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探索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探索

高建丽 高毅蓉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 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工具走进课堂是大势所趋,探究一种能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信息化教学工具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探索如何使信息化教学工具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剖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区别,构建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雨课堂;超星学习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

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无处不在。在高等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正以其效率高、资源广等优势逐渐进入课堂,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重要的辅助学习工具、教材资源的重要补充,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因此,探究一种能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前提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较高的参与热情,才能保证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拟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来深入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设计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即使有部分教师会布置作业及课下讨论题,依然不能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发挥出来,这就不利于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海量的信息资源为依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有效参与性为前提而构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受时空限制,随时共享信息资源,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95后大学生已身处信息时代,被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所包围,如果能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就会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与喜爱,学生参与度也更高,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向前向后延伸[1]

第二种验证方法是,在样方0/0处,取一垂直土壤剖面,如图7。分别对每层土壤进行TDR测量,并取土样进行烘干称重测量其体积含水量。在该剖面处发现约40 cm深度有一黑色板状的土壤层,硬度很大,应该就是探地雷达探测到的反射层,其下则为尚未融化的冻土层。

二、依托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翻转

翻转课堂意味着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进行改革,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即学生课前学习教师推送的各类学习资源,课上由教师进行答疑、引导讨论并进行总结,课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共享资源继续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现实价值在于解决社会各种现存的热点问题,并提供有创见的策略和办法。在当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搜寻和学习相关知识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可使用的工具也丰富多样,教师可以灵活合理地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平台来辅助教学,构建一种和信息化时代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从“教”和“学”两方面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做到由传递知识转变为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构建为主,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与传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其次,应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欲上下功夫,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既需要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也需要学生转变思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推送给学生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讨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1.雨课堂。使用雨课堂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更为便捷地制作PPT和插入必要的视频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MOOC丰富的资源。教师制作好课件后,还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给学生。这个课件从传统的静态资源转变为动态资源,教师可以对每页PPT进行语音讲解,还可以制作作业或试卷推送给学生,并当堂在线收回,分数统计结果能即时可得,而且学生没有掌握的疑难知识点也随之被教师获知。在使用雨课堂软件的过程中,PPT自带的所有功能全部都可以正常使用,属于教学工具功能的延伸,因此更容易被教师所接受。另外,对于不懂的地方,学生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向教师发送弹幕来提示,因此,在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是即时的、全方位的,虚拟的教学环境突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加强教学效果。

三、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4-5]。教师不再发挥一堂独大的主导作用,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抛出研究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如何寻找、发现、组织各类信息资源,最终提出该研究主题的解决思路及方案。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比传统的教学环境更为有效地支持学生涉猎各类相关知识与拓宽知识面。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真正成为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利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外在的、强制的、被进行知识灌输的对象[6]

图1 信息化教学模式

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振兴前途与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下面主要对这个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六大基本构成加以详细论述。

(一)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紧紧抓住课程的特点,设计好信息技术手段在各个模块中的应用形式,以便于既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又能唤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这种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

(二)教学目标

本研究重点结合几种当下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来探讨如何高效指导课堂实践,一是学堂在线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即雨课堂,二是超星集团推出的超星学习通。

(三)教学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系统思维模式的重要任务,为学生学习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其教学内容应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职能模块而展开,在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各职能模块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要点。此外,还应该适当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并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实现对学生培养的动态化管理。课堂教学以任务单元为主线展开,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除了概论部分还可设置六个任务单元: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简历制作与模拟招聘,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管理,薪酬体系设计等。整个课程教学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定位,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来渗透、融合相关教学内容,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依次完成六个任务单元的教与学。

(四)教学工具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且不断发展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因此其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界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能切实解决各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现实问题,专业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准则,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把最新、最前沿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中来,及时与社会所需接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7]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必不可少。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大大提高蔬菜的质量及产量。所以,要在种植过程中采用药物、物理等防治技术,消菌杀虫,促进蔬菜更好、更快生长。

2.超星学习通。这款教学工具是超星集团利用20余年积累下来的海量图书、报纸、期刊、视频等资源打造而成,是共享时代下的知识共享平台。教师在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把课堂学习所需的课件、视频、文档、案例等资源上传到网络空间,并布置相关的课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地利用超星各种共享资源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教师可参照后台实时数据分析,随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侧重点的确定提供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六大模块入手,设计一些实用性强的任务模块,让学生全面参与。比如“个人简历制作”任务,教师可以推送有关简历制作的资料、优秀简历的制作技巧、不错的简历模板等供学生参考学习。又如“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任务,教师可以推送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绩效指标体系的指标库、指标设计的注意事项、权重设计的建议等相关资料供学生提前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库扩展阅读,丰富知识量,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教师抛出的教学研究主题,提高主动学习的热情,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素养。

(五)教学评价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一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更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便捷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重点”教育理念的体现,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学评价也需要向过程性评价倾斜,测评指标可以分为课前(20%)、课中(30%)、课后(20%)及期末(30%)。课前评价主要从推送资源的阅读、线上讨论、上课考勤、随堂测试等方面来进行,课中评价主要从小组讨论、知识运用等方面来进行,课后评价主要从反思总结及线上作业反馈等方面来进行,然后是期末的综合评价。这样的全过程评价模式,改变了学生期末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全忘的普遍现象,使学生自觉学习,注重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反复巩固并真正掌握知识点,也有利于彰显学生学习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解读:麝香又称麝脐香、香脐子,为雄麝(亦称香獐)香囊中的分泌物,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誉为“诸香之冠”。自古以来都是猎麝取香,在冬、春季猎取雄麝,连腹皮割下麝香囊,阴干,称为“毛香”,挖取囊内颗粒称为“麝香仁”,其中呈块状颗粒的称为“当门子”。今多人工饲养“养獐取麝”,即将饲养3岁以上的雄麝,缚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分开囊口,用取香匙徐徐插入,向外掏取麝香,每年可取1~2次。关于麝香的药用,还有一段传说。

四、结语

(一)成效

这种以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工具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宽了传统的教学空间,把传统课堂向前向后延伸,把丰富的在线资源引进课堂,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此外,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分配、分组讨论、合作实施及深度探索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应用,增加了师生的沟通与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加关注平时的投入和过程的付出,注重知识掌握和吸收的内化过程。

(二)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这种把信息化教学工具引入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自主性不强,如何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就是关键所在。另外,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教师不顾教学实际需要,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往往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因此,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提前设计好教学工具的切入环节、切入方式以及切入的内容;还需要阅读海量的相关资源,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且和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各种资源。最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应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而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比如,对于问题的沟通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大可不必非得在技术平台上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更直接、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 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巢莹莹,张正国.翻转课堂: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设计[J].大学教育,2016(2):20-21.

[4] 李蒙.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11):32-34.

[5] 赵可云,王海燕,杨鑫,等.教师信息化教学执行力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11):106-113.

[6] 廖晶晶.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J].现代信息技术,2018(10):140-143.

[7] 王磊,谭芬.试探信息技术在教学反馈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39):164-166+176.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034-03

[收稿时间] 2018-12-06

[基金项目] 山东工商学院校级教改项目“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11688G201827),山东工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组织文化与员工心理资本契合对敬业度的作用机理研究”(BS20150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大众创业支撑体系中多元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16DGLJ08)。

[作者简介] 高建丽(1980-),女,山西晋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高毅蓉(1974-),女,山西长治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责任编辑:庞丹丹]

标签:;  ;  ;  ;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