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探_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持续发展的本义是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也就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这些含义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和谐)、代际公平”。也就是说我们要放弃过去“人定胜天”的追求,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着力于保护自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发展留下余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要在技术选择、产品开发、污染治理等方面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为企业频繁倒闭对社会来说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所以企业要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其自身首先要能够持续发展。但是,实际上不仅每年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且大企业也多数短命。据统计,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40年,1970年《幸福》(Fortune )杂志评出的500强到1983年有1/3倒闭。可见, 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不仅对企业自身而且对社会都有重大意义,它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衡量基准

借鉴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我们可以把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企业在追求长盛不衰的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近期的利润增加和市场扩大,又要考虑持续的盈利增长,并且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避免在可预见的将来由于效益滑坡、投资决策失误、人力资源枯竭等因素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也就是说规模扩大并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存续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衡量企业是否存续,或者说企业生死的标志是什么,从理论上对企业的定义或性质中可以找到衡量企业存续性的线索。但是,以往对企业的定义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存续性的内容,我们不妨回顾一些关于企业的定义。

(1)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函数。 马克思认为企业的本质在于协作产生新的生产力,从而能生产剩余价值,也可看作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函数。(2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中,企业是节约交易费用代替市场机制的组织,后来又提出了企业是一种契约的理论。周其仁明确指出,企业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3 )国内流行的教科书把企业定义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实体。这些定义提示我们认识企业的存续性可从不同方面考察。譬如,从企业协作生产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方式的转变或失败就是企业的转化或灭亡;从节约交易费用角度看,当企业内部组织费用的增加超过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就走上了下坡路;从契约角度考虑,企业股东、经营者、职工的变更会使企业面目全非;从盈利性看企业亏损到资不抵债程度时就寿终正寝了。这些方面都侧重从企业的共性来认识企业的存续性,但企业可持续发展更应考虑单个企业的存续性。虽然企业可持续发展是要探讨企业发展的共同规律,但对单个企业来说表征其存续性的标志和特征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最能把一个企业与别的企业显著地区别开来的无疑是企业形象(Coporate Id-entity)。

二、企业存续性的进一步说明和典型案例

企业形象通俗地说也就是企业的“旗帜”,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企业内部的统一性和与其它企业的差异性两方面。其实“Identity”一词就既有“统一”、“特征”的含义,也有“区别”、“识别”的含义。内部具有了统一特征,才容易形成明确的形象,当这个形象与其它企业不同时,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形象,这个形象(Identity)突出到一定程度,就会留在顾客和公众心目中,成为他们脑海中的形象(Image)。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和复杂的现代经济环境中,顾客的认知和认同是企业能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但顾客并不了解企业的内部情况,顾客更多地从企业的形象来了解企业。因此可以说只要企业形象仍旧、旗帜不倒,即使企业一度陷入困境,甚至遭受灭顶之灾,也很容易通过重组、改造等措施东山再起。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曾自豪地说,即使一场大火把他们的财产全部烧掉,不久后他们仍然可以把可口可乐公司重建起来。这是因为有宝贵的企业形象。这种假设并不完全是异想天开的玩笑,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位于杭州的胡庆余堂制药厂自“红顶商人”胡雪岩创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而闻名遐迩,但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亏损。可是,由于有“胡庆余堂”的良好形象,前身是它的一个车间的正大青春宝集团把它兼并后仍然保留了“胡庆余堂”的厂名和商标,现在又活跃在医药市场上。

企业形象并不是用简单的一个商标、图案和宣传口号的组合就能形成,而要有一个内容丰富的企业识别系统来支撑。企业识别系统可以细分为三个子系统:(1)理念识别,即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 作风和风格,或者说价值取向。(2)行为识别,即企业在经营理念指导下,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和特征,主要包括研究开发、供产销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3)视觉识别, 即企业理念识别的视觉化,通常要借助于企业名称、商标和特定的颜色、图案的组合对视觉形成强烈的刺激,使人们把有关该企业的信息浓缩凝聚在一个标志性图案上。

借助于这三个子系统就可以对企业形象和存续性进行较为精细化的分析。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企业形象中的某些要素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但只要这三个子系统的主要内容仍在人们心目中印象依旧,仍可以认为企业的旗帜未倒,形象依旧。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一)节约费用

把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两个核心思想借鉴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来就是要求企业必须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和节约费用。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实际上已经包含在上面所讲的企业形象中了,这里着重讨论节约费用。节约费用既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是由于企业与社会不同,它还必须在市场上与其它企业竞争,因而节约费用也表现出一些特殊性。

1.节约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从广义的交易费用(如阿罗所定义的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来看,组织费用也属于交易费用,或称为内部交易费用。企业是能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代替市场机制的组织,但在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同时带来了组织费用的增加。当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超过组织费用的增加时,企业的功能便到了尽头。因此,节约交易费用是企业之所以成为企业的要求,节约组织费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节约组织费用一般可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协调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实现。总之,只有尽可能节约交易费用(包括组织费用)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有个强健、高效的实体性支撑力量。

2.从生产费用的节约和产出的增加上寻求长期利润。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但是由于利润目标具有普遍性、可测性和可比性,而且操作性强,便于分析,所以我认为利润目标虽然不是终极目标(这已超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范围属于哲学问题),但却是枢纽目标,除终极目标外,其它目标都汇集到利润目标上。如图1所示。具体到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如果要追求规模扩大,必须有丰厚的利润(也许是将来的)来支撑;如果追求稳定地发展,也必须有稳定的利润。只是当我们说到利润最大化时并不是指无限地大,而是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大,即这是一个条件极值。这样理解的利润最大化仍然是企业的枢纽目标。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两种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是产量一定时使费用最小,二是费用一定时使产量最大。这两种办法的原理是相同的,含义几乎是等价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定条件下追求费用最小、产出(市场份额)最大或利润最大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图1

(二)盯住需求

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不一定要扩大规模,由于不同的行业需求特点和行业技术特点,所以最小最佳规模和最大最佳规模也不相同,只要能适应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生存并维持和不断改善企业形象,就可认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适应需求不能被动地等需求变化后再调整产品结构(或业务),而要主动地盯住需求的变化,同步地或超前地调整产品结构。这里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盯住需求战略加以说明。

1.必需品生产企业。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比较小,需求量稳定。这种行业的企业一般主要从降低费用、提高信誉来适应需求,但也要盯住因人口结构变动、进出口量变动等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甚至也不能忽略潜在替代品对这些必需品需求的潜在影响。

2.技术升级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的企业。在技术升级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的产业中的企业不能只盯住产品的需求,而要盯住产业的需求,争取在技术升级过程中领先一步。如近几十年电子技术的发展中,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都经历了较短的产品生命周期,但是电子工业的需求却迅速增加了。这一发展过程中死守原来产品的企业被淘汰了,而一些技术领先或紧跟技术发展的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了。如果能在产品生命周期快到衰退阶段时及时开发新产品,就可使企业的生命周期超越产品生命周期,随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再度延续。如图2所示。

图2

3.开拓新需求。需求不同于需要,需求一定是针对某种产品(或业务、服务)的,一定是具体的、明确的;而需要可能是抽象的,不知道是针对什么东西的。人们有快速、安全旅行的需要,但它是对哪一种交通工具的需求也许还不明确。这时如果开发出磁悬浮列车来就是开拓了一种新需求。因为在它问世以前人们并不知道有对乘磁悬浮列车的需求。开拓新需求并不是创造和发明一些消费者没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和发明一些新产品或以新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本来就有但不太明确的需求和欲望。

(三)人力资本的持续性

如果强调资源或资产的增值性,可以把企业的要素分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两类,企业本身也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契约。由于人总是决策或执行的主体,而且在决策和执行中往往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和随意性,所以人力资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人力资本的特点可分为两类。

1.核心人物。即企业家或企业决策者。企业随核心人物更替而兴衰的案例不胜枚举。我国有大量的企业是靠“能人”带动起来的,一旦“能人”离开或去世,企业很难继续兴盛。所以,选择“接班人”,形成“核心人物梯队”,使核心人物具有持续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常来说,完善的企业制度能保证企业核心人物顺利更替,但由于人的能动性和主观性,使企业制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例如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也有不少核心人物决定企业兴衰的事例。因此,为了保证核心人物的顺利更替,首先要有市场化的企业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选择和培养核心人物梯队。

2.管理和技术人员。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人力资本的另一种形式即管理和技术人员显得特别重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核心人物梯队,也需要稳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梯队。当然,管理和技术人员的选择和培养相对于企业家来说比较容易,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激励管理和技术人员,保证管理和技术人员梯队的稳定性,必须对一些关键人物在契约形式和福利待遇上精心安排,如实行长期雇佣制、安排家属工作等。

总体来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应该是以企业形象为核心,以盈利的持续性、业务的持续性以及人力资本的持续性为支撑,寻求长期的竞争优势,并且在兼顾日常管理的同时,特别注意企业要素发生重大变化和做出重大决策时的平衡过渡。最后要说明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课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这里只是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标签:;  ;  ;  ;  ;  ;  

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探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