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发展调查报告_内部审计论文

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发展状况论文,内部审计论文,协会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内部审计职业的自律组织和代言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依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协会章程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为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4月以来,为摸清我国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的发展状况,促进其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开展了以树典型、谋发展为目的的总结与推广地方协会工作经验专题活动。活动得到了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的积极响应,他们从认真梳理开展的各项工作入手,深入总结近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协会自身建设,使整体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从此项活动中,了解和掌握了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一、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展背景

(一)内部审计学会的演变

1987年4月,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正式成立,并于当年加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立后,有力地推动了内部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探讨与研究活动。随后,在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大力支持下,自198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内部审计学会以来,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学会陆续成立并逐步发展起来。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审计署根据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决定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由学术性团体改组成专业性的职业组织,名称变更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将部分指导全国内部审计业务的职责委托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履行,对内部审计实行专业管理。1999年1月,审计署办公厅印发《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筹备工作方案》(审办办发[1999]19号),明确协会的主要职责、工作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当前工作和内设机构等内容。2002年5月,民政部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标志着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正式完成了名称、性质、职能和工作任务的转变。随后,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学会也进行了更名,变更性质、重新确定职能,至2003年12月,全国30个省区市组成了内部审计(师)协会(西藏自治区于2013年9月成立内部审计协会,本报告各项统计均未包括西藏自治区)。随着省区市内部审计(师)协会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地市、县也相继成立内部审计协会,为推动内部审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0年1月至今,中国内部审计协(学)会先后组成第四届、第五届和第六届理事会,通过研究开发内部审计知识体系、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组织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等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意识,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规范了内部审计行为,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推进了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促进了内部审计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内部审计业务职能的演变

1.行政主导时期(1983~2000年)。自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就把对内部审计指导和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是领导重视,在各种会议和文件上,反复强调建立和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具体要求,对内部审计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二是重视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日常指导与监督工作。从审计署来看,1988年以前,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工作先由工业交通审计局负责,工业、交通审计局分设后明确由交通审计局负责;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审计署设立了审计体系指导司,指导、管理和监督内部审计是其职责之一,1993年政府机构改革时该司更名为审计管理司,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职责没有变化。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设有审计管理处,地(市)审计局设有审计管理科,形成上下相连的有力的行政指导体系,对推动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推进内部审计的发展。1983年至2001年,在审计机关的推动下,国务院、中央纪委和审计署等部门先后颁发了13部有关内部审计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推动、指导作用。四是以审促建,审计机关在工作中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作为审计内容,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这一时期,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学术组织给予指导和监督,学会的秘书长由审计管理或指导司(处)的司(处)长担任,学术组织的秘书处工作由审计机关的内部审计管理或指导机构承担。

在以行政为主导推动内部审计发展的时期中,各级内部审计学术组织作为行政工作的积极补充,在内部审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繁荣内部审计理论、推动内部审计发展做出了贡献。

2.职业组织主导时期(2000年以后)。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审计署决定将部分指导内部审计的职能转交给社团职业组织履行,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改建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承担对内部审计的具体指导职责。这一时期,审计机关主要是从法规和政策层面上对内部审计进行指导,而指导内部审计的具体职责主要通过内部审计协会履行。2010年2月,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委托内部审计协会履行指导内部审计业务的职责,使内部审计协会履行指导内部审计业务有了法律法规的支撑。由此,内部审计协会逐步扩充工作内容、创新方式方法,从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完善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工作水平和人员素质,到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在促进内部审计事业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协会的自身建设也在逐步加强与完善,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基本实现了从行政管理型向服务自律型的转变,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发展规律的职业自律体制和协会工作机制。

二、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发展现状

地方内部审计协会作为我国内部审计职业组织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在各级审计机关、上级协会和社团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向会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实行职业自律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宣传等,不断提升协会职业化建设水平,积极发挥理念引领者、职业代言人、实践推动者和智力支撑者的作用,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经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了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引领,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协会为主导,各行业分会、专业委员会为依托,市区县基层协会为补充,具备自身特色的、纵向横向联动的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全国35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建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其中,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陕西、青海、宁波等16个省市,地市一级全部建立了协会;北京、广西、四川等6个省区市,50%以上的地市建立了协会;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等4个省,60%以上的县(市)建立了协会。同时,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陕西、宁夏还按行业或工作类别分别设立了专业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福建、宁波等地组织会员活动小组等,既加强了协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又促进了各行业和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内部审计协会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审计机关的大力支持,目前,35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部审计协会中:独立设置协会办事机构的有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河南、青海和大连7家;协会办事机构与审计厅(局)设置的内审指导处合署办公的有北京、河北、江苏、海南、重庆、陕西、甘肃、新疆8家;与审计厅(局)设置的事业单位——内审指导中心合署办公的有内蒙古、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7家;协会办事机构挂靠在法制处的有宁波和厦门2家;挂靠在综合处的有深圳1家;挂靠在经贸处的有江西1家;挂靠在科研所和培训中心的有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四川和宁夏7家;挂靠在协会学会管理办公室的有贵州、青岛2家。

(二)人员配置情况

1.负责人情况。据调查,35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部审计协会中,有21家协会的会长一职由审计厅(局)的现职厅(局)级领导干部担任,占60%;有13家的会长一职由审计厅(局)的原厅(局)级领导干部担任,占37.1%,其中5家为审计厅(局)原厅(局)长;海南的会长则由理事会从理事单位中采取差额无记名方式投票选举产生,由审计机关之外的人员担任。有26家协会的秘书长一职由审计机关现职处级干部担任,占74.3%;有6家秘书长一职由现职副处级干部担任,占20%;有1家秘书长一职由主任科员担任,占3.3%;有2家秘书长一职由审计机关退休干部担任,占6.7%。在审计机关领导分管协会工作情况的统计中,有3家是由审计厅(局)的厅(局)长直接分管,占8.57%;有32家协会是由审计厅(局)的副厅(局)长、纪检组长和巡视员分管,占91.43%。

2.工作人员配备情况。35家协会实有工作人员222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占21.57%,事业编制人员占42.16%,社会招聘人员占15.69%,退休返聘人员占7.84%,其他12.74%。在工作人员中,博士1人,占0.45%;硕士34人,占15.32%;本科130人,占58.56%;大专35人,占15.77%;其他22人,占9.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9人次,中级专业技术职称64人次。持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证书33人,其他30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44岁,在协会工作10年以上61人,占27.73%;5至10年54人,占24.55%;5年以下105人,占47.72%。

(三)工作开展情况

1.多方位开展工作,形成协会凝聚力。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通过开展普查和调研、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配合审计机关组织内部审计“双先”评选与表彰等工作,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跨地区、跨行业交流,以多路径、多渠道宣传内部审计成果,形成协会的凝聚力、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力。据统计,3年来,除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理论研讨活动外,各地方协会自行组织了近20个方面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收到论文2749篇;配合审计机关组织评选了1672个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和1758名内部审计先进个人;组织了395场15423人次参加的本地区经验交流会,173场6442人次参加的跨地区经验交流活动。目前有19家协会编发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通讯》或《内审信息》等刊物;有15家协会开通了协会网站,16家依托审计机关网站开辟了内部审计专栏,以刊物和网站为平台,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宣传效果。

与此同时,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还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做好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组织管理工作。积极举办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面授培训班和网络培训课堂,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精心挑选培训师资,创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内容,加大培训管理力度,有针对性、分层次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业务培训服务。据统计,3年来,各地方协会组织了641个后续教育培训班,培训人员98932人次;367个岗位能力培训班,培训人员51898人次;22个境外培训团,培训人员479人次。此外,针对本地区考生特点和当年CIA考试工作的总体要求,各级协会积极宣传CIA考试,认真做好CIA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一些本地区未设考点的协会还组织安排本地区考生到邻近省份参加考试,为考试的顺利进行和扩大CIA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3年共有136131人次参考,11560人取得CIA证书。上述工作与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审计职业自律体系建设,使协会真正起到了“内审之家”应有的作用。

2.注重分类指导,增强工作针对性。一是以“典型引路”引领内部审计发展。为更好地推动内部审计科学发展,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下,先后开展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调研工作,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查阅档案资料等多种方式,对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工作贯彻了协会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使同一性质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具有可比性,相关的经验和成果更加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同性质的单位之间也更容易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交流,调研的成效十分显著。同时,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还注重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从内部审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分行业、分部门、分地区、分层次开展工作,促进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协调发展。二是推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如,在昆明市审计局和内部审计协会积极努力下,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在市级部门和县(市)区各纪检监察机构加挂审计机构牌子的通知》,在全市62家政府机构和群团组织内部增设了审计处,使内部审计覆盖到所有财政预算单位。三是加强人才遴选和培养。如,浙江出台内部审计高级专业人才遴选、培养及管理办法,开展了首批人才的遴选,加大专业人才资源的整合利用。省协会还协助省审计厅建立“审计机关可借调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库”,方便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人才的借调使用;开通内部审计网上专家咨询平台,轮值回答内部审计人员遇到的各类问题。黑龙江、贵州出台内部审计领军人才及骨干人才遴选及培养管理或评审办法,建立全省内部审计人才库,加大内部审计人才资源整合利用力度,全面开展审计机关借调内部审计人才参与国家审计机关项目。浙江、广东、四川、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积极鼓励和创造机会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一方面补充了审计机关审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带动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四是推进内部审计考核和质量评估工作。如,黑龙江、湖南、重庆、济南等省市开展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工作,福州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考评办法》,将内部审计工作具体分解为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等8个一级指标和44个二级指标进行考核。江苏率先启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探索与实践,制定发布《江苏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举办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专家培训班,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人才储备库,推动自我评估,并组织完成了对江苏省公安厅等4家单位的外部评估。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自身基础建设。一是加大会员发展工作力度。如,宁波经常性组织一些专题沙龙、访谈等交流活动,邀请内部审计专家畅谈工作经验与体会,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互动,破解工作难题,深受广大内部审计人员好评,会员单位从协会成立之初的不足百家发展到目前483家。二是探索协会工作发展新模式。如,海南制定了《海南省内部审计协会选举办法》,采取差额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会长,理事的民主意愿和权利得到了充分体现。安徽创新副会长选举工作,除审计厅外,3个省直单位,3个大中型企业,金融、保险和非公企业各1个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会长,并多次组织副会长到内部审计机构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长沙协会与审计机关完全脱钩后,不等不靠,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的规定,积极与政府部门联系,落实政府购买政策,通过网上招标等形式与政府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政府购买协会服务合同,使协会的运转和工作经费有了基本保障。三是推动党建工作新发展。如,山东开展了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三结合”的创新思路,即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与内部审计指导工作紧密结合、与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紧密结合,专门举办了以“忆党史、唱红歌、学先进、增党性”为主题的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党课活动,请老同志作报告,探索社团强化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

三、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工作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赢得审计机关的重视和支持为基础

协会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审计机关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无论从机构设立、职能划分,到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审计机关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设置内部审计指导处或内部审计指导中心,指导本级协会和内部审计工作;二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处、综合处、法制处、科研所等部门设置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并将内部审计协会挂靠该部门,指导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和内部审计工作;三是单独设置内部审计协会办事机构,受托履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

为保障协会组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提高基层协会和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质量,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在审计机关的支持下,还加强了对基层协会和各委员会工作的考核。如,江苏制定出台了考核办法,对13个省辖市协会和省协会9个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年度量化考评,考评结果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浙江省审计厅出台了《浙江省审计厅对市级审计机关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纳入省审计厅对各市审计局的考核;湖北省审计厅制定了对市州内部审计协会工作考核办法,从机构人员、工作机制制度和成效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并将结果纳入全省审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黑龙江省出台《市(地)协会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并将市(地)内部审计协会考核纳入到省审计厅对市(地)审计机关年度考核中去,确保协会工作指导与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这些举措体现了各地区加强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思路和方法,为提高协会工作的水平,进而推动本地区内部审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以逐步优化内部审计法律环境为路径

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在组织贯彻落实《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规范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地方人大、政府出台本地区的内部审计法规或规章等,逐步优化了内部审计法律环境。据统计,35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有18个省区市(河北、湖南、山东、辽宁、甘肃、内蒙古、陕西、浙江、安徽、黑龙江、江苏、云南、四川、重庆、上海、青岛、深圳、宁波)出台了内部审计办法、规定或条例,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福建、青海等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南京、广州、嘉兴等市也出台了内部审计规定或条例。江苏省政府于2013年对《江苏省内部审计规定》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内部审计管理职能,健全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加强了审计监督手段,保障了内部审计实施。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出台,与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一起,构成了指导和推动本地区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的有机整体,从制度层面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以引领内部审计科学健康发展为目标

一个成熟的职业,离不开一个成熟的、强有力的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协会要在内部审计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和重要关头,适时提出职业发展战略,指明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及时引领内部审计走上科学发展道路。近年来,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积极引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风险导向审计,逐步实现内部审计重心从以控制确认为核心,转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在传统的控制确认职能之外,提供风险管理确认和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对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不断增长的期望,准确地把握了内部审计价值的新定位。

与此同时,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通过宣传和推广内部审计准则,搭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的平台,翻译出版内部审计业务书籍,举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拓宽宣传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工作,配合审计机关组织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评选与表彰工作,不断提升指导水平与质量,引导和推动内部审计走上了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道路。

(四)以提升内部审计社会认可度为己任

近年来,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积极向有关立法机关和政府部门反映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向社会各界宣传内部审计重要性,向广大内部审计人员传递内部审计最新理念,使内部审计有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制度日益完善,内部审计功能不断拓展,内部审计领域不断延伸,内部审计队伍不断壮大,内部审计影响力不断增强,内部审计的社会认可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3年来,北京借助“首都之窗——北京审计”网站,转载内部审计相关信息百余篇,山东在各种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200余篇,广泛宣传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先进理念、内部审计工作优秀成果和先进典型以及好经验、好做法,较好地起到了宣传内部审计、扩大内部审计社会影响力的作用;一些基层协会,利用“12·4”法制宣传日,走上街头宣传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法律规章,这些工作对激励广大内部审计人员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了解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状况有着积极意义。

(五)以突出地方特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近年来,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下,提出符合地方实际的协会工作发展思路,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协会工作,为会员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开展座谈交流、评比表彰、理论研讨等活动,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相互学习、互相借鉴,扩大内部审计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共享面;通过开展摸底调查、专项调研,了解内部审计发展状况,挖掘内部审计典型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了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如,山东组织“做出突出贡献和创造新经验”的内审机构的评选活动,展示内部审计工作者积极开拓、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营造学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开展“山东内审精神”征文活动,调动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总结升华实践经验、研究内部审计理论的积极性;编印《内部审计业务范例》,供广大内审人员参考使用。北京对市审计局重点监督的167家一级预算单位和市国资委管理的54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上述单位和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人员设置、工作开展、职能发挥等情况,完成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尽早出台《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提供依据。

当前,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的发展现状与履行指导内部审计发展职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协会的力量比较薄弱,机构还不够健全,人员配备情况还不能令人满意,素质还有待提高,有一些协会只配备1至2名兼职工作人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工作的积极性和质量得不到提升;二是协会工作发展的层次不均衡,部分协会的工作水平与力度还有待加强,有的协会自成立以来,十多年还仍未换届,不符合社会组织管理要求和工作发展要求;三是协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意识还不够强,有的协会停留于基本完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布置的工作,不能创新开展有特色的工作。这些问题制约了内部审计协会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以重视,并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尽快解决。

四、加强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工作的意见

2013年3月10日,马凯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说明时提出: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有关规定,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一是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一业多会。二是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三是坚持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从这次活动中,我们感到地方内部审计协会的发展非常不平衡,一些地方协会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体制机制、工作开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履行指导内部审计业务职能的发挥,与内部审计快速的发展形势要求不适应。随着当前社会组织改革步伐的逐步推进,社会团体与行政机关脱钩趋势的日益明朗,内部审计协会即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改革带来的机遇,既需要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立足自身,把握机遇,不断进取,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采取多项措施把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推上新台阶。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

(一)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要认真领会中央精神,落实“加快发展、规范管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强化责任意识和为会员服务意识;要梳理完善协会工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依章程办事的意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与考评机制建设;要努力创造条件吸引热爱内部审计、具有工作胜任能力的人员充实协会工作人员队伍,同时努力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丰富协会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宣传、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宣传力度。

(二)把握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引导内部审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要掌握本地区内部审计发展动态,研究内部审计发展方向,要根据形势发展、时代要求和环境变化,指明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提出新要求,力求把内部审计建设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务实进取,充满活力,道德高尚,实务规范,层次较高,质量优良,享有盛誉,富有竞争力的职业。同时,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完善内部审计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讨交流方式,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使内部审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继续坚持职业化建设,鼓励提倡服务多元化

内部审计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其职业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加强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内部审计的核心价值观,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引导内部审计人员树立职业意识;其次要建立内部审计职业能力框架,明确和培养合格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素养;再次要加大推动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准则力度,提高内部审计行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要大力推进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要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内部审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强化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应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大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把协会创建成学习型组织。各级协会要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协会人员提高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要建立激励机制,狠抓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协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根据需要及时充实高素质人才,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和良好的竞争机制,使协会工作人员勇于担当,能够担当,实现和发挥协会的内部审计理念引导者、职业代言人、实践推动者和智力支撑者的作用。

(五)大力发展会员,调动会员的积极主动性

近年来,地方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的单位会员数量有一定增长,但与蓬勃发展的内部审计形势相比,各级协会的发展空间依然较大。各级协会要提高协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积极走出去,拓展协会的工作对象,使各类组织都认识到协会在推动内部审计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从而广泛吸收会员,使会员在协会这个组织内充分享受到“经验分享,共同进步”的乐趣。同时,要凝聚广大会员单位,调动会员单位参与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职业管理决策组织体系,完善决策程序,提高运转效率,通过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专门委员会等多种方式,为会员广泛参与职业管理事务提供广阔的平台。要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广大会员单位对协会工作的意见,让会员单位真正参与协会的各项决策中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六)审计机关加强指导,为协会发展助力

各级审计机关应从加强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建设、加强对内部审计协会工作的指导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研究协会发展的总体方案及目标,研究内部审计职业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应对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改革,保障各项政策有效落实,为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从而有效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与监督。

标签:;  ;  ;  ;  ;  ;  ;  ;  ;  ;  ;  ;  ;  ;  

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发展调查报告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