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地区有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相关分析论文_陈红波1,陈明珠2,张永峰1,王一凡1,王明松3,

陈红波1 陈明珠2 张永峰1 王一凡1 王明松3 黄鹏2

张媛袁2 徐银2 苏静2 喻荣彬2(通讯作者)

(1句容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江苏 句容 2124000)

(2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江苏 南京 2111660)

(3大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句容 2124000)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某地区有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基因型与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该地区HCV抗体阳性患者的完整资料,资料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生化检查等,并对检测出的378例HCV R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应用EpiData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及相关分析。定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378例HCV RNA阳性血清中,检出1b及3型基因型混合感染所占比例为54.5%(206/378),1b基因型所占比例为32.8%(124/378),1a基因型所占比例为12.7%(48/378)。对378例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性别、ALT、AST、ALP、GGT等6项观察指标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LT及AST水平的异常率与HCV基因型之间存在相关性(χ2=7.634,P=0.022;χ2=6.842,P=0.033),而年龄、性别、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肽酶等指标均与HCV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在江苏省某地区的有偿献血人群中,以1b及3型基因型混合感染为主,其次分别为1b型和1a型。1b型患者更容易出现肝脏损伤。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偿献血人群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378-03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比较广泛的肝脏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有:经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经皮暴露感染、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我国目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人数约为四千万,在我国的普通人群中,抗-HCV的阳性率约为3.2%,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1],而高危人群的HCV感染率又明显地高于一般人群,有偿献血正是HCV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在既往有偿献血人群中,HCV的感染率在12.7%~86.3%之间[2]。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发病隐匿,早期症状常常不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而其一经感染,仅有15%~25%的感染者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清除病毒,75%~85%的感染者将发展成慢性感染,其中10%~20%的HCV 慢性感染者会发展成肝硬化,约5%的病人最后发展成肝癌[3],成为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

根据HCV基因的遗传差异性,将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和亚型,目前采用的Simmonds 系统命名方法,可将HCV分为6 个基因型,分别为1~6 型和至少80 多个基因亚型,不同基因型在世界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基因型对肝脏造成的损伤程度以及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及治疗疗程也都有区别。本次研究采集了378例HCV 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从而进一步了解江苏某地区地区有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基因型与相关肝损指标的关系,为临床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期间,采用专门设计的“既往有偿献血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收集江苏某地区9个自然行政村的既往有偿献血人员HCV 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378例,平均年龄为58.34±7.65岁,其中男性80人,女性298人。所有被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所收集的研究对象均事先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血标本的收集及生化检查 经知情同意后,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液标本,标本的生化指标检测委托江苏某人民医院进行。

1.2.2 HCV RNA提取 HCV-RNA的提取采用生兴公司的RNAiso Plus试剂盒,根据说明书进行。

1.2.3 HCV基因分型 HCV基因分型参考文献[4]和[5]的方法进行,所用的PrimeScript RT-PCR Kit购自日本TaKaRa公司(TaKaRa Code:DRR014A),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实验所用耗材购自于美国Axygen公司。

1.3 实验室质量控制

基因型判读由两人分别采取盲法进行,基因型判读不一致或一次基因分型不成功的样本进行重复检测,直到达到一致。随机选择10%的样本进行盲法重复检测和基因分型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2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和双核对,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条件的采用方差分析,不满足的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CV RNA基因分型

在378例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中,如表1所示,该地区有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基因型主要以以1b型及3型基因型混合感染为主,占所有HCV-RNA阳性患者的54.5%(206/378),其次为1b基因型,所占比例为32.8%(124/378),1a基因型所占比例为12.7%(48/378)。

表1 HCV RNA基因分型

2.2 不同年龄与HCV基因分型的关系 

在378例患者中,年龄≤60岁的有223例,>60岁的有155例,其中1b型124例,1a型48例,1b及3型混合型206例。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9,P=0.504)。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龄中HCV基因型的分布[n(%)]

2.4 患者肝功能指标与HCV基因分型的关系

ALT可反映肝脏炎性反应的改变程度,不同的基因型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可能也有差别。在37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发现,1b及3型混合型与1b型、1a型3种基因型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的异常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34,P=0.022);同样地,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三种基因型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的异常率不同,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42,P=0.033),1b型基因型的ALT、AST水平的异常率均高于其他基因型;结果见表4、表5。而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胺转肽酶水平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ALT与HCV基因型的关系分析

注:AST:谷草转氨酶

3.讨论

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慢性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极易变异是该病毒的主要特征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2亿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6]。

HCV基因型及亚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存在很大差异,全球主要流行的基因型为1、2、3型,但流行的主要地区各不相同。如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以基因1b型为主,所占比例超过HCV感染率的70%;在北美、欧洲以及中国等地区,基因型2a和2b约占HCV基因型的10%~30%;在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则以基因3型比较多见;在非洲中北部和地中海东部国家,如埃及等地区,主要是基因4型;基因5型则主要集中在南非;而在越南及其周边地区,基因6型占主导[7]。我国属于HCV感染的中高度流行区,目前流行的HCV基因型主要有1型,2型,3型及6型这四种基因型,其中1b型及2a型在我国比较常见,以1b型为主。在我国,南北地区之间的分布也存在巨大差异,南方城市以1b型为主,北方城市以2a型为主,在南方边境省份,还可见基因6型,6a型则主要见于香港澳门地区[10]。

在江苏某地区的既往有偿献血人群中,主要流行的基因型别为1b型和3型混合型,所占比例为54.5%,其次是1b型及1a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2.8%和12.7%,这与许茹等[11]对我国16个省份的500余例无偿献血人群的HCV标本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一致。据相关文献报道,有偿献血人群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HCV感染较早,因而基因型比较单一,主要为1b型[12],这与本次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基本相近。另外,本次研究中还发现,以混合基因型感染居多,混合基因型HCV感染好发于反复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和共用针头静脉注射毒品的吸毒者,这恰好与该地区有偿献血人群反复发生献血行为和共用针头的静脉注射的行为相符合。

肝脏代谢酶水平是反映肝脏组织损害的最灵敏指标之一,其中ALT、AST是应用最多的两个肝脏代谢酶,水平越高,肝脏组织损害程度越严重。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HCV不同的基因型对肝脏损伤的程度不同[13],1b型对肝脏的损伤要比其他型严重得多。本研究通过对HCV基因型1b型和1a型,以及1b型及3型混合感染的ALT、AST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HCV基因型1b型患者ALT、AST水平的异常率分别为51.61%,50.81%,确实高于其他基因型,另外,对378例HCV RNA阳性的患者通过B超检查发现,在出现肝硬化病变的患者中,基因型为1b型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说明1b型基因型比较容易引起肝脏损伤,这与之前的一些结论是相一致的。除此之外,HCV对干扰素的应答率也不同,HCV1b型感染多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也较弱[14]。由于该地区有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基因型是以1b型及3型混合感染和1b型为主,属于易复发及难治型丙型肝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应遵循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更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本研究对本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更多的研究还需要收集更多标本来进一步地深入,从而为本地区HCV感染者的疾病防治提供更强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魏来,杨瑞锋.丙型肝炎病毒变验室诊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8):845-848.

[2]Gao XF,Cui Q,Shi X,et al.Prevalence and trend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in Chinese mainlan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C Infect Dis, 2011. 11: 88.

[3]Lauer GM,Walker BD.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N Engl J Med,2001,345(1): 41–52.

[4]Ortmann B,Copeman J,Lehner PJ,et al.A critical role for tapasin in the assembly and function of multimeric MHC class I-TAP complexes. Science 1997; 277: 1306-1309.

[5]Abele R,Tampé R.The ABCs of Immunology: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AP,the 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Physiology 2004; 19: 216-224.

[6]王迪,张雪,杨复华等.丙型肝炎病毒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学,2004,19(5):526

[7]谢莹,谢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416-417.

[8]Dias PT,Hahn JA,Delwart E,et al.Temporal changes in HCV genotype distribution in three different high risk populations in San Francisco,California[J].BMC Infect Dis,2011,29(11):208-209

[9]潘剑,俞海英,丁巧云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19):75-76

[10]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2004:3.

[11]许茹,戎霞,王敏等.中国部分无偿献血人群HCV的基因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报道[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0):904.

[12]施小明,梅志强,高建华等.山西省某既往有偿献血地区18~59岁村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横断面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1):864-867.

[13]聂红明,陈建杰,董慧琳等.我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6):439-442.

[14]江水清,王健,胡孝彬等.皖北地区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疗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12):937-940.

通讯作者:喻荣彬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邮编211166,Email:rongbinyu@njmu.edu.cn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医改科研项目(YG201413);镇江市2014年度科技计划(社发科技支撑)项目(SH201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029);中国肝炎基金会天晴肝病研究基金扶持基金资助(TQGB20140014)

论文作者:陈红波1,陈明珠2,张永峰1,王一凡1,王明松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江苏某地区有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相关分析论文_陈红波1,陈明珠2,张永峰1,王一凡1,王明松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