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研究热点及主题变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绿色发展研究热点及主题变迁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斯丽娟

摘 要 绿色发展是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总结中国绿色发展思想演化的基础上以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的中国绿色发展文献为样本,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总结文献结构特征、热点研究主题,归纳文献研究热点演化趋势,结果表明:较外文文献而言,中文文献核心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多以单独或双方合作的形式出现;中文研究热点主题包括绿色发展与创新工具、绿色效率与环境治理、绿色创新与政策前沿,外文文献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城市、产业、能源、市场的绿色化发展;中文文献研究热点迁移经历了绿色发展探索期、绿色科学发展期、绿色综合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中外文献的异同进行分析,提出中国绿色发展的建议,对未来研究前沿进行探索。

关键词 绿色发展;知识图谱;研究热点;演化趋势

一、引言

发展理念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是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的指导思想,是经济社会前进方向的集中体现。新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推动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成为各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我国从实际情况出发与时俱进地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到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形成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一系列政策的提出,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理念的政策不断落实,绿色发展的成果不断惠及民生,从不断丰富的法律法规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系统、完整的绿色发展体系正在加快建立,学术界对中国经验的研究也迅速增多,因此对研究中国绿色发展的文献进行分析,剖析文献内部特征,总结热点主题变迁规律对传播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可视化软件,对中外相关文献的核心作者、机构、核心关键聚类进行图谱分析,通过时区视图、关键词突变图对中国绿色发展研究文献的主题演变趋势进行归纳,全面呈现中外相关文献的知识谱系与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特点、探索前沿。

二、中国绿色发展思想演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外经济封锁、国内经济恢复的严峻局面,党和国家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绿色发展思想源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是难以持久的,因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化发展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通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思想与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不断总结,形成了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

(一)尊重环境、恢复生态

建国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便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指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1973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工作方针。该阶段我国进行了大量延续至今的恢复环境绿色工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为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了提高人民尊重环境、恢复生态的意识,1978年宪法修订中将环境保护写入宪法之中,1979年《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将环境保护提升到法律的高度,1983年全国环境保护第二次会议上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该时期强调尊重自然环境,强调节约的思想,重点推动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及环境保护法制化。

(二)可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对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土壤退化、河流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该时期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我国在尊重环境、恢复生态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宏观角度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既要实现当代发展,也要不破坏后代发展的条件。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国家“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指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将环境保护放到重要的位置,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式确定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提高生态环境的法制化程度,加强与国际相关的合作,为我国之后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时期我国绿色发展从人类长久的角度出发,继承发展环境治理,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008年之前,我国学者对绿色发展的研究较少,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解析以及对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可行性的探索,文章以内容分析、理论分析为主。1987年联合国系统的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态良好发展,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对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但 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以牺牲环境良好为代价,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推动可持续发展势必影响我国经济,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该阶段,我国学者胡鞍钢等坚定的指出绿色发展就是中国的崛起之路(31) 胡鞍钢:《如何看待现代中国崛起》,《开发研究》2005年第3期,第1-5页。 ,中国的未来要追求绿色发展,提供绿色贡献,实现绿色和平,绿色崛起就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选择,同时也对中国绿色发展的方式进行了前期探索,对我国产业绿色发展的道路进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32) 吕松涛、陈昌曙:《走产业化的绿色发展道路》,《未来与发展》1999年第5期,第31-34页。 (吕松涛,1999),以及在国土、资源、产业、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的规划入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体系(33) 王金南、曹东、陈潇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的初步构想》,《环境保护》2006年第6期,第39-43页、第49页。 (王金南,2006)。绿色发展探索期,胡鞍钢等多位学者都意识到了绿色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崛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政策制定、产业升级、经济调整方面都要与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合,但该阶段我国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的探讨,对绿色发展理念在其他领域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发挥什么样的效果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三)科学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的压力空前增加,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国外环境污染造成的群体事件层出不穷,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之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虽然可以带来经济的腾飞但却给生存环境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即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提出要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思想创新,强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该时期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丰富了绿色发展的内容。

(四)综合绿色化发展

2. 绿色科学发展期(2008—2015年)

本文所有实验全部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下完成,选用UCI数据集上的鸢尾花数据集,基于MATLAB对OVO及OVA两种解决多分类问题的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实验分两组进行,从不同角度比较OVO及OVA方法的优劣性。

CIM技术能够成功落地,造福百姓,需要在软件与硬件方面协同发展。以省级单位为例,构建城市信息中心,这是硬件系统,还需要同时开发基于CIM的城乡建设管理软件系统,包括建筑和模块化的信息,配置与互联网的结合,作为城市还应该有更多的宣传媒体,包括城市信息,宣传信息化的呈现,媒体化的工作整体推进。因此,信息模型的发展更需要各方的信息合作,共同推进,最后的目标就是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也把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三、文献结构特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外文文献来源于webof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9年7月6日,检索策略分别为“SU=绿色发展”、“TS=greendevelopmentandTS=china”,经对检索文献进行检索后得到中文文献1324篇,外文文献1797篇,文献分布年份如图1所示。

图 1文献年份分布图

绿色效率与环境治理主题包括生态经济与环境治理、绿色效率与绿色治理等。目前我国现有文献对绿色效率与环境治理的研究重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城镇化与绿色治理的关系,旨在分析城镇化是否对绿色治理、绿色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第二,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主要研究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环境治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三,区域绿色治理与绿色发展效率测度。产业绿色转型是推动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支撑(7) 黄勤、杨爽:《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纵横》2014年1期,第44-47页。 (黄勤等,2014),但城镇化对绿色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居民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就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综合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则产生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8) 王兵、唐文狮、吴延瑞、张宁:《城镇化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效率了吗?》,《经济评论》2014年第4期,第38-49页、第107页。 (王兵等,2014);我国的环境状态以十分严峻,环境治理刻不容缓,科学的环境治理对经济低碳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是互利共赢的(9) 宋弘、孙雅洁、陈登科:《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评估——来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6期,第95-108页、第195页。 (宋弘等,2019),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经济和环境政策来持续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10) 陈诗一、程时雄:《雾霾污染与城市经济绿色转型评估:2004-2016》,《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第122-134页。 (11) 杨志江、文超祥:《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评价与区域差异》,《经济地理》2017年第3期,第10-18页。 (杨志江等,2017),不同地区的要加强交流,实现合作与资源共享,加大创新推动进一步绿色发展(12) 黄跃、李琳:《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时空演化》,《地理研究》2017年第7期,第1309-1322页。 (黄跃等,2017)。

(6)以供排协调为目标,计算供液量与排液量,试算流入与产出供排协调点,计算效率,生成下泵深度关系曲线。

(二)核心作者、机构分析

通过共现图谱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核心作者、机构及其合作关系。对中文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图2,共现图谱生成核心作者211人,关系线136条;核心机构129个,关系线42条。从关系线数据及图谱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核心作者之间的关联较为分散,核心作者的中心性较差,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大多数作者的合作关系以点状或两点一线的形式体现;我国核心机构大多数以点状分布,相关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

第四,分销渠道延伸性较弱,忽视促销策略。直接渠道模式,是南通鹏越纺织有限公司的主要分销模式,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且对竞争对手的了解相对落后。且在促销实践中,推销人员不足,推销力度广度都不够,新客户群体的获得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 2中文核心作者共现图

通过对外文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图3。图谱生成核心作者365个,关系线325条;核心机构262个,关系线408条。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外文文献的核心作者共现程度更高,作者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最核心作者中心性达0.4,但从图谱备注数据来看,共现频率最高的五个作者均为中国作者或华裔,图谱中外国作者较少,中心性较差;从机构共现图中可以得到,外文文献的相关机构合作较中文文献而言更为紧密,中国科学院是最核心的共现机构,中心性达到0.83,此外国内高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共现频次较高,国外高校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东京理科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共现频率较高。总体来看,对中国绿色发展进行研究的核心作者中外国作者较少,核心机构中国机构共现频次较高,国外高校共现频率较低。

图 3外文核心作者共现图

四、研究热点分析

(一)中文聚类主题热点分析

为了更好地展示聚类结果的信息,根据软件运行聚类结果进行总结(表1),对引用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将中文相关文献研究热点归纳为以下三个主题。

她去罗漠的论坛,那是他与楚西相识的地方。她申请了一个ID,取很乖巧的名字,她总是想起那头柔软的直发和甜美的酒窝。罗漠是版主,他与楚西的故事论坛里人尽皆知,可是谁也不肯提起。阮小棉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查楚西的旧帖子,很多,密密麻麻显示了好几页,随便点开一篇来看,都是字字珠玑。难怪罗漠会爱她,她是这样一个慧质兰心的女子。

表 1绿色发展文献研究热点结构表

1. 绿色发展与创新工具

绿色发展与创新工具主题包括绿色发展指数、绿色金融等。2006年我国学者杨多贵便从环境效益、能源绿色化等四个方面构建了计算了世界主要国家绿色发展指数,指出我国绿色发展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较差的区间(3) 杨多贵、高飞鹏:《“绿色”发展道路的理论解析》,《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第5期,第20-23页。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我国在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不断调整,绿色产业相关研究集中于对工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兴产业的研究,对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供给侧改革打造绿色消费市场推动绿色发展进行探索,苏利阳等对传统工业实现生产、产品升级、产业绿色化等进行研究,指出各个地区应根据产业特色分类管理,促进工业绿色升级(4) 苏利阳、郑红霞、王毅:《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发展评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8期,第116-122页。 。在创新工具方面主要以绿色金融为重点,2011年王元龙指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从制度、市场、工具、机构四方面对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构成进行了深入研究(5) 王元龙、马昀、王思程、刘宇婷、叶敏:《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财贸经济》2011年第10期,第38-46页、135页。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我国对绿色金融研究的文献也迅速增加,绿色金融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措施(6) 马骏:《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机遇》,《金融发展研究》2018年第1期,第10-14页。 (马骏,2018)。

2. 绿色效率与环境治理

本文采用美国华人学者陈超美基于java语言研发的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5.3.R4(1)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第242-253页。 ,该软件融合了共现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呈现文献之间的交叉、互动、联系、衍生等多种关系,反应特定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核心作者与机构、知识拐点、主题迁移情况(2) ChaomeiChen,”Science Mapping:An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ol.2,No.2,2017,P.1-40.,本文通过citespace对中国绿色发展的文献结构特征及主题迁移进行分析,以揭示文献背后的深刻关系与隐含信息。

刚开始人类就在火堆上直接烧烤食物。后来,人类学会用石头或泥巴做成盆子状来盛放食物,并放到火上烧烤食物,发现火烧后的石头盆子或泥盆子变得坚硬耐用,又开始放水放食物在盆子里煮食物,发现煮过的食物比烧烤的食物吃起来更美味、更柔软,肚子也变得更舒服、更好消化,后来人类熟食方式就形成了烤和煮两种主要方式,人类身体比茹毛饮血时代更健康,寿命也更长了。这一时期被人类学家称之为“石器时代”。

3. 绿色创新与政策前沿

绿色创新与政策前沿方面关键词包括农村绿色发展、绿色减贫、乡村振兴等。创新与创新发展是绿色理念得以应用的重要基础,2000年诸大建便提出绿色发展必须与创新相结合(13) 诸大建:《对西部开发实施绿色战略的思考》,《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6期,第14-15页。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生态环境压力逐步增加,发达国家的经验指出只有将绿色发展提高到突出位置,推动创新绿色发展技术,促进公众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14) 杨宜勇、吴香雪、杨泽坤:《绿色发展的国际先进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第18-24页。 (杨宜勇,2017),通过创新的方式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才能发挥绿色发展的思想在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面对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经济压力,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推动技术创新、政策创新、理念创新,必须强化法制作用,调整政府职能(15) 史云贵:《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问题与路径创新》,《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3期,第87-92页。 (陈诗一等,2018);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发展效率得到提升,但东西部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史云贵,2016)。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多项国家重大战略,而绿色发展的思想正是重大战略落实的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只有对农村绿色发展的机理分析分析透彻,才能实现农业绿色转型以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绿色经济快速发展,必须从政策扶持、激励机制、市场机制、创新驱动入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16) 周宏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环境保护》2018年第7期,第16-20页。 (周宏春,2018);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绿色发展思想更是中国发展经验传播的重要方式,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国之间的绿色发展体系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能够进一步增强沿线国家产生对“一带一路”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17) 傅京燕、程芳芳:《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绿色供应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5期,第80-85页。 (傅京燕等,2018),随着绿色金融、绿色能源在沿线国家合作、推广与实践,中国的经验也将被更多国家所认同、学习。

从学生对各项英语技能的学习难度评价中可以看出(见表3),学生认为英语各个方面都难,其均值都低于一般水平(3)。词汇难度评价得分最高,均值为2.60,即学生认为词汇难度最低,接近一般水平(3),最难的为听力(2.13)和口语表达(2.26),可见学生在口语和听力两方面存在的能力差距较大。这恰恰证实了地方高校学生的“哑巴英语”,为了应试,大量积累单词词组,但却无法正常地口语交流。在难度评价上,文理科学生在这9项技能上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不同学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难度上是相似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外文聚类主题热点分析

对外文文献来说,软件运行关键词聚类成果集中于四大领域,分别为城市绿色发展、产业绿色发展、能源绿色发展、市场绿色发展。

1. 城市绿色化发展

城市绿色发展的主题包括urbanplanning、landscape planning、Estimation,根据软件运行结果显示,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技术如TM图、GIS等软件,对我国绿色发展的成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规划的绿色化,研究者更加关注如何将通过园林规划、土地资源配置等措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城市的发展区域的规划设计、建筑业的绿色升级等方式构建能源循环利用、低碳排放的城市发展格局(18) De Jong, Martin、Wang Dong、 Yu Chang:”Exploring the Relevance of the Eco-City Concept in China: The Case of Shenzhen Sino-Dutch Low Carbon City,”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 , No.1,2013,P.95-113.;第二,城市供应链的绿色化发展,中国城市人口众多,供应链庞大复杂,也是能源消耗较大、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领域,一些学者对中国城市的供应链绿色化发展的方式进行探索,通过供应链的绿色化发展逐步引导居民实现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19) Zhu, Hanmin,”Strategic green supply chain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A new view for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in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gital Manufacture ,No.1,2006,P.289-291.。在城市扩张中绿色发展是关键性因素,绿地面积与位置安排、城市生态建设以及未来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是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石(20) Tian Guangjin、QiaoZhi:“Modeling urban expansion policy scenarios using an agent-based approach for Guangzhou Metropolitan Region of China,” ECOLOGY AND SOCIETY , No.3,2014, 52(Tianguangjin等,2014),但我国城市地区,对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往往与土地利用不协调、土地分割和自然系统质量恶化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绿色发展理念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一个可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思路(21) Yu Deyong、Jiang Yuan、Kang Muyi:“Integrated Urban Land-Use Planning Based on Improving Ecosystem Service: Panyu Case, in a Typical Developed Area of China,”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SCE ,No.4,2011,P.448-458.(YuDeyong等,2011),有效推动我国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对每一位中国小学生而言均不陌生,其不仅可以作为评价一个人整体素质高低的指标,还可以帮助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是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三观养成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发展和成长。小学生的智力思维和道德意识,即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均处于萌芽期,但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面临的道德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言行一致,对是非有自己的正确把握,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那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现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有哪些?可以采取的改进策略又是什么呢?

2. 产业绿色发展

2)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垦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低碳农业是指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黑龙江垦区而言,要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建立低碳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保证垦区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产业绿色发展的主题包括green growth、green development、green logistics等,该主题下的文章较多地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的视角多集中在企业、某一地区农业、旅游业等领域,更多地分析产业的绿色发展,如怎样通过技术创新达到促进中国建筑业、食品加工业等的绿色发展以及我国物流产业如何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在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如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产业迅速发展。同时,该主题的研究热点还包括中国的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内容,主要围绕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循环产业等绿色产业的升级以及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能,提高绿色生产效率等主题。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创新,知识共享协调了绿色需求与新绿色产品成功的关系,确定了知识共享和绿色过程创新可能是利用杠杆实现最佳安全创新的关键(22) WongStanley、Kam Sing:“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Knowledge Sharing and Green Innov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China,”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No.5,2013,P.321-338.(Stanley等,2013),对于农业、房地产业、建筑业(23) Zhang, Xiaoling、Platten Andrew、Shen Liyin:”Green property development practice in China: Costs and barrier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No.11,2011,P.2153-2160.(Zhang, Xiaoling等,2011)、工业、物流业更是要推动绿色创新,进行产业升级,才能推动产业的继续发展。

3. 能源绿色发展

从关键词突变图谱来看,2008年以前并未形成突变关键词,2008—2015年产生突变的关键词包括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城镇化等,研究的热点区域主要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展开,2016开始产生突变的关键词包括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等,对于绿色发展的研究更加是综合、全面。因此结合时区图与关键词突变图,中文绿色发展的主题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绿色发展探索期(2008年以前)、绿色科学发展期(2008—2015年)、绿色综合发展期(2015—2019年)

4. 市场绿色发展

市场绿色发展的主题包括financial performa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研究者更倾向于研究中国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以及中国经济的循环发展实现路径与实现效果。对中国构建绿色市场,推动绿色消费的成果进行分析,主要对食品加工绿色市场、建筑材料绿色市场、能源绿色市场进行了探索,分析构建方式与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时将中国绿色市场的构建与其他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经济体在绿色市场方面的异同。我国绿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青年人来说,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与绿色购买意愿呈正相关,但功能价值、条件价值和认知价值与绿色购买意愿无显著相关(29) Awuni、osephAgebase、Du Jianguo:”Sustainable Consumption in Chinese Cities: Green Purchasing Intentions of Young Adul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umption Valu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No.2,2016,P.124-135.(Awuni等,2016),因此政府要大力构建绿色消费市场,做好平台建设,对于某些产业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其绿色化进程,使绿色市场、绿色消费的理念逐步融入人民生活(30) SUN Jie:”Develop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the Green Logistics in China,” ADVANCES I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 No.2,2010, P.548-552.(SUN Jie,2010),企业要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升级为绿色产品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拓展绿色消费市场。

五、文献主题变迁分析

(一)中文文献主题变迁分析

为考察文献研究主题变迁的趋势,在关键词图谱的基础上绘制关键词变迁timezone时区视图,该图以关键词出现年份为标记点,以出现频率为累计量,能够较好地反应我国绿色发展的主题变迁与演化,同时结合关键词突发性知识图谱对每一解演变阶段的内部研究热点进行剖析。

首先,“国家科学技术人力开发院”是组织实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的中坚力量,其设有学术道德教育专业教师团队,负责开发课程、教材、授课等。因开展教学需要,“国家科学技术人力开发院”还聘任外部教师负责授课,这些教师主要是从事伦理道德教育教学或研究的教师,以及部分高校科研人员,也有来自韩国知识产权战略院、韩国知识产权研究院、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国家生命伦理政策研究院、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国家科学技术人力开发院”还开设专业讲师培训课程,负责为高校培养从事专业学术道德教育的讲师。

从图4可以得到,2008年以前中文绿色发展相关文献较少,相关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2008—2015年,我国绿色发展的相关文献稳步增长,主要热点研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环境治理等方面,2016年相关文文献数量激增,研究的热点内容得到了很大的丰富,更多的将美丽中国、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领域的发展与绿色发展理念结合,产生了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等概念,对绿色发展的研究更加综合更加立体。

图 4中文文献关键词时区图

能源绿色发展的主题包括low-carbon economy、green GDP、circle economy等,该类别的研究集中于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低碳产业的发展与应用。低碳经济方面研究热点主题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测度,以及对低碳经济发展效果的衡量,讨论我国能源循环产业与新能源技术产业的发展;低碳能源方面研究者更多的关注中国绿色能源的发展(24) Chen Shuang Lian:”The Non-Linear Effect of Financial Support on Energy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China,”SUSTAINABILITY , No.7,2019,P.11.(chenshuanglian等,2019)、环境的绿色友好以及将中国的绿色发展同国际其他类似国家进行对比分析(25) Zaman、Khalid bin、 Abdullah、Alias、 Khan、Anwar:” Dynamic linkages among energy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health and wealth in BRICS countries: Green growth ke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NEWABLE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Vol.56,No.4,2016,P.1263-1271.(zaman等,2016),对能源的绿色发展进行了测度,以及对再生能源与经济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验证(26) 6Riti、Joshua Sunday、 Song Deyong、Shu Yan:”Does renewable energy ensur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favour of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renewable development,” QUALITY &QUANTITY , No.5, 2018, P.2007-2030.。清洁能源以及相关产业是我国城市化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清洁生产路径之一,我国政府不仅要加强统一的可再生能源管理体制,倡导区域合作,还要充分发纽带作用,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别化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推动能源绿色化发展(27) Bao, Chao、Xu Mutian:”Cause and effect of 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o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s provinces and region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No.231,2019,P.483-493.(Bao Chao,2019),目前中国是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已成为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在清洁能源技术商业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平衡和协调技术进口和自主创新的挑战(28) Liu Hengwei、Liang Dapeng:”A review of clean energy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RENEWABLE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No.18,2013,P. 486-498. (Liu Hengwei,2013)。

1. 绿色发展探索期(2008年以前)

②大部分医疗机构仍是人工统计上报,数据的收集与上报存在明显的滞后性[9]。目前症状监测的一般流程为医疗机构周一统计上周监测信息,最快当日中午报告给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对各医疗机构报送的数据进行收集及核实,周二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最终周三形成分析报告和预警建议到决策部门。换言之,对于本周一的监测数据,决策部门最快需要到下周三才能看到,滞后时间达10 d,时效性较差。

世界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缓慢,主要经济体发展速度下滑,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与此同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的发展阻碍,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挑战,虽然我国自建国以来就重视环境问题,追求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但是改善、保护、经济转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朝一夕难以完成,面对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压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2015年我国将原有的四化中增加“绿色化”,形成五化,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在原有“创新、协调、开放”三个发展理念中增加“绿色、共享”理念,正式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使其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继续强调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整体,要从系统工程出发加强环境治理。同时指出我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在现代化建设时期就将绿色发展思想融入其中,推动绿色创新工具的发展,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该时期,绿色发展不仅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强调生态治理的系统工程,强调创新发展。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但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协调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绿色科学发展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2015年是我国绿色科学发展期,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学者认为绿色发展就是低碳发展、就是在保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的发展,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从城市绿色发展的绿色化到构建绿色消费市场,从生态文明到绿色发展竞争力。在城市绿色发展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区域城市绿色发展的效果进行测度,从而构建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如何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借鉴(34) 欧阳志云、赵娟娟、桂振华、倪永明、韩冰、庄长伟:《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5期,第11-15页。 (欧阳志云,2009),第二是对我国环境压力较大地区城市(35) 斯丽娟:基于资源环境效率的我国西部城市绿色发展分析与评价—以甘肃省主要城市为例,《兰州学刊》2016年第3期,第179-183页。 、资源型城市如何进行绿色升级进行探索(36) 刘纯彬、张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初探——山西省太原市的启发》,《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9期,第41-47页。 ,为促进这些地区城市的科学发展贡献智力支撑;在低碳经济方面,战略路径、发展模式的研究是热点内容,指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节能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经济(37) 冯之浚、周荣:《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4期,第1-7页。 (冯之浚,2010);在研究方法方面,较探索期而言,本阶段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极大的提高,学者更倾向于用严密的数学逻辑、科学的建模方法、直观的数据测算结果来对我国绿色发展的不同领域进行研究。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范围得到了迅速的扩展,由探索期的路径探索到发展期的应用到我国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在研究方法上,由萌芽期的以内容分析为主转换为发展期的实证分析与内容分析并重,但该阶段的绿色发展思想仍然以人为中心,绿色发展没有很好的将人类追求、社会发展、环境友好融合到一起。

3. 绿色综合发展期(2016年至今)

2015年10月26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指出我国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思路、发展要求有了新的变化,保持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也指出,要建立绿色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增长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绿色发展将不再是单一的发展方式,而是成体系的综合式发展。在文章数量方面,2016年绿色发展相关论文数量增加迅速;在研究领域方面,绿色发展进一步扩展到金融、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战略、精准扶贫等各个方面;在理念内涵方面,绿色发展逐步演化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展理念。该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研究范围显著扩展,与国家的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学者对绿色发展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较多机理分析、对策思考及政策总结(38) 于法稳:《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精准扶贫策略研究》,《西部论坛》2018年第1期,第84-89页。 (39) 程莉、文传浩:《乡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18第10期,第98-106页。 (于法稳,2018;程莉,2018),绿色发展是指导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建设宜居环境、守住乡愁的需要,更是实现乡村振兴解决贫困人口的需要(40) 周宏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环境保护》2018年第7期,第16-20页。 (周宏春,2018),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绿色发展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提升。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结合、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的统筹、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实现了发展观念的变革,对绿色发展的思想进行了极大地升华(41) 陈金龙:《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1期,第4-8页。 (陈金龙,2016),是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科学发展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2) 杜黎明:《试论五大理念发展理论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兰州学刊》2016年第7期,第179-185页。 。同时以绿色金融为代表的一批创新绿色发展工具的研究在本阶段出现,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主,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43) 辜胜阻:《引领绿色发展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3期,第18-19页、第17页。 ,绿色金融也是环境改善、产业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继续深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内容。该阶段与发展期的显著不同就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不再局限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社会、人类发展、国家战略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中国经验。

图 5中文文献关键词突变图谱

(二)外文文献主题变迁研究

从外文文献的时区图6我们可以看到,2003年之前,外文文献共现关键词较少,说明该阶段学者对中国绿色发展的研究内容较少,2003—2015年,外文相关文献研究的重点内容集中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等方面,与中文文献相比外文文献主题变迁的萌芽期较早,对中国绿色发展的研究从实践路径入手,探求绿色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环境美好方面的应用。2015—2019年,外文文献研究内容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但是主要研究方向仍集中于缓解环境污染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如产业绿色化、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城市绿色发展测度等方面,绿色发展的研究范围没有得到进一步扩大,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图 6外文文献关键词时区图谱

从外文文献关键词突变来看,其关键词突变开始于2002年,主要关键词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绿色发展、绿色市场、绿色物流产业等,但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绿色发展相关的核心关键词突变2013年后再没有发生,这说明2013年后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外文文献主题变迁只经历两个阶段:绿色发展探索期(2002年前)与绿色科学发展期(2003—2019年),探索期外文文献主要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阐述与应用前景的分析,但该部分文献较少,科学发展期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环境治理等。

图 7外文文献关键词突变图谱

六、结语

本文对中外中国绿色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研究,分析了文献内部的结构特征,梳理了文献研究热点的变迁趋势。

在文献结构特征方面,本文研究发现,中文作者间的主要合作网络尚未形成,重要的作者包括秦书生、于法稳、胡鞍钢等合作较少,在研究机构方面,中文文献的相关机构合作关系未形成,各个机构研究相互独立。外文文献的作者及机构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研究中国绿色发展的作者以中国作者或华裔居多,研究机构中美国、日本相关机构较多。在研究热点主题方面,中外文献中经济、生态相关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关键词聚类同样体现出研究者更加关注绿色发展在经济与环境领域的作用。在研究主题变迁方面,中文文献体现出了逐步深入的特点,经历了绿色发展探索期、绿色科学发展期、绿色综合发展期三个阶段。

这是因为:1、2、5监测点处的初始应力差异较小,初始模量按式(15)修正后差异较小;反之3、4、6监测点处初始应力相对更大,对应的初始模量相应更大。监测点3处振荡孔压幅值随波浪作用逐渐放大,这是因为模型考虑了累积孔压上升对土骨架曲线衰退的影响,随着骨架曲线的衰退,土体模量降低,振荡孔压的幅值放大。

(一)中外文献特征的区别与联系

国内外中国绿色发展的文献特征与热点主题和演化趋势的比较反映出相关文献的一些特点,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分析对象方面,中文文献对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解读、实现路径的分析较多,内容分析在文献中占据重要地位,外文文献在该方面的分析较少,中文文献与中国最新的政策导向结合更为紧密,时代性更强,受国家重大政策的影响更大,各个热点研究主题演变阶段均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学者与政策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外文文献则更加关注绿色发展理念的技术应用与实践成效。

第二,在研究热点主题方面,中外文献对中国经济绿色展成果及其测度的关注较高,同时对环境治理的研究内容较多,相关研究均涉及到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产生、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对中国绿色发展的前因后果进行了研究。但外文文献对中国能源绿色化、再生能源的研究较多,中文相关文献较少;外文文献更注重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中文文献注重实证研究与内容分析研究,案例研究的文献较少。

第三,在研究主题变迁方面,中文绿色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首先对绿色发展的机理、路径进行分析,为绿色发展的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在理论研究基本透彻的基础上研究主题转移到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升级、城镇化、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对绿色发展的实践方式,实践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发展思想的内涵得到了扩充,出现了以绿色金融为代表的创新工具,形成了综合性的发展体系;外文文献的发展脉络较为模糊,绿色发展理念的探索期后,学者的研究对象局限于能源、建筑业、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对于绿色创新工具的研究较为缺乏以及绿色发展并没有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体系。

(二)我国未来绿色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对中国绿色发展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我国作者与机构应该加强合作,不同的作者和机构均有其擅长的研究领域,对同一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会得到不同的解读,因此我国学者与机构应加强合作,尤其是不同研究领域的合作,通过不同的思想碰撞从而产生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其次,我国研究者应该更多的进行案例研究,对某些绿色发展实践较好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特点与发展得失,为我国其他地域提供借鉴与经验;第三,绿色金融、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内容大多还停留在理论探究分析阶段,绿色理念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的实证分析较少,这将是学者研究的下个热点领域;第四,能源行业、建筑行业与我国绿色发展息息相关,学者应加强对能源产业、建筑产业绿色化发展方面的研究;第五,外文相关文献应更多的主动与中国国情结合,对中国前沿政策、重大会议的影响进行分析,积极推动、扩大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世界影响;最后,我国绿色发展的实证研究缺乏相应数据,政府应当建立、完善高质量的数据系统,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相关实证研究,带动形成新的研究热点,推动我国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综合发展。

作者简介: 斯丽娟,博士,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部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CJY016)。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92( 2019) 10-0130-16

责任编辑: 刘旭挺

标签:;  ;  ;  ;  ;  

绿色发展研究热点及主题变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