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化工厂风险评价研究论文_杨亮,郏进进

危险化学品化工厂风险评价研究论文_杨亮,郏进进

安徽祥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工业逐步进人了成熟阶段。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时,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的总体效益。过去在化工企业中长期被忽视的某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现代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工程,其最终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物力和财力,最少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价程序

1 化工厂生产的主要特点

化工厂不管其产品的种类、规模、生产方式或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何不同,其结构基本是相似的。一般来说,化工厂的组成包括生产、辅助生产和管理及后勤等部门:

(1)生产部门:一般根据产品的不同,可分成不同的生产车间,在每个生产车间中又按工艺流程可设置不同的工段,包括原料工段、生产工段、成品工段、回收工段等。

(2)辅助部门:原料及产品储罐区、仓库、压缩空气站、锅炉房、冷冻站、真空泵房、循环水站、变电配电室、机修车间、消防站、三废处理车间等。

(3)管理及后勤部门:行政办公楼、浴室、更衣室、食堂、门卫、医务室等。

2化工生产的特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2.1 工艺过程和辅助系统十分复杂庞大

从化工生产原料到产品,要经过众多工序和相当复杂的加工单元,通过大量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才得以完成,其生产过程是既复杂又庞大,并且大多数反应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需要经过几个甚至十几个反应过程才能完成,除了反应外还需要经过产品提纯、精制、贮存等过程。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还必须设有供电、供水、供热等庞大的辅助系统。生产过程使用的各种反应器、塔、罐、槽、压缩机等均需要用管道连通,从而形成了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流程长的一系列生产线。

2.2 操作条件变化大

任何产品的生产都是在一定温度、压力、流速等条件下进行。而化工产品生产操作有些需要在高温高压、低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我国设计的合成氨,操作压力达30MPa,温度达500 0C;而操作压力大于lOMPa,温度大于105℃的化工工艺流程应用也较多。

此外,像乙烯深冷分离流程中压力在3.5MPa以上,温度在一170℃以下者也有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化工生产过程中,装置开车投产后将不断地投料,从原料输入到产品的输出都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生产的正常进行。一些大型化工厂生产装置规模大、工艺流程长,使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也较多。

2.4 生产装置大型化

目前,世界各国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规模已越来越大型化。采用大型装置不仅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还可以减少能耗。

2.5 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大型化工生产装置大量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如自动控制、信号报警装置、安全联锁和电视监控等。从过去落后的手工操作转变为高度自动化,生产操作也由分散控制变为集中控制,人工手动操作变为仪表自动操作,进而发展为计算机编程控制。

2.6 生产过程危险性大

1)工原料和产品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这些物品一旦遇到激发能源,很可能发生燃烧和爆炸,有导致严重伤亡、中毒的危险。

2)化学工业特别是石油工业具有高温、高压或负压、深冷的特点。高压可增加可爆物料的活性,扩大爆炸的浓度范围,加速物料的分解或膨胀,引起设备蠕变,导致物料泄漏。低温可冻结物料,堵塞管路或导致管路破裂,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3)大多数化工生产具有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虽然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收益大,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一处失控或出现问题,就会发生连锁事故。

4)现代化工生产设备大型化、集团化、立体化,并且管道纵横贯通,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扑救。

5)生产场所具有火源、电源、热源交织使用的特点。很可能因动力能源设备缺陷、设置不当、管理不善等情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 危化品的特点

3.1 危化品种类

主要有2类气体(Gases)3类易燃液体 4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类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7类放射性物质 8类腐蚀性9类杂类物质和物品

3.2 危化品的主要危险性

3.2.1 燃烧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有机过氧化物等,在条件具备时均可能发生燃烧。

3.2.2 爆炸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化学品均有可能由于其化学活性或易燃性引发爆炸事故。

3.2.3 毒害性

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当其在人体积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兵力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3.2.4 腐蚀性

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3.2.5 放射性

放射性危险化学品通过放出的射线科阻碍和伤害人体细胞活动机能并导致细胞死亡。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在实际事故预防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造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乃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4 结束语

本文是在目前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的背景下,在分析了国内外系统安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危化品和化工企业的特点,对我国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的研究,希望能对更好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提高运营安全水平有所帮助。本文拟以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风险影响因素、评估理论、风险准则等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将模糊综合评判运用到工厂的风险评估,对化工厂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严重度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风险等级,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田野,化工类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12.

论文作者:杨亮,郏进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危险化学品化工厂风险评价研究论文_杨亮,郏进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