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体会论文_张会明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体会论文_张会明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 679100

【摘 要】目的:探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采取综合对症治疗措施,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为97.9%,经随访了解无复发。结论: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取综合对症治疗措施有利于避免不良反应与复发,增强疗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治疗体会;分泌性中耳炎;不良反应;儿童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指的是中耳非化脓性疾病[1],通常患儿的临床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减退等,若患儿未及时接受有效积极的治疗,病情进展后将会促使患儿听力逐渐衰退,进而导致粘连性中耳炎、言语功能发育障碍等严重后遗症。当下尚未完全明确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患病机制,但临床治疗措施较多,经大量研究证实[2],采取综合疗法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此,现就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取综合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研究48例样本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为分泌性中耳炎,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4年5月-2017年8月,其中19例女性,29例男性,最小年龄4岁,最大12岁,均值(5.16±1.85)岁;最短病程4个月,最长11个月,均值(5.69±1.08)个月;所有患儿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听力下降、耳闭塞感以及耳鸣感。其中4例感音性耳聋,44例传导性聋。采取电耳镜与鼓气耳镜查体显示患儿鼓膜内陷,表现为淡黄色或者琥珀色,部分患儿存在气泡和液平面。

1.2方法

依照患儿的病情具体情况实施对症综合治疗措施,具体如下:对于存在鼻部炎症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可常规指导口服抗生素、鼻窦炎与鼻炎药物,给予适量的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同时给予麻黄碱1%滴鼻;此外,还可对患儿实施患耳微波治疗以及咽鼓管吹张打气治疗。对于中耳积液者行保守治疗与药物治疗无法吸收的患儿,我们采用全麻下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术,注入的药物为地塞米松与氨溴索混合液。待全麻起效后,帮助患儿选取仰卧头偏健侧位,常规消毒耳廓与外耳道,应用注射器(5ml)对5号长针头进行连接,在患儿鼓膜紧张部前或者后下方于中耳腔注入,缓慢回抽,待带气泡的液体吸尽后再将针头拔出,换用治疗前另行准备好的针头及注射器(含有药液),由此孔将药液注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患儿中耳炎迁延不愈,可对其进行鼓膜切开置管术;若患儿存在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可于鼻内镜下采取腺样体切除术,对合并扁桃体肥大者亦采用切除干预。所选对象在治疗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了解其治疗的情况及疾病复发的情况。

1.3效果评价(观察)

评价标准[3]:对患儿治疗的效果展开评价,其中治愈:治疗后患儿耳闭塞感与耳痛等不适感完全消失,并且声阻抗检查显示为A型,咽鼓管、镫骨肌声反射与鼓膜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改善明显,并且鼓室导抗图提示A型或者C型,咽鼓管功能与鼓膜活动未达理想标准,此外,镫骨肌声反射阈值升高;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或者恶化。

2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后,48例患儿中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其中36例治愈,11例有效,1例无效,因此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47/48)。经随访了解到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复发。

3讨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因中耳腔内存在非化脓性渗出性积液,促使听力下降引起的,通常认为患病基本原因在于患儿咽鼓管功能不良;除了此项原因之外,中耳积液中存在细菌亦是其关键致病因素。具体来说,在正常状态下,中耳外气压与内气压基本上接近,咽鼓管在间断开放时,中耳内会不断进入空气,并为中耳黏膜吸入,促使中耳内部及外部气压基本上维持在平衡状态中。儿童咽鼓管的软骨不具有较佳的弹性,外加腺样体肥大,在咽鼓管功能不佳的情况下,患儿中耳内空气在被吸收后未及时补充,与外界气压对比明显要低时会缓慢产生负压,与此同时,会增加中耳黏膜管壁的通透性,扩张静脉,使血清漏出并于中耳聚集,最终使鼓室积液产生。

临床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之举在于控制感染,使炎性反应得到尽快消除。药物局部应用能够使鼻咽部及鼻腔感染控制速度加快,进而在极大程度上消除或者缓解咽鼓管阻塞与炎性水肿。本研究应用的氨溴索属于呼吸道保护剂,在慢阻肺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主要作用机制表现在能够对中耳黏膜类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合成产生刺激,使侧咽鼓管张开的压力得到改变,并使通气尽快得到改善[4],还能够使黏液纤毛功能得到激活,加速其转运,恢复咽鼓管的功能;除了上述作用之外,还能够使黏液得到稀释,使其附着力降低,尽快恢复中耳引流及通气,避免纤维粘连。另研究应用的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抗炎、减轻充血以及提高血管张力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可对结缔组织增生、炎性渗出与浸润产生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室内注射治疗可收缩微小血管,减轻毛细血管扩张、水肿及炎性渗出,对炎性细胞移动至炎症部位的过程进行阻断,降低过敏递质活性,避免其释放,促使咽鼓管畅通,加速分泌性中耳炎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48例患儿经临床综合治疗后病情均得到良好控制,未出现因治疗导致的副反应,并且治疗后随访发现无复发,提示此种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不仅能保障疗效,还可减轻不良反应,增加患儿治疗舒适度。

总之,综合对症疗法运用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中属于科学且理想的治疗方案,建议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安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4):418-419.

[2]刘志刚,袁文静.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6例病因分析和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8):110-111.

[3]张海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及治疗体会(附98例报告)[J].中外健康文摘,2014,23(8):250-250,251.

[4]耿新宇.儿童分泌性中耳炎112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5):483-484.

论文作者:张会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体会论文_张会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