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建设体系及其对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影响_ia论文

信息构筑体系及其对推动信息服务业进步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其对论文,服务业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A)是近年来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界流行的一个新概念,我国出现不同的译名:信息构筑、信息构筑体系、信息体系结构、信息结构体系、信息设计、信息设计体系、信息建筑学、信息建筑体系;我国台湾省译为资讯架构;日本译为情报构筑。本文视不同情况对IA取名为“信息构筑”、“信息构筑体系”、“信息构筑师”。1975年,R.S.Wurman首次提出“信息构筑”和“信息构筑师”的概念,但开始并没有被广泛认同。随着因特网和网站建设的普及,IA成为今天众多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IA的内涵逐渐延伸,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从网站设计、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高校人才培养到学术研究等,都在探讨和研究IA。IA研究已成为当代信息服务和情报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我国信息服务界应当关注IA领域的发展和动向。

1 IA概要

1.1 IA概念的提出

1975年,Wurman作为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主席在筹办1976年在费城召开的有5000名建筑师参加的会议时,把这个会议称为“信息构筑”(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会议,把自己称为“信息构筑师”(Information Architect,IA)。IA概念即由此而诞生。Wurman说:“信息构筑师是一种把数据的内在模式加以组织,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清晰,构筑信息结构或地图让别人找到通往知识途径的人员。同时,信息构筑师是一个正在出现的21世纪的职业,这个职业顺乎新时代的需要而生,是关注内容明晰化、人的理解和信息组织的科学。”他还说:“信息构筑师变复杂为明晰,让信息被他人可理解。能做到这一点的,便是好的信息构筑师,做不到这一点的,就不是好的信息构筑师。”

1989年,Wurman出版了获当年美国最佳畅销书荣誉的《信息的忧虑》(Information Anxiety),提出了IA的正式定义。他说,IA(或同义地称信息设计)是指“组织、标识、导航和检索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用户查找和管理信息”。IA的核心思想是“让信息可理解”和“把复杂变为清晰”。

1998年,Wurman在对“Design Matters”杂志主编的访谈中说,“IA把技术、图像设计和写作/新闻学三者合一”,再次强调“信息构筑师”的任务是组织数据的内在模式,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清晰的观点。

Wurman身体力行地实践和贯彻了IA的思想体系,迄今他已设计、创建或编辑、撰写了80多个网站、项目和著作,内容跨及奥林匹克、医疗诊断的可视化、城市指南、公路地图以及金融市场华尔街期刊指南等。Wurman的数十种Access(指南)在美国家喻户晓。他的Understanding USA网站是世界了解美国的最佳网站之一。Wurman创办的系列TED(技术、娱乐和设计)会议和网站,对各种专业信息的构筑和内容可视化等作出了公认的成绩。Wurman目前开办的TOP公司,正致力于医疗信息可视化等极具市场前景的商业活动。

1.2 IA定义的演化

L.Rosenfeld和P.Morville是IA领域两个有影响的人物。两人共同创办了一家专门从事信息构筑战略和知识管理业务的公司,合写了“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一书,被amazon.com评为1998年“最佳因特网图书”。这本书把IA定义为:“信息构筑涉及组织、标识、导航和检索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用户更成功地发现和管理信息。”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站设计和网站信息组织越来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研究IA的人越来越多,IA的定义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个领域。IA被理解为:

IA是网站设计的基础,是建设网站各个方面的蓝图,包括形式、功能、标识、导航和界面、交互和可视设计等。

IA的重点是信息系统的设计、索引、标识、组织和导航,目的是支持网站的浏览和检索。

IA是一门帮助用户实现目标对信息系统加以结构化和组织的艺术和科学,是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团体内联网和网站的应用。

IA类似某种“认知科学”,适用于各种媒体,这里的IA用于因特网网站。

IA最根本的是创建导航和组织结构,让用户在需要时能够接触他们所需的信息。

IA的核心是用户体验,即有用性(对我有用吗)(Usefulness)+可用性(我用得了吗)(Usability)。

可见,同任何新事物一样,IA的概念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展。人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和视角来解释和探讨IA,质疑原来的定义,补充和发展IA概念的内涵。美国著名的“Design Matters”杂志于2001年4月整理并发表了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对IA的定义和内涵的见解,集中地反映了IA概念内涵的演变和延展。以下摘要列出对IA内涵的各种观点。

Wurman和Rosenfeld看到了信息设计总体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各自受到周围世界的影响,但除了看到信息设计总体同信息有关的工作之外,还需要看得更远一些,建筑家不仅设计美丽的建筑物,也重新设计人们能看见的途径和建筑物内容的结构。——Saul Carliner,Assistant Professor,Information Design,Bentley College,Waltham,Massachusetts。

我不太同意仅列出技术、图像设计和写作。用户在哪里?情感在哪里?结构和表现固然重要,但还有更多的东西。我们需要心理学、社会学和学习理论。我认为IA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个人。结构和表现在用户头脑里是不可分的,两者结合形成了他们的体验。IA要做的正是形成各种用户的体验。同任何专业一样,现存的领域仅能提供帮助而不能提供各种答案。——Andrew Dillon,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Informatics,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IN。

信息构筑同信息设计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它们关注的重点不同:信息构筑主要是认知方面的问题,人们如何加工信息和如何分析不同信息之间的关系;信息设计则主要关注感知,即人们如何把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解释为知识。它们采用不同的技术。信息构筑家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大多数同语言有关,因为语言是构筑信息的基本工具。信息设计家则同视觉艺术打交道。因此,多数信息设计家来自图像设计专业。现在是确认这个领域已经是成熟的时候了,而且比Wurman的IA的最初概念和定义精确得多。——Jesse James Garrett,Partner,Adaptive Path,San Francisco,CA。

网站建造者需要真实世界的信息构筑,需要根据用户、政治、陷阱、可能性等因素来研制通信产品。信息设计者不关心这些,但他们都设法在表现信息时把用户放在心里。作为信息构筑师,我们必须帮助用户看到信息结构可能蕴藏的潜力。我们必须制定战略、计划、驱动、管理、建造和测度,以便帮助机构改进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收益。用户需要结果,不是标识。——Thom Haller,Principal,Information Design,Washington,DC。

经验设计把设计提高到新一代定量的水平:信息设计仅是经验设计的一个部分。Wurmari的IA定义不是覆盖范围不够的问题,而是已经过时。经验设计在实用上超过了信息构筑……信息构筑没有在过程中延伸,仅停留在分析体验设计的一个很有限和不充分的框架上……体验设计的目的是改变参加者的信仰、理解和行动。触觉体验比短暂的虚似体验更为重要。经验设计是多次元学习环境的系统设计和构筑,使催化体验成为可能。——Bob Jacobson,Editor,Information Design。

可用性包括用户体验、用户交互、用户界面、信息构筑、信息设计、人的因素、以人为本设计、以性能为本的设计。ISO 9241对有用性的定义:特定用户对所用的产品在某一特定利用范畴内有效、高效和满意地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有用性强调设计工作的结果。信息构筑从信息出发,有用性或用户为本的设计则从人和利用范畴出发。不同的技术解决不同的问题,索引和信息检索组织大规模信息,工效学帮助物理交互的设计,人种学和心理学提供研究方法,有用性和以人为本设计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工作。有用性的口号:有效、高效、满意。——Whitney Quesenbery,User-centered Information/Interaction/Usability Architect/ Designer,Cognetics Corporation,princeton,NJ。

所有信息构筑首先为了转换为信息必须组织数据,这是属于构筑信息之间相互关系和理解的行动。表现的设计则是另一种行动,必须在首先完成信息组织(结构)之后才能完成。表现可采用多种形式而且需要做出认真的决定,而许多设计者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装饰而不是提供信息。表现就是表现。它同图像设计很接近但决不是信息设计。许多信息设计被美化为图表但不仅仅是传统的图解设计。这并不等于说,信息设计不要讲究美化,但它主要应该关注功能和交流而不是表现形式。——Nathan Shedroff,Author,Experience Design,San Francisco,CA。

我对“信息构筑师”一词有点反感。也许下一步信息构筑师要做的工作将发生变化,但在变化之前我宁愿继续称自己为信息设计师。——David Sless,Visiting Research Fellow,Coventry University,Director,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stralia。

信息构筑不是什么媒体或什么职称的事情,而是让复杂的信息和困难的任务变得可管理。网络界出现各种分工:网络设计过程、信息构筑、交互设计、身份确认设计、信息设计、界面设计等。公司不在乎我们是交互设计师或信息设计师,而在乎我们能不能帮助用户理解复杂的信息和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完成任务。——Christina Wodtke, Information Architect,Carbon IQ,San Francisco,CA。

取什么名称应该看它们如何满足以下标准:第一,应该能够以这个名称确定身份。第二,名称能够涵盖所有成员从事的各种活动。第三,名称应该产生积极的反响。第四,名称应该有发展前景。Wurman对信息构筑的界定忽略想象、表现、创建视觉和语言内容的创造发明的魅力。他似乎认为信息构筑师的工作是表现已经有意义的内容,使其可理解。我看不出信息构筑师在信息项目中所做的具体化工作同设计师有什么不同。——Karen Schriver,President,KSA Document Design & Research,Pittsburgh,PA。

我的早期关于信息构筑的观点与信息科学有太多的共同点。并不是说,图书馆与信息科学有什么不对头,相反,我倒是认为其他领域还不能让我们认真去为几个世纪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去重新发明和重新给定新的标签。随着因特网信息的爆炸,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对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越来越是不可缺的技术。越复杂的挑战需要越复杂的解决方案。网络信息空间越来越多的复杂性驱使人们去寻找自己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的解答方案。有关这个领域的学科包括: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有用性工程、人种学、技术交流和工业/产品设计等。——Lou Rosenfeld,Author,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我同意Thom Haller的观点,用户需要结果,不是标识。从事化复杂为明晰、创建内容和理解的人应该不在意被叫做什么职称。——Richard Saul Wurman,Author,Information Architects。

2 IA的创新意义及其影响

2.1 为信息管理的混乱格局提供解决途径

因特网的普及带来了网络信息管理的混乱,成为全球性共同的难题。信息管理的“矛”和“盾”关系非常突出。

信息管理的“矛”表现为:①信息超载。无限数量,包罗万象,信息太多,需要过滤,真伪并存,内容有害,来源不可靠。②极端异质。信息价值取向不同,长度不同,颗粒化程度不同,数据格式不同,发布周期不同,动态静态不同,语言和字符不同,媒体不同。③检索问题。查找困难,检索结果垃圾太多,不容易合并,来源有疑点,检索结果相互矛盾,文本检索停留在司法、句法,语义检索和多媒体内容检索尚处在探索阶段。④人文因素。界面各不相同,检索界面不友好,跨国流动,法律问题,信息安全,交流方式。⑤经济因素。国外统计,多数网站重新设计需花费150万至210万美元,网站同用户信誉和公司品牌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据统计,公司雇员平均用35%的生产时间查找信息,折算工资开销的话,则相当可观。信息量越来越多,维护越来越困难,费用越来越大。

信息管理的“盾”表现为:①对网络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管理能力基本上失控;②以文本信息为主,以简单词法、句法结构为主,以非结构信息为主;③以系统为中心,以信息提供为目的,用户有用性和可用性等没有提上日程考虑;④信息内容开发相对简单;⑤知识服务没有提上日程;⑥信息失态失调,人文、法律、信息安全等问题没有提上日程考虑。

IA的出现和发展同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对付网络信息爆炸的处理能力这一时代背景密切相关。IA的理念、构架、过程、方法和技术等在实践中指导着千千万万个网站的建设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国外对IA在专业覆盖范围、学科理论等方面仍有讨论和质疑,但IA作为网站信息构筑的技术解决途径已经确定了稳固的地位,IA的影响和社会效应,也许是Wurman当初提出这一概念时始料未及的。

2.2 推动信息管理体系化

信息作为和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一样的战略性资源,理所当然地要求科学管理。网络信息资源提出的新的挑战,越来越要求把信息资源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IA的贡献首先在于把建筑学的体系思想嫁接到信息领域来。建筑学是一门研究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体(建筑物)空间及界定和定义这些空间的材料及其性质的学问。建筑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环境,建筑家用图表和图纸来图解性地表示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关系。用到信息“建筑物”来,信息构筑体系同样是支持所有信息过程之间相互关联要素的结构集,这些要素包括信息内容、服务对象、支持有效和高效利用信息的应用和业务活动以及所有基础要素、设施、能力和机制。

IA实际上是图书馆信息科学(LIS)的原理和方法在团体内联网和网站的应用,早期的商业网站没有人会雇佣图书馆员去设计网站,所以借用了“信息构筑”这个新词,但它既灵活又准确地描述了工作。随着因特网信息的爆炸,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对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越来越是不可或缺的技术。因此可以认为,IA渊于LIS的同时发展了LIS。

正像一个世纪之前,交通、运输和生产技术诞生了跨国商务一样,信息领域也在发生类似的革命。今天的信息系统太复杂,越复杂的挑战需要越复杂的解决方案。网络信息空间越来越多的复杂性驱使人们去寻找自己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的解答方案。网络之前计算机科学家设计的系统仅能为一小部分被俘虏的用户服务,包含的信息是同质的而且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应用。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再这样,不能由个人采用单一的技能或偏爱去设计异质、多功能信息系统。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正在出现,不管称这个学科为信息构筑体系、信息设计体系、体验设计体系或知识管理体系,都已超出了任何单个学科的范围,最终都要借用图书馆学、系统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图形设计、数据模型、有用性工程、人种学、语言学、商业战略、新闻学、技术交流和工业/产品设计等现有与信息重要性和价值有关的所有学科的工具、技术和经验融合在一起。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IA应该联系信息生态学一起研究。生态学具有系统性、多样性、共同进化性、基本物种、本地性等特性。生态学研究环境变化,而信息环境是非常容易发生变化的。生态学研究环境中的以人为本的生物体,而现有大多数机构对信息的人的因素很少提上日程进行管理。生态学把环境看成是复杂、多样化的世界,而信息管理也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体,不仅是技术问题,还包括文化、政治和以人为本有关的各种事情。信息生态主要由内容(Content)、用户(User)和应用环境(Context)三个因素构成。

长期以来,网络信息管理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人的因素的倾向,信息生态论以人为本的思想导引了信息构筑体系中用户体验和可用性的研究。所谓用户体验是指包括帮助用户在网站上快速而简便地完成其目标的一系列工作。所谓可用性,是指某个特定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高效率(Efficiency)和用户满意度(Satisfaction)。强调用户体验和可用性在信息构建中的作用,目的是让信息构建具备完整性、易用性、一致性、冗余性、方位性、反馈性、灵活性和可逆性等特性。

IA学者认为,持续不平衡是信息生态环境发展的特性,要像钟摆一样让它保持既不停顿也不掉落的连续态,因此IA应该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传统的IA是由上至下、集中式、封闭、稳定、事先计划的,而“后现代”则是由下至上、分布式、开放、自适应和应急的。

可以看出,信息构筑体系的形成适应了信息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体系化的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经历了一个先树到林、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体系、从实践到理论的逐步发展过程。

2.3 为走向知识管理奠定基础

信息和知识存在于信息开发链的不同层次。事实(Facts)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Data)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和序列化。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Knowledge)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评价的结果。智慧(Wisdom)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Innovation)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智慧。信息资源的价值取决于不同层次的开发。目前信息资源开发,主要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编码、数字化、存贮、分类、组织、控制、加工、处理、传输、检索和计算等,通过图书馆书目、联机检索、搜索引擎、网上浏览等提供信息,让用户用自己的大脑判断信息有用或有害并将信息加工、吸收、提取或评价变成知识,存在于个人脑中。因此,信息服务以信息资源获取和提供为主要任务,以系统为中心,面向技术和设备,提供信息产品和单一知识,服务内容固定。知识服务以提供“5R”服务(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形式、正确的信息、正确的个人)为目的,满足特定用户需求,解决问题,基于复杂、综合变化的知识,提供知识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获取和利用知识,首先要从加强知识管理着手。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发展的,两者相互衔接。两者在分类与检索、整序与整合、选择与过滤、应用与共享、分析与评价等处理上采用相同的方法和技术。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存在两类载体上。显性知识存在于信息载体上,通常经过符号化、编码化或结构化等文献处理,内容是固定的,外在的。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行为上及概念里,是个人的,没有经过文献化、内部化,以经验为基础的。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激活灵感和启发创新,是一种更有价值的知识,但以往这类知识只能靠个人交流获取,无法收集和加工利用。新型信息服务要超越显性知识,要设法获取隐性知识。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应该收集、筛选、加工、整理知识,提供相关的知识窗口,不论是显性的和隐性的,现场的和远距离的以及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源。

IA为知识管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结构,从IA向KA(知识构筑体系)接轨顺理成章。在知识构筑体系的生态环境中,人的因素、人的行为、内容、技术和实现过程等因素将更加突出。人的因素包括情感、认知、美学艺术、人际关系、协同团队等。用户需求方面将更重视面向任务和用户的范畴分类、个性化、客户化、可视化、增值服务、按用户行为过程组织、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等。内容方面将更重视信息来源和类型多样化、精品化、专业化、层次化、动态内容更新、实时采集、内容过滤、知识抽取、概念分类、词汇控制、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在应用环境方面将更重视动态虚拟资源、历史命脉、多维应用环境、经济法律人文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团联系等。在技术应用方面将获取、提炼、存储、管理、提供和创建知识领域,超越显性知识向开发隐性知识的方向发展,在实用化和智能化方面上新的台阶。

2.4 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IA的构成,本身就是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的成果。随着IA的设计从平面向立体和多维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从点(字、词)、线(字符串、全文文本)、面(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立体(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结合)、三维空间(A/V、数据挖掘)向万象空间(虚拟真实)不断纵深延伸发展,IA的跨学科和跨领域特性进一步拓展了信息技术在信息和知识管理的应用领域。表1列出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和进步。

表1 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和进步

2.5 促进人员结构的改造和新学科的演进

Wurman说:“1975年我创造了信息构筑师这一职业称谓。现在,在美国有20000到100000人的名片上写有信息构筑师这样的头衔。”美国业界预言,“信息构筑师”的职业将像医生一样普遍。这个职业将包括:信息/交互设计师、界面设计师、信息科学家、用户体验设计师、用户交互/界面设计师、客户体验设计师、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信息生态专家、市场研究员、内容经理、项目经理等。

鉴于信息管理的跨学科性质和信息专业人员担任的使命出现新的演变,近年来美国部分高校开始设置IA专业。2001年,Capitol College和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正式设立IA硕士学位专业。Kent州立大学由管理和信息系统系、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系、通信研究学院、新闻和大众传媒学院、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系共同设立“信息体系结构和知识管理”(IAKM)跨学科硕士学位培养计划,匹兹堡大学、密歇根大学也已设立IA课程。众多图书馆学系明确为IA开设有关课程,如:信息组织、信息技术、可用性与用户研究、信息检索、IA概念分类与知识管理等。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这一新名词风靡全球。截至2002年7月中旬,用搜索引擎Google检索,可得到13万多条命中记录,其中篇名中带IA的文件共5630篇,国外业界对IA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鉴于这一新学科的发展趋势,美国信息科学界最具权威的ASIST(美国信息科学技术学会)于2000年3月设立IA-SIG(IA专业委员会),成为ASIST23个专业委员会之一。这个专业委员会宗旨是关注IA的发展现状和动向,推动IA从业者、研究人员和高校之间的协作,共享IA实践的经验教训,促进IA新前沿研究并减少相互重复,教育培训未来的信息构筑师。从2000年以来ASIST已连续召开了3次以IA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探讨IA的理论、应用和技术问题。2000年IA研讨会主题为“IA定义探讨”(Derining th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2001年IA研讨会主题为“IA实践探讨”(Practicing th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2002年IA研讨会主题为“IA技术探讨”(Refining the Craft)。

3 联系实际学习IA的理论与实践

IA经过20年的发展和演化,从网站设计的狭义概念提升为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信息管理体系的广义概念,无论理论或实践都对传统的LIS(图书馆信息科学)或信息管理有创新。IA代表当代LIS和信息管理的前沿。研究IA有助于我们明确差距,缩短差距,对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应用领域的开拓、新型专业队伍的建设、新型学科的建设等具有指导性、借鉴性和参照性。

3.1 以IA的需求开发新技术和新应用

我国信息服务的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同国外有较大的差距,表现在采用的技术简单,开发水平低,应用面窄,基础研究和工具空缺,尤其在信息构筑体系和知识构筑体系的众多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当前要着重内容和知识开发利用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实现这些技术和应用不可或缺的基础研究、基础建设和标准规范的采用。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的开发应当包括以下类型:①当前已有技术进一步完善:信息检索,搜索引擎,分类和聚类,信息过滤,自动摘要等。②内容深度开发:高精度全文文本检索,内容检索,多媒体检索,信息抽取、文本挖掘,内容可视化等。③知识提供和决策支持:数据建模,知识量化,显性与隐性知识互动,智能代理,决策可视化等。④内容组织、服务、共享、互操作等标准和规范研究:Metadata及其扩充,Dublin Core,Z39.50,SGML,HTML,XML及专业XML,RDF,OAI,UDDI,SOAP,WSDL,DAML,METS,SCORM等。⑤词语、语义控制的基础研究和基础工具建设:ThesAURUS,Wordnet,Taxonomy,Ontology等。⑥总体技术和发展方向跟踪研究;如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IA和KA,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协同网(Collaboratories),E-Learning等。

3.2 以IA和KA为起点探索知识管理和服务的新方向

行业知识化是21世纪全世界信息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趋势。我国科技信息工作应该通过改革和创新,向收集、加工、整理、传播、研究和利用知识的知识服务行业发展。研究和实践IA和KA,有助于我们在先进的高度上起步,明确目标和任务,缩短差距和研制时间,尽早同国际接轨。获取和利用知识,首先要从加强知识管理着手。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知识管理一方面是指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挖掘知识并有效地提供用户使用。另一方面指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和利用,加强人际协同、交流和互动,促进人脑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编码化),使知识得以充分共享和创新。这一方面,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①整合信息资源。甄别、清洗和过滤真伪混杂的信息,按服务任务和需要,通过数据库集成、联邦数据库、数据仓库、虚拟数据库等方式把异质信息源整合为匀质信息源。②按IA和KA的原理和方法构筑符合信息生态环境变化和发展的信息和知识组织、标识、导航和检索系统。尤其各种内容组织开发技术在知识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③研究网络参考、智能代理、决策引擎、内容可视化等新技术和新应用,提供知识服务和决策支持。④研究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互动和互换的机制、工具和手段。⑤研究创建虚拟协同环境的有关技术和模式。如远程研讨、网上计算、远程会议、网上技术交流、网上协同办公、远程学习等。⑥研究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技术和服务模式。如可视化技术、定制服务、系统交互、业界(Community of Practice,COP)或行业社团的解决方案或最佳案例(Best Practice)的采集和提供等。

3.3 按IA的跨学科框架改善队伍专业结构和人员素质

IA的实践表明,构筑一个网站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参与者。IA的理想团队应包括:市场人员、信息构筑师、图像设计人员、编辑、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战略构筑师、词表设计者、交互设计者、技术集成专家、IA可用性专家、检索分析者、控制词汇经理、索引专家、信息制图构筑师等。当然,国外五花八门的职业称谓有其人才市场操作的因素,排除这些因素,IA参与者的专业结构走出了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专业结构单一框架的必然性是不容置疑的。IA的历史贡献之一是推动了信息服务从业人员专业结构和裹质要求的更新换代,使信息管理进一步融入IT大行业中来。IA的队伍重视整体复合专业结构,重视在IA生态环境下人员合理分工和专业细化。这些人才既有各自专业背景和专长又兼有IA整体专业的特点,形成了一支跨学科跨领域的“信息构筑家”队伍,这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我国目前图书馆信息专业的队伍,强调个人专业的复合化,不重视专业结构整体的复合化,专业门类少,结构配置不合理,许多重要领域人才空缺,而许多宝贵人才在做大量单一的重复工作。与此关系密切,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课程设计和各类培训计划等,一是缺少新兴专业和学科的特色,二是不能反映类似IA所体现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时代需要,三是教学或培训内容单一,更新迟缓。以上形势反映出我国LIS队伍建设落后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严重制约着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现代化。

我国应当借鉴IA整体复合专业结构的框架,设计信息服务业的队伍专业结构和人员素质要求,充分调动现有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在开拓新领域中施展才干,发挥骨干作用,同时广泛吸引各学科门类的人才加入队伍,造就一支跨学科、跨领域、具有时代发展风貌的新型队伍。教育和培训计划可参照信息构筑师的专业结构和素质要求,重新定义我国新型信息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设置、课程和培训内容。为了解决跨学科需要和师资短缺的矛盾,美国Kent州立大学由管理和信息系统系、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系、通信研究学院、新闻和大众传媒学院、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系共同设立“信息体系结构和知识管理”(IAKM)跨学科硕士学位培养计划,值得借鉴。美国利用学会广泛开展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也值得仿效。

3.4 以IA为雏形和起点重构新学科

IA把“信息”同“建筑学”(纽约、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和“体系结构”(PC的主机设计)挂起钩来,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学科交融的新鲜感和亲近感。IA向世人证明,“随着因特网信息的爆炸,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对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越来越是不可或缺的技术”,同时也向传统LIS揭示了跨学科、跨行业探索发展新方向的路标。可以认为,IA是传统图书馆信息科学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第一代产儿。

IA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延展它的内涵,从初期网站设计比较单纯的技术范畴进而成为一门探讨开发和利用当代信息和知识的理念、方法、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等人文科学组成的信息构筑体系。IA是发展的有机体,恰好引证了Ranganathan“图书馆五个规律”之一的“图书馆学是发展的有机体”这一著名的论断。IA继承和发展LIS组织和利用知识的固有传统,同时对传统LIS的理论、理念、观念、方法、技术和应用作了全面改革,并把LIS、信息管理、生态学、新闻和大众传媒、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通信、管理科学、知识科学、认知科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领域有机地结成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正在构成具有独特学科特征的新学科,受到学术界的认同。

IA在学科建设上对我们是富有启迪性的。除LIS与IT的结合之外,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了信息生态共生共存的新理论;提出了信息设计、信息构筑体系、人与社会交融等系统工程化和社会化的新思路;提出了以人为本、IA向KA转化的新方向等,再次向人们揭示情报学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由众多学科构成的大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我们应以IA为雏形和起点重构新的情报学。

标签:;  ;  ;  

信息建设体系及其对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影响_i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