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解决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论文_王秀丽

疫情防控中解决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论文_王秀丽

【摘要】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给人们带来危机,针对当前疫情防控下医务人员行为表现与心理健康现状,结合心理学相关原理,探讨疫情防控下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所在,通过解决当前困境的路径以达到減轻其心理压力发生的目的,便于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开展医务工作,更加高效地抗击疫情。

【关键词】新冠肺类;心理危机干预:疫情防控;心理健康

1疫情防控中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

1.1面对疫情,医务人员身心负荷相对较大

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医疗物资前期相对紧缺,医务人员只能重复利用防护设施,身心得不到充分休息调整,身体的疲劳与精神的疲惫容易导致医务人员的精神状态不佳,心理压力较大、并伴有焦虑和轻微抑郁的症状出现,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其工作效率,对疫情的控制也有所影响。据调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密切接触患者的一线医务人员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概率相对较大[1],医务人员所承受的打击会更大,共情在这个时候发挥着一定作用,在团队之间鼓舞士气对于维持意志行为具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针对不同情况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尤其是诉说与倾听可以减少医务人员的焦虑感等负面情绪是目前的重要任务。

1.2肩负重大使命责任,社会焦虑与职业恐惧并存

由于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还不全面,医务人员面对疾病时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恐慌,可能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引发心理危机。医务人员期望社会对医务人员精神上的支持,但是过高的期望也会给医务人员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防范病人给自己带来危害,在工作强度高与应激心理压力高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的注意力往往处于心理负荷双重作用压力下,可能发生急性焦虑发作现象。

2疫情防控中对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

心理危机干预,是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当个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对方式与当前情况得不到匹配,陷入到心理失衡状态,便会发生心理危机。面对集体性灾难时,群体产生的一系列情绪应激反应可能是短暂的临时状态、混乱与崩溃状态,他们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以避免产生PISD(创伤后应激障得)或者更严重的影响与后果。

2.1干预标准程序与专业队伍尚未形成体系

在面对重大疫情时,由于医务人员奋战一线,所承受的心理应激也更大更广,他们不仅有着社会大众所有的普遍消极情绪,还会有特殊的心理反应。针对有疫情后医务人员心理状态的研究目前仅能参考“非典”时期的情况,未成体系的疫情后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标准是目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得不到舒缓的困境之一。

2.2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存在偏差

自从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转变后。医务人员自己也对于人体健康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医务人员在疫情状态下,会更多的关注患者各方面的健康,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健康。由于疫情事发突然,所有医务人员并未接受心理健康前期预估,这也是日前疫情下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顶的困境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社会工作重心偏向医疗,心理支持较弱

疫情前期社会关注和工作中心在于预防控制疾病的蔓延,在众多社会关注者中,绝大多数与医务人员都是社会弱关系,但却对医务人员来说其中重要的作用,社会支持的不重视也是当前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困境之一。

3疫情防控中解决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的办法

在发生灾难性突发事件时,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帮助受害者在危机后心理水平得到提高或者复原到原有水平。对于平抚情绪、减轻痛苦、恢复心理平衡,调整社会认知与行为等方面具有显著帮助[2]。

3.1规范干预程序,完善专业机构,培训专业队伍

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需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模型。针对医务人员具体行为表现进行心理健康评估,通过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相关机构,尤其是社会媒体宣传制度、社会支持鼓励制度、医务人员奖惩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保障医务人员心理无后顾之忧,以缓解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所遇到的心理危机[3]。针对此次疫情,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估、支持、干预与随访,并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开设各类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随访、评估等工作,针对不同的创伤后压力反应,如经验重现、逃与麻本、神经紧绷制定具体方案。

3.2充分利用新媒体,鼓励自我调节,强化社会支持

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心理专家医务人员、社会大众与医务人员、亲属与医务人员、不同地域医务人员之间建立联系等纽带和桥梁。针对已有心理危机的医务人员,通过远程会诊帮助其渡过疫情导致的心理危机。医务人员对于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相对较为熟悉,鼓励医务人员进行自我调节也是主要策略。

3.3提高医务人员自身认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形成监控长效机制

心理认知的偏差致使心理危机干预未能做到全面覆盖,建议通过问卷、访谈形式进行系统的测量和评价,积极开展认知疗法。在疫情中及疫情后.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普査,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危机干预库,从而有效防控心理危机的出现。医务人员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认知偏差,主要是工作压力过大导致。要根据疫情防控实际,科学测算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合理安排医务人员作息时间[4]。按照PDCA循环进行计划、普查、干预、跟踪、评价、反馈,以达到对医务人员进行实时心理危机防控的目的。

3.4积极宣传心理健康,动员社会加强关注,促进医患和谐关系

心理健康宣传应与病毒预防宣传提升到同等重要程度,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疫情的加重,和谐的医患关系更为重要。针对医疗纠纷及突发性事件给医务人员心理上造成的消极影响,切实保障医患关系正常运行;给予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普及,提升医务人员心理防御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素芳,吴景录,杜云生,等.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非典”时期的心理状态[J]中国民康医学2004,16(6):367-368.

[2]李权超,王应立.军人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危机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136-138.

[3]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斤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2017-07-11)[2020-02-02].htp:/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7-07/1l/content 5209661 htm

[4]陈妍.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后对当事医生应激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7(4):55-62.

论文作者:王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  ;  ;  ;  ;  ;  ;  ;  

疫情防控中解决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论文_王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