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论文_李振丰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理科 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EB病毒(EBV)与p100/p52 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标本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EB病毒编码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00/p52 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阳性16例;其中EB病毒阳性16例中p100/p52 蛋白表达阳性12例,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手段,检验EB病毒和p100/p52 蛋白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r=0.383,P<0.001)。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 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EB病毒;p100/p52 蛋白

EB 病毒(EBV)是一种人群易感且不被免疫系统清除的病毒。当EB病毒基因参与多种机体信号传导时会促进EBV不断增殖[1]。有研究表明EBV 在一定条件下参与淋巴瘤的形成。p100/p52 蛋白是核转录因子-κB(NF-κB)成员之一。当NF-κB通路活化可促使肿瘤细胞逃避凋亡[2]。因而,抑制 NF-κB活性,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编码mRNA的表达,及检测p100/p52 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 /52 蛋白的表达及意义,以明确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和p100/52 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病例标本,所有患者均依照WHO(2008)淋巴与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排除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非首次患淋巴瘤者。患者年龄 21-85岁,男74例,女46例,病程3个月-2年。

1.2 方法

1.2.1免疫组化

病理标本经10%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厚度约3μm。脱蜡水化,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抗原修复,一抗孵育,二抗孵育,显色,复染、分化、返蓝,最后脱水、透明、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p100/p52试剂盒购自美国CST公司。

1.2.2 原位杂交

阳性对照采用EB病毒阳性的霍奇金淋巴瘤标本。将标本切片3.5μm,放入烘箱中烘干,脱蜡后,加入胃蛋白酶液孵育。脱水,加入地高辛标记的EB病毒编码 mRNA 1/2 DNA 探针,冲洗,加入抗地高辛抗体,显色,复染,最后封片观察。

1.3 评判标准

免疫组化切片染色结果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染色来判定。p100/p52(NF-κB2)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有棕黄色或黄色颗粒沉着。原位杂交切片阳性细胞的细胞核呈棕黄色,主要在大细胞或肿瘤细胞中出现。切片组织阳性为视野内细胞核棕黄色着色比例大于3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检验水准 a=0.05(P<0.05),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B病毒阳性比例与p100/p52 蛋白表达阳性比例分析

所有120 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阳性16例,阴性104例;EB病毒阳性16例中p100/p52 蛋白表达阳性12例,而占阳性EB病毒的比例为75%。

2.2 p100/p52蛋白与 EB病毒与p100/p52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p100/p52 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5.0%;p100/p52 蛋白表达与EB病毒编码 mRNA符合正性相关(r=0.383,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造血与淋巴等组织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3]。有研究表明EB病毒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起到重要的作用,EB病毒编码蛋白可以通过模拟相似人体受体信号产生炎症级联反应,激发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从而导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有文献报道称EB病毒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中由于发病年龄、民族、生活环境、地理因素等多种因素而导致其相关程度不同[5]。具相关报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感染EB病毒的患者中年龄大于50岁的比例更高,其他年龄段则很少见[6]。有关文献报道中也提到老年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与p100/p52 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7]。正常情况下,随着人类年龄的增加,免疫系统不断老化,表现为炎症状态出现失调,容易处在轻度缓慢的促发炎症状态,而且导致大量的氧自由基产生,这是引起癌症基因激活,凋亡机制抑制的重要途径[8]。

EB病毒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这种相关性表现在某种特殊的条件下。可能在参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经过了复杂的相互作用[9]。目前对于有关EB病毒感染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尚缺少较统一的认识。对于其内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检测EB病毒编码 mRNA以及p100/p52 蛋白的表达,探讨了两者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来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的机制,为更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朱皓皞,杜丽英,熊敦勇,等.E2F-1、NF-κB/P65、P-gp 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实用癌症杂志,2013,28(2):150-154.

[2]韩雯,巴图,叶宏伟,等.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 p100/p5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11):857-861.

[3]朱雄增,李小秋.解读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B细胞淋巴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26(2):125-130.

[4]于亚平,王利平,宋萍等.老年人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11):748-754.

[5]朱才娣,杨文萍.病毒引起侵袭性细胞淋巴瘤的机制[J]. 实用癌症杂志,2009,6(24):665-667.

[6]陈定宝,沈丹华,张银华,等.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7,1(24):11-15.

[7]何深.9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与 EB 病毒的关系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2017,1(26):34-35.

[8]陈燕,崔自强,王华,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83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8):844-849.

[9]程波,孙锁柱,丁姗姗,等.老年性 EB 病毒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3):189-190.

论文作者:李振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论文_李振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