时,可先讲述1924年法国一次汽车竞赛时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情,“当时沿途农民看到汽车从身旁飞驰而过非常激动,纷纷加油喝彩,有的还向汽车轻轻投去了西瓜、苹果,可结果是西瓜像一颗颗炮弹竞把坚硬的车身砸凹、砸坏,苹果落到乘客和驾驶员身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于是同学们提出西瓜、苹果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这种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吗?大家急于想找到产生这种力的原因及规律,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5.结合教材内容讲明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

教材中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学习“日光灯原理”一节时,我引导同学们弄清原理之后,让他们亲手安装日光灯。最后,灯亮了,同学们很高兴,随后我问:同学们,“坏”的灯管,还能让它发光吗?这些同学们迷惑了,“坏”的灯管难道还能发光?

引导同学们分析“坏”灯管一般是一端的钨丝烧断了,而另一端仍是好的。按图1把坏灯管和坏灯管用导线串连好,不就是一个“好”灯管了吗?同学们半信半疑,让学生带着疑问,指导他们按日光灯原理,把启动器、镇流器、开关和“坏”灯管连好,如图2,结果通电后“坏”灯管亮了,且发光正常,同学们兴奋不已。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所明显具有的价值,这种知识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识和欲望。

总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以上只是从几个侧面做了一定的探讨,只要我们做好了这项工作,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

标签:;  ;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_学习动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