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杨菊芬

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杨菊芬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观察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手段,观察组则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观察组患者PaO2、PaCO2、SaO2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方式,可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治疗整体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胸外科手术;呼吸功能训练;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04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othoracic surgery who were treated between December 2014 and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clinical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91.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6.67%). The indexes of PaO2, PaCO2, and SaO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00%).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 of treatmen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the clinical scope.

【Key words】Cardiothoracic surgery;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effect

心胸外科手术时间一般较长,并且在手术的过程中对呼吸道的伤害较大,容易出现因为手术造成分泌物增加的情况,对患者后期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常规护理中重点在患者康复方面的各项工作,重视切口以及后期恢复方面的护理,对于呼吸系统的管理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方式,对呼吸系统各项指标进行恢复,防止在手术过后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以及肺炎等并发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条件。心胸外科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包括呼吸训练以及呼吸肌的恢复,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对预后进行改进,因此在现阶段的治疗中可以需要将该方法进行推广,进而全面的提升护理质量[1]。本文对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运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为(62.59±5.69)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23±0.13)年;观察组年龄33~83岁,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62.89±5.74)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31±0.15)年。两组患者均进心胸外科手术,排除其他类型疾病,并签署实验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及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规划,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必要的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具体措施包括:

(1)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治疗后,正常呼吸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呼吸功能进行训练,采用腹部呼吸的方式,指导患者采用平躺的方式,全身的放松,并且采用左手与右手平放于胸前的方式,更好的感知胸部的呼吸,将胸部、腹部肌肉协调能力进行提升,在吸气的同时进行挺腹操作,腹部肌肉用力,但是胸部保持不动,这样可以对患者的呼吸肌各项能力进行训练,提升自主呼吸的能力。在进行训练的基础上,需要对患者手术后的切口进行关注,一旦出现因为呼吸训练造成的切口疼痛等情况,则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防止呼吸训练不理想对患者自身的伤害[2]。

(2)患者在手术后如可以通过经口呼吸,则需要对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指导,采用缓慢的呼吸方法,在经口呼吸的过程中,同步进行相应的腹部收缩训练,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频率为8~10次/min的节奏,15min/次;在经口呼吸训练结束后,及时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通过鼻部、口部进行呼吸,并且在呼吸的过程中使用吹口哨的方式进行缓慢的呼吸,在吸气的同时同时进行腹部肌肉的收缩,将吸气的时间进行控制,可以放缓为平常时间的2~3倍,尽可能采用深吸气、慢呼气的方式,提升患者的肺部各项功能。

(3)患者如果存在咳嗽的问题,则在咳嗽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尽量保持稳定的状态,尽量将呼吸过程放慢,尽量在呼吸过程中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现进行5次深呼吸,在深呼吸结束后2s进行吐气,尽量进行腹部位置的收缩,如存在咳嗽的情况,则将头颈部进行前倾,并且用力进行咳嗽,尽量将呼吸道分泌物咳出,如患者存在咳嗽无力的情况,则需要采用拍背的方式,辅助将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可以进行吸痰操作,将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防止出现一些呛咳等情况,降低因为分泌物过多造成的呼吸困难,促进患者后期的恢复。

(4)患者如需进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则可以选择气球对呼吸功能进行恢复,指导患者在正常的呼吸完成后,用力对气球进行吹气,指导气息用尽为止,每次持续的时间为4min,逐渐改善患者肺部各项能力。在整体训练结束后将各个单项呼吸过程进行统一化的训练,训练采用的是仰卧位,吸气时需要进行肘关节弯曲,呼吸时进行肘关节展开,之后在吸气时进行两臂伸平,呼气时进行双臂放下。通过整体的呼吸训练对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进行恢复,防止出现后期的并发症[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治疗有效率通过:显效,患者恢复良好,各项呼吸系统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有效,患者呼吸系统基本恢复,未出现并发症。无效,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通过血气指标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胸腔积液、肺炎、呼吸衰竭。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4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治疗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PaO2(12.36±1.72)kPa,PaCO2(6.23±1.01)kPa,SaO2(90.56±5.32)kPa;对照组PaO2(10.26±1.53)kPa,PaCO2(8.86±1.23)kPa,SaO2(71.89±4.32)kPa。观察组患者PaO2、PaCO2、SaO2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1例,肺炎2例,呼吸衰竭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肺不张4例,胸腔积液3例,肺炎4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

3.讨论

进行心胸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对于呼吸功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相应的后期训练可以将手术过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降低,进而对患者呼吸功能的重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防止患者因为手术后的问题造成预后无法恢复的情况,对患者后期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更加科学化的护理方法,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呼吸功能训练,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呼吸训练方式,结合患者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宜的呼吸训练模式,提升训练的整体质量。

本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观察组患者PaO2、PaCO2、SaO2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原因分析为:

(1)患者在手术过后,因为手术原因出现呼吸困难,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全面的呼吸方法,制定相应的辅助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掌握科学的呼吸途径,科学的对呼吸功能进行训练,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降低因为呼吸问题产生的各项并发症,提升护理质量[4]。

(2)呼吸功能训练通过规范化的训练方法,对患者的腹部、胸部的呼吸肌进行康复,修复因为手术造成的肌肉方面的损伤,减少因为呼吸不当造成的伤害,更好的调整各项呼吸状态,延长整个的呼吸过程。同时在进行呼吸的过程中,通过腹式呼吸的方式,提高各项呼吸效能,延长呼吸时间,有效的将肺部气泡排出体外,改善起到以及肺部各项功能,逐渐恢复手术对肺部造成的伤害,恢复呼吸系统各项能力。

(3)缩唇训练方式的选择,指导患者放慢呼吸频率,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拍背训练,对于呼吸系统来讲可以降低因为分泌物过多对患者的伤害,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换气,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拍背训练,提升患者的整体恢复质量,降低手术后因为恢复不畅对患者身体的伤害,防止出现恢复不良的情况。

(4)呼吸功能训练各个方法整个过程较为容易,患者理解方面也较好,方法的普及率较高,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可以提升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度,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情况进行关注,防止呼吸过程中对患者身体恢复的影响,将患者恢复与呼吸系统的训练进行协调,进一步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护理,避免因为手术造成的功能性的缺陷,使得患者在各项治疗方面效率显著的提升,更加符合患者对于治疗的要求[5]。

综上所述,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方式,可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治疗整体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娟.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5):68+71.

[2]练银霞,陈振强,叶生爱.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呼吸训练器呼吸功能锻炼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7,32(08):40-41+47.

[3]亢晓慧.综合呼吸功能护理训练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3):154-156.

[4]薛蓉.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337.

[5]张俏霞.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284+287.

论文作者:杨菊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  ;  ;  ;  ;  ;  ;  ;  

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杨菊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