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结构对Conex混纺纱线阻燃性能的影响

纱线结构对Conex混纺纱线阻燃性能的影响

李鑫陵[1]2010年在《芳纶1313织物及其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橡胶是一种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也称做弹性体。由于橡胶的弹性大,弹性模量较低,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变形。因此,很多橡胶制品都是以复合材料的形态存在的。作为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橡胶制品,不仅要求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要有优异的热学性能。复合材料的性能既与基布性能相关,也与热压工艺相关。(1)论文对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常用涤纶和芳纶1313平纹机织基布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二种织物的组织相同,经纬线密度和密度略有差异,面密度分别为120.45g/m2和115.41 g/m2。芳纶1313回潮率比涤纶回潮率大,涤纶纱线强度大、伸长小,但干热收缩率较大;芳纶1313基布比涤纶基布强度小,伸长大,但其耐热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能显着优于涤纶基布。因此,研究芳纶1313机织基布力学性能有助于合理、经济开发高温环境中使用的橡胶复合材料。(2)芳纶1313平纹机织基布热学性能优越,但强力较低,价格高。论文对两组线密度不同的纱线进行基布的优化设计,探讨纱线强力、织物经纬密度与织物拉伸强力、撕裂强力的关系。①织物在拉伸外力作用下的强力预测y = 3 .66x1 +73.34x2?574.32,根据织物的强力要求和已知纱线强度,获得织物设计的最低的经纬密度,以节约成本。②增强橡胶复合材料芳纶1313机织基布一般为稀密织物,在撕裂过程中存在纱线滑移、聚集等现象。(3)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压工艺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和时间叁个因素。论文通过单因子试验找出对芳纶1313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影响最大的3个水平,温度为140、145、150℃;压力为10、12.5、15Mpa;时间为15、20、25min。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探讨热压工艺对1313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拉伸、撕裂和剥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①温度、时间、压力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力在显着水平0.05下有高度的显着性,而且温度的影响最大,时间的影响次之,压力的影响最小;热压工艺对复合材料撕裂性能在显着水平0.05下有高度的显着性,压力的影响最大,时间的影响次之,温度的影响最小;热压工艺对复合材料剥离强力的影响不显着。②优化工艺为热压压力10Mpa,热压温度150℃,热压时间15min。优化工艺下制得的芳纶1313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9.92 Mpa、撕裂强力为80.71N/5cm、剥离强度为33.52N/5cm。

王付秋[2]2005年在《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纤维纱线毛羽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芳砜纶纤维是一种耐高温阻燃型高性能合成纤维,其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3%。它填补了我国耐250℃等级合成纤维的空白,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纤产品。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好,而抗热氧化性能更为突出。砜纶纤维对各种化学物品均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主要应用领域为防护制品、过滤材料、电绝缘材料、蜂窝结构材料,年纤维需求量约为2000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芳砜纶纱线的毛羽数量较多,尤其3mm及以上毛羽数量表现更为突出。是相同条件生产的相同线密度的T/R混纺纱线的近5倍,5mm以上长毛羽是T/R混纺纱线的8倍多。毛羽问题是目前影响芳砜纶纱线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该纤维产业化的瓶颈之一。研究芳砜纶纱线毛羽较多的原因以及减少纱线毛羽的方法,对于加快该纤维在产业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尽快取代进口纤维,摆脱对高性能纤维的国际依赖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纤维毛羽应该从纤维本身的特性方面入手。本课题首先通过对与毛羽形成以及影响纱线毛羽的纤维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纤维属于中强中伸型纤维,干态断裂强力比棉纤维略高,断裂伸长率伸长要比棉纤维要高出25.4%,纤维初始模量比较高;与其它合成纤维相比,芳砜纶纤维回潮率较高,达到6.2%以上,纤维吸湿较快,试验条件下80分钟即可达到吸湿平衡;纤维的卷曲个数适中,卷曲率也比较正常,但卷曲回复率却很低;纤维的摩擦因数稍小;体积比电阻比较大,达到10~(16)Ω.cm。 分析认为,除了环锭纺纱机理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毛羽原因外,纤维初始模量大、比电阻大以及摩擦因数小是其毛羽多的原因之一。本文采用静电场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法对理想条件下的毛羽纤维的受力和位置进行分析,认为纤维比电阻大,使得纤维在加捻叁角区处受电场力作用而容易形成毛羽,而且在毛羽测试过程中由于静电的作用使测试的结果长毛羽偏多。 纤维的特性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但本文通过采用适宜的抗静电剂对纤维的适当处理、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和采用合适的工艺措施和工艺参数,这一方面保证芳砜纶纤维纺纱过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使成纱毛羽量明显降低。结

杨德丽[3]2009年在《国产对位芳纶纤维性质综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以神马集团最新研制生产的对位芳纶(芳纶1414)和美国杜邦公司kevlar为实验材料,系统研究了国产对位芳纶纤维的性能,通过与美国杜邦kevlar的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织物进行了部分测试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国产对位芳纶的微观结构,并与美国杜邦kevlar进行比较,以达到对两种芳纶的全面了解,初步分析两种纱的可织造性,预测产品性能。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对纤维进行定量分析,以此推断试样中存在哪些基团,并确定其分子结构。测量它们的聚合度,并加以比较。(2)研究芳纶的线密度、强伸度、摩擦性能、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并加以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了芳纶纤维的力学性能与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主要涉及了单纤维的1%、2%、3%、4%、5%的断裂伸长,纤维束5根、10根、15根、20根、25根的断裂伸长,并求出国产对位芳纶与kevlar同等载荷的集束根数。热学性能从50℃~295℃选取11个温度点对纤维进行连续加热,每个温度点保持10min ,测试分析不同温度下的纤维强伸度,并对两种纤维进行TG、DTG、DSC分析,找出它们的热分解温度;利用MATLAB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数据做了一定的分析。(3)选取平纹组织进行小样试织。(4)测试芳纶织物的部分性能指标。(5)选择合适的拒水整理剂对国产对位芳纶进行拒水整理,并测试整理后的效果。该研究结果能为芳纶织物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佚名[4]2019年在《专题》文中研究指明01项目名称:国产化Lyocell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申报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入选理由:该项目属纺织科学技术领域,是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重大创新。Lyocell纤维是以可再生的纤维素为原料,以无毒无味的NMMO为溶剂,采用物理溶解方法制备的纤维,具有优异的加工和服用性能,弃后可生物降解,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纤维。但

参考文献:

[1]. 芳纶1313织物及其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 李鑫陵. 浙江理工大学. 2010

[2]. 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纤维纱线毛羽问题的研究[D]. 王付秋. 东华大学. 2005

[3]. 国产对位芳纶纤维性质综合研究[D]. 杨德丽. 中原工学院. 2009

[4]. 专题[J]. 佚名. 纺织科学研究. 2019

标签:;  ;  ;  ;  

纱线结构对Conex混纺纱线阻燃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