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考古的新形式-考古真人秀论文

公众考古的新形式-考古真人秀论文

公众考古的新形式
——考古真人秀

赵玉兵 孙琳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公众考古的形式有很多,如发行关于考古知识的通俗易懂的图书;考古文博类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的设置;考古工地的参观和实习;举办线下的考古讲座活动、电视、网络播出考古文博圈知名学者的讲座、论辩;电视、网络播出考古发掘的现场视频等。但由于形式上的不足,公众考古的效果不是很好。通过当下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形式与公众考古结合,推出考古真人秀的公众考古节目。考古真人秀可以寓教于乐,产生很好的公众考古的效果。

关键词: 公众;考古;真人秀

1 公众考古的现状

公众考古的概念来自西方,是由英语单词“Public Archaeology”翻译而来。主要的任务是在公众与考古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考古,进而为考古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考古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公众。西方公众考古观念和公众考古实践不断影响中国的文物工作者。面对当下社会公众对于考古的种种看法,中国的文物工作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进行公众考古的紧迫性,并且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众考古。

1.1 现今社会进行公众考古的方式

1.1.1 关于考古知识的通俗易懂的图书

钻井精准化工程旨在为油田服务、为油井负责,强调高质量、高标准。为实现精准化工程,必须针对施工的区域特点、施工的队伍状况,逐步加强技术管理,完善区域钻井模式,细化单井技术方案。

这些图书的编写者主要是高校里考古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图书大多是用相对通俗的语言写成,内容主要介绍考古人学习考古的经历、对考古的感悟,介绍考古的一些重要发现等。对公众来讲,理解起来不算困难。复旦大学的高蒙河老师有几本了不起的大作,如《考古不是挖宝》① 高蒙河.考古不是挖宝[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和《考古好玩》② 高蒙河.考古好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等,这些著作多是由高蒙河老师的一些随笔性文章集合而成。大多从公众关注的热点出发,做一些准确但又易懂的专业解读。郑州大学研究生李子一将自己的实习经历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编成《考古入坑指南》一书③ 李子一.考古入坑指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漫画主要展现作者对于考古的感悟,包括对“考古是什么”“考古做什么”“考古好玩吗”等一些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许宏老师创作《最早的中国》一书④ 许宏.最早的中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非考古专业的人读起来也不是很困难。

3)课后复习方面,可以让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来帮助他们复习所学知识,提升各方面的核心素养。在思维导图设计过程中,既可以加深重点词汇、语言点的记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化差异做出正确判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课后学生完成手机学习平台的作业和单元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在完成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和任课教师通过手机学习平台课程群聊、手机学习平台话题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实时沟通。学生在学习平台完成单元学习效果调查问卷,进行课后反思,评估学习效果,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估能力。

1.1.2 考古文博类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的设置

1.2.4 关注点太偏,容易误导观众

国内知名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就邀请过一些考古界的学者参与节目的录制。著名的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就参与录制了《地下长安》和《考古探源》两期节目① 地下长安http://tv.cctv.com/2016/11/08/VIDAmjRzeEdZANDImTr2H9aD161108.shtml。 。视频以中央电视台这个国内知名的电视频道为平台对外播出。刘先生讲的过程中,视频中会剪辑进一些图片,这样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讲座。这种知名考古学者和知名电视台的合作方式,可以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现在的博物馆和考古所以及文博部门开始试探性地和社会其他部门合作,组织学生、文博行业职工、爱好考古的群众走进考古工地参观学习。提前设计好行程,在考古工地周围设置展板,让专业的老师来讲解参观工地的发掘情况、文化内涵。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时还会让来参观的人亲身体验考古发掘。还会带他们了解考古队员的生活状况。举办小型的讨论会,让参观的人员与考古队员亲密交流,答疑解惑。

1.2.5 考古价值的呈现太少

考古学家们走进学校、社区、文化馆举办考古讲座。和公众面对面地交流,向公众展示真实的考古,如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郑州市第十九中学承办的2017年“遇见考古”系列活动。考古学家们走进校园,回答学生们心中的疑问,传播考古知识,让学生们对考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大学里考古文博类专业的院系都会请一些考古文博圈的知名学者来举办讲座,做得好的学校推出了考古文博沙龙的模式,不定期地邀请知名学者进行交流,如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维骏考古沙龙”活动。

1.1.5 电视、网络播出考古文博圈知名学者的讲座、论辩

1.1.3 考古工地的参观和实习

即使描写考古生活、考古理念的通俗易懂的图书,也只是写一点考古人在考古生活中有趣的事,有些时候也是一种苦中作乐。对没有参与过考古工作的人来说,可能很难体会到其中的趣味。考古类视频在满足公众对于地下文物的好奇心,遗迹和遗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之外,节目本身趣味性不强。如果对历史遗迹和遗物缺乏兴趣,那么节目是很难收获观众的。目前国内关于考古的视频形式太过单调,没有创新之处。基本都是专业的考古工作者在讲,不但不易与观众打成一片,还容易造成公众的反感。

1.2.2 考古操作流程呈现不完整

1.1.6 电视、网络播出考古发掘的现场视频

央视推出《考古进行时》系列节目,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持续的报道,进行现场的视频拍摄和文字报道。如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墓葬棺椁的清理,文物的提取和保护,现场人员的合作等,都通过视频展示在观众面前。还通过节目介绍了海昏侯刘贺的身世、当时的丧葬礼仪、丧葬理念以及历史背景等。中间还对专家学者进行采访,从中获得专业知识。

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动物研究中,如果选择性剥夺动物的慢波睡眠,其生长激素就不能充分释放,这对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儿童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一些影响慢波睡眠的药物,也就存在潜在影响儿童生长的可能。

1.2 现今公众考古的一些不足

1.2.1 专业性太强,公众不易理解

只有熟识考古相关知识与经验的人员才能胜任考古工作。对于普通人来讲,如果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很难真正理解考古。如今流行的公众考古形式,如通俗易懂的关于考古知识的图书,对公众来讲未必通俗易懂。没有亲身参与考古,对这些图书里面的知识很难产生共鸣。做得比较好的考古文博类网站、“大V”、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也大多为专业性的文章、图片和视频。不要说没有专业知识的公众不好理解,就连高校初学考古的学生有时也理解不了发布的内容。况且考古还分很多的方向,学习先秦考古的学生对有关汉唐宋元考古文章的理解也不是很容易的。线上以及线下关于考古的讲座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考古纪录片和考古类讲座依靠国内知名的电视台以及相对优秀的制作团队,相对于其他的公众考古形式在公众之间是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因为专业性太强使这些视频在普及公众考古的效果上不是很好。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42页“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相关内容,并展示“染色体、蛋白质和DNA”示意图,带领学生一起分析20世纪20年代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DNA的研究现状:当时人们已经知道蛋白质分子结构特点使其具有信息性,而对DNA分子结构尚未清晰了解,从而提出假说——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在呈现考古流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诸如《探索·发现》中涉及考古发现的节目。从某个遗址的发现到考古工作的具体展开,以及考古人员具体的工作画面都会呈现。还对所发现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以及对背后文化内涵做详细的介绍。但是由于节目的侧重点在于遗址的内涵,而不是考古发掘的过程,视频缺少对考古工作的完整呈现,更大的一部分是遗址的呈现和其背后文化内涵的介绍,容易让公众过度关注考古的结果而忽略严格规范的考古流程。《考古进行时》虽然在考古的流程特别是考古发掘的过程有一个很真实的呈现,但是也缺乏对地层学、类型学等考古学理论的系统介绍,以及对遗址初期发掘过程的细致呈现,也存在呈现考古流程呈现不完整的现象。

1.2.3 趣味性太弱,对公众的吸引力较小

“世上的事,本来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前进则有,后退则无。这四个孩子都不错,姓袁的孩子宽厚,姓吴的孩子实诚,这两个都有大成之象;上官家的丫头聪慧,你们李家的小子也有情有义,他们没有袁、吴两少年的浑成刚毅,凭其智计,足以在乱世中保全其身。眼下万花谷也是一盘棋,到了风云变幻的时刻,不知道东方宇轩的这一着,会引出什么样的变化。乌有兄,我近年修道,觉得天命既可为,也惟危,不如不为。天地无言,是造命,还是听命,吾不知也。我们今天晚上,来干犯天地,凿开万花因,予万花谷,也不知是福是祸。”

主要的网站有“中国考古”“考古汇”等。“中国考古”网设置了中文版、英文版、手机版三种模式。网站版面设置上有“现场传真”“学术动态”“考古人物”“考古园地”“考古论坛”等。既有严肃的学术小论文,也有活泼的考古现场动态、考古人的随笔感受⑤ 中国考古网http://kaogu.cssn.cn/zwb/。 。文博考古类的微博账号有“考古人许宏”“考古汇网站”“考古中国网”“中国考古网”“考古资讯”“中国文博”“遗产君”等。账号粉丝多的有百万左右,稍微用心做的,一般都在一万以上。微博内容主要展示的还是考古发现的现场照片、一些考古界老师的言论、对某个遗址的初步研究等。由于微博的影响力以及开放性,一条好的微博通过转发、点赞和评论的方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有“文博中国”“考古”“考古中国”“考古资讯”“考古汇”等。由于微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度越来越高,微信公众号的设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对考古文博类内容感兴趣的人可以关注相关的公众号。公众号发布的消息可以及时地传递给关注的人。如果对发布的信息感兴趣,会把这条消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如果转发量大,将会获得大量的阅读量。?

考古研究对象很多,包括城址、墓葬、窖穴、道路等。有意义重大的,但也有普通寻常的。现如今的考古类节目更多的是宣传重大遗址尤其是大墓的发现,如曹操高陵的考古发现、南昌海昏侯的考古发现、秦公一号大墓的考古发现等。墓葬的考古发掘视频在播出视频中的比重非常大。另外一点,发掘过程中珍贵文物的视频片段占比不小。因此,整个考古纪录片容易使观众产生考古就是挖墓、考古就是挖宝的印象。

1.1.4 举办线下的考古讲座活动

考古的价值很大,可以补充史书,修正史书中的错误。考古获得的遗物、遗迹可以供广大群众观看,获得历史体验、休闲体验等。但是在以往的公众考古中,尤其是考古类的节目视频中,缺少对考古价值的呈现,与盗墓进行对比的呈现很少,现如今社会中依然有“考古是官方盗墓”的说法。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去向以及考古出土文物的很好利用都呈现得太少,且现如今社会对考古出土的遗物以及遗迹的利用还是太少。另外,在考古类的节目视频中,现代化的考古技术展示不足,容易让观众觉得考古的技术性不强。

由于公众考古的方式存在不足,使现如今的公众考古活动影响力太小,公众考古的效果不是很好,也就很难在公众之间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由于考古操作流程和考古价值呈现不完整和关注点太偏等原因,使公众对考古产生误解,这显然不符合公众考古的初衷。

2 以考古真人秀的形式进行公众考古

前面提到了公众考古的一些方式以及公众考古的一些不足。可以看到电视、网络播出考古发掘的现场视频这种方式的效果很不错,如果能稍做改进还是大有可为的。改变考古类视频节目的录制形式,完整地呈现考古的内涵与价值。本文提出了“考古真人秀”的新观念。真人秀是最近几年在中国兴起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由于节目追求真实,内容贴近群众,再加上有大量一线明星的参与,所以得到了很好的收视率。比如说《爸爸去哪了》《跑男》《极限挑战》等真人秀节目,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认为把“真人秀”与“公众考古”结合起来,以“考古真人秀”的形式来进行公众考古。下面具体阐述一下考古真人秀的优点。

2.1 考古真人秀节目形式的优点

2.1.1 明星拥有大量的粉丝

明星之所以被称为明星,就是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粉丝,一举一动广受关注。考古真人秀邀请明星的加入,肯定会吸引他们粉丝对于节目的关注。粉丝的关注意味着大量的微信转发、微博转发以及其他平台的信息转发。也因此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个节目。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不同,会对节目有不同的看法。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更好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于节目内容的看法。伴随着大量的关注以及大量的评论,节目一定会在社会上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也就会收到更好的大众考古知识普及效果。

2.1.2 容易产生共鸣

由于请过来的明星是“外行”,面对专业的考古活动也会束手无策。在专业考古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严格的考古田野操作规程,明星们进行考古实习。虽然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但是进行考古时,由于考古的专业性以及他们没有经过系列的考古培训,他们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初学者的状态。如果让没有接触过考古的普通大众来进行考古发掘,他们呈现的也是这种状态。所以对普通大众来说,和明星在相同的起点上去认识考古,有一个水平相当的明星“陪着”来学习考古,更能引起共鸣。以往的考古类节目,更多的是专业人员对考古知识进行诠释。由于大部分观众缺乏对考古知识的了解,所以不能更好地理解节目内容,也就不可能产生很好的共鸣效果。考古真人秀可以通过初学考古的明星为中介点,更好地把专业的考古知识和普通群众联系起来。

2.1.3 真实感比较强

虽然现在学界对真人秀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都认为真人秀具备“真实”的特点。节目中的主人公没有严格的语言要求,根据现实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拍摄的范围包括专业考古队员以及明星的生活、工作、外出休闲等。全程记录,尽可能地还原所发生的事情,尽量做到高度的真实。由于是对考古发掘过程完整地记录,节目带给观众的真实感就会更高。

2.1.4 欢快的节奏

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虽然能使原研药企业和首仿药申请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却损害了消费者利益。首仿药上市时间的推迟将对仿制药市场竞争造成损害,也给药物可及性带来不利影响。为对反向支付和解行为进行规制,美国不仅对专利链接制度本身进行了修改,而且还通过反垄断审查机制对有关和解协议进行审查。

考古真人秀追求节目的真实感,但是不会做得像纪录片一样。纪录片在节目内容上追求高度的真实,但往往缺少一种娱乐的气氛在里面。考古真人秀不但追求较强的真实感,而且还保持欢快的节奏。大部分的明星在语言表达能力、镜头前的控制力上都有很强的优势。明星在镜头前的呈现效果会相对比较轻松。因此,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不会像看纪录片那样感觉到很压抑,而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观看节目。大部分的观众收看节目的第一想法可能是为了获得娱乐体验,而不是去学习。考古真人秀因为欢快的节奏更能“抓住”观众,也就更能寓教于乐。

本案将于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死亡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表明综合护理有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患者死亡率。另,本案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较对照组的12.96%明显更低,表明综合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患者的术后康复。

2.1.4 蛋白酶处理和DTT处理。鉴定高频抗原抗体时可以使用蛋白酶处理谱细胞。国外常用的酶包括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胰蛋白酶、链酶蛋白酶等,国内使用较多的酶为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不同种类的蛋白酶对同一血型系统抗原的作用有所不同,例如木瓜蛋白酶可以破坏Duffy系统的抗原,而胰蛋白酶却不能破坏它。

2.2 具体的实施过程

下面是实施过程中一些要点的设想,在遵循行业规范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出考古真人秀的优点,弥补当前公众考古所做工作的不足。

2.2.1 选取高校考古专业实习工地作为拍摄地点

我国的刑法规范基本上集中于刑法典中,因此,关于经济犯罪的规定也采取单轨制的立法模式。即关于经济犯罪的罪刑规范都规定在刑法典中。这恰如日本学者西原春夫所言:“在中国,至少在现阶段,所有的刑罚法规都集中在刑法典之中,而在刑法典之外则几乎看不见,因此,在中国不存在日本所谓的行政刑法。”[6]

选择实习工地进行节目的拍摄有很多的优点。实习工地工期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另外,实习基地的各方面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参与考古实习的学生大多数刚接触考古,需要在实习工地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实习工地拍摄,可以向公众展示更加完整的考古发掘流程。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面对镜头更能展现自己。高校考古专业实习工地性质大多为遗址而非墓葬。可以让观众认识到考古对象的广泛性,纠正社会上“考古就是挖墓”的错误认识。

2.2.2 对考古工作以及生活的完整呈现

由以上仿真结果可知:该电力系统在发生主汇流排故障时,不论发电机组无/有隐藏故障,在故障隔离后,系统能快速恢复正常供电,具有较强的调压、调频能力。

节目的拍摄内容以明星的考古实习为主,但为了展现考古实习的真实状况,拍摄场景要涉及考古工作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考古队驻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明星在驻地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考古实习中的状态以及感受,明星与民工及考古队员的交流与合作,上级领导的来访,带队老师的实习指导,明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的不断进步等。尽可能地全部呈现考古队员在驻地的实习与生活。让观众通过明星的视角了解到考古驻地的各个方面,避免只呈现一些专业性的内容,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考古工作。

3 结语

考古真人秀采用当下流行的节目元素,以真人秀的形式向公众展示考古。从节目的形式上来看有诸多的优点,很值得去策划以及实施。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循行业规范,通过合理的策划,可以很好地把这个节目实施下去。考古真人秀节目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如果认真实施,这样一个新颖的节目势必会在国内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公众考古学科的建设,满足公众的文化消费,增强公众对考古的关注和了解等方面势必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冬梅.网络时代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容生产与营销创新[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刘騻.公众考古学的历史与现状——基于微信的个案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8(1).

[3]任家宜.公众考古中的媒介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7.

[4]乔玉.专业平台公共考古的新思路[J].南方文物,2017(2).

[5]刘君杰,刘迪,张发亮.近十年国内外公众考古研究对比分析[J]文博,2018(1).

[6]赵瑞香.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7]燕海鸣.考古遗址谁在看——公众考古认知与兴趣的实证调查[J].中国文化遗产,2015(5).

[8]秦存誉.考古圈与娱乐圈的融合[N].中国文物报,2015-12-04.

[9]赵宇超.公众考古学与公众考古秀[J].中国研究生,2012(5).

【作者简介】

赵玉兵(1993—),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汉考古、公众考古。

孙琳(1993—),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南亚与南亚史。

治疗3个月恩替卡韦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见表1。

【基金项目】 2018-2019学年“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

标签:;  ;  ;  ;  

公众考古的新形式-考古真人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