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公共管理;高校;学生工作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
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理念,它侧重于政府和公共组织的内部结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根本性改变,重新定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社会管理中,政府要以民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管理过程中应进行市场化的改革,逐步实现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发展。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指出,政府的角色应该从被动的人转变为积极的人,用企业家精神代替官僚主义。新的公共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政府销售等领域。
学界对新公共管理理念基本达成共识,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二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强化竞争意识;第三,政府应重视民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第四,在适当的领域,建立一个统一权力和责任的等级和分散机制;五是坚持以顾客为导向,注重造福人民,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第六是简化行政程序,重点关注管理成果的效益,重视效率追求;第七,强调进行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主要目标是建立电子化、信息化政府。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新公共管理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这个时代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制约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形成的因素愈发多元,这也为高校辅导员、学工教师、思政工作者在管理学生、引导学生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新公共管理强调的开放性、包容性、市场化、服务意识、目标管理等理念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将其与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教育、管理方式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2、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了解学生需要,倾听学生心声
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心理、生活、学习上的问题,特别是在进入大学伊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时,需要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学会用“爱”交流,用心疏导学生、爱护学生。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与学生进行更多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探知学生们的心结与疑惑,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诉求与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把其思政教育从苍白的讲道转变为精神交流和行动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学生为本,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渗透,还可以尽快融入到学生当中,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亦师亦友,才能长久的与学生维持良好的关系。在收集到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后,如果发现自己在工作中还有所欠缺和不足,就应该及时回应和改进。
这恰好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要求的倾听客户并了解客户需求的想法相吻合。学生管理工作者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是他们的使命与任务。
2.2 管理方法受到准行政的制约
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法》里规定的。因此,中国的法律赋予大学制定和选择自己发展战略的权力,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调整其学校定位、办学规模,组织教学和实践,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制定教材,建立教学研究机构。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设置行政职能部门,匹配岗位和人员,配备权力和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学的管理权力来自上级行政部门的授权,这使得大学在其管理中展现出较浓厚的行政色彩。这种管理理念与模式降低了大学教师在学校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参与度。很多情况下发展学校只成为了一种象征——依靠学术大咖、学科带头人和名师治理学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新公共管理理论下对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改革建议
3.1简政放权,促进高校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首先,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应该由直接管理转变为政府为高校进行自我管理提供宏观指导和服务,让高校在其内部管理方面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动员社会力量引入资金参与高校办学,扩大办学经费来源。其次,高校的内部管理模式应向扁平化过渡,简化程序渠道,提高大学管理的效率和速率。在高校内部职能部门中,应统一设置职权岗位,将管理重点放在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上来,改变高校内行政部门集权的现状,发挥团委、学工部及教务等部门的中坚作用。第三,目前,我国高校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立一般分为两大方面——教学和行政。高校应分析师生相关事宜的具体情况,行政部门仅需要从宏观和大方向上制定政策,具体的管理和实践则下放给二级学院,由学院的辅导员、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各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促进高校管理职能的转变。最后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融合技术,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社交平台等建立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资源共享和联动机制,为职工提供便捷的办事办公渠道。
3.2学习企业化管理方式,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很多时候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他们都在决策、组织、领导和协调所有以人为本的资源,如时间、人力、物力和信息等。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他们都关注价值交换,只不过他们实现这种价值交换的渠道不同。但无论如何,他们遵循的基本法则是不变的,即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好的结果。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生产的产品不是商品,而是属于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但中国大学提供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和精神文化产品),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办学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加快我国高校管理模式改革,是当今高校发展的使命之一,这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政府管理不应该仅仅依靠行政力量发展高等教育,而应该像市场一样,更多地提供服务,政府也应该将高校的发展视为上帝,这样才能真正的为高校的发展除去身上的枷锁与束缚。
4、结束语
总之,新公共管理是一个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概念,并以对客户负责和满足客户需求为原则建立,它与当下中国主流价值观之间具有良好的融合性。新公共管理的运用能够为高校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是一种尊重人民需求、倾听基层声音的方法,它使管理行为更加人性化。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质量的大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高校必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陈琴.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管理模式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4):150-151.
[2]普娟.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进”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3):25-27.
[3]万哲.新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校管理模式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0):210.
[4]曾蔚阳.新公共管理理念对我国高校管理机制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5):15-17.
[5]刘玲.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高教学刊,2019(08):183-184+187.
作者简介:王开(1995-),男,汉族,山东菏泽,现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
彭晨(1998-),女,汉族,山东菏泽,目前就读于广州大学。
论文作者:王开,彭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高校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学生论文; 政府论文; 工作论文; 他们的论文; 理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