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R/D投入趋势研究*_科技论文

中国R&D投入趋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从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R&D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带来潜在的不利因素。为此,中国政府应强化调控能力,较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拨款,以保证实现R&D经费到2000 年占GDP1.5%的目标。

关键词: R&D;投入

1 中国R&D投入的国际比较

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程度,既反映了政府是否有适量的投入,也体现了政府在科技投入政策上的协调能力。中国的科技投入总量较低。中国科技人力资源1993年按全时工作量折算,全国R&D人员有64.3万人年,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41.9 万人年,占总数的65.1%。从总量分析,中国R&D人员在美、日、 俄罗斯之后居世界第四位,大大高于印度、巴西和韩国,但按R&D 人员占人口比重排名则是相当靠后的,而且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有待逐步调整。近几年中国科技经费增长较快,全国年科技经费已突破700亿。 按现价计算,1992年和1993年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26.6%和14.7%,都超过了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但按可比价计算,1993 年全国科技经费却出现了负增长,比1992年下降了0.45%。中国R&D 经费投入只相当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R&D 经费投入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科技投入指标。近几年中国R&D经费虽有增长, 但实际增长的幅度不大(见表1)。1993年中国R&D投入仅比上一年增长1.58%,大大低于GDP 同年增长率,是近几年R&D经费增长最少的一个,1994年又出现了负增长。 中国R&D投资强度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与韩国等新兴工业发展和地区有较大差距,甚至不及印度的水平(见表2)。

表11991—1994年全国科技经费与R&D经费

年份 全国科技经费 比上年实际增长 R&D经费 比上年实际增长 年份 R&D经费/GDP

(亿元) (%) (亿元)(%)(%)

1991

404.5325.61 142.3

6.29 1991 0.70

1992

521.0120.42 169.0 10.08 1992 0.70

1993

587.45-0.45 196.0

1.58 1993 0.62

1994

743.04 8.45 222.2 -2.78 1994 0.50

表2 部分国家的R&D经费

国别

美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印度

数据年份

1993 1991 1990 1992 1991 1992 1990

R&D经费(亿美元) 1607.5 648.3 53.5 355.6 187.4 250.3 23.2

R&D经费/GDP(%) 2.60 2.87 1.86 2.58 2.08 2.42 0.89

中国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布,企业科技投入比重偏低。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部分,而R&D 经费的配置格局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国家科技政策的实施情况。1993年中国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布, 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占49.9%,企业占22.7%,高等院校占17.7%;与1990年相比企业的R&D经费所占的比重下降了4.7个百分点。中国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比重偏低、科技实力弱,已远远不适应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发展国家的R&D经费主要来自企业, 政府投入的比重相对要小。从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布来看, 除印度等少数国家外多数国家的政府研究与开发机构使用R&D 经费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小,相反企业所占的比重较大。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的企业使用的R&D经费都占70%左右。

中国的科技投入主要在第二产业上,而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占销售额的比率与各国相比显得太低,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过于簿弱。近几年中国投向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R&D 成果应用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的经费总额已占整个R&D经费投入的60%左右,而且主要投入到机械、 电子、化工医药、冶金等行业上。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的投入相对太少,近几年来投入仅占全国科技经费和R&D经费的10%左右。

企业技术开发费和R&D经费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 是衡量企业技术开发实力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认为:R&D 经费支出占销售额比重为2%,企业才可以维持生存,而占到5%才有竞争力。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近几年一直稳定在1.4%左右,而R&D经费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则更低,1990年仅为0.17%。这与发达国家R&D 经费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为2~3%及新兴工业发展国家和地区为1 %左右相比较,显得太低。由于中国R&D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 因而形成了处于第一线的企业研究开发能力过于簿弱。

从以上国际比较可以看出,中国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已影响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其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和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强度逐年下降,已使基础工作面临窘境,并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②中国尚未建立起调动全社会进行R&D投入的有效机制,在R&D投资中出现了行业壁垒和重复浪费现象。③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配套政策不力,至使R&D 投入配置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2 中国R&D投资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中国的科技经费总量和国家政府财政科技拨款的实际增长率较缓慢,并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总体上看1988年以来,中国科技筹集额是逐年增长的,但是按可比价计算,实际增长率较缓慢。科技经费占GDP的比重1994年比1993年下降了0.22个百分点,已低于1988 年的比重(见表3)。

表3 1988—1994年中国科技经费筹集额

年份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1994

全国科技经费(亿元) 264.80 286.32 304.61 404.53 512.01 587.45

743.04

比上年增长(%) -0.79

0.00 25.61 20.42 -0.45

8.45

科技经费/GDP(%) 1.881.79

1.72

2.00

2.13

1.87

1.65

近几年来,中国财政科技拨款逐年增长的同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由1985年的5.56%和1988年的4.4 %下降到1993年的3.98%,为30年比重的最低点(见表4)。

表4 1988—1993年中国财政科技拨款

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

1993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亿元) 121.12 127.87 139.12 160.69 189.26 210.24

比上年实际增长(%)

-3.152.209.33

12.10 -3.68

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4.364.214.034.214.31 3.98

中国的财政科技拨款强度实际增长下降,必然对R&D 经费投入产生直接影响。中国的R&D经费自1987年以来,实际增长较小,与GDP的实际增幅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而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0.7 %左右。1992年其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1993年为0.62%,1994年又降到0.5%,已低于1987年前的水平(见表5)。

表5 1987—1993年中国R&D经费和GDP

中国R&D经费投入滞后于经济增长的状况, 必然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带来潜在的不利因素。这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将在本世纪末, 实现R&D经费达到GDP的1.5%的目标。根据对中国科技投入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所进行的测算(见表6)表明,要使R&D经费达到GDP的1.5%的目标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到本世纪末实现上述目标,R&D经费同GDP的比值平均每年必须提高0.15%;扣除物价因素后R&D 经费和科技总经费应年均增长32.1%和31.9%,其中政府的投入年均增长分别为30%和30.9%,企业的投入年均增长37.4%和33.1%。而1985年至1992年中国科技投入的实际情况是:扣除物价因素,R&D经费年均增长仅有7.3%,国家财政支出中科技拨款增长为0.53%。

表6 本世纪末中国R&D经费和科技总经费投入增长测算表*

* 以上测算以1994年不变价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以10%速度递增

3 中国政府应强化政策协调能力, 较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

由于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R&D 经费主要来源只能是国家财政拨款,这一规律已为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进程所证实。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全国科技工作的宏观决策和管理,1995年又决定重新设立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并决定增大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尽快扭转全国科技投入过低的局面。为此建议中国政府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3.1

进一步规范科技投资体制的运行机制 规范科技投资体制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制定“科技投资保护法”,使科技投资行为法制化。其次要建立R&D投资评估机构,把投资主体的行为引导到市场, 以促进科技资金的活化和有效作用,确保R&D投资结构的合理性。第三, 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建立科学基金的投入立项和基础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体系,强化基础科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3.2

建立国家科技银行,大幅度增加科技贷款规模 目前,国家财政科技投入难以在短时间有很大的增长。因此,建立国家科技银行是增加R&D经费投入的一项有力措施。国家科技银行是政策性银行, 主要为政府的科技政策服务,除了少量的财政资金外,主要靠发行国内外科技债券来筹措资金。科技贷款是科技投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

3.3 建立政府促进企业科技投入的新机制,逐步推动企业成为R&D活动经费投入的主体 当前中国政府为推动企业进入市场,确立企业投资主体的主导地位,已开始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的改革。为建立政府促进企业科技投入的新机制,国家已决定采取企业用于R&D 活动经费实行超额退税和运用创新技术产生的利润实行减税等激励政策,为逐步推动企业成为R&D 活动经费投入的主体创造必要条件。

* 本文在1995年11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召开的“科学政策的变化趋势的理论与实践”讨论会上宣读,并收入英文论文集中。

收稿日期:1995—02—21

Study on the Tendency of the Chinese R&D Investment

Fan Xiaofeng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CAS)

Abstract:It can be seen from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the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that the R&Dexpenditure inChina is not enough.It has e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lso effected the realization ofthe economic devlopment strategy.Therefore, the

Chinesegovernment will strengthen its coordinative capability ofpolicies and enlarge the scale of S&T appropriation.At theend of the century GERD/GDP will reach 1.5% in China.

Keywords:R&D,Investment

标签:;  ;  ;  ;  ;  ;  

中国R/D投入趋势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