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高热惊厥40例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体会论文_罗矫健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防保所 广西 环江 547199)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4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比参照组更快,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同时还可提高家长对我院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急性高热惊厥;危险因素;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244-02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是因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汗腺发育异常等引起,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类患儿反复惊厥会对其脑部造成一定损害,甚至可致使患儿出现癫痫[1],故需予以有效的救治及护理。本文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急性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做如下汇报。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共计40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其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在0.5~7.5岁之间不等,中位年龄为(3.3±0.6)岁;腋下体温在38.2~40.0℃之间;病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菌痢5例,肺炎6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中毒性脑病1例,其余1例原因不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0例。将两组患儿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危险因素分析 对40例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并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得出,小儿急性发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等,且年龄在3岁以下小儿具有更高的发病风险。

1.2.2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儿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包括退热、用药指导、输液等内容。实验组患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

强化基础护理:对患儿的血压、脉搏、神智以及体温等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在患儿惊厥发作时,要禁止饮水进食,待其情况稳定后可以喂奶、鼻饲[2]。对患儿使用温水擦浴、温湿敷、冰敷等物理降温法,安痛定、来比林等药物降温法,将其体温控制在38℃以下。

体位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儿取平卧位,使其头部偏向一侧,解开患儿领口部位的衣扣,以便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口腔分泌物回流[3]。同时要保持病室内光线柔和、护理操作轻缓,减少其强光、强声刺激[4]。增加对患儿的巡视次数,必要时可为其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在口内放置牙垫,避免咬伤舌头。

吸氧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儿吸氧,改善其脑组织及全身的缺氧状态。与此同时为患儿建立静脉通路,便于随时进行循环容量补充。

降颅内压:在急性发热惊厥发作时,有一些患儿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水肿情况,护理人员要遵照医嘱对其使用速尿、甘露醇、高渗葡萄糖以及地塞米松等进行利尿、脱水,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家长心理护理:患儿发病后,家长会因出现明显的焦虑、担忧、恐惧等情绪,甚至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患儿抢救,护理人员要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为其讲举成功案例,使其负性情绪、消极心理得以缓解,积极配合患儿的抢救及护理[5]。

家长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为患儿家长讲解高热惊厥的防治知识,以降低患儿日后再次发病几率。如果小儿在日常出现发热时,要及时予以降温,护理人员正确指导家长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法[6]。如果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少言少语;哭闹症状严重时要来院就诊。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等患儿要做好发热惊厥预防。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不良事件包括坠床、咬舌、感染、癫痫等。应用我院儿科专用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家长发放,填写后回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理操作、护理服务态度等,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1.4 数据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退热时间采用均数±表示,组间对比结果予以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率、家长护理满意度均采用百分率(n,%)表示,对比结果予以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

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58.3±10.5)min,对比参照组的(79.3±16.2)min更快,t检验结果为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1/20),对比参照组的35.00%(7/20)更低,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护理体会

婴幼儿的机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在发生高热惊厥疾病后,会对其生长及发育带来一定影响,严重时甚至引发癫痫。上呼吸感染、肺炎等均是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3岁以下婴幼儿的脑发育不全,不能够适应耗氧需要,且其脑部神经细胞结构单一,会由于抑制能力较弱会使兴奋快速扩散,进而更易引发惊厥[7]。对该类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减少疾病对患儿的机体损伤。对于急性高热惊厥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难于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以满足患儿及家长的护理需求,故我院主张为该类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是从强化基础护理、体位、吸氧、降颅内压、家长心理护理、家长健康教育等方面,为患儿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此次研究中,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比参照组更快,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均P<0.05。总结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对于急性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缩短康复时间;同时针对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为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对于预防患儿再次发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梅芳,韩天娥,姚桃金等.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647-648.

[2]马志红,梁进娟,屈丹等.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92-93.

[3]史红萍.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223-225.

[4]刘文琴.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护理对策研[J].医药前沿,2015(11):89-89,90.

[5]霍影丽.小儿高热惊厥的正确护理方法及要点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5,9(6):237.

[6]黄维飘.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处方药,2014(8):138-139.

[7]唐恒愿.护理干预在门诊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4):190-191.

论文作者:罗矫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40例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体会论文_罗矫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