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探究论文_马丽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探究论文_马丽

马丽 青岛市黄岛区香江路第三小学 山东 青岛26655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以情感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关注他们的情绪、情感状态,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与健全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价值

在小学语文中有着丰富的人文性、情感性与思想性,这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情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语文教学材料为基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丰富的情感为目标,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们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说,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有着独特价值。

一,有利于发展小学生情感的理解力、调控力与表达力

第一,情感的理解能力。情感的理解能力,主要是指小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情绪状态能进行正确的辨认与理解,并能与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就决定了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在字词的学习中,学生对情绪性词语的理解,往往会与自己的表情、动作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了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或自身体验与书面语的联系。例如快乐一词的学习,教师通过情景的创设,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或充满激情的语气、语调,或微笑的表情,都会增加学生对这一词语的深刻理解。语文学习材料是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载体,培养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内化,获得对情感的深入理解与认识。

第二,情感的调控能力。情感的调控能力,指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在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情感的活动是有度的,学生要学会忍耐,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发展调节情绪,控制情绪的能力。小学生对情感的调控能力并不是自行发展的,它需要教育的引导。语文学科因其母语性和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在发展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篇篇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受到了课文中主人翁思想的感染,懂得了规则、守时、理解、宽容、关爱、回报,理解了“骄傲使人进步,虚心使人落后;冲动是魔鬼;遇事要保持冷静”等道理,这无疑渗透了情感的调控教育。

第三,情感的合理表达能力。情感的合理表达能力,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正确、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传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表达自己对语文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和尊重,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规则,如礼貌的倾听,恰当的用词,适时的回应等,有助于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形成良好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与情感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延续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教学而轻情感培养,也不可将情感的培养与知识学习完全割裂开来,造成情感教育成了说教教育,变得生硬而形式化。这种语文素养包括两点。

一方面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种基本能力。读和听重在理解,说和写重在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阅读为学生的表达做准备,说与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内容很丰富,如小学语文课文不管是记叙、写人、状物、还是写景,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训练涉及的思想感情也很广泛,如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互相尊重、感恩、宽容、友爱、孝顺、自信、勇敢、珍惜生命、勇于探索等。因此,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运用语言的方式,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丰富,要有趣味性,要能唤起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热情;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所学材料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是学生发挥能动性、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对文本产生的兴趣与热情是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去感知所学内容,并能自觉地联系所学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内容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汉字是富有艺术美的字,如象形字中的山和水,学生能够根据字的形态与真实事物联系起来,就能感知到水是柔美的,山是高大的。小学课文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学字、学文的过程也是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人世间真情冷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认识得到了升华,情感也更加丰富。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生在校以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为主。小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与敬畏,使他们更“听”老师的话,老师也更容易对学生实施教育。研究表明,富有激情、幽默、耐心、公正、爱学生的老师更受小学生喜爱。因此,感情充沛、富有朝气、拥有爱心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能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热情;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正确对待教师的赞扬与批评,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运用语言的习惯和场合,有助于学生养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的交往态度;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礼貌、亲切、大方、热情、自信的个人魅力会吸引与他交往的人,使他更受人欢迎,从而使学生在交往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瘦小的身影背着硕大的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上学的路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被喻为学习的机器。机器是生硬的、程序化的,没有情感的。传统教育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扭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只重知识教学而忽视情感教育的弊端,情感教育是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消除压抑心理,保持良好心境。教育不仅传递着认知信息,也传递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认知与情感并重,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才能达到朱小蔓教授所说的:教育是“透过心,通达人的内心”,使学生“通过读书、明理,做好人,诚实守信和守法,不走捷径,可以自食其力、自立于世”。

结语

语文教育历史悠久,是人们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并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能够促进情感的发展与进一步学习。这种情感教育是不仅仅是知识的迁移,更是心灵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参考文献

[1]孙建辉.用心做教育,用心做教师—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J].中国教师,2016(1).

论文作者:马丽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探究论文_马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