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法中“掤”的特质与作用分析论文

竞赛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法中“掤”的特质与作用分析

杨 静1,杨 通2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2.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 昆明 650224)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定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在竞赛规则下太极拳推手技法中“掤”的特质和原理进行了实践分析。研究认为:竞赛规则是影响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规则的演进促进了传统太极拳推手由双人体会、揣摩太极拳劲法变化的徒手练习方式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竞技性、观赏性、高强度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从理论层面上看,“掤”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仅是指某个技术动作,更是一种攻防意识和反应状态;从技术层面上看,“掤”是在两点接触控制外,第三点出现变化而形成的滚动的力,形成滚动力的要素与发力的方向和路线相关,从而达到破坏对手身体平衡的作用;利用试验方法阐述“掤”劲的原理、作用及延伸性,客观地反应太极拳技法背后的科学原理,为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关键词:竞赛规则;竞技太极拳推手;“掤”;技法分析

太极拳推手是在单练(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对练的一种训练方法与手段,需要对练双方在皆有太极拳基本技术的前提下,通过单推、双推、折叠推、顺步、拗步、大捋、活步等方法进行配合性练习,是太极拳练习者提高太极拳技能必不可少的途径[1]

随着太极拳推手走入竞技赛场,其主要的功能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竞技色彩。竞技太极拳推手的发展总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摸索阶段(1979—2003年),在这个阶段竞技太极拳推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摸索过程。1979年,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部门组织国内太极拳领域的有关专家制定了《太极拳推手竞赛暂行规定》,自1982年起在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中开始实施。1989年,太极拳推手比赛被合并到“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中。1994年,太极拳推手被列为国家锦标赛项目。停滞阶段(2003—2013年),在这个阶段竞技太极拳推手项目一直饱受诟病,由于一味追求场上效果,太极拳推手本身的技术特点和规范被忽略,因此许多其他类别的搏击运动员参加了推手比赛,导致运动员在场上的技术不能充分展现,多与“顶牛”、“摔跤”、“撕扯”、“蛮力”等不雅之词联系在一起,与人们心目中以小博大、以巧胜拙、以柔克刚富有文化底蕴的智慧博弈相去甚远,以至在2003年,太极拳推手比赛被取消,至此竞技太极拳推手走入低谷。发展阶段(2013—至今),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组织国内太极拳专家对太极拳推手的技术体系、竞赛规程、竞赛规则等进行了多次研讨,于2015年公布了新版《武术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试行)》[2],试图通过竞赛规程、规则、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改进,促使竞技太极拳推手项目重回赛场。在此基础上,2018年重新修订的《武术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试行)》[3]正式运行。

在竞技太极拳推手比赛中,如何体现出太极拳技法特点的运用始终是个难题。太极拳中的典型技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简称“八法”,经常在实际应用中变成为撕、拉、扯、拽、搂、抱、推、顶等,与太极拳应有的技法理念相距较大。在太极拳推手的实战中,如不能了解太极拳劲法的特点,就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也不利于促进太极拳推手训练体系和竞赛风格的确立,而这恰恰是传统武术与竞技体育结合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1有关竞技太极拳推手的相关界定

竞技太极拳推手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太极拳的蓬勃发展而应运而生,它是以传统的太极拳推手为基础,其主要技法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以沾、粘、连、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进、退、顾、盼、定为主要步法和身法。竞技太极拳推手的发力和接触点主要是以上肢部位为主,通过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使对手身体失去平衡的目的。《中国武术大辞典》[4]中对太极拳推手的解释是:“太极拳推手是双人徒手对抗运动,是一项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黏走相随,既要化解对方招法,保持自身稳定,又要乘势破坏对方平衡,使其倾跌的运动”。

延续性护理是将院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院外的延伸护理,它通过对一系列护理行为进行系统设计,使患者在转换了不同的治疗护理情景都能得到高质量的与原各项措施具有协调性、持续性的护理[8]。这种护理模式的开展,为护理服务由院内向家庭或社区进行延伸,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它通过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复效果[9]。本研究拟从患者依从性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再次入院率等方面,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自我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延续性护理进一步由医院向社区延伸提供参考。

法律移植的新语境,就是要关注法律移植后的本土化效果,再进一步来说就是,“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要符合我国的司法环境。从中美两国的“异质性”引申出来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排除合理怀疑”制度。

本实验基本还原竞技太极拳推手场景,通过甲方运用“掤”势(劲)作用到乙方身上,借用专业仪器观察甲乙双方的动作路线和身体反应。

2 新规则中 “掤”劲的原理及作用分析

2018年《武术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试行)》正式运行,首先,对原有的竞赛场地规格进行了改进,将直径6m的圆形场地缩小为内圆直径3m的擂台场地,以使得以往实战环节中的活步散手改进为定步推手;其次,突出了“掤”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在双方运动员对抗的每个回合中,“掤”是起始动作,运动员所用技法都要在“掤”之后进行转化,“掤”可在实际应用中应变为挒、按、采、捋等技法,因此,运动员只有在充分理解“掤”劲的运动原理下才能熟练掌握“掤”劲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太极拳技法的理解。第三,增加了双方运动员技术合手展示环节,以测评运动员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在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必须通过合步四正手、顺步四正手、大捋、缠臂、单推手、双推手等技法,配合相应的步法各自领手演练30s的组合动作,裁判员根据双方技术的质量给予评分,这对运动员掌握太极拳技法的规范性、细致性、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竞技太极拳推手中,掤、捋、挤、按是正手,采、挒、肘、靠为副手,通过沾、连、粘、随的缠手形式,以巧胜拙、以柔克刚,从而达到制约对手身体和心理平衡的目的。其中掤、捋、挤、按、采、挒是高频使用的技法,而“掤”的技法最为独特。“掤” ,古读bing,系指圆形的箭筒盖[5]。后在太极拳术语中约定俗成读Peng(朋)音。“掤”不仅指一个具体的动作,而是在太极拳技法中无处不在,其意既攻亦防,因此“掤”也是太极拳推手中的一种动作意识和反应状态。在太极拳竞技推手中,“掤”是第一个出现的动作,即双方运动员“搭手”预备式的动作,此时双方运动员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地感受对方身体的变化。“掤”在相对静止状态时,是同一时间向不同方向的张力,其劲在腰;在动态中需得机得势,“掤”的一瞬间,是在两点接触控制时,第三点出现变化而形成滚动,以达到破坏对手身体平衡的目的。由“掤”可变为旋扭,或捋、或采、或挒、或肘、或靠,可引申出太极拳其他技法的转化,因此“掤”是所有技战法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也是粘连粘随的必要条件,在实战应用中尤为重要。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竞赛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法中“掤”的特质与作用分析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动作流程:

以“竞技太极拳推手”、“掤”、“推手竞赛规则”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及国家图书馆搜索近 10 年的相关文献 50余篇、书籍 8 本,较为全面、透彻地了解和把握了竞技太极拳推手的相关政策、规则、实验研究等问题。

赖尔,本名周丽,作家,曾获中国“五个一工程奖”贡献奖,因其作品长篇魔幻小说《魔法城》而被意少小读者熟知。生活中的她,时而是纵横游戏世界大杀四方的女汉子,时而是独自行走领略各国风情的游者,时而又是咖啡馆里安静读书的文艺淑女……自由洒脱和沉稳睿智这两种特质在她身上得以完美融合。

3.2.2 专家访谈法

实验设备为Qualisys红外运动捕捉系统、自带软件及受试者的紧身服装。为了能够较清晰地观测甲乙双方的运动轨迹,根据实验的需要,在甲方左右手掌根背面、鞋跟后部;乙方肩峰、髂前上棘、鞋尖、鞋跟后部粘置mark球标记点。

3.2.3 定量分析法

传统的外贸企业要想更好地完成跨境电商的转型,就必须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优质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尽快转型。传统外贸企业要认识到转型是复杂的,是要一步一步进行的,这就需要做好相应的制度完善,通过制度的构建实现管理的优化。比如,企业仓管管理需要从物流的开展抓起,销售内容、财务管理等内容、企业资金流向、供应链的管理等内容都需要纳入到企业制度建设之中,从而实现制度的系统化管控,也能够保证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切实可行。此外,在进行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广泛听取意见,从而实现制度建设的人性化,并促进管理制度能够真正得以落实和执行。

通过实验数据对发力方式、发力方向、角度、作用点的位置进行定量分析。

3.2.4 实验法

(2)在甲乙双方四正手两圈后,由甲方向乙方进攻。甲方运用“掤”劲向乙方发力,乙方尽可能的在身体自然反应下保持重心不被破坏。

3.2.4.1 实验准备

对国内太极拳推手专家、裁判员进行访谈,了解竞技太极拳推手相关的技术特点、发力路线、规则、概念界定等问题。

3.2.4.2 实验流程

图 1实验流程

3.2.4.3 实验对象

实验选用4名受试者,他们具有多年的太极拳推手训练经验。根据实验需要设定甲方为发力方,乙方为受力方。实验中甲方采用正确、错误两种动作,然后通过仪器进行观察和分析。

采取人工或各种除草机械等手段,在线辣椒播前、苗前或各生育期进行耕翻、耙土、中耕等措施进行除草。该措施能杀除已出土的杂草或将草籽深埋,也可将地下根茎翻出地面使之干死或冻死,这是我国北方旱区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措施。

表 1被试者基本情况

3.2.4.4 实验测试动作

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太极拳推手规则的梳理,汲取国内权威太极拳专家的建议,初步将其界定为:竞技太极拳推手是指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竞赛规则,以太极拳“八法”为核心技术,通过粘黏连随的缠斗方法,使用引进落空、发放等技术使对方移动、出圈(界)或跌倒而制胜的武术徒手对抗项目。

3.2.1 文献资料法

(1)预备式:按照竞赛规则要求,甲乙双方面向对方,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双臂呈“掤”势动作接手。

为了更方便的观察,分析实验时采取侧视与俯视两个角度来观察甲乙双方的运动轨迹。从这两个角度可以保证从前后、左右、上下三个维度上的数据都能检测到,同时也能在软件上清晰地观察到甲乙双方在三个维度上的运动轨迹。图片中,甲方的左右手上mark球的运动轨迹被标记为白色。

为了更好地观察“掤”劲的运动原理,直观地描述“掤”劲发力的有效性和无效性,本研究借助Qualisys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对参与实验者做了动态观察,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解析和说明。

Application of Double Buffering Technology to Graphic Interface of Ship Monitoring System……………LI Kuan, ZHANG Liyun, CHEN Yuchong(4·26)

3.2.4.5 实验数据

实验采用捕捉频率为 200Hz,6镜头的Qualisys红外运动捕捉系统来捕捉记录实验数据,该仪器能够清晰地捕捉记录甲方发放动作的轨迹及乙方受力后的运动轨迹。

考虑到欧姆龙NJ控制器在机器人运动控制方面的优势,能够对机器设备进行高速高精度控制。本文以NJ运动控制器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NJ运动控制器的Delta机器人动态抓取系统。该系统在进行物体目标抓取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动态抓取算法,同时建立机械手跟踪抓取目标的数学模型,以系统运行时刻作为各单元的时间基准,计算Delta机器人末端与抓取目标相遇时间并确定抓取点,对机器人运动轨迹进行合理规划以完成对整个抓取任务。

在对未来的期待中,照料者最关注的是能否给心智障碍家庭成员提供一个“合宜”的住房,这是未来安置规划中急需解决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Mengel等人研究发现,年长的照料者最为关注的诉求是住房选择。Weeks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居住和照顾选择的重要性。心智障碍成员不一而足的残障类型和程度、与照料者的社会关系、家庭生命周期等,这些都会影响不同家庭在未来安置规划上的差别化需求。心智障碍人士大多与照料者共同居住,一旦照料者因生病或死亡等原因无法与其共同生活时,障碍人士的居住和照料问题便成了悬而难决的头等大事。

3.2.5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归纳、分类、对比,来解析“掤”劲的发力路线的正误。

高潮的博客,田卓看得津津有味。高潮这次应聘的命运,也在这个时候悄然发生了改变。田卓翻看了几篇博文后,抬头对高潮说,你马上办理入职手续,策划方案就在公司写吧。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正确运用“掤”的路线分析

通过三年多在医院宣传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如对比图表结果显示:新管理制度体系和方法开展后,全院通讯员稿件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医院自媒体、网站稿件数量和质量快速增加,见图1。全院职工对宣传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医院宣传队伍体系完善,后备力量充足,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与此同时,院外媒体期刊发稿数量和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数量也有所增加,说明医院宣传影响力和影响面逐渐扩大。医院标识广告等真正达到统一、温馨、便捷且有医院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在医院宣传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将医院整体形象显著提升,宣传引导能力和宣传影响力也会明显提高。

图 2正确运用“掤”的路线分析

实验中根据乙方的站位图中X、Y、Z三个坐标轴来表示乙方身体姿势的三维坐标。乙方的正前方用X轴来表示,乙方左侧90°用Y轴来表示,乙方的垂直方向用Z轴来表示。通过(左图)俯视图看到甲方的发力方向是乙方的后方,发力轨迹超过乙方的左侧支撑脚脚的位置,表明乙方重心已经被调动或破坏。从(右图)侧视图上看,甲方的发力轨迹是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以乙方的左脚(主要支撑脚)为圆心,以乙方的左脚到甲乙双方接触点的距离为半径所画圆的一段。甲方沿着图中的这个立圆发力,乙方就会随着甲方的发力发生“滚动”的现象。从右图可知甲方这样的发力最终能较轻松地破坏乙方上下方向的平衡。综上所述,甲方发出的“掤”劲轻松有效地破坏了乙方前后、左右维度上的平衡并取得优胜。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实验设计,乙方受力后所作出的反应必须是身体的自然反应。

4.2 错误使用“掤”劲的路线分析

图 3错误使用“掤”劲的路线分析

图3显示,甲方运用“掤”的方法不当,未能对乙方产生轻松有效的重心破坏作用。从(左图)俯视图观察,第一,甲方的发力方向与乙方的左脚(支撑脚)动力来源一致,所以甲乙双方在这个角度上容易出现“顶牛”;第二,从左右两幅图上可知,甲方的发力轨迹很短,且没有超过乙方的左脚,因此不能动摇乙方的身体重心。杨式太极拳名家杨澄甫曾说 :“掤”之方式,最忌板滞”[6]。因此“掤”在于以转化。 从侧视图(右图)来看,甲的发力角度过正,且方向为直线,因而不利于破坏乙方重心。同时,甲方采用这样的发力角度也承担了乙方的大部分体重,所以也很难有显著的效果。综上所述,从左侧的俯视图上看甲方没能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破坏乙方的重心,从右侧的侧视图上看甲方只能稍微影响乙方上下方向上的平衡,但远不足以破坏乙方的平衡。实验证明,甲方“掤”的方向不合理,即使使出全力也无法破坏乙方的重心,也无法取得优胜。

4.3 “掤”的实验价值与应用

随着规则的演进,太极拳推手从传统的练习方式逐步发展为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其技术风格也从相对含蓄、点到为止的技术切磋上升为在相等条件下决出高低胜负的竞技较量。因此,在现代竞技比赛中太极拳技法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认识和了解传统太极拳推手劲法中某些只可意会,难以言说的道理,进而揭示其运动中的客观规律和力学作用。对“掤”的实验价值在于,首先,可以客观表达“掤”的劲法路线和作用点,将太极拳理论中较为抽象化的描述直观的呈现出来,当“掤”劲运用正确时,其技术路线遵循太极拳的拳理,即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上先下的原则,因此才能避开对方的力;其次,通过“掤”的实验可以对该推手动作下人体保持稳定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支撑面、重心高度、稳定角和稳定系数等四个方面,正确的“掤”表现为或引进落空,不丢不顶;或借力打力,迂回反转,通过调动对手的身体重心从而达到破坏其稳定性的目的,其中,稳定系数这一因素是依靠重力抵抗平衡受破坏的能力,它是稳定力矩和倾倒力矩的比值,体量越大,稳定力矩越大,相应的稳定系数越高,因此破坏其平衡所需的外界翻倒力矩越大,所以现代推手比赛中采用按体重分级的方式,本研究也遵循这个原则选取被试对象。第三,通过可视化的实验数据图形可以加深练习者对太极拳拳理的认识和理解,如在甲方动作路线中可观察到,甲方的力作用到乙方的同时,要保持有限度的稳定平衡,即自身依然要保持良好的重心位置,也就是太极拳理所要求的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否则也会给对手可乘之机,在其他武学中也有力不出尖,形不破体之说。

前人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技术的体会和经验的总结,在教学的传承中往往受限于传承者的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和个人修养,因此传承中对传与承者都要求较高。现代的科技手段可以弥补部分的缺憾,给学习者更多可视化的指导,并在此基础之上可以举一反三,反复习练并进行前后比较,并最终形成模式化的训练手段与方法,为形成标准化的训练体系奠定基础。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通过仪器从平面和俯视两个角度观察,在实战中,“掤”是在两点接触控制外,第三点出现变化而形成的滚动的力,形成滚动力的要素与发力的方向和路线相关,可以破坏了对手在前后、左右、上下(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三种方向上的平衡。

(2)“掤”在竞技太极拳技法中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不仅指某个技术动作,更是体现了太极拳独有的攻防意识和反应状态,这种反应状态可通过重复训练法形成正确的发力路线,也符合传统太极拳推手中听劲问劲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攻中有防,亦攻亦防的势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学的怎么样,学会了没有,这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既然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就要敢于放手,不要担心学生出现错误或者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具体呈现,更能促进教师的教学。

(3)新规则中,确定了“掤”在太极拳技法中的主导性地位,强调了在定步推手条件下,必须由“掤”作为起始动作,这不仅符合太极拳拳理的要求,也避免了以往抓、拉、扯等错误动作的发生。

5.2 建议

(1)在太极拳推手与竞技体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应充分利于现代科技手段挖掘其背后运动的规律及科学依据,以促进其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与发展。

(2)太极拳技术运用的合理性是有据可依的,在科学量化标准的基础上有助于竞技太极拳推手运动体系的形成。

(3)竞赛规则的制订应以实践为基础,要在保留传统太极拳推手技法的基础上进行竞技化革新,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抗类项目的文化底蕴与特色。

参考文献:

[1]杨静.新规则下太极拳套路练习对推手技术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2019,8(7):6-10

[2]2015武术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试行)[OL].https://wk.baidu.com/view/3c3c788859eef8c75fbfb3f1 2015-09-05

[3]2018武术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试行)[OL].http://www.wushu.com.cn/About/NewsList.aspx?type=1 2018-07-06

[4]中国武术大辞黄编写组.中国武术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9).15-16

[5]张双棣,殷国光.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1998(12)

[6]《太极拳推手教程》编写组.太极拳推手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and Function of “Peng ”in Taijiquan Pushing Techniques under Competition Rules

YANG jing1, YANG tong2

(1.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2.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4,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experiment method, quantitative analysis, logic analysis of “Peng” in the rules of Taijiquan pusher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are analyzed in practice . Study holds that competition rules ar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Taijiquan pusher techn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f rules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of ra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eng” in competitive Taijiquan twitter is not only a certain technical action, but also a state of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wareness and reaction. It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effect are more obvious in the current rules. “Peng” is used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 function and extensibility of “Peng” with experimental method, which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 behind the strength of Taijiquan and has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for practitioners of Taijiquan.

Key words :Competition rules; Competitive tai chi pusher; “Peng”; Techniqu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G85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3X(2019)05-0095-04

收稿日期: 2018-07-23

作者简介: 杨静(1973-),女,天津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 太极拳专业训练与理论研究;太极拳文化传播与大众健康研究

标签:;  ;  ;  ;  ;  ;  

竞赛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法中“掤”的特质与作用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