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专变终端数据采集异常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_胡海泉

国网六安供电公司 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采用移动和联通两家通信公司的GPRS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通信,此种数据采集传输方式是利用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在终端设备内加装一个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模块接受主站的召测,实现主站数据上传,因此,难免出现现场终端通信传输故障,影响采集成功率。基于此,文章就地市级供电公司的样本——国网宜昌供电公司专变采集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于专变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用户专变终端;数据采集;异常原因分析;处理

1、前言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电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信息交互等功能,按照国家电网规划,2015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对直供直管区域内所有用户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要求。

2、专变用电管理终端建设规模

城区共有专变客户1679户,现已经安装专变采集终端1660台,覆盖用户1649户,系统停运34台,系统终端投运率98.20%,终端在线率99.12%,抄表成功率98.56%,抄表数2643只,11月份客服中心自动化抄表核算比率92.31%。

3、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状态分析

3.1专变终端运行情况分析

3.1.1按通信方式统计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通信方式有光纤专网通信、GPRS/CDMA无线公网通信、230MHz无线专网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RS-485通信方式等。

3.1.2按投运时间统计分析

宜昌地区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从2000年开始起步,经过了2005年以前的起步阶段——2006年至2009年小范围应用——2011年以后打大范围覆盖及规模化应用这三个阶段,通过近几年的更换改造,现阶段主要运行的是2006年以后的终端设备,2006年-2009年运行的终端为04版本规约终端,2010年-2015年运行的终端为09版本及13版本规约终端。

3.2专变采集终端故障原因分析

专变采集故障原因的归类及分析主要是依据2012年专变终端维护情况的跟踪分析及统计,具体分析如下:

从2012年开始针对于故障终端的数据分析,具体见下表。

见上表分析,由于新设备的投运,终端故障率逐年下降,并且故障原因也发生了变化,故障原因由前几年的GPRS模块及终端本体的故障的原因变为近两年来的终端时钟错误及SIM卡烧毁为主要原因。

4、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维护及深化应用的探讨

宜昌城区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已于2015年建设完毕,基本达到“全覆盖、全采集”的要求,下一阶段就是加强采集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以采集系统全覆盖为支撑,深入挖掘采集系统数据,深化应用采集系统功能,加强与营销、配电等相关系统的集成,实现电费抄核自动化,线损管理精细化,互动服务智能化,费控功能实用化的“四化”要求,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探讨。

4.1转变专变采集工作重心,规范化运行维护的管理

城区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已基本建设完毕后,应该将采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日常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消缺上来,确保深化应用。根据宜昌城区专变信息采集工作的实际,终端的运行维护应有针对性的分为日常巡视维护及设备故障维护消缺,完善合理的维护模式,并规范化,制度化。

4.1.1终端日常巡视维护的流程、主要内容及周期的确定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监控终端设备包括用电信息采集与监控终端本体、终端箱、天线及控制回路等设备,用电信息采集与监控终端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是长时间连续性的,为确保其稳定可靠运行,对其进行日常维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巡视根据相关的规定,为一般终端故障率在5%以下时,巡视周期为半年一次;当终端故障率大于5%,根据故障情况一次递增巡视次数。但是由于终端设备的质量,电能表运行状态等各方面原因,运行维护部门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按照计量装置等级、供电区域等按年度、月编制计划,经本级采集终端运行维护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4.1.2终端设备故障消缺的处理

采集终端设备的故障包括通信异常、采集数据异常二类,通信异常指主站系统与采集终端无法进行有效通信,即通信失败或成功率低,表现为运行主站不能有效收集采集终端采集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全部或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异常指主站系统收集回来的采集终端数据出现异常,表现为主站收集采集终端采集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全部或部分采集数据的正确性不能满足要求,或者采集数据不完整存在缺漏项。终端故障一般都是通过主站运行或抄表员反映等其他方面传递的采集点故障信息,首先应由终端主站管理人员进行故障的软件调试若无法消缺,那么就应该启动终端故障现场消缺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派采集终端检修现场维护人员派工进行现场故障处理。

终端故障处理,应根据终端异常情况通知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完成对设备的维修及更换,故障终端的维护期限根据宜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可采取:市区范围内48h内,郊区及市外96h内,节假日除外。

4.2优化采集维护各环节,提升采集终端维护质效

由于现场实际运行终端厂家过多,导致终端本体维护方式各种各样,备品备件无法及时到位,常常致使一般性的终端故障都要进行终端的更换处理,导致终端维护成本过高。建议从终端招标环节中就考虑终端维护的成本及配件的供给,按招标终端数量的5%进行配件,如GPRS模块,天线等备品的配置,确保终端运行后的维护工作能正常的开展。针对于终端厂家技术支持不够,特别是运行2年以上的终端后厂家就很少到终端运行维护的基层部门走访调查,建议应增加地市公司层面的维护负责部门对终端厂家质量及跟踪服务的考核权力,提高基层的话语权。

4.3采集系统运行监控常态化,推进系统支撑功能应用

按照国网公司实现电费抄核自动化,线损管理精细化,互动服务智能化,费控功能实用化的“四化”要求,地市级公司应将采集系统运行监控常态化,对采集终端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对各类异常情况进行协调处理,汇总所辖范围各类异常信息。

结语:采集系统是智能用电服务环节的技术基础,其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对智能电网建设具有重要重要意义。尤其随着采集系统深化应用工作的不断推进,各专业对采集数据准确性的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各供电单位应加强数据采集异常问题的监控与分析,并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有效提高采集系统数据采集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金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胡海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用户专变终端数据采集异常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_胡海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