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林新绿催老叶,但仍有创新如潮:近五年来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命题的特点及2016年备考的启示_超级智能住宅论文

芳林新绿催陈叶,犹见革新如潮涌——近5年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16年备考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年中论文,启示论文,林新论文,绿催陈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近五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笔者看到,命题者都能遵照新版课程标准之要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坚持“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的命题原则,并根据本考区的命题历史沿革和着眼点,所拟作文题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贴近现实,越来越富有“时代内涵”,也越来越有利于考生尽情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了解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对2016年的中考起到良好的预测和引导作用。概括起来,其特点主要有。

      首先,从数据分析看命题形式(详见表1)。

      从表1中发现,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相对保持了本地考区作文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在变化中体现了应用性、灵活性。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选题作文五种形式并存。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一直坐稳中考“考坛”,半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材料作文以创新的面孔呈现,话题作文逐步退居幕后,选题作文不断“升温”,且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具体表现在:

      

      ①全命题作文注入新的活力,呈现出“变中出新”的特点。许多题目不再是空洞的表述,而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仅以2015年浙江为例,丽水的《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宁波的《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种子发芽以后》、金华的《________,有我》、温州的《月亮离我有多远》、湖州的《挥挥手,出发》等题目具体形象,能够引发考生联想,牵出相关写作材料。

      ②半命题有缩小写作范围的趋势,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015年安徽题《难忘那________的眼神》,要求考生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2014年南京题《只是因为________》,要求考生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中选择一个,使这两道半命题变为“四选一”或“三选一”,考生选择的空间被限制了。其实这是两道全命题作文,只不过一下给出了四个或三个作文题目,将写作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情境中。

      ③有的考区呈现出文体不限开“诗戒”的特点,让喜欢诗歌的考生大胆地写诗言志。譬如,浙江温州2014、2015年都提出“文体自选”“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之要求,安徽卷、重庆B卷也是2014、2015连续两年鼓励考生“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让考生尽展特长、尽显才情开“诗戒”。

      ④选题作文“二选一”中的“二”的组合一般出现四种,其中以“全命题、材料组合”和“半命题、材料组合”为主。譬如2014年重庆A卷与B卷作文题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选题作文中,不但出现了三选一题型,譬如2015年浙江宁波题根据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中的一段话,要求考生从三个题目(《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种子发芽以后》《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而且出现了四选二题型,譬如2015年北京中考与2014年一样,仍然是由“情境写作”与“大作文”两部分组成,但每一板块都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三个或四个写作命题情境的创设,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宽泛的选择空间,更易于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好地展示个性化的写作才华。

      ⑤与高考主动接轨。以2015年为例,北京中考大作文第二题以《超级智能住宅》为依托,要求学生续写结尾,写想象类作文,福州题《让》,这种“独词式”的命题方式,有一定难度。其实都是近几年高考热门的命题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表示中考在向高考靠拢。

      ⑥写作“分项分等评分标准”有了变化。近三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纲规定,在55分作文中,“文章内容”只占25分,“文章表达”却占了30分,这一评分标准的变化重在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

      ⑦有一篇大作文变为一大一小两篇作文,但总分值不变之趋势。2015年浙江衢州要求考生除了完成一篇材料作文外,还要写一篇以“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滋味”为主题的不少于150字的广播稿。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纲新增了“情境作文”,即10分的“微写作”。

      ⑧省市统一命题的作文题越来越多。未统一命题的省级主管部门在下放命题权的同时,对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也作了一定的统筹和规范。

      由此,笔者预测,2016年中考,命题作文将继续挑大梁,其走势是越来越“文艺”,可能会更有诗歌味;半命题作文充当“配角”,材料作文继续“升温”,话题作文将渐渐退出考坛,而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的命题趋势也不可忽视。

      其次,从题目内容看考查指向。近五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者严格把握着“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个目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命制了许多引导学生展现健康生活、袒露真纯性灵、抒写阳光心态的好题、妙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近五年中考作文最热的命题视角一直定位在“我”字上,“我”成了聚焦最多的人物,而且凸显出三个特点:

      一是命题中的“我”多与“成长”有关,以考生为本,体现了人文关怀。2014年安徽17个考区统一命题为《说说我自己》,将学生视角引向“自我”,让学生真正关注自己的人生、学习、健康等,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感悟自我成长,吐真言,抒真情。2015年天津半命题作文《晒出我的________》注重考生“正能量”的弘扬,启示考生从亲情、友情、成长、励志等方面给自己的初中生活做一个完美的小结。

      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力图创新。2015年上海题《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不仅是能激励同学发挥正能量的好题,而且是一道颇有新意的妙题。其“新”有三:①题目是一个倒装句,将“不止一次”放前,意图在于强调努力尝试的决心和毅力,既暗含悲壮之气,又有催人奋进之意。②“不止一次”用否定的形式,强调多次,其中蕴含的情感,远比“很多次”,甚至比“千万次”都要来得更真挚、真切。③在“不止一次”与“我努力尝试”之间用逗号隔开,这在中考作文题中并不常见。题中的逗号是一个重点、一个亮点,也算是一个微小的难点,启示考生一定要写出“不止一次”的波澜起伏,并从情感态度方面强调坚持不懈、执着追求。2015年温州题《月亮离我有多远?》也是一道颇有创意的新题,不仅延续了温州市作文命题的传统——关注诗意、人文、思维,而且题目配图、图文相辅,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命题者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三是地域趋同,即同一考区大多选用了含有“我”的作文题。2015年除了上海、天津、重庆命题为《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晒出我的________》《我们携手走进________》外,还有浙江的温州题《月亮离我有多远?》、丽水题《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宁波题《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金华题《________,有我!》等都融入了命题者“立足自我,抒发真情”的思想。此类题还有2013年江苏连云港题《成长的力量》、四川宜宾题《成长的滋味》、山东菏泽题《写好人生的每一页》、济宁题《成长的快乐》等都体现了成长的时代主题,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探索成长的奥秘,关注自己人生变化的同时感悟人生的真谛。预测2016年中考体现“自我与成长”类话题依然会是命题之重点。

      其二,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现实生活。2015年杭州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指向“阅读”这个话题,符合初中生的实际,让每一个考生有话可说,让喜欢阅读的考生有兴趣去写,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还可以抒情。这样的命题,既能够保证每位考生不离题、不偏题,又能适当拉开不同写作水平考生的差距。2015年福州题《让》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非常契合中学生的实际,体现“正能量”。2015南京题《想想别人》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人和物,关注身边真实且多彩的世界,弘扬推己及“人”之风尚。2014年浙江温州题《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要求考生把握具体的生活,做出适合自己认知层次的解释,发挥的空间很大。2014年浙江金华题《热门话题》,接地气、有张力、重认知是该题的最大特点。热门话题可大可小,可以从亲情的角度写,可以从友情的角度写,也可以从社会角度写社会现象等。此类题或指向校园生活,如2013年福建宁德题《初三生活是首歌》,2011年南京题《也是一堂语文课》、山东济宁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等。或指向社会生活,如2015年广州题《广州风格》,2013年福州题《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浙江宁波题《2013,我的夏天》、江苏无锡题《从脚下出发》,2012年山东潍坊题《生活因________而精彩》、江苏淮安题《那条河》等。或指向精神生活,如2013年甘肃兰州题《我的________梦》、江西题《带着________出发》、浙江舟山题《海,蓝给自己看》,2011年潍坊题《我心中的太阳》、兰州题《雨露》、盐城题《歌声》等。这类题贴近考生实际,关注现实生活,考生如果一心只读课内书,两耳不闻天下事,要想准确把握题意,写出佳作就不那么容易了。

      其三,重视思辨能力,提高思考质量。受高考作文命题注重考生辩证思维能力考查的影响,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逐渐增加了思维的容量,考查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哲理思辨的准确性和力度拉开中考作文的得分差距。2015年北京中考大作文第二题承袭了该市去年的命题特色,突出创造性思维的考查。要求学生以《超级智能住宅》为依托,续写结尾,写想象类作文,引导考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呈现自己对超级住宅的思考,对科技发展与人类博弈的思考。2015年浙江温州题《月亮离我有多远?》中的“月亮”一词,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情愫,“月亮”是诗性情怀的载体;“离……有多远?”则是对于距离的一种理性思考,“远与近”其实不仅是地域上的,更应当是心灵上的认知;“我”则关注考生个体生命意识。这道题有一定的思辨性,构思行文时宜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

      2014年嘉兴题也是一道能在精神层面引发思考的作文题。文题间接引用了作家龙应台的观点: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至今仍然还相信……我们总在信与不信之间挣扎。这段提示语给考生很多的思考和遐想。“信与不信”直击心灵,拷问“信念”,引导考生辩证认识自我,思索人生。此外,2015年盐城题《从未走远》中“从未”二字,有一定的思辨色彩。2014年的宁波题《深处》、镇江题《走近了,才知道》、常州题《孩子与老人》,2012年四川成都题《走过那一个拐角》、江苏连云港题《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徐州题《又是一个新起点》、浙江温州题《向前走》,2011兰州题《雨露》、福州题《走一步,再走一步》、广州题《游戏》、安徽芜湖题《________并不平凡》、四川达州题《远航》等都富有哲理,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其四,定格自然景物,揭示隐含之义。2015年四川遂宁要求考生以“风景”为话题作文、青岛题《身边的风景也动人》、浙江丽水题《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温州题《月亮离我有多远?》等,2014年江苏扬州题《闲对风光独自游》、四川宜宾题《感受自然》等,这类题不仅要求考生就自然景物写自然景物,还要求考生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譬如2014年山东济南题《一个夏日的早晨》很有画面感,设置了一个美好的情景,限定了季节和时间段,既可以写回忆,也可以写现在;既可以写亲情、友情,又可以写校园生活和社会经历等。这样的题目有广度、有生活、有诗意,可以让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更好地发挥,彰显文采;也可以让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有内容可写,不至于跑题。又如2014年无锡题《春天,毕竟是春天》中的“春天”既指四季中的春天,也暗喻了希望,给文章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毕竟”暗示了文章要有起承转合,要有波折,这样才能契合“春天毕竟是春天”之主题。

      其五,指向交流倾诉,鼓励个性表达。指向交流倾诉,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理念。“你”“他”等代词作为交流、倾吐和关注的对象,大量出现在近五年的命题中。2015年上海题《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非常注重考生内心的诉求和感悟,引导考生能够发自内心去写人和事,把情感真挚地表达出来。这是该市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2012年《心里美滋滋的》、2013年《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再如,2015年的南京题《想想别人》、德州题《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安徽题《难忘那________的眼神》、广安题《________去哪儿了》,2014年的重庆B卷题《有你在我身后》、湖州题《________归来》、四川遂宁题《触动心灵的________》,2013年的湖北黄石题《读你》、山东滨州题《生命中不能没有你》、四川攀枝花题《向________致敬》,2012年的江苏扬州题《不能没有你》、山东青岛题《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四川宜宾题《致________的一封信》、德阳题《一路上有你》等,都着眼于“我”和“你”的情感交流,为考生“说真话,抒真情”提供了舞台。

      其六,借用课文内容,理性回归教材。一是借用课文标题或名句来命题。2015年四川成都题《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的《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助于考查学生诗歌积累和理解的能力。2011年福州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材料源自课本,借用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文标题,学生写起来破题切入都比较容易,主题也好把握。

      二是概括课文内容作为提示语。2015年浙江台州采用了材料作文,命题者给出了三则材料,这些材料均来自课文,分别是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和鲁迅的《故乡》。命题者还在材料的开头加了一句“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的提示语,这样,考生在审题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障碍,降低了审题的难度。2011年重庆题《善良的魅力》的提示语来自课本中的三个有关善良的小故事。温州题《________童心》,初中语文教材里涉及“童心”的文章比比皆是,如鲁迅、丰子恺等名人记录的童年趣事等。

      三是充分利用考卷阅读材料。2015年北京中考大作文第二题以现代文阅读板块中《超级智能住宅》为依托,请学生续写结尾。科幻小说的文本阅读打开了学生想象的思路,为学生驰骋想象、展示写作个性搭建了极佳的平台。2015年广州是材料作文题,材料来自中考试卷阅读理解的文章——毕淑敏的《地铁客的风格》。2011年广州题《游戏》与试卷阅读题节选高尔基的《童年》十分关联。中考命题者在关注生活之外,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着“课文”,这就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语文教学要着眼于“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在平时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文本,回归文本,返璞归真,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作方面的示范作用。这也是现实的作文命题的必由之路。

      品读近五年中考作文题,犹如映日荷花,赏心悦目。当然也有一些命题引起争议。一是命题内容似有偏颇之处。命题范围总体较为窄小,还不能像高考作文命题那样与社会热点等做过多的联系,对初中生的情感困惑和一些认识困惑还涉及不多,地域色彩也不够浓厚等等。譬如2014年广州题《迟了一分钟》过窄、过严。选拔性的考试需要有一定的规定性,否则就拉不开差距,但规定写“迟到一分钟”,可选择的空间不是特别多,学生不容易发挥。二是少数命题制作简单粗疏。有的全命题更适合做话题作文的话题,譬如2011年德阳题《保护》、2013年湖州题《认真》等要让初三学生有个切入点,看来不太好找,假如作为高考作文题,反倒觉得合适些。另外这个“认真”更适合做话题作文的话题。有的题过于陈旧,容易出现套作。2011年临沂题《守护诚信》、泰安题《________,我对你说》等。有的题四平八稳,主题先行,强人所难。2011年济宁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未写作文主题已定,难以引起考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

      三是雷同试题日见其多。主要有两种情况:①同一考区连续两年的命题内容基本雷同。2011年杭州题《为了自己梦想》简直是该考区2010年《成长路上无捷径》的翻版。考生可以一挡三:成长路上为了梦想而奋斗,最后被自己感动,成长无捷径。这在客观上助长了猜题、押题之风。②有些考区多现“撞车”题。譬如2011年的广州题《游戏》与宜宾题《童年的游戏》,长沙题《给自己一个拥抱》与成都题《拥抱》,杭州题《为了自己的梦想》与宜宾题《抵达自己的梦想》,南京题《也是一堂语文课》与济宁题《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等。四是美中不足有遗憾。譬如把2011年南通题《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若加一道选作题《那一刻,我们的世界春暖花开》则更佳了。因为“那一刻,我们的世界春暖花开”中的“那一刻”就不仅仅是某个时间点,它可以是历史长河中的某一段。“我们”可以是一类人或一代人。这样更加适合不同层次的考生各显所长,尽情发挥。

      尽管有些作文题引起争议,但至少从中看出近五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清晰脚步,那就是离学生、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近。作文命题是教育理念上的一种导向。反思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会给2016年备考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处理好做人与作文的关系。中考作文非常注重考生的思想修养和思想方法的锻炼。文如其人,文以载道。作文与做人是统一的。我们要做真实的人、高尚的人,不做虚伪的人、卑劣的人。这样作文时才会说真话,抒真情,展示真我风采,从根本上杜绝“假大空”式的文章。有些同学认同一些市侩哲学,接受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并反映到写作当中,认为那就是他们的心里话,是真话。这其实是伪真,这些同学更需要加强思想修养。中考作文既重视贴近生活,又能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如写“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期待中生活,如何对待别人的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这个认识的差异就能够体现出考生不同层次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高的考生往往在写作中脱颖而出。

      二是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没有全面系统的写作入“格”训练,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写出亮人眼眸的考场佳作。要确立中考作文复习的总体构想:以写作能力训练为纵线,以文体训练为横线,交织起来构成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完善表达能力的网络。要沿着写作流程(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修改——定稿)一步一步地练习、推敲,把每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到不同的文体写作中。在全面训练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重点研究应对方法,认真训练。

      譬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同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找准材料的关键点写感想;发挥联想,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悟;挖掘材料深意,提出深刻观点。此外,还要重点强化创新训练,加强对“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的效果。

      三是处理好习惯与技巧的关系。平时训练中,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①先列提纲。有的同学不注意编写作文提纲,写出的文章,往往前紧后松,头重脚轻。由于中考语文的文字书写量较大,作文时,一般考生都不写草稿,这样先列一个详细的提纲,然后按照提纲行文,就显得尤为重要。②迅速入题。迅速入题就是开门见山,迅速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分几层说,也要做到“开篇点题”,然后再层层推开,把主题说清楚,坚决杜绝“客套话”“过场话”。如写议论文,要尽快进入说理,不能大量复述话题材料,或大摆存在的问题。因为“以叙代议”往往会冲淡说理的内容。③认真书写。不少考区规定语文有3分或以上的卷面分,譬如2015年安徽语文试卷则明确“卷面书写占5分”,而江苏扬州试卷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明确3分卷面分加入作文的要求里(即60+3分),考生的作文书写成为卷面分的评分依据。因此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体工整,不草不连;笔顺规范,间架匀称;笔迹清晰,黑白分明;字在格内,大小适中;卷面清洁,不涂不抹。考场上就会很容易打造一个给文章增色的文面。④依题行文。一定要在话题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做到“符合题意”,为拿高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⑤遵守规则。考场作文是一场有规则的比赛,每一个参赛者都必须遵守其中的规则。如文体自选,但一旦选了某种文体,考生就必须遵守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否则就会失分。⑥养成“快”的习惯。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的能力,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训练良好的写作习惯之同时,结合进行打造考场作文亮点的技巧训练。

      针对阅卷老师严格遵照分项相加的评分要求的关键点,必须把握下列得分亮点技巧:①快速拟出妙题。靓丽的标题往往符合下列条件:切旨,标题吃透材料精神,把握其主旨;切体,“淡化文体”不等于文章无体,拟题要合乎体裁。②写好精彩“凤头”,让阅卷者很快就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判该文为满分开绿灯。③写好完美“豹尾”,给阅卷教师一个善始善终的印象,完成良好印象的最后“定格”。④运用多种方式,巧妙点题。从表达方式上看,有叙述点题、议论点题、描写点题、抒情点题等。从修辞的角度看,有比喻点题、排比点题、反复点题、设问点题、反问点题等。从点题的位置看,有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段中点题等。从文体的角度看,在记叙文中表现为某种感受或表象,明确的逻辑概括很少或比较含蓄,较多的是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揭示或点化写人记事的意义或自己的感悟;在议论文中表现为某种思想认识,具有明显的逻辑成分,中心论点可以用判断的形式概括。⑤语言新颖鲜活。精心选择词语,以传神出新;引用或仿拟名言警句,以厚实出新;讲求意味深长,以含蓄出新;改变习惯句式,以个性出新;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以生动出新;设计矛盾词句,以反差出新;注重格调风趣,以幽默出新;适当点缀文言词语,以灵气出新;写好点题句子,以醒目出新;使用“时髦”词语,以鲜活出新等。

      四是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考生作文得分不高,大多表现为内容单薄、材料不足。记叙文大而无当,缺乏细节;议论文论据不充分。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从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等方面,阅读和揣摩精美时文及优秀作文,在阅读中分门别类地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学习他人的立意、布局谋篇、语言。同时从这些方面储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闻时事等相关素材。在阅读中寻找、提炼话题,然后试图阐释话题,表现话题,能够有效地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统一。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读社会书,关心社会生活,特别是重大的热点事件,与社会发展、青少年成长相关的事件。这样,必然会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不仅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材料问题,而且为提升文章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  ;  ;  

方林新绿催老叶,但仍有创新如潮:近五年来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命题的特点及2016年备考的启示_超级智能住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