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调查分析报告_林业论文

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调查分析报告_林业论文

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与建设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问卷调查论文,分析报告论文,大开发论文,生态保护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解西部省、区、市干部、职工、林农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关生态保护与建设问题的思想状况,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中国林业政研会在西部地区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现将问卷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统计范围

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中国林业政研会向云南、贵州、甘肃、河南、新疆、内蒙古、重庆、四川、湖北、陕西、宁夏、青海、西藏共13个省、区、市发出通知和调查问卷后,多数省、区、市比较重视,分别向下属单位转发了通知,复印了问卷,分配了答卷名额并对开展好此项调查工作提出了要求。云南、贵州、甘肃、河南、新疆、内蒙古、重庆等省、区、市在收回问卷后,”及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政研会还在《新疆林业》上发出消息,刊登《问卷》,要求干部、职工、林农积极参与这一活动。此次活动,共收回问卷2410份,有1399名干部、515名职工、496名林农接受了问卷调查。

二、对问卷的统计结果

1.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回答清楚的占40.2%、了解一些的占53.5%、不清楚的占2.2%;

2.认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够的占55.1%、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占48.8%、是扶持政策太少的占36.9%。

3.认为林业和生态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占首要地位的有89%、占次要地位的有9.8%;

4.对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和生态建设政策的了解清楚的占30%、了解一些的占62.9%、不清楚的占7.1%

5.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表示积极拥护的占89.8%、有顾虑的占9.7%、没有积极性的占0.5%;

6.对是否担心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会影响农民口粮问题,回答很担心的占7.2%、担心的占28.9%、不担心的占63.9%;

7.对西部地区天然林保护实施转产分流的看法,认为分流对个人发展更有利的占51.5%、分流不会影响生活的占23.5%、分流不会影响生活的占25%;

8.对西部地区林业建设实施个体承包政策的看法,认为应当积极鼓励的占63.5%、应当稳妥进行的占34.3%、关系不大的占2.2%;

9.在回答通过何种途径了解西部大开发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政策时,有80.7%的人回答是通过各种宣传形式、20.1%的人是通过文件、10.5%的人是听别人说的;

10.评价当地党组织、政府部门对西部开发、 退耕还林还草及有关政策宣传教育的程度时,有61.5%的人认为宣传不够、33.4%的人认为深入细致、5.1%的人反映没有任何宣传;

11.在回答国家对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和生态建设应首先解决什么问题时,65.5%的人认为应加大投入、28.5%的人认为应加强机构建设、26.3%的人认为应给予优惠政策、38%的人认为应培养科技人才;

12.在回答最担心西部大开发林业和生态建设会出现哪些困难时, 有26.6%的人担心政策会变化、64.6%的人担心资金投入不足或挪用、50.2%的人担心机构上多头管理、32%的人担心科技手段跟不上;

13.在回答最关心西部大开发林业和生态建设会在哪些方面带来好处时,44.4%的人回答是增加经济收入、5.7 %的人回答是生活环境改善、23.2%的人回答是就业机会增多;

14.在回答当地政府是否兑现了西部开发中林业和生态建设的优惠政策时,15.1%的人回答全部兑现、64.5%的人回答兑现一部分、16.1%的人回答没有兑现;

15.对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遇到困难如何处理,有80.1 %的人表示向有关部门反映、20.3%的人表示自己想办法解决;

16.对有关部门帮助职工解决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的困难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3.5%、认为一般的占72.1%、感到不满意的占14.4%。此次问卷调查中有1089人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有关政策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三、主要问题分析

1.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态建设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推动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问卷中可以看出,西部大开发是广大人民久久期盼的大事,有97.8%的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回答是清楚和了解的,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给予极大的关注。他们把自身的生存、发展与西部大开发联系在一起,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有些答卷中写到:“西部开发,千秋伟业”,“征服贫困,从西部开始”,“中国的未来在西部”。同时,广大西部人民对林业和生态建设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有89%的人认为“林业和生态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占首要地位”,有48.8%的人认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65.7%的人最关心林业和生态建设能带来“生活环境改善”的好处。云南省的一份问卷中写到:“没有林,便没有人;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便没有人类的健康生存”。“只有人们从98洪灾和北京的沙尘暴中完全清醒过来时,我国的林业和生态建设才会真正有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有基础和希望”。还有一份问卷这样写到:“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看到林业、造林,都是我们将来的根本问题之一。’一旦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恶化到不可收拾的程度,那么人类面临着的将是灭顶之灾。生态环境彻底破坏之日,将是人类文明终结之时。在中国版图的西部大漠,丝绸之路上的古楼兰王国,曾鼎盛一时,后被风沙无情地吞噬了,现只留下一些历史遗迹埋在地下,即是历史的明证。‘兴林乃为政之要’,‘无林则无水,无水则无生,无生则无政’,人类有了生存的依托,才能谈得上经济发展和政治延续。所以,加强林业和生态建设已成为迫在眉捷之事。”这份答卷表达了人们对生态建设意义的深刻而透彻的理解和对搞好林业建设的殷切期望,同时也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深受广大人民欢迎,完全符合民意的。“西部开发,生态优先”,“生态建设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

2.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政策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拥护。问卷统计结果显示92.9%的人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政策是了解和清楚的;89.8%的人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表示积极拥护;63.9%的人认为退耕还林还草不会影响农民的生活;75%的人认为西部地区天然林保护实施转产分流“对个人发展有利”,“不会影响职工的生活”;63.5%的人对西部地区林业建设实施个体承包政策表示积极支持。这些数字表明,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制定的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政策是基本正确的,有多数群众的支持拥护,应坚决贯彻落实。

3.林业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需加大力度,继续深入。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西部人民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与人类生存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西部大开发以及有关林业和生态建设政策的宣传广泛深入,特别是对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宣传,收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调查显示,有80.7%的人是通过各种宣传形式了解林业、了解生态建设相关政策的,充分显示了林业宣传在推动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林业面临的任务很艰巨,林业宣传与所面临的任务相比,与广大人民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相差很远。调查中有61.5%的人认为,当地党组织、政府部门对西部大开发中有关林业政策宣传的深度还不够。有些问卷中写到:“生态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生态知识要进学校、进课本、进课堂”。

4.林业机构建设需要加强。健全林业管理机构,是加强生态建设的组织保证。广大干部、职工极为关心林业管理机构建设。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50.2%的人“最担心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出现的困难”是“机构建设问题”。一个林业职工在问卷中痛心地写到:“一个好不容易完善起来的林业管理体系,现在在不少地方被搞得支离破碎!”问题之一:生态建设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贵州的一份问卷中反映:“天保工程”、“生态工程”、“水保工程”,实际上都是用于造林、保林的,但这三大重点工程却分别由林业、计划、水利部门实施管理,基层忙于应付三家轮流检查,也出现了弄虚作假现象,同是一块林地,牌子来回换,天保工程检查组来了,挂“天然林保护示范区”,也有不少地区搞应付工程。问题之二:机构重叠,管理混乱。不少问卷在建议中提出“不要重复设置管理机构”。新疆的一份问卷中反映:一块行政区域内既有自治区直接管理的林业派出所,又有地方林业管理部门的林业派出所,造成执法混乱。又如:天西林业局和河山林业局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既是自治区林业厅派出机构,又受森工企业管理,使其不能起到制约和监督管理的作用。管理混乱还体现在基层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的管理上,这次调查中,一位在基层从事林政管理26年的同志专门给政研会来信,反映了县乡两级对林业工作站管理混乱,随意变卖林业工作站房产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层林业机构管理的建议。问题之三:林业执法机构建设需要加强。部分答卷中反映:“执法不严是阻碍生态建设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是边建设边破坏,‘首长工程’到处可见,乱砍滥伐屡禁不止”。执法机构中林业公安队伍的建设问题更突出,资金投入少,人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有的问卷这样写到:“现在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林业公安队伍,不是在加强,而是在削弱。林业管理机构绝大部分是事业机构,他们面临的生存生活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无法将精力全部投入管理,即使执法,也难免趋向经济利益”。

5.林业队伍需要充实、稳定,需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问题之一:就林业队伍的全局而言,在林业处于“两危”的状态下,部分林业工作者由“人心思富”到“人心思动”,出现人才外流、队伍不稳的现象。问题之二:问卷调查中反映较多的意见是基层林业工作站的林业员队伍建设问题。一是待遇太低。在四川乐山地区的林业员月工资只有120元,连吃饭都不够。一些中专毕业分配来的学生,早饭不吃,跑到村里混一顿,晚上再自己起伙。有的干脆离开了林业工作站。二是任务太重。乡林业工作站一般人员只有2人至3人,而林业工作站担负着造林、护林、林木林地管理等多种职责,号呼是“小林业部”,特别是在退耕还林地区和重点林区,其工作量更大。这一支队伍的稳定,是搞好林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应根据地区的不同,适当加大林业员的数量,加大投入,改善林业员待遇,加强基层林业站的全面建设。三是素质有待提高。林业员工作职责多,需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林业员工作在最基层,工作艰苦,需要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自觉的工作精神;林业员是林木林地的直接管理者,既要善于依靠农民做好植树护林工作,又要敢于严格执法,处理各种盗木毁林事件。所以应加强对林业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其素质,使他们成为林业第一线的尖兵。问题之三:林业干部队伍的素质需要提高。既需要提高业务素质,又需要提高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

6.科技兴林的力度要加大。问卷调查中在回答“西部大开发林业和生态建设应首先解决什么问题”时,有38%的人认为首先是“培养科技人才”。在回答“最担心西部大开发林业和生态建设会出现哪些困难”时,有32%的人回答最担心“科技手段跟不上。”

这方面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从现状看,各县林业科技推广站,由于机构、队伍、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着很大差距,没能充分发挥科技推广站在选种、育苗、栽植、管护、防役等方面的作用。而站在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林业院校地方化,科研院所企业化的变革,林业人才的培养,林业基础理论研究都面临着新的问题,院校为了生存,要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其人才培养的目标,由面向林业为主变为面向社会。科研院所为了生存,其林业基础理论的研究将被弱化,而偏向应用研究和推广研究。这不但直接影响到林业的人才培养,而且影响到科技兴林战略的实施,制约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应引起重视。

7.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政策兑现问题放在首位,给予关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兑现“西部开发中林业和生态建设的优惠政策”还有差距,有64.5%的问卷反映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只兑现一部分”。16.1%的人反映“没有兑现”。也有26.6%的人担心“政策会有变化”。“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不兑现将失信于民,失去西部大开发的社会基础和建设环境。

8.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积极开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创业精神的教育。教育林业职工和广大林农克服“等、靠、要”思想,用勤劳和智慧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问卷调查中,在回答:“林业和生态建设中遇到困难如何处理”时,有80.1%的人回答“向有关部门反映。”

9.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应对林业和生态建设加大投入。问卷中有65.5%的人认为,“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林业和生态建设应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加大投入”;有64.6%的人表示“最担心西部开发中林业和生态建设中会出现的困难”是“资金投入不足或被挪用”。

10.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在深入基层,为林业职工解决困难、 办实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需继续努力,加大力度,提高林业职工的满意度。问卷中反映,在“帮助职工解决困难”问题上,有85.6%的人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而14.4%的人表示不满意。

此次问卷调查使我们对上述10个方面的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使我们看到了广大林业职工对加强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极大热情和殷切希望。在2410份问卷中,有1089人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议,反映了实际情况,甚至对有些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批评。有些职工从边远的林区寄信给中国林业政研会,详细反映自己对加强林业建设的意见,使我们看到了广大林业职工对林业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林业建设光辉未来的美好期盼。

标签:;  ;  ;  ;  ;  

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调查分析报告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