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地理试卷评讲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好论文,试卷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认真上好高中地理会考复习阶段的试卷评讲课,对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地理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至关重要。
一、怎样进行“讲”
教师对试卷的分析讲解,不能单纯向学生提供参考答案,或是简单地讲述解题思路,而是在对试卷的讲解与分析中,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讲”法。
1.适当变化。根据试题所含的知识点,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变化。例如:有关太阳日与恒星日概念的试题,教师讲时可提出:“若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它们又会有何变化?”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既可使学生巩固对概念的理论和掌握,又培养了他们求异思维的能力。
2.引伸拓宽。将题目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引伸,即以考题的知识点为基础,适当展开。例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向的试题,教师讲解后,可再设问:“当北印度洋海水西流时,我国受什么气团控制?澳大利亚北部沿海此时吹什么方向的风?为什么?地球此时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有何特点?我们所在地此时昼夜长短状况如何?为什么?”等等,以此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思考练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这里是指试题中所含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可根据试题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或解释。例如:在讲完一道有关锋面知识的试题之后,教师可进而提出:“请你试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道理”。使学生在思考练习中巩固有关锋面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4.据题比较。就是在讲题时,列出同类地理事物进行比较。例如:在讲解英国工业地理知识的试题时,可同日本工业地理知识加以比较;再如:在讲有关等高线知识的试题时,可将等压线和等温线三者知识结合起来边比较边讲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且能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
5.据题深化。就是教师在讲题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其能力水平。结合地理会考命题的特点、趋势等,可适当增加知识量,或是适当增加知识难度,在原题基础上再进行设问,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如选择题“下列工业布局中合理的有……”,不少学生选择核电站附近建立有色金属工业。这是因为学生根据工业布局原则的大前题之一,即有色金属冶炼要接近能源地,而未曾考虑到工业布局还有经济效益问题。我在评讲该题时指出:在各种能源中,只有水电成本是最低的。因此,我国和许多国家的有色金属工业都布局在水电站附近地区。随后立即提问学生,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有色金属工业布局在哪些水电站地区?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归纳总结提出:有湖南冷水江的炼锑工业——柘溪水电站,贵州修文铝矿——乌江渡水电站等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6.据题补缺。地理基本概念不清,识“地”不懂“理”是一些学生的常见病。学生单靠简单记忆掌握知识,而对其“理”却不了解,认识模糊。结果考虑时无从入手,随意发挥,错误百出。一道普遍错误的答题,往往是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客观反映,这说明了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缺漏。因此,教师在讲解该题之前,可先讲该方面的知识,再进行补授,然后要求学生当堂或在课后再认真做好原题。以此补缺,完善教学。
二、怎样进行“评”
就是师生通过对试卷卷面情况的分析,共同进行一次自我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教与学的信息沟通及教学过程的调整,以促进教学的统一与完善。教师在试卷评讲中,不能只评得分多少,而应引导学生从答卷中认真总结,找出得失原因。
1.评审题能力。从平时的单元测验到地理会考,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由于审题不清而丢分的现象。我在评讲试卷时,比较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着重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有:①答题要切题。如问“我国矿产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有的同学答成我国矿产资源的五个特点,这就不切题了。“特色和优势”是指我国储量多的几种矿产资源以及为此而建设的工业部门。②答案的知识点更完整。不少学生一场考试下来,感觉良好,自以为都答对了,但结果得分却不高,其原因之一是答案的知识点不完整而失分。如读图题“近年来美国工业由东北部向南、向西扩展的原因是什么?”多数学生只答美国东北部的工业已出现“饱和状态”,如果继续扩展工业,势必造成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但除此以外,还应该有:南部油田的开发,西部有色金属矿的开采以及环境优美,知识、人才密集等知识要点。
2.评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许多学生只注意掌握课本文字内容,地图空间分布概念淡薄,图文转化能力差,不懂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来回答问题,地理位置不明确,地名张冠李戴。在评讲时应教会学生把死图读活,然后运用已掌握的地图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客观评价,经过分析比较之后,得出结论。
3.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能力。学好教材上的知识,掌握双基,对学生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这种死背书本知识的复习方法,是不能适应会考的需要。如果试题照搬于课本上且在课本中有完整答案,学生就回答较好,稍作变化,出错率就高,可见发散思维、应变能力差。因此评讲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能力。
4.评解题方法。评讲时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些试题常常是从学生学过的习题中变换出来的。因此,在讲评时要讲讲变换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如选择题“某洋流位于西半球大陆东侧沿海海域,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反气旋型洋流的一部分,该洋流可能量:A.本格拉寒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巴西暖流 D.日本暖流。其解题步骤为:首先认真审清题意。抓住题中关键性词语,概括出符合要求的洋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①位于西半球;②在大陆东侧;③顺时针方向流动;④反气旋型洋流的一部分。其次,结合洋流的有关知识,在头脑中粗略勾画出“世界洋流模式图”。根据上述②③④三个条件,推断出符合题意的洋流的恰当位置。第三步把A、B、C、D四个选项分别迁移到模式图中,判断得出只有B和D符合。但D(日本暖流)位于东半球,不符合条件①的要求,故该题正确答案应是B(墨西哥湾暖流)。
5.评临场经验。每次考完试后可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挑选几个有代表性学生的现身说法,在评讲课上讲讲自己的经验教训。评出几份最佳答卷,作为样板,让大家学习。有差错的答卷,应分析其原因,当众批改纠正,让大家吸取教训,以免重蹈复辙。提醒学生注意临场不乱,认真审题,先易后难,把握时间,不漏做题,不舞弊,考前注意休息,不开夜车等等,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6.评心理因素。讲评时,要结合学生考前、考中、考后的心理状态,评心理因素,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这将有助于以后的复习和考试。考前要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认真的复习,让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和不舞弊、不粗心大意的良好考试心理。这样,遇到难题、怪题才能不乱,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力,考出最佳成绩。考后,要发掘出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特别是中差生,对他们答卷中某一优点都要当众提出,予以表扬,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同时评出进步最大的学生,也予以表扬。对于优秀学生,在表扬他们的同时,应鼓励他们戒骄戒躁,加倍努力,更上一层楼。
7.评试题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试题重点、能力考查、联系形势、知识结构,试题类型以及整卷难易度的分布等。
8.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考试中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