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韩祥兰[1]2001年在《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是虚拟制造信息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虚拟制造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研究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或称虚拟原型数据管理(Virtual Prototype Data Management,VPDM)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系统的结构展开研究,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述,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涵盖产品形成周期的集成环境打下基础。 本文首先根据VPDM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一种VPDM的体系结构,并给出系统的通讯模型、分析系统的网络环境。 然后从信息集成的角度,对系统的信息模型和基于VPDM的支持虚拟企业信息共享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参考STEP标准中对产品数据模型的描述,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建立了系统的主要对象模型和产品数据模型;联合STEP技术、Internet技术及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提出一种基于VPDM的信息共享解决方案。 再次从过程集成的角度,对系统的工作流管理进行了研究。引入Agent技术,提出了适用于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基于Agent的工作流解决方案。 最后根据参与项目开发的PDM系统及本论文的理论研究,对网络化PDM系统进行了部分开发,给出系统的一些应用实例。

赵新玲[2]2013年在《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企业已逐渐丧失竞争力,一种新型的虚拟制造技术应运而生。但是,虚拟制造技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增加了大量的各类数据资料、技术文档以及其它信息资源,系统软件与技术之间也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应用到虚拟制造中可以安全、合理、有效地管理产品数据,避免数据的多个备份,为实现企业全局信息的集成管理提供了信息传递的平台和桥梁。因而,面对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研究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论文针对目前企业中虚拟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PDM应用到虚拟制造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思想;在关系数据库系统平台上建立了面向对象的VPDM应用体系结构,该结构组成包括体系支撑层、集成模块管理层、功能模块应用层和用户界面层,对每个结构模块的特点及其功能进行分析;通过对XML建模技术的特点及其优越性的研究,建立VPDM系统中产品信息模型,并以此分析了VPDM信息模型的XML模式;研究BOM视图类型及其相互关系,采取深度优先遍历EBOM的方法,实现EBOM向MBOM视图的动态转换;通过分析单层BOM与多层BOM的结构优缺点,提出一种复合式的BOM构造方法,并且对复合式BOM结构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多级型BOM遍历算法,与传统的递归查找法、分层查找法相比,该改进算法包含速度快、资源占用低、实用性高的优点,并且通过实例来验证改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基于VC++开发平台,结合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各功能模块的研究,开发了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研究对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信息进行集成,对交互式动态变化的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实现各个系统间的快速交流,实现跨企业、跨部门合作。不仅加快了企业迈向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而且为调整市场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周丹晨[3]2004年在《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原理与实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化制造是适应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先进制造模式,它强调企业间的协作和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并以此达到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目标。因此,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个企业中的制造资源实现共享和优化利用是网络化制造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构建能集成多方面资源、具有多种功能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成为网络化制造的一种重要技术使能工具,可以有效地支持企业实施网络化制造。 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对网络化制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了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资源建模、获取和集成技术、面向制造企业的信息集成化管理技术、基于Web服务的虚拟企业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基于ASP模式的网络化制造服务技术、基于资源共享的异地企业协同工作技术以及面向企业决策的数据挖掘技术等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施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初步应用验证了所提出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功能体系结构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我国制造业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资源共享与服务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文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特色如下: (1) 提出了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体系结构,即在公共数据中心所管理的可共享资源支撑下,利用应用工具集,为联盟企业提供资源集成与管理、企业间协同工作支持、网络化制造服务、UDDI使能的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注册中心以及共享资源维护与安全控制等服务功能。通过对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施的关键技术的分析,研制开发了由公共数据中心、远程协同设计中心和远程制造服务中心等功能模块组成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原型系统。 (2)应用面向对象的资源建模方法和多Agent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网络化制造资源模型。研究了基于语义Web技术的制造资源获取方法,讨论了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资源集成和快速重构方法,提出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支持下的网络化制造资源获取和集成模型。 (3)通过对面向制造企业的信息集成化管理技术的分析,研究并开发了基于W七b的工艺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艺文件管理、工艺资源管理、图文档管理、工装管理、任务管理以及工时管理等七个独立的子系统,实现了工艺信息在企业内不同部门之间的集成和共享。 (4)针对虚拟企业中盟员和其应用系统不断动态变化的特点,通过对W己b服务技术架构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面向虚拟企业的柔性工作流管理技术方法,实现了虚拟企业应用系统集成,提高了各联盟企业工作流管理的柔性和适应性。 (5)以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eation Serviee provider,Asp)模式为技术支撑,针对有限元分析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有限元分析远程服务系统的技术方案,研究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工作流程和关键使能技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有限元分析计算资源,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制造企业和FEA服务商有机地连成一体,为各中小型企业提供快捷、便利和可靠的高水平FEA远程技术服务。 (6)在分析企业间协同工作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多Agent的企业间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并提出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支持下的企业间协同工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运作流程,为异地企业之间的协同产品开发、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等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7)提出了在企业ERP和CRM系统基础上应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的理念和方法,为推动制造企业逐渐从“信息管理”走向更高层次的“知识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关键词:网络化制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虚拟企业协同工作数据挖掘

曹啸博[4]2015年在《基于多设计资源聚合方式的复杂产品集成设计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决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中资源共享率低、可扩展性差、智能化水平低和设计对象局限性大等问题,本论文提出了面向知识类设计资源的模块化聚合和面向实体类设计资源的单元化聚合这两种设计资源聚合方式,实现了各类设计资源的合理聚合和高效重用,以导弹产品为应用背景设计了基于多设计资源聚合方式的导弹产品集成设计服务平台(MIDSP-MAMDR)的体系架构,并对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从资源虚拟化的角度出发,对导弹产品分布式集成设计环境下的设计资源类型、设计资源、设计能力和设计能力系数等概念进行了定义和建模。从设计活动和设计行为的角度,提出了由静态能力属性、专业能力属性和动态能力属性构成的通用设计能力模型。针对设计能力模型中的动态能力属性,提出了基于设计能力系数(DAC)的动态能力属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设计人员参与同类设计任务次数的变更动态更新动态能力属性值,为实体类设计资源的聚合和合理分配提供设计能力量化依据。此外,详述了设计资源的虚拟化接入方式和调用方式,为设计资源的组织、聚合和调度提供了设计资源虚拟化方法支撑。其次,对设计资源聚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设计资源聚合体等概念的定义,并且推导和证明了资源聚合体的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建立了设计资源聚合的理论基础。为了实现设计资源的大范围共享、设计知识的合理重用和设计资源的设计能力高效率利用,本文提出了两种设计资源聚合方法。第一种,面向知识类设计资源的模块化聚合方法,通过基于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的服务化封装方式对知识类设计资源进行模型化封装,并根据功能需求对知识类设计资源模型进行输入输出关联、接口通讯和文件交互来构建模块化的设计模块。第二种,面向实体类设计资源的单元化聚合方法,通过建立面向各类设计活动的分布式虚拟设计单元(VDU)对具有不同设计能力的设计人员、计算设备、仿真设备和软硬件等实体类设计资源进行合理的单元化聚合,然后利用设计任务调度算法将各类复杂人机交互设计任务合理的分配给各个VDU,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实体类设计资源的设计能力。两种设计资源聚合方法为导弹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任务分配与调度提供了多种任务执行主体选择方案。第叁,对设计流程的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定义,推导和证明了设计流程的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为了满足导弹产品的多样化设计需求和适应设计资源的多种聚合方式,本文提出了面向多任务执行方式的导弹产品设计流程本体模型。该模型以导弹产品设计流程应具备可组合性和可拆分性为建模原则,对设计流程中的设计对象、设计子流程成员、子流程成员关联关系、设计任务、流程输入、流程输出和流程控制命令等进行了描述。在设计流程本体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Xml的设计流程制定过程,并阐述了导弹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流程协同与管理框架。为了实现复杂人机交互设计任务的合理调度,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ACO)和遗传算法(GA)的混合设计任务调度方法,满足了多任务/多执行单元调度问题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调度需求,并通过设计任务调度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第四,从导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对导弹产品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导弹产品的典型协同设计模式和导弹总体集成设计模式。以设计资源的大范围共享、合理聚合和高效重用为目的,提出了基于多设计资源聚合方式的导弹集成设计服务平台体系架构,为后续的设计资源共享、聚合、重用和调度提供了架构支持。结合典型导弹产品的多层次、多粒度的设计数据集成需求,设计了面向导弹产品的集成设计数据模型和数据库,为实现导弹产品概念设计过程、详细设计过程和仿真验证过程提供了数据支持。最后,为了验证MIDSP-MAMDR的可行性,本文搭建了一个原型系统,验证了相关的系统架构、导弹产品数据模型、设计资源虚拟化、设计资源聚合方法、设计流程模型、设计任务调度方法和设计过程信息可视化方案等关键技术的可行性。通过搭建的原型系统功能展示,初步验证了MIDSP-MAMDR架构的可行性。

李海庆[5]2007年在《协同产品开发的可视化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的联盟型虚拟企业发展迅速,企业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许多复杂产品的设计不得不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产品设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协同完成,于是分布式协同设计技术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重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信息化工程和网络技术,使得制造业在分布式协同制造和信息化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的提高了设计灵活性和制造效率,并促使现代机械产品的开发模式不断的进行变迁。同时,动态多变与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使得制造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而不得不调整和改善自身的产品设计模式。产品在进行协同设计与开发时,需要面临设计资源的交互与共享,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就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通过网络协同环境下对产品的可视化和信息管理技术结合而产生的制造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和产品的协同化的设计成为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网络化分布式协同设计及现代机械产品开发模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协同设计和可视化技术之上的产品数据管理模型—CVPMS(Collaborative Visualizatio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System,协同可视化产品开发系统)。分析了机械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协同产品可视化开发与管理平台实施的关键技术,研究了基于网络的叁维虚拟建模的实现方法、协同产品开发中的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实施方法、基于XML的知识描述方法等,并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初步应用验证了所提出的CVPMS平台功能体系结构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我国制造业在先进制造模式下的资源共享与交互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文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特色如下:(1)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种先进制造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特点和现状,讨论了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协同产品开发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基础,同时也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提出了制造企业通过WEB实现协同产品开发的可视化信息化管理的新思路。(2)对机械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对现阶段数据管理的最新动态进行了综合。构建在网络环境下的协同产品可视化开发与管理的平台方案,并对平台构建时所用到的各种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如:虚拟场景交互架构的实现方法、协同产品开发中的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实施方法、基于XML的知识描述方法等。讨论和研究了基于XML的知识描述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3)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叁维虚拟建模的实现方法。重点比较X3D与VRML两种常见的网络叁维虚拟建模语言,并对VR动态场景的构建及产品网络叁维建模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分析了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及X3D语言的语法、编码方式和建模方法,并给出了基于X3D的网络虚拟产品建模实例。(4)详细分析了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工程可视化辅助设计(VCAD),对信息可视化起源及研究进展、信息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的区别以及信息可视化的应用前景做了详细的探讨。给出了基于X3D和WEB技术的可视化产品信息管理模型。对于相关的JAVA开发技术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一个制造业的信息管理可视化模型和实例。(5)详细介绍了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的表达模型(PKRM)和获取方法(PKAM),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设计知识描述方法,并将这种描述方法应用到产品的变型设计和概念设计中,并详细讨论了实施变型设计和概念设计的方法和原理,最后给出了实例。(6)以开关柜产品以及开关柜的生产制造环境为对象,本文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可视化产品开发系统总体结构,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并结合系统运行实例探讨了该系统的各种具体实现方法。

王文瑞[6]2008年在《面向机床主轴箱生产的制造资源建模》文中研究指明制造资源作为虚拟制造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模型对虚拟制造系统实现其功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资源模型是虚拟制造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要在虚拟制造模式下建立科学实用的可制造性评价系统,必须建立一个相应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制造资源管理系统,脱离制造资源的可制造性评价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针对机床主轴箱这一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典型零件,分析面向机床主轴箱零件生产的制造资源,在制造资源模型需求分析的前提下,利用EXPRESS语言定义了制造资源模型和制造资源工艺能力模型,通过定义制造资源工艺能力模型,有效的支持了面向机床主轴箱生产的可制造性评价系统。

林宋[7]2005年在《信息化制造中的信息理论与集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极大地拓展了制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产品价值结构、生产成本和响应速度越来越取决于制造信息和知识,信息因素正迅速成为制约现代制造系统的主导因素,这对制造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造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计划项目的研究,以制造信息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全文以信息化制造为中心,以信息化制造的体系结构、制造信息理论和信息集成方法为基本点,以大规模定制生产中的定制信息和信息化制造中的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为支撑点,较系统地提出了信息化制造的体系结构、参考模型和系统框架,探讨了信息化制造的内涵、特征、基础理论及其关键技术,阐述了信息化制造模式所具有组织形式及其构成,分析了信息化制造的六个特征要素以及由此所构成的信息化制造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分析和研究了制造信息的定义、特征、类型和强度等基本性质,对制造信息进行了分类,从信息的灵敏度、价值灵敏度和准确度叁个方面对信息质量与制造决策的关系进行了评价。讨论了贝叶斯理论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作为先验分布选择准则的最大熵原理,用共轭分布法求出参数的贝叶斯估计,并讨论了Beta 分布的性质及应用。在分析了目前主要的几种信息集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信息集成规范的体系结构,对基于XML 和基于EAI 的信息集成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信息化制造系统框架所确定的EAI 集成模式,研究了CAPP/PDM/ERP 信息集成与过程集成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手段。面向客户的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化制造的生产方式,个性化信息的处理以及定制产品的生产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将成为决定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满意度和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制造模式的进化历程,考察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提出大规模定制信息的概念,并就大规模定制信息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信息化制造系统的体系中,引入“企业信息代理服务中心”的概念,构造了一个基于分层结构、支持企业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与过程集成的开放式EAI 总体框架,详细论述了基于EAI 总体框架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关键技术与方法。采用基于CORBA 和XML 的紧密集成方案,以及基于Web Services 和企业私有UDDI 的松散集成方案实现了CAPP/PDM 和PDM/ERP 之

唐文献[8]2003年在《KBE环境下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以数字(Digital)、可视(Visual)、网络(Web)、虚拟(Virtual)、协同(Collaborative)、集成(Integration)、智能(Intelligence)、绿色(Green)和安全(Security)为特征的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知识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和获取利润的关键资源。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于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成熟的商品化CAD系统不能支持设计师在产品开发早期的协同性创造思维。由此,作者提出了知识驱动协同创新(Knowledge Driven Collaborative Creation,KDCC)的产品开发模式,构建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基本框架,研究以过程链为手段的方法体系;以广义知识模型为主体的模型体系;以层次化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分析为基础的分析体系;以知识建模、协同创新、仿真分析、虚拟优化、系统评估、群组决策为内涵的技术体系。 对比分析传统的和并行的产品开发方法,融合知识工程技术于产品创新开发领域,以知识驱动几何(Knowledge Driven Geometry,KDG)的CAD技术为基础,提出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从“发散—收敛”的协同性思维模式、内涵、原理、方法及支撑技术等方面探讨其深层的产品开发理念;构造由分布式广义知识库支持的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体系,论述其体系特征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引入六层结构圆饼图描述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运行和管理模型。在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下进行的产品创新开发,知识是产品概念创新、构型创新的驱动力,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和重用是基于产品创新的行为和需要,创新的产品及其所具有的竞争力是源于知识、基于协同的,是不同的设计师和协同工作组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的实现不仅与技术有关,而且涉及流程和管理。与此相适应,建立具有统一知识管理的过程链是基础,可靠的产品描述是保证。为此,提出广义知识及其管理的概念,创建基于广义知识管理(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GKM)的产品协同创新开发过程链。把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型分为产品描述模型、开发资源模型和开发过程模型叁种,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以STEP/EXPRESS和KBE/Intent(KBE,Knowledge-Based Engineering)语言为建模工具,探讨支持产品协同创新开发的过程链建模技术。在哲学思维上,把本体论(Ontology)和技术创新的自组织进化(Self-organized Evolution)观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基于本体知识的协同创新自组织进化方法论,从本体知识驱动、自组织进化设计的层面打开创新设计的黑箱,深化、丰富和发展现有的创新设计理论。为增强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实施效果,从知识获取、表达和使用等方面论述有效支持协同创新开发过程链实现的策略。 决策与评价是设计工作中密切相关的两项工作,提出支持产品协同创新开发的六元决策目标及对应的决策模型。建立产品协同创新开发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系统地论述层次化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将创新设计与虚拟技术相结合,提出基于仿真分析、虚拟优化过程及灵敏度分析的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用纸智能再设计策略:运用虚拟样机技术,阐述产品协同创新的仿真方法,并对仿真结果的静态数据进行秩和验证和统计特性分析,对动态数据进行时序分析验证和马尔可夫预测研究: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协同创新开发的产品进行虚拟参数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这样,能够将分散的单元技术,如CAD、CAE和仿真分析(Simulation AnalysiS)等,进行集成应用,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产品整体性能的方法,为产品的协同创新开发及再设计提供分析与仿真方法的支持。 在基于知识的工程(KBE)环境下一UGll/KF(Knowledge Fusion),研究支持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原型系统(KBE Bui lder)的构建方法,提出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以缝纫机和断路器两类产品的协同创新开发为例进行原型系统应用验证及应用效果分析。 应用案例表明: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采用协同性思维模式,吸纳了单元技术创新的成果,创造了在知识工程环境下,集成多种先进单元技术的群体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是产品创新开发领域新方向的有益探索;基于广义知识管理的产.另;协同创新开发过程链的引入,有利于加快产品创新开发的知识搜寻,优化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过程;分析方法和仿真方法提供了对产品开发过程链的有效支持;基于本体知识的协同创新自组织进化方法,实现了产品创新开发的知识驱动自动化(Knowledge Driven Automation,KDA),是现有创新设计理论内涵、原理,,方法的深化和拓展。KBE Bui lder具有可操作和实用价值,它能够有效地把企业i叁‘有的知识资源应用于产品创新开发领域,提高产品创新度,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应用KBE Bui lder的好处是易于产品概念优化,有利于产品及过程知识的积累、共享和重用,它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典型示范。

高天一[9]2003年在《产品设计仓库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基于知识管理(KM)的设计仓库(DR)的知识表示、获取、整理、组织、存储和重用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DR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DR的智能协作知识网络和网上敏捷产品开发信息平台,并在企业中验证了其基本功能。 设计仓库是以“产品资源为中心”的知识仓库,目的是为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知识管理与重用等问题。 本文采用语义对象来表达产品知识模型(PKM),以产品结构树为组织核心,把定义产品的知识资源关联起来,通过产品配置管理系统,对产品对象、版本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和管理。 在设计仓库中产品知识的获取与管理方法方面,提出面向主题的DR数据模型、面向OLAP的多维数据模型、基于粗集(RS)理论的规则抽取等知识管理方法,给出了启发式数据约简算法。 提出基于设计仓库中产品知识重用的敏捷设计方法,即基于核心部件的扩展定制方法,先根据各种规则确定产品的核心部件,然后配置细节部分,这样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敏捷性,实现客户驱动的敏捷定制设计。产品开发向导中先进的智能配置器,用于跟踪所有的选项和特征,以及所有适用的规则。配置器里还包括对相关性、矛盾、约束和资源等方面进行管理的各项规则。 智能协作知识网络是对DR中有关信息和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面向企业及企业间的产品协作、信息集成与共享。

侯俊铭[10]2009年在《面向网络化制造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促使网络化制造技术的产生,企业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等措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网络化制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先进制造方式,它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形成企业动态联盟,实现网络化制造。产品开发作为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产品协同设计作为网络化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品制造过程中提高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优势。本文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对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协同设计系统进行了研究,结合某重型企业生产实际进行研究,并针对该企业的盾构机协同设计进行研究,从协同设计系统的架构、体系结构、设计过程任务规划(包括设计任务分解与分配)、协同设计模型互操作、协同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1)针对网络化制造环境下协同设计系统任务复杂的特点,采用了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SM, Design Structure Marix)的协同设计任务分解方法,采用割裂算法对协同任务中的耦合部分进行解耦操作,根据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任务重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设计任务进行合理分配,最终实现协同设计任务合理规划。(2)针对协同设计模型操作过程中的互操作问题进行研究,对当前叁维设计CAD软件基于特征的特点,对协同设计过程中的模型交换格式、坐标系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基于XML格式的增量传输方法传递数据,并在基于历史特征重建的基础上进行特征辨识。对Pro/E与UG系统之间的模型进行试验,取得良好效果。(3)针对协同设计冲突消解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协同设计冲突消解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约束满足问题方法检测设计过程冲突,采用了基于CBR的冲突消解方法消解冲突。(4)针对机械设计过程中对知识重用的需求,对协同设计系统中的知识管理进行研究。采用OWL语言对知识管理中的设计知识进行表达,并对设计知识的发现、重用、共享进行了研究。对设计历史知识提出了相关模型方法进行记录,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与知识集成进行了研究。(5)研究了网络化制造下的产品协同设计过程,并针对企业生产实际,建立了企业协同设计流程,在此基础了建立了B/S与C/S混合模式下的协同设计系统结构,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协同设计系统结构,采用着色Petri网技术针对协同设计全过程建立了系统模型。(6)针对沈阳北方重型集团的盾构机产品,采用JSP, Java, SQLServer等技术,在基于B/S与C/S混合模式下开发了协同设计原型系统NCDS。实现协同设计过程的各项功能,经过验证,系统合理。

参考文献:

[1]. 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D]. 韩祥兰. 南京理工大学. 2001

[2]. 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研究[D]. 赵新玲.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

[3].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原理与实施技术研究[D]. 周丹晨. 四川大学. 2004

[4]. 基于多设计资源聚合方式的复杂产品集成设计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曹啸博. 北京理工大学. 2015

[5]. 协同产品开发的可视化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李海庆. 四川大学. 2007

[6]. 面向机床主轴箱生产的制造资源建模[D]. 王文瑞. 吉林大学. 2008

[7]. 信息化制造中的信息理论与集成方法研究[D]. 林宋.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8]. KBE环境下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研究[D]. 唐文献. 上海大学. 2003

[9]. 产品设计仓库系统的研究[D]. 高天一.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10].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侯俊铭. 东北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面向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