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工业建筑遗产测绘论文_吴逊

基于BIM的工业建筑遗产测绘论文_吴逊

义乌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在工业建筑遗产测绘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且完整地将工业建筑遗产的内在价值记录在内,这也是其测绘工作的价值与关键所在。即使当下我国的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尚不完整,并不影响遗产测绘工作的展开。当然了,就建筑遗产测绘工作来说,对于工业建筑的几何尺寸、建筑形态以及建筑的构造方式等信息的记录是重点与基础。那么如何在遗产测绘的过程中完美地展现工业建筑的特点,更好地实现保护性目的值得深究。本文基于BIM技术,依照测绘流程逐步分析,旨在对工业建筑遗产测绘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与研究。

关键词:BIM技术;工业建筑;测绘流程

引言

工业的产生来自于社会分工的发展。最早是以传统手工业的形式存在,包括家庭工业手工业和工厂手工业。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由机器代替传统手工业从事生产,这一浪潮在短短几十年之间迅速席卷世界,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人类自此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与诸多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并非是自本国手工业衍化而来,却是国外机械及技术大量引入的结果。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清政府实行“中兴”改良有关。工业建筑的发展与变化受技术进步与设备更新的影响很大,一次生产机械的更新换代往往可能带来对工业建筑本体的改造;另一方面,技术价值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也正是信息采集和测绘的重点。

1、工业建筑遗产测绘前期准备阶段

工业建筑遗产测绘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背景调研;其二为实地勘探;第三,制定详细的测绘计划以及开展相关的准备。工业建筑遗产测绘的背景调研主要是说在进行测绘之前要最大限度地进行收集资料,详细地了解测绘对象的历史、技术以及建筑、社会价值等方面这个过程和建筑信息的采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广义上来说,属于信息采集的范畴,但是由于在工作量以及时间分配上的比重较小,因此背景调研并不能取代信息采集工作。背景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测绘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工业建筑遗产,了解与其相关的周边设备、工业技术等等。第二,进行必要的实地勘察是必要的。实地勘察又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工业建筑遗产的现场情况进行勘察,与相关的工作与管理人员进行接洽,了解必要的工作条件;其二是是对建筑本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初步的观察与判断。在实地勘察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所有的建筑测绘人员参与,但要周全考虑,需要测绘人员了解现场工作环境,以便于准备,确保测绘工作高效开展。第三,制定详细的测绘计划。在完成背景调研与实地勘察之后,需要对工业建筑遗产测绘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及时资料整理与汇总。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使用的测绘方式,根据建筑的深度与建筑的复杂程度,因地制宜。对于相对复杂的建筑群体,如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工业建筑类的测绘,就需要采用BIM技术,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与人工徒手测绘的结合方式。要确保计划管理有序、简明清晰。在运用BIM技术的测绘仪器与设备方面,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统一调度,做到心中有数。工业建筑遗产测绘工作开始之后,仪器的调配、互用现象不可避免,对于贵重仪器而言,当时刻有专人看管,而对于普通的常用工具也应统一管理,避免发生丢失、损坏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构建工业建筑遗产测绘信息

BIM主要被用来构建建筑信息模型,重点在“信息”。利用BIM测绘模型与普通测绘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两者蕴含的信息量不同以及对信息的动态处理上的差异。因此在构建BIM测绘模型钱,需要详细了解所要构建的模型详细程度,及其所包含的信息范围。犹如在搭建模型前要整理初始稿一样,对于以遗产信息为关注点的 BIM技术而言,在搭建测绘模型之前也应对已有的遗产信息进行整理。整理信息的先头工作是信息的分级,以便于更好地将测绘数据合理有序转化成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测绘信息与模型搭建工作的关联性也决定了其在信息分级中的先后顺序。换言之,分级越靠前,影响模型构建的因素越大。此外,利用分级整理,也能够直观清晰地得到BIM建筑模型的信息层次。在信息分级内容的式样上,建立“理想模型”。该模型是指立足工业建筑遗产现存的状态和能够推测的原始数据,对遗产测绘信息进行人为调整,从而建立模型。这一模型不同于工业建筑现有的状态,也不同于其初始状态,却是理想模型建立的基准,任何测绘信息都可以在后期添加,描述工业建筑遗产某一时期的某种样子。

为了更为清晰地为测绘数据提供表达机会,也为接下来的测绘分析工作提供数据上的支持,阶段化信息模型应运而生。BIM技术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分析也是建立在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借助软件完成。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和分析的目的在不同的模型中添加不同的数据信息,并有软件分析。比如对一根木柱给与橡木的材质,并对该材质所包含的参数进行修改或者添加,完成之后将这些数据导入到软件分析中,进而便可以分析其在承担荷载时的应力分布情况。在工业建筑遗产测绘的过程中,利用BIM技术进行模型分析,一方面可以推断出工业建筑遗产初始的设计意图以及施工、结构等,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更为了解该工业建筑遗产的现存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3、BIM化的工业建筑遗产测绘

从工业遗产建筑测绘以及建筑信息的模型构件方面来看,BIM化的过程中就是基于传统的测绘工作予以改进,BIM化的最大优点是“变化”。换言之,将原先建筑测绘对于形制数据、尺寸等的关注变为对建筑信息的关注,这是BIM技术所决定的,也是其本质所在,也体现在测绘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具体的来说,BIM化的信息测绘,首先要加入“信息整理”的过程中,这些信息数据不仅仅是后期信息模型搭建工作的基础,也是测绘工人人员清理思路,抓住测绘重点的逻辑依据。第二,加入了“分析模型”、“阶段化模型”、“理想模型”,这些模型也代表着BIM工业遗产测绘的不同阶段。理想的模型主要是对遗产测绘数据最基础的表达,其详尽程度基本可等同于原始测绘工作中所完成的二维图纸;分析模型与阶段化模型是BIM化的工业建筑遗产测绘最大的亮点。其将原先的测绘工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意味着可以支架在测绘成果中反映建筑遗产生命周期的变化过程中。再者BIM技术下的测绘成果也能够被直接输入电脑,给予全面的分析,并将分析的成果实时表现在信息模型之中。可以这么说,BIM技术在工业建筑遗产测绘中的使用,深化了原先的建筑遗产测绘工作,将将工业建筑遗产的测绘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

4、结束语

总而言之,BIM技术构建的工业建筑信息模型,利用其三维的动态的且包含生命周期信息的管理方式为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将BIM技术与遗产测绘工作相结合,需要周全考录,克服来自仪器、软件以及技术使用上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摸索出将传统与技术相融合的全新的测绘方式,最终为工业建筑遗产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狄雅静,吴葱.中国建筑遗产测绘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2011,S2:62-65.

[2]白成军,吴葱,张龙.全系列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及考古测绘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436-439.

[3]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 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1:12-16.

论文作者:吴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基于BIM的工业建筑遗产测绘论文_吴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