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就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促进路径&基于武汉市青山区的实证调查与分析_社区服务论文

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基于武汉市青山区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汉市论文,青山论文,实证论文,路径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转轨和企业改制推动了我国城市改革的深化,加速了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逐年递增,2003-2006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分别为800万、827万、839万、847万,2003-200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4.3%、4.2%、4.2%、4.1%、4.0%。①不仅如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就业人口的新增②以及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持续攀升使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劳动力市场的压力逐步增大。解决就业问题,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有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社区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灵活的非正规就业形式,具有就业容量大、就业领域宽、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多样等优点,既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依托社区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为缓解城市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就业已经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来源。不仅如此,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支付能力也发生了变化,社区服务业的消费开始逐步进入一些家庭的支出预算,居民需求也从传统的吃穿住行的需求,转化为对娱乐、医疗保健、健身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这势必会带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国企、事业单位后勤的社会化,都为社区就业的拓展提供了契机。

在此宏观经济社会态势下,武汉市青山区通过不断完善再就业目标责任体系,大力拓展社区就业岗位,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使社区就业取得了新的进展,逐步形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青山经验”。为了进一步了解青山区社区就业状况,寻求影响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因素,以充分发掘社区就业吸纳潜力,我们项目小组于2008年7月针对青山区典型社区③的社区居民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分别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方式,以了解青山区社区居民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供给意愿、供给能力和青山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所采取的社区就业优惠政策。本次调研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1%。通过对回收问卷和访谈材料的深入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社区服务的需求量、社区服务的供给量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影响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对制约青山区社区就业吸纳能力提升的要素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扩大社区就业容量的基本路径。

一、社区服务的需求量

社区就业就是把扩大就业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依托社区阵地,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服务,向社区要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方便的活动。④社区就业吸纳能力即社区所能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能力,也可以称之为社区就业容量,它首先受社区服务需求量的影响。一般来说,社区服务的需求量越大,社区服务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越多,社区就业吸纳能力也就越强。

(一)社区居民的消费意愿

社区服务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社区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在回答“您是否需要社区服务”时,75%的居民都选择了“需要”,这说明青山区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意愿很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各项基础生活服务不完善,而人们的生活多元化需求日益高涨,都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希望社区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和谐的生活氛围和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使针对老人和孩子的社区服务项目需求量大大增加。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新生代父母一般都得在外工作,照看陪伴孩子和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锐减,他们迫切需要专人提供婴儿护理、接送孩子上学、家教或家政服务。

社区服务一般分为便民利民、社区家居、社会管理、社区公益四类,⑤这四类服务又可细化为许多服务项目,如小店、餐饮盒饭、美容美发、修鞋、缝纫洗衣、家电维修、房屋维修、采购速递、家庭伴老护老、护理病人、母婴护理、保安、保绿、保洁、保序、交通协管、社区医院、社区养老院、社区幼儿园等等。在调查中,各项服务的需求情况如表1。

表1 社区居民需要社区服务的种类(n=182)

社区居民需要社区服务的种类百分比(%)

便民商业网点(包括社区内的小商店、餐饮、家电维修等) 61.6

入户家政服务(包括家庭保姆、钟点工等)25.2

社区生活市场(包括早市、夜市及专业市场等)21.4

卫生文化服务(包括社区图书、娱乐、体育、保健等) 32.7

老人护理 6.9

母婴护理 0.6

社区治安40.3

市场管理11.3

环境管理26.4

物业管理26.4

其他 5.7

在调查中,有25%的居民选择了“不需要”社区服务。在不需要社区服务的原因中,有45.6%的居民选择了“愿意自己做”,排在不需要社区服务原因的首位(见图1)。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受传统自给自足、勤俭持家消费观念的支配,消费意愿不是很强烈。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人们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观念也应随之发生转变,否则会导致内需不足,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从社区层面看,则会阻碍社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提升。

(二)社区居民的消费能力

消费意愿并不构成现实消费和社区服务需求,消费能力才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而消费能力取决于经济收入。收入水平越高,社区居民的消费能力越强,消费点就越多,社区服务需求就越旺盛。青山区是武汉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华中地区工业重镇,武钢、中石化武汉石油加工厂、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等大型国企落户于此,拥有冶金、化工、环保、电力、机械、船舶、建筑、建材八大支柱产业,2005年就实现税费收入97亿元,列武汉市各区之首。2007年青山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0.39元,2008年1~3月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95.8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可见社区居民的消费能力很强。在不需要社区服务的居民中,只有17.2%的居民选择了“暂时没有钱”(见图1)。社区居民愿意支付月工资601元~800元的占47.2%,愿意支付801元~1000元的占18%(见图2)。

图1 社区居民不需要社区服务的原因(n=182)

图2 社区居民愿意支付的社区服务月工资

二、社区服务的供给量

社区服务的供给量是影响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社区居民都不愿意从事社区服务业,或者无力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必然导致其他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转而走向自给自足的传统供给方式,这样社区就业吸纳能力依然无法得到提升。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居民的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决定了社区服务的供给量,进而决定了社区就业容量和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大小。

(一)社区居民的供给意愿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愿意从事社区服务的居民不多,在回答“如果您下岗了,您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服务”这一问题时,64%的居民选择了“不愿意”,只有36%的居民选择“愿意”。在不愿意从事社区服务的居民中,38%的居民的理由是“职业声望不高”,24%的居民认为“收入不高”,17%的居民抱怨“工作不稳定”,10%的居民选择“个人没兴趣”,8%的居民因为“专业不对口”而不愿从事社区服务业。

青山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刘局长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访谈中也多次提到,社区居民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观念陈旧,亟待转变,这也是目前社区就业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还存在着“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旧有错误观念,干“正规性”工作,做“正规军”的心理较强,重视国有企业,轻视私营企业和社区服务业。这在拥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青山区比较普遍,多数因国企改制而下岗的社区居民不愿意接受社区提供的免费培训,宁愿待在家里吃政府补贴而不愿意从事社区服务,不愿意到私营、个体等非国有企业工作。41.5%的居民选择下岗后最希望到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11.1%的居民选择到国有企业工作,而仅有2.5%的受调查者愿意到私营企业去工作(见表2)。

愿意到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声望较高,有面子和地位,而不愿意到社区从事服务工作的主要原因正是“职业声望不高”,收入并不是青山区下岗失业人员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相比之下,他们更看重面子、地位和工作的稳定性。这从愿意从事社区服务的居民所愿意从事的社区服务项目上也有所体现。物业管理、市场管理和社区治安排在前三位,分别占18.3%、17.9%、17%(见表3),这些都是管理类岗位,而家居服务(如家庭保姆、钟点工、老人护理、母婴护理)和保绿保洁的服务性岗位选择的人则偏少,加起来才占17.4%,还不及一个管理类的岗位所占的比例。这与社区居民选择岗位时注重面子和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社区居民找工作往往倾向于比较清闲、收入较高、较有保障的行业,而家居服务和保绿保洁岗位不符合这些条件,不是他们所期望的工种,所以许多居民宁愿选择靠最低生活保障金过着“体面”的生活而不愿从事社区服务。

表2 社区居民下岗后最希望的再就业工作

单位(n=182)

最希望的再就业工作单位 百分比(%) 最希望的再就业工作单位 百分比(%)

政府部门18.2个体经营

9.4

事业单位23.3私营企业

2.5

社会团体11.9自由职业者 8.8

国有企业11.1无所谓 8.2

无法回答14.6

表3 社区居民愿意从事的社区服务项目

(n=182)

项目 百分比(%)

项目百分比(%)项目 百分比(%)

商业零售 9.3家庭保姆2.1

社区治安 17

餐饮服务 9.0钟点工 4 市场管理 17.9

美容美发 4.7老人护理2.9

市政绿化 3.2

家电维修 4.4母婴护理3.1

清扫保洁 2.1

物业管理 18.3其他2

另外,愿意从事社区服务的社区居民收入预期较高,超出了社区居民的支付预期。从图3中可以看到,46.5%的居民期待的月工资为801元~1000元,而愿意支付这一工资标准的社区居民仅占18%,47.2%的居民愿意支付601元~800元(见图2)。不仅如此,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一般都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对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劳动强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而社区服务业一般具有不固定、不稳定、阶段性等特点,很难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灵活的就业方式,如临时工、弹性就业等多种方式满足社区服务的需要。调查中也发现,只有少数从事公益性社区服务的人员才能享受到签订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的待遇,与愿意从事社区服务的居民的预期也相差甚远,这也是64%的居民不愿意从事社区服务的原因。

图3 从事社区服务居民期待的月工资标准

(二)社区居民的供给能力

社区居民的供给能力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社区居民自身的条件和素质,二是社区服务设施等外部支持因素。这里我们只分析社区服务人员自身因素对供给能力的影响,外部支持因素将在后文展开具体分析。社区服务人员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74%的居民认为从事社区服务的主要主观障碍是“年龄偏大”,54%的居民认为是“性别不适合”,43.8%的居民认为文化程度偏低,不能满足社区服务的要求,76.9%的居民认为技能水平欠缺。多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也认为,社区居民从事社区服务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技能水平太低,社区的技术人员太少,这也是制约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

社区就业与一般的就业不同,它不纯粹是一种市场行为,不论从就业机制还是从行为内容看,社区就业都具有明显的社会福利性质,它的很多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⑥不仅如此,在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政府主导着几乎全部的社区资源,因而我国社区就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对社区就业的扶持程度决定了社区就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层面的就业容量。

(一)青山区发展社区就业的优惠政策

1.强化就业服务,构建服务平台,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青山区每个社区都配有2名专事社区就业服务的人员和8名义务信息员,主要负责与辖区内的单位联系,收集用工信息,积极为社区居民推荐就业,并辅助有创业意向的居民申请小额贷款。2007年共发布信息2万余条,推荐就业成功17615人次。为促进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青山区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站,2007年进一步完善网站的建设,形成了具有青山特色的“点对点”短信信息发布网,定期向街道、社区发布用工需求、职业指导等相关信息,畅通信息渠道。

2.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水平。2007年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059人,其中创业培训412人,在岗培训1922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完成4580人,免费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和鉴定5760人。为了进一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能力,青山区在改善培训环境、更新培训设备及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工夫,加大投入,购进各种实用技能所需的设备和器材,以不断拓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面。2007共开办18个专业的技能培训。

3.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2007年青山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2笔,金额575万元。其中,发放2笔小企业贷款140万元,发放110笔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435万元。2006年青山区小额担保贷款到期还贷率为100%。这与其完善的相关配套措施密不可分。其一,青山区动员和鼓励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民营企业老板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信用担保,解决了缺少担保人的问题,使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能惠及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其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贷前服务、贷中审议、贷后跟踪制度。开展贷前创业项目论证,严把申报关,做好申贷人的资格审查。小额贷款评审委员会集体评审通过后,签字盖章,严把审核关。实行跟踪服务,每半年街道劳动保障所书面上报一次辖区内全部贷款人的经营情况,贷款到期及时跟踪还贷情况,尽量降低贷款风险。通过贷前、贷中、贷后全过程的控制,保证贷款按期偿还,使银行敢于发放贷款,扩大了贷款规模。其三,大力开展信用试点社区创建工作。2006年新沟桥街蒋家墩、静安、馨园3个社区被确定为武汉市第二批信用社区,青山区借此开展了社区居民“五星级”评定活动,使社区信用环境得到全面提升。4名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武汉市首次启动信用社区贷款发放程序,通过信用社区试点,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笔,共计53万元。

4.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商贸、服务型企业社保补贴优惠政策。2007年,青山区按照“统一工作制度、统一审核时间、统一开户发放、统一归档”的原则共发放补贴资金164.1282万元,全区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4566人次。2007年新办理商贸、服务型企业认定证明5家,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2995人次。该年享受社保补贴的企业有13家,1188人次,补贴资金89.7376万元。工商、税务部门共减免税费3000余万元,享受对象4万余人次,涉及企业28家。

5.针对困难群体提供各种就业援助。青山区将困难人员分为6类,包括“4050”人员、享受低保且失业一年以上、一家多人下岗失业、丧偶离异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对这6类困难群体开展了“四送”、“一对一帮扶”等专项援助活动,并坚持承诺制与跟踪服务。“四送”是指区就业服务机构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到困难群体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的活动。2007年青山区共组织了各类“四送”活动58场,组织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招聘会”8场,收集推荐岗位8578个,安置困难群体人员3237人。区委组织部还开展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社区困难对象双结对活动,积极为他们找岗、寻岗,切实开展一对一的帮扶,主动与困难人员结成爱心联盟836对,帮助523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各级公共服务机构承诺对困难就业对象至少提供3次免费职业介绍、1次职业指导、1次免费职业培训和1次免费存档。推行承诺服务以来,共有8564名困难人员直接受益,其中有1829人实现就业。另外,青山区还采取上门、电话联系或走访用工单位等形式,对已就业的困难对象进行跟踪回访,确保了困难人员的就业稳定率不低于85%。

6.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青山区政府抓住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建设的发展机遇,利用招商引资及都市工业园的建设,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社区岗位。结合城市管理升级和社区建设需要,购买社区社保员、低保员、高龄困难独居老人护理员、安保员、外来人员协管员、“门前三包”员、城管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2388个;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开发托幼托老、修理维护、家政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结合驻社区企事业单位需要,开发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开发保洁、保绿、车辆看管、市场管理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形成了社区就业“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大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的社区就业新模式。

在回答“您所在的社区是否有针对社区就业的优惠政策”时,90%的居民选择“有”,只有2%的居民选择“不知道”或“没有”。这说明青山区社区就业优惠政策已经惠及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在回答“优惠政策是什么”和“最偏好哪项优惠政策”时,偏好不同社区服务项目的居民各自选择了自己所熟知的优惠政策或自己认为应该强化的优惠政策。

(二)青山区社区就业优惠政策有待完善之处

青山区政府对社区就业的政策支持也存在着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享受优惠政策的覆盖面还不够宽,19.6%的居民称“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见表4)。二是政策执行还有不完善之处,虽然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免费培训、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社保补贴、提供就业岗位等,并采取许多具体措施努力将之落到实处,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有许多政策未能得到全面执行,在调查中,就有55.7%的社区居民认为“政策执行不完善”(见表4)。

表4 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n=182)

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频数 百分比(%)

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36 19.6

政策执行不完善

101 55.7

不知道有该政策24 13.3

其他 21 11.4

在与新桥社区居委会一名姓叶的工作人员访谈时,她指出,目前的免费职业培训效果欠佳,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数据上看,青山区2007年就业再就业培训的人数比上年减少了2028人,虽然创业培训人数有所增加,而在岗培训和岗前培训人数均大幅下降。在培训专业设置方面,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目前开设的专业大多是厨师、面点、电脑、美容美发等单一技术项目,而这些专业目前的用人量不多,使得一些人经过培训后仍然上不了岗。另外,囿于师资、场地、资金等因素,培训专业难以做到多样化,下岗失业人员选择专业的余地不大。因此,尽管青山区政府不断在改善培训环境、更新培训设备、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下工夫,培训效果依然欠佳。

在提供小额贷款方面,青山区政府采取了许多配套措施,如鼓励公务员、私营企业老板做担保人,并加强贷款全过程的控制,确保按时还贷,还创造了向信用试点社区发放小额贷款的新型模式,使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但依然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对资金的需求。在调查中,有27%的社区居民将“资金不足”列为从事社区服务的主要困难。不仅如此,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手续烦琐,贷款额度偏小。

由于社区就业工作涉及民政、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城管、卫生、规划、市政等多个政府部门,且各部门之间的职责界定不清,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自设门槛,部门之间、市和区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不一致性,使政府出台的有关再就业的优惠政策难以到位,其中行政性收费和营业税的减免落实最为困难。在调查中,就有13.2%的居民认为“摊派收费过高”。

另外,场地作为构成社区就业硬环境的要素,其受到限制也是影响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因素之一。原有的社区服务网点大部分是在现有建筑上拆墙、打洞,或是在简易房里,属于私搭乱建性质的建筑比较多,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和综合整治力度的加大,大多被强制拆除,而新的社区服务网点如青山商业中心、旅馆娱乐中心、饮食一条街、文化都市园等尚在规划阶段。在此过渡阶段,社区服务没有合法的固定场地,大多处于移动或漂泊状态,显然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有10.5%的居民认为场地限制是从事社区服务业的主要困难。

四、社区就业吸纳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了解到社区就业吸纳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包括:一部分社区居民受传统自给自足、勤俭持家消费观念的影响,消费意愿不强;社区居民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观念陈旧,多数人出于面子、地位因素的考虑,不愿意从事社区服务,且收入预期超出了社区居民的支付预期,而且对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劳动强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不符合社区服务业的要求;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一般,技能水平偏低,无法提供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所要求的高质量的社区服务;享受优惠政策的覆盖面还不够宽;培训效果欠佳,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的专业设置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手续烦琐,贷款额度偏小,导致社区居民创业资金不足;部门协调困难导致优惠政策落实困难;场地限制阻碍了社区就业吸纳能力的拓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社区就业的吸纳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大力倡导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念,宣传、引导以至改变社区居民的传统消费理念,还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高安全性的社区服务,特别是家政服务,以拉动社区居民潜在的具有伸缩性的消费需求,靠供给来引导和刺激居民的社区服务消费需求。

第二,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新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促使其就业观念的转变,对社区就业群体做好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主动融入社会,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自强自立、竞争就业、自主就业和流动就业观念。可以通过树立再就业典型,举办再就业明星报告交流会,以调动社区居民从事社区服务积极性,扫除其心理障碍,使潜在就业群体成为真正的就业群体。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的改革,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具体实施措施和救助方式,促使具有劳动能力、应该承担社会义务的公民,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不是靠吃低保过着自认为“体面”的生活。

第三,强化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加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考虑到社区就业群体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劣势群体构成的现实和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的基本特征,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状况和用工岗位的不同需求,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因人制宜地进行培训,特别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机应用、服装裁剪与制作、家政服务、手工编织、车辆修配、医护保健等),使下岗失业人员掌握多项服务技能以适应新岗位的工作需要。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规范性与系统性,切实提高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注意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创业能人,以发挥就业培训的倍增效应。

第四,采取行政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社区驻地的企业向社区开放,对企业闲置的场地在不改变产权以及使用权的前提下,由使用单位调整转变其功能,开发社区服务,为社区居民服务;另一方面,城市规划部门在新建和改造旧城时应预留出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场地。

第五,在社区层面建立和完善社区就业的综合管理机制,加强基层社区在“块”上的协调能力,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整合社区就业工作的力量,积极协调民政、工商、税收、银行、公安、城建等部门,成立由多个有关部门参与的社区就业办公室,使各部门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协调配合,更好地为社区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还应通过制定有效的法律,实现与工商、税务、劳动、民政等各个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的有机衔接,明确社区就业的性质及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保障社区就业落到实处,把扩大就业和为失业人员提供方便作为目标,使优惠政策真正发挥出优惠的效果。

第六,针对社区就业优惠政策覆盖面窄和申贷手续烦琐导致的从事社区服务资金不足的问题,首先应在原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扩大优惠政策的覆盖率和适用范围;其次,在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方面,应简化申贷手续,对具备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小企业,尽可能提供方便快捷的贷款服务和借贷资金。在继续坚持具有青山区特色的担保方式、还贷全过程控制、信用社区模式的同时,对前景好、规模大、能大量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基地实行贴租贴息政策,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再次,将促进社区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费等项支出的力度。政府和社区应建立专项资金并积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增加对社区就业的投入。相关的政策与资金扶持措施都应当朝着正规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最后,从长远角度看,社区就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产业化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社区服务需求。为此,政府应着力发展一批面向社区服务的新型小企业,使社区中形式多样的小企业形成社区服务网络,使社区服务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改变社区服务作为传统福利事业单纯依赖政府投入却没有产出的运行方式,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为社区服务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

注释:

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gb/qttjgb/qgqttjgb/t20080521_402481634.htm,2008-10-07.

②《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3-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859万、980万、970万、1184万、1204万人,除2005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增长趋势。

③按照社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区居民人口的差异,我们选择了钢都花园管理委员会、新沟桥街办、红钢城街办、工人村街办作为初步调研对象,然后从每个街办中随机抽取两个社区,再从每个社区中随机抽取25位社区居民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最后抽取的8个社区分别为123社区、125社区、馨园社区、新桥社区、三街社区、五街社区、凤凰山社区、桥头社区。

④杨宜勇:《我国社区就业发展状况调查》,《经济学家》,2001年第3期。

⑤常铁威:《新社区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

⑥刘文军:《关于我国发展社区就业的几点思考》,《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6期。

标签:;  ;  ;  ;  ;  ;  ;  ;  ;  ;  

社区就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促进路径&基于武汉市青山区的实证调查与分析_社区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