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论文_韩列敏

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论文_韩列敏

佛山天天邦健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528000

【摘 要】中医保健理论近几年在我国非常的流行,其强调的是一种预防思想,重点防治疾病的产生。就我国大学生而言,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但由于年龄小,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身心也都非常的脆弱,因此,加强其身心健康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对大学时期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在大学生身心健康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大学生身心健康;因素;运用

引言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离开了紧张的学业,来到了自己梦想中的校园,由于身心发展处于特殊的阶段,特别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诱惑。比如网络诱惑,还可能存在一些情感上问题,学业方面的压力,这些都可能给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中医保健理论是一个提前预防疾病的医学思想,将其应用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高中三年学业非常的紧张,好不容易熬过这个阶段,来到了一个美好的大学,很多学生都开始憧憬并幻想着自己的大学生活。离开了父母的怀抱,自由自在的开始成长,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但是大学生普遍年龄都比较小,在渐渐接触到一些事件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处理的情况,比如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因为双方闹的不愉快,导致分手,心理抑郁、焦虑,彻夜喝酒,身心又伤身。比如,同宿舍之间的学生,出现矛盾,无法友好相处,经常性的吵架。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学生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的正常发展。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舒缓,就会导致学生们的心理出现问题,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事件,严重的还会导致一些精神的疾病。纵观现在的大学校园,也有很多的暴力事件,这些都源于心理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最终造成不良事件。

(二)校园因素

大学实际上是一个半社会化的校园,在刚进入大学时,学生的压力可能没有那么大,但首先也要面临适应生活环境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父母的宠爱,有些还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面对独自寄校的生活中,可能会存在诸多的不适应,自理能力太差。随着大学生涯的逐步推进,学生们就要面临着学业上以及就业上的压力,有些学生因为长期找不到实习的工作,内心压力非常大,从而出现了自暴自弃,悲观等不良情绪。如果大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就会成为内心的一种障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成长[1]。

(三)社会因素

现在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好的地方在于各种信息技术频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坏的地方在于人们的身心逐渐受到摧残。比如,大学生本身心性就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尤其是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趣味性,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时逃课去网吧打游戏,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荒废学习,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在新闻上也经常曝出有些大学生在网吧上网两三天最后猝死的消息,有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旦沉迷,难以自拔。另外,现在的软件频出,学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订到快餐,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对于学生而言非常的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懒惰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在宿舍里两天不出门,缺乏运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体的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中医养生理论注重防病,将疾病防患于未然,大学生年龄比较小,或许有挥霍青春和身体的资本,但不加以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身心就会俱损。针对此可以将中医养生保健理论融入到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精神、锻炼、饮食、作息,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一)精神调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

大学生经历少,心智也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如上文所说的,恋爱、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严重者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提前采用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可以在大学中设置心理咨询门诊,保证大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治愈,并采取相关措施减少问题的发生。当然学校也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的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找到自我的成就感,从而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适当的运动保健

中医学保健认为,皮肉筋骨脉以及气血和人体的体质是密不可分的,人只有适当的运动,才能保证内部气血流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体质。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甚至过度劳累,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作为大学生,很可能产生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的消耗自己的精力,比如去网吧。还有一种就是太过于懒惰,不锻炼的行为,这些都影响了气血的不流通。针对此,大学生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学校也要积极地开展一些关于体育方面的社团活动,比如太极拳、气功,太极剑等传统的运动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有相关数据表明,大学生练太极拳的时间越长,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很明显适当的运动保健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2]。

(三)合理饮食

中医养生理论中提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为生化之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们要注意不能吃太辣、太冷,以及肥甘厚味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出最终造成一系列的问题的。现在的大学生父母给的生活费很多,大多都看不上食堂的饭菜,每天不是点外卖就是出去吃饭,甚至尤其喜欢吃一些辣的食物和冷的食物,在配上啤酒,长期食用就会导致生化乏源,影响自己的身体疾病。因此,大学生必须保持合理并且健康的饮食,一定要少吃外卖,学校食堂的饭菜虽然没有味道,但是符合大学生身体的健康标准,也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脾胃功能。作为学校要加大在饮食方面的监管,尽量提高学校食堂饮食水平。加大对不良饮食的宣传,让学生们能够以保护身体为重。

(四)保证规律的作息

“久卧伤血、久视伤血”,大学生要改变以往熬夜上网的坏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才能消除疲劳,恢复自身的精力。在中医中也提倡“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将息得宜”,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拥有一个健康规律的作息,适当的劳动,才能保证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现如今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单纯的靠药物进行干预,很难解决心理上存在的疾病。根据中医养生保健思想,要做到提前的预防。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融入中医养生保健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大学生的身体体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加强心理的指导、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并保证规律的作息。大学生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灵才能够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孟秀杰.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运用的探讨[J].心理月刊,2018(09):29.

[2] 李雅琪;李明今;黄后玲;索净月;全春梅.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7(03):49.

论文作者:韩列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论文_韩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