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干部队伍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江苏省是中央部署的23个试点单位之一。扬州市以此为契机,扎实开展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经验。本文对此做了介绍。作者季建业同志系中共扬州市委书记。
——编者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江苏扬州市委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以中央在江苏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为契机,超前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着力增强广大干部“驾驭全局、科学发展、开拓创新、执行落实、沟通协调”五个方面能力,大兴“刻苦学习、争先创优、求真务实、联系群众、清正廉洁”五种优良作风,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扬州的贯彻落实,为下一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亟须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群众公认的干部团队
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的事业需要善于引领科学发展的干部来担当。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转变发展方式,不走发达国家过去的“老路”;就要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不走与先进地区同业竞争、同构发展的“熟路”;就要集中集约发展,不走粗放发展、低质增长的“套路”;就要坚持永续发展,不走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弯路”。这就对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干部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具有与科学发展要求相匹配的能力和作风。
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是干部队伍长远建设的内在要求。现在,一大批优秀年轻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干部的思想观念、干事热情有了很大转变,为新一轮大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但有些干部多岗位锻炼不够,实践经验还比较单一,解决复杂矛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有的干部交流轮岗到新的部门,需要适应的能力素质相匹配,需要加快与新团队的磨合。我们决定将能力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群众公认的干部团队。
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各级干部能不能继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能不能赢得群众的新支持。现在群众的新期待就是要干部真正带领他们全面建设小康,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干部能力和作风与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这就要求广大干部必须更加牢固地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服务群众中提升能力,砥砺作风。
二、创新“模块化、菜单式、学分制、双评价”的教育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素质
构筑学习提高的平台,开阔干部视野。学习是能力之本、素质之源。近几年,扬州市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按专题实行模块化组班,排出培训“菜单”供干部选学,出台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学,实行教员和学员教学相长、相互评价。我们下大力气组织境外培训班。我们还实施“千名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选调1000名左右市、县、乡级干部到境内外著名高校、培训机构和园区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着力打造一批在招商引资、资本运作、园区建设、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急需的、有专长的领导干部人才。
构筑轮岗交流的平台,增强干部活力。干部只有流动,才能出活力;只有多岗锻炼,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去年在市级机关开展百名中层干部跨部门平职交流,一些干部从“朝南坐”的部门转到“朝北坐”的部门,从为“拎皮包”的客商服务转到为“拎购物袋”的市民服务,从参谋岗位转到作战岗位,他们都倍加珍惜组织上提供的新平台。同时,积极推进县处级领导干部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整合优质干部资源。
构筑实践锻炼的平台,提升干部才干。干部的才干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我们坚持为一线配备得力干部,在一线锻炼后备干部,从一线选拔优秀干部,为优秀干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干部能力。把优质干部资源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园区开发、城市建设、矛盾调处、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部位集聚,抽调100多名优秀干部参加重大项目办、金融办、大运河申遗办、开发区招商局工作,选调160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调100多名干部到市信访调处中心担任信访调解员,每年组织市级机关初任公务员到农村、社区和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创新助理制平台,在未来三年内选调一批32周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县(市、区)政府、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相关园区担任助理,着眼更长远的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储备人才。
三、建立党群干群互信互动的良性关系,着力营造保障科学发展的作风环境
在“顺应民意、加快民富、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中增强广大干部的执政为民意识。作风优不优,关键看为民意识浓不浓。扬州市委鲜明提出“顺应民意、加快民富、改善民生、发展民主”的“四民”理念和要求,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多听民意民声,多谋富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事,多解民生之难。
在“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实践活动中增强广大干部的群众意识。作风好不好,关键看联系群众紧不紧。我们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的“三在”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找准了在群众中的定位。制定了党员干部“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推行党群干群“连心卡”制度,使干部更多地了解群众、理解群众。
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集中活动中增强广大干部的服务意识。作风实不实,关键看服务意识强不强。我们认真办好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建立健全市、县机关部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针对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市县机关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三服务”集中活动,开展“市级机关百名处长园区行”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了解企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在市、县机关中层干部中开展“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质量”的“三提升”主题实践活动,提升机关干部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载体机制
坚持领导带头与典型引导相结合。能力作风建设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领导干部的参与程度。我们牢牢抓住领导干部带头这一关键,注重发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突出正面引导、正面激励。
坚持解决问题与教育干部相结合。能力作风建设是否取得实效,关键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不能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干部能力的提升、作风的转变。我们充分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将强化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在服务发展、推进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锤炼干部能力作风,以能力作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
坚持集中教育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必须既要重视集中教育,又要重视行之有效的后续管理。我们将2008年确定为集中推进年,将2009年、2010年确定为巩固深化提升年,形成了深入持久的长效建设思路。同时,着眼于干部队伍长远建设,将好的形式、好的做法用制度固化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推进后续管理。我们制定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阳光工程——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出台创新创优工作评选、目标管理和作风建设的系统考评办法,推动能力作风建设在机制的轨道上深入持久、健康有序地开展。
我们坚持在发展中锤炼能力作风,坚持用发展成果和群众满意度检验能力作风,取得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阶段性成效。广大干部在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的浓烈氛围中,履职责任感、发展危机感、服务自觉性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