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调查及其对专业改革的启示_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毕业生专业技能调查及其对专业改革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其对论文,专业技能论文,心理学论文,启示论文,毕业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3)03-0044-04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社会对心理学的需要、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心理学学科自身的发展都要求对当前心理学培养人才的模式、内容和体系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为此,我们进行了《心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本项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面向学校,培养有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了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更适合实际的需要,我们对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历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以期发现原有专业设置和教学上的问题,探讨现有改革方案的可行性,为目前的专业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对象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86年以来的历届本科毕业生,采取邮寄问卷的方式,回收问卷204份,有效问卷204份。其中,在高校工作的44人(21.6%),中专工作的35人(17.2%),中学工作的74人(36.3%),小学工作的10人(4.9%),政府机关工作的19人(9.3%),其他工作(如推销、企业管理等)的21人(10.3%)。

2.2 调查问卷

本调查结合“心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的方案,围绕心理学应用技能设计了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对大学期间专业教学的满意度、他们目前最需要的和最欠缺的心理学技能、他们对心理学技能课程的看法等。

2.3 调查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对大学期间专业教学的满意度

总体来说,毕业生对大学期间专业教学各个方面的满意度一般,其中是对专业实践安排的满意度较低。不同单位的毕业生在满意度上存在差异,“高校”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而“其他”工作的满意度较低。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单位对象对专业教学的满意程度

(满意程度以1~7记分,7表示很满意,4表示一般,1表示很不满意。)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单位毕业生在专业课程满意程度(F=2.966,p=0.013)和考核方式满意程度(F=3.509,p=0.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实践满意程度(F=0.795,p=0.554)和教学水平满意程度(F=1.882,p=0.099)上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q检验表明,在“专业课程满意程度”上,“高校”的显著高于“小学”和“其他”;在“考核方式满意程度”上,“高校”和“政府机关”的显著高于“其他”。

3.2 最重要和最欠缺的心理学技能

毕业生认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是“进行心理活动课程的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见表2)。由表3可知,不同单位毕业生在对“心理测评与建立心理档案技能”和“心理治疗技能”的重要程度排序上有显著差异,其余没有显著差异。

Duncan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学”工作的毕业生对于“心理测评与建立档案的技能”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程度排列,显著低于在“高校”和“其他”工作的毕业生;在“高校”、“中专”工作的毕业生对于“心理治疗技能”的重要程度排列,显著低于在“其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其余单位之间在选择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2 不同单位对象对心理学技能的重要程度排序

(重要程度以1-5记分,5表示最重要,1表示最不重要)

表3 不同单位对象对所需心理学技能排序的方差分析

毕业生认为最欠缺的技能是“心理治疗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见表4)。进一步的方差分析表明,除了“小学”和“其他”的选择有显著性差异外(p=0.014),其余单位之间对最欠缺技能的选择均无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表4 不同单位对象对最欠缺技能的选择(%)

3.3 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的比例

毕业生普遍认为原有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而忽视应用。问及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学时数的合理比例,毕业生的平均结果为:心理学应用技能课程的学时数应占52.38%<心理学基本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应占47.67%。

3.4 心理学应用技能课程的需要程度及因素分析

我们在心理学专业改革中,增加了应用技能课程的份量,围绕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设置了多门应用课程。在调查中,我们让毕业生判断这些课程的需要程度,结果显示,这些课程的需要程度都很高。按照1~7级评分(7表示很需要,4表示一般,1表示完全不需要),需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心理咨询(6.7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6.54)、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6.23)、学生行为问题与个案研究(6.21)、计算机应用与SPSS软件(6.07)、学习辅导(6.00)、测量应用与学生心理档案(5.99)、团体疗法与团体训练(5.85)、人本主义治疗原理与方法(5.63)、行为主义治疗原理与方法(5.52)、变态心理与心理疾病诊断(5.46)、精神分析治疗原理与方法(5.19)、人才测评技术(5.06)。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对这些应用技能课程进行了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做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提取出三个因子(见表5),分别命名为“心理咨询及治疗”、“心理课程及教育”、“心理测评及应用”。“心理咨询及治疗”侧重于对学生心理的“补救”,“心理课程及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测评及应用”侧重于对学生心理的准确“了解”。以学生心理为中心,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是要围绕了解、发展、补救而展开,这说明这些应用课程的设置是合理的,符合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表5 心理学应用技能课程的因子负荷表

3.5 再次选择心理学专业的可能性

“假如让你再一次选择专业,你还会不会选择心理学”,57.1%的毕业生回答“会”,13.3%的“不会”,29.6%的“不一定”。卡方检验表明,,表明不同选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选择“会”的人数显著高于其他选择。这说明尽管毕业生对教学存在一些不满意,但他们对心理学本身还是具有兴趣和信心的。

4 讨论及专业改革设想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我们询问了毕业生对心理学专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这些意见和建议,以及上述调查结果,心理学专业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

原有的心理学专业定位不明确,导致课程体系不清晰,似乎面面俱到,但都蜻蜓点水。毕业生建议,应该把培养学校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人员作为专业目标。当然,从长远发展来看,心理学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应增加一些方向设置,如人力资源、商业心理、工程心理等,但不应把几个方向的内容混在一起,因为各个领域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训练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把所有上述内容都统一为“应用心理学专业”而不进一步明确化,则仍然会给实际的教学带来困难甚至混乱,心理学100多个分支学科,除了十几个是基础学科外,其余的全都是应用,究竟如何用?在哪里用?其间相距甚远。

根据社会需要,我们把专业改革目标定位于面向学校,培养有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的主要方向。长久以来,我国的心理学专业属于长线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科研的研究型人才,这样一个领域显然需求量不大,随着硕士、博士教育的发展,本科生再定位于这一方向没有什么前途。而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因其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而极具发展潜力。事实上,最近几年心理学毕业生大多流向这一领域,但因为他们所接受的专业训练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所以工作后感到非常不适应。

为此,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迫在眉睫。我们认为,为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应包括三大内容:培养通才素质的课程、专业理论素质课程和专业应用素质课程。培养通才素质方面的课程包括: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专业理论素质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史等。专业应用素质课程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课程设计、心理治疗、问题行为及矫正、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等。本科阶段专业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5个学期主要是心理学基本理论课程的教学,第6个学期就进入心理学提高课程与应用课程的教学。

4.2 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实践能力

毕业生对“专业实践安排”的满意度最低。几乎每个毕业生都提到,原有课程理论性太强,与社会需要脱节。缺乏应用性也是一些毕业生不愿再选择心理学专业的主要原因。

在专业改革中,加强配套的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改革环节是我们的重要思路。例如,发展在导师指导下的本科学生定时定点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电话服务等;定点实习,学生进入第6学期后,就将他们安排到中小学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毕业生也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例如,“与中小学建立联系,由学生按照兴趣分组,分别负责一个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指定指导老师,负责解答学生疑问。每月组织一次有指导老师参加的讨论会,讨论实践收获、存在问题等。”“可以在大三以后,采取导师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组,给每组指定指导老师,要求在一年内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并写出报告。”

4.3 精简理论课程,强化应用技能课程

理论课程和应用课程的比例各占50%比较合适,理论课程宜“精”,技能课程宜“细”。毕业生反映,有的理论课程重复较多,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之间,需要调整。专业改革应突出和强化心理学主干课程的教学,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使学生形成心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并形成该学科的思考方式。而像商业心理学、旅游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公关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课程,多而杂,可以浓缩,以讲座的形式将其最有价值的东西介绍给学生即可。

应用技能课程要围绕“心理咨询及治疗”、“心理课程及教育”、“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技能展开,以便完成对学生心理“了解”、“发展”、“补救”的任务。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技能是“进行心理活动课程”和“心理咨询”,最欠缺的技能是“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这些内容在课程设置中都要予以强化。为了培养三大技能,可以采取“包产到户,责任到课程”的方法。确定每项技能由哪一门或哪几门课负责,由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相应的应用技能培养,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培养技能的方法、途径、要求和目的。

4.4 改革考核方式,应用课程实行教考分离

毕业生普遍认为,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要让位于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有些课程可以改为自学,教师提供辅导、给出问题、组织讨论,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情况评定分数。有的课程可以改为由学生跟着老师做研究,根据学生在研究中的表现和成果来评定分数。

在应用技能方面可以实行教考分离,系成立应用技能考核小组,专门负责学生应用技能的考核。考核不及格,必须补考。全部过关,才能毕业。考核方式起着导向的作用,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特别是应用技能的考核标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

5 小结

5.1 毕业生对心理学专业教学总体满意度一般,其中对专业实践安排的满意度较低。

5.2 毕业生认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是“进行心理活动课程”和“心理咨询”;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技能是“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5.3 毕业生认为,心理学应用技能课程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非常需要,应用技能课程要围绕“心理咨询及治疗”、”心理课程及教育”、“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技能展开。

5.4 为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型人,要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实践能力;精简理论课程,强化应用技能课程;改革考核方式,应用课程实行教考分离。

标签:;  ;  ;  ;  ;  ;  ;  ;  ;  

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调查及其对专业改革的启示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