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论文_杨文

20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论文_杨文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750001

摘要:目的:分析高间接胆红素的血症患儿200例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我院出生并伴有高间接胆红素的血症婴儿200例。结果:75例新生儿是溶血性的疾病,40例患儿是继发感染所致高间接胆红素的血症,40例为外源性母乳性的黄疸;25例是围生因素。结论:溶血性的疾病、继发感染、外源性母乳性属于主要原因,需要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干预,改善新生儿预后效果。

关键词: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新生儿

引起高间接胆红素的病因错综复杂,需要积极的寻找病因,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时,需要深入分析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文章选择2017年01月-2018年01月在我院出生并伴有高间接胆红素的血症婴儿200例,旨在探讨高间接胆红素的血症患儿200例的病因,具体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研究的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01月-2018年01月在我院出生并伴有高间接胆红素的血症婴儿200例。总胆红素的水平超过342μmol/L,所选患儿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40例早产儿、160例足月儿;115例患儿的日龄在7天以内,85例患儿日龄为8-30d;15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2500克以内,170例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是2500-4000克,15例新生儿体质量超过4000克。

1.2方法

按照全国新生儿黄疽和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不同日龄足月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实施相应的治疗。30例新生儿实施双面蓝光的治疗,100例患儿联合白蛋白的综合治疗与光疗,70例新生儿采取换血疗法、光疗以及白蛋白的综合治疗。在70例采取换血疗法、光疗以及白蛋白治疗的花儿中,有55例采取一次换血、15例患儿实施两次换血;63例患儿经过外周动静脉的同步换血、7例患儿采取脐周血管的换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高间接胆红素的血症病因

本次所选研究之中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有75例新生儿是溶血性的疾病,其中65例是ABO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6例新生儿为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4例新生儿是葡萄糖磷酸的脱氢酶缺缺乏患儿;40例患儿是继发感染所致高间接胆红素的血症,其中25例为肺部感染,10例为皮肤感染的脓疱疮,5例新生儿是败血症;40例为外源性母乳性的黄;25例是围生因素,其中7例为新生儿的胎内窘迫,10例为胎膜早破,8例为头颅血肿。

2.2分析20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预后效果

按照《不同日龄足月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治疗患儿,得出显效120例,有效75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7.50%。在治疗的过程中,36例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症状,主要包含抽搐、易激惹、早期的头后仰、肌张力的明显增高等,总胆红素在445-750μmol/L之间,患儿都采取换血的治疗。胆红素脑病发生患儿是因为溶血疾病所致。38例胆红素的脑病患儿在治疗以后并进行1年随访,得出24例警告期的患儿神经功能已经恢复,4例不能行走、2例患儿发育出现滞后;在12例痉挛期的患儿之中,有5例患儿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2例发育滞后,5例患儿放弃治疗并死亡,得出患儿治疗后1一年随访死亡率是2.50%。

3.讨论

胆红素属于血红蛋白代谢的产物,没有结合胆红素,能够对脑组织利用氧气情况进行抑制,脑细胞的毒性比较强。新生儿的血脑屏障有着较高的通透性,胆红素比较容易通过,很容易危害到患儿,甚至于会导致患儿死亡[1]。近几年,有学者[2]深入研究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经过研究评估新生儿病因,然后指定有效治疗方法,将死亡率降低,对患儿预后效果进行改善。本次研究中显示,本次所选研究之中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有75例新生儿是溶血性的疾病,其中65例是ABO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6例新生儿为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4例新生儿是葡萄糖磷酸的脱氢酶缺缺乏患儿;40例患儿是继发感染所致高间接胆红素的血症,其中25例为肺部感染,10例为皮肤感染的脓疱疮,5例新生儿是败血症;40例为外源性母乳性的黄;25例是围生因素,其中7例为新生儿的胎内窘迫,10例为胎膜早破,8例为头颅血肿。然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依然属于新生儿安全受威胁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研究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时,能够为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参考。通常高间接胆红素学者在新生儿的出生早期比较容易发病,因为胆红素的生成比较多,弱化了肝脏吸收处理的能力,增加肝肠循环,继而引发高间接胆红素血症[3]。

为了保证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需要产前夫妇进行血型的检查,监测产后的黄疸指标。有研究[4]中明确表示,继发性感染属于新生儿出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第二大致病的原因,高达18.5%,这就需要相关人员重视新生儿的院内感染预防。目前,关于母乳性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的机制还不明确,在新生儿出生以后,需要重视母乳喂养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必要时提供配方奶粉的喂养。同时给予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存在诸多发生原因,因此,需要临床工作人员重视围生期保健的工作,及早监测新生儿的黄疸,改善预后[5]。本次研究中显示,在治疗的过程中,36例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症状,主要包含抽搐、易激惹、早期的头后仰、肌张力的明显增高等,总胆红素在445-750μmol/L之间,患儿都采取换血的治疗。胆红素脑病发生患儿是因为溶血疾病所致。38例胆红素的脑病患儿在治疗以后并进行1年随访,得出24例警告期的患儿神经功能已经恢复,4例不能行走、2例患儿发育出现滞后;在12例痉挛期的患儿之中,有5例患儿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2例发育滞后,5例患儿放弃治疗并死亡,得出患儿治疗后1一年随访死亡率是2.50%。

参考文献:

[1]赵丹丹,黄迪,高翔羽.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7,23(1):74-77.

[2]李敏敏.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17(5):492-494.

[3]杨洋,刘云,阚清,等.南京地区284例新生儿初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21(7):653-657.

[4]赵德庆,朱星成,周琳.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11(4):338-340.

[5]黄华飞,沈明强,周向明,等.足月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1349例原因及预后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5,24(1):27-28.

基金项目:宁夏医科大学校级面上项目 XM2016132

论文作者:杨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20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论文_杨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