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老年教师心理及学校管理者的对策_中老年论文

浅析中老年教师心理及学校管理者的对策_中老年论文

浅析中老年教师心态及学校管理者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老年论文,管理者论文,对策论文,心态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换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冲击着每一个人,包括广大中老年教师。广大中老年教师传统的观念与现实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宝山地区而论,当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广大中老年教师的成就贡献感与所取报酬偏低感的冲突

宝山中老年教师的文化层次、资历都比较高,是宝山中高级知识分子的主体。他们为国为宝山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或正在作着重大贡献,近年来他们的待遇也确实在不断提高,可他们的相对收入却显得低下,他们工作了几十年,可收入却不如毕业不久的自己的学生,甚至不如自己刚参加工作的子女,更不如与自己同档次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是从自己付出的劳动得到什么样的报酬而定,而且人总是进行社会的比较,当人们发现自己付出和收入相当时,就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相反,发现比例不当或低于他人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他提出了关于“公平关系”模式,即Qp/Ip=Qo/Io的公式(Qp代表个人对自己所得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个人对自己投入的感觉,Qo代表个人对所比较对象的报酬的感觉,Io代表个人对所比较对象投入的感觉)。而目前宝山中老年教师就有一种不公平感的心态即Qp/Ip<Qo/Io。

二、中老年教师“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与现实流行的“讲实惠”的价值观的冲突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文化观念是“君子重义不重利”,而近代社会也一直把教师职业近乎视为“圣职”,把教师完全看成社会的奉献者,而广大中老年教师也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的职业境界。但今天社会上“讲实惠”、“重金钱”、“轻道义”、“损国家”、肥自己”的现象到处可见。原来不要钱能办到的事情现在要出钱了,原来只要出小钱就能办到的事,现在却要出大钱才能办到,还有原来不能办到的事,现在只要出钱也能办到了……。总之,传统的“义利”观要重新审视了。

三、中老年教师所需求的稳定安全感与改革深入聘任上岗的不安全感之间的冲突

中老年教师由于年龄偏高,身体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而过去较长时间却处于比较稳定的工作环境,今天随着改革的深入,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学校实行定员定编和教师聘任制,打破了原有的“铁饭碗”的安全感,特别是一部份身体不太好或者业务水平一般化的中老年教师更有比较强烈的不安全感。

四、中老年教师过去长期的奉献精神与现实学校中多劳多得的结构工资制的分配方式的冲突

宝山地区中老年教师长期以来,勤奋工作,勇挑重担,无私奉献。过去他们年富力强,多做了工作,多作了贡献,并未多取报酬,分配上实行是“大锅饭”,而今天学校实行结构工资制,收入的多少与课时挂钩,多作贡献能多得报酬,减轻工作则会减少收入。中老年教师由于年龄身体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工作量与青年教师相比就会少些,报酬相对来说也就少了,因而心态上也时有不平衡之感,对他们潜能的进一步发挥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中老年教师心理上存在着不公平感、不平衡感和不安全感,不仅影响了中老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宝山区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也影响了中老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从而会影响宝山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甚至会冲淡教师自身的社会代表者的意识,使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或自觉地表露出非社会价值取向的情绪,那将会直接关系到21世纪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大业。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定教师社会代表者的信念,调动中老年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是当务之急,而做好上述工作,要干的事很多,政府、社会、学校的校长都大有文章可做。而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主要代表——校长来说,我想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学校领导者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不能因为目前教师待遇偏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提倡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更应以各种形式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崇高的职业意识和事业精神,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坚定教育的信念,继续保持不断奉献的高尚情操,明确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但当前更应重视教师的物质利益,千方百计能使教师待遇不断提高,这对稳定教师队伍,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有直接作用,特别对稳定和吸引一支青年教师队伍会有更大意义。这是因为:(一)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当前物质方面的需要仍是教师最基本的需要,而中老年教师因身体等方面原因物质的需求要可能更迫切些;(二)对今天的“义利”观也要有个新的审视。作为教师也和其它社会成员一样,也要靠劳动所得谋求生存,他们所以选择教师职业,一方面是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奉献社会,另一方面也为了获得一定的收入,以满足自身和家庭生活的需要,管理者为他们多谋求些物质利益也是理所当然的;(三)从上海学校现实情况来看,凡学校创收搞得好的,学校经济条件比较宽余,教师收入、福利待遇比较好者,就能吸引和稳定教师队伍,教师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准提高得也就比较快。反之,不少较困难的学校,除其它一些原因外,其中就有一个经费不足、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难以留住有水平教师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像抓教育质量一样抓好创收工作。当然创收不是教育的目标,也是多数校长们不愿干或不会干的事,但在目前国家尚不能对教育经费有足够投入的情况下,学校不重视教师的物质利益,也就不可能圆满实现教育的目标。况且,改善了教师的物质待遇也是为教师求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书育人的活动之中,而在他们简朴的生活中实际上也包含了明确而丰富的追求,教师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通常是揉合在一起的。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相关性的特点,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要,并调节好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自控系统,从而有效地调动积极性,坚定地扮演好国家、社会赋予教师的社会代表者的角色。

第二,学校管理者即使在当前情况下,也还是要创造条件满足中老年教师的成就需要,这才是教师最重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对人的成就动机,通过心理投射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成就需要的理论,认为人们重要的需要是成就需要,成就欲望很高的人关心成就比关心报酬更重要。成就需要反映了人们较高的思想境界和个性倾向。古今中外伟人学者的业绩表明:他们都是有高层次的需要动机,能把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使个人的需要动机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多年来,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战线上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的事迹也表明他们都是把个人需要动机与社会的需要动机融合为一体,他们把自己的一切和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才作为他们的一种巨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在学校教育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迎来了自己的白发暮年,他们把培养学生成才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因此,就是在当前教师待遇偏低的情况下,学校管理者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措施,满足中老年教师事业上的需要,为他们创造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培养学生成才的良好条件,一旦取得成果,就应给予精神和物质的激励,以此来调节中老年教师在现实价值观上存在的不平衡心理。

第三,增强民主意识,尊重教师特别是尊重中老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也是学校管理当前的重要任务。因为教师劳动的专业特征及其社会价值的特殊性,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表现了对自己才学声誉的重视,希望自己的劳动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因此学校管理者特别要尊重信任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以各种方式使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请他们作参谋,在拟定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方案时要多听他们的意见,要考虑中老年教师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照顾,增强他们的安全感,避免或减少在改革过程中中老年教师的“吃亏感”。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创造良好学校小环境,形成团结上进的学校氛围。如果一所学校充满创造活力,富有生气,就会使教师在工作中直接感受到他们所从事的劳动的社会价值,就会促使教师产生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并体会到为学校,为社会作出贡献是最大的乐趣。

当然,上述的粗浅认识,只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内部这个小环境内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只能起一点“微调”作用,而教师队伍的真正稳定,中老年教师积极性的真正调动还是要靠政府、靠社会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还要有明显的增加。党和国家近些年来确实非常重视提高教师地位的工作,尽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没有达到像陈云同志所说的“应当使教师职业成为最令人羡慕和最受人尊敬的职业”的地步。当然作为教师尤其中老年教师来说,尽管目前待遇仍然滞后,也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加自强不息,以更加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来赢得社会的尊重。我们深信,随着国家《教育法》、《教师法》的相继颁布和贯彻落实,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一定能圆满地解决。

标签:;  ;  

浅析中老年教师心理及学校管理者的对策_中老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