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标准化、语文标准化与教育“三个取向”_三个面向论文

语文标准化、语文标准化与教育“三个取向”_三个面向论文

语文规范化 语文规范化和教育“三个面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李行健同志的文章高屋建翎,切中肯綮,很值得一读。语文规范化是一件大事,应当站在实现“四化”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把这项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贯穿于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与教改的全过程,常抓不懈。本刊过去对此重视不够,今特辟常设专栏,以示纠正。欢迎广大读者来稿。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在21世纪即将来临,一个高度现代化、充满希望的未来展现在我们面前之际,如何认清未来,让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适应三个面向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共同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常说,未来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是一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这就意味着信息量大增、信息交换手段高度发展,计算机智能化和网络化成为必然的趋势。这些发展都会对作为信息最重要的载体的语言文字,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语言更丰富,要求新词语的大量增加,同义表达手段的多样化等等,但最重要、最迫切的应该是语文的高度规范化和标准化。只有高度规范的语文才能担当起迎接信息化社会到来的任务,这是作为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的语言文字本身的性质以及交际的需要所决定的。

为了达到语文高度规范化的要求,首先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和完善语文规范标准,并强化推行的力度。我们可以把语文规范工作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推广普通话消除方言的隔阂。这是带基础性的规范工作。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书面和口头都高度统一的语言,是很难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即使要建立完善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也是不可能的。无数国家历史证明,不打破封建割据和方言和隔阂,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也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更谈不上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了。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搞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按照宪法的要求,在全国推行普通话,在本世纪末达到国家语委1986年制定的目标,即那时普通话要成为全国的工作语言、宣传语言、教育语言和方言区的交际语言。

语文规范化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就是让普通话自身消除内在分歧和混乱现象,使我们的语言更纯洁和健康地发展。为此,就要尽快完善我们的规范标准。对已有的标准作出科学的权威界定,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同时还要把标准寄托、体现在我们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字、词典中去。对我们教育工作来说,就要坚决贯彻维护国家有关语文的各种规范。早在1951年6月,《人民日报》就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重要社论,把正确使用语言,防止对语言的污染,提到事关搞好工作,建设国家的高度。当前我们要教育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注意语言使用的正确性。青年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抓好了这个领域的规范工作,我们的语文规范化也就赢得了未来。

进入21世纪,已经指日可待,然而我们的推普工作并不尽如人意。方言的分歧,相互交际的困难,仍然相当大。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也还比较严重。比如报纸上还不时见到不同意甚至反对规范化的言论,粤语要北伐(指向广大北方话的地区推广),有的人还在北京大办方言学习班,甚至在前不久(去年11月初)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时刻”节目中,有人的历数21世纪人材具备的条件时,就提出要会说粤语。这些自然是个别人的一种短浅的认识,但正好反衬出我们还应加强推普和语文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规范意识。为了做好推普和语文规范工作,还需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有计划地研究解决推普和语文规范工作中的认识问题、实际困难问题和学术上的理论问题。这就首先需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搞好语文规范和语文教育工作,顺利地迎接信息化和高新科技社会的到来。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客观现实悄悄地对我们语文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扩大了语文工作的传统范围。这就是钱学森同志在电子计算机开始进入我国时所赞同的一个预言:“电子计算机软件也是语言文字工作。”刚开始时,人们并不完全理解钱老的话,但通过近十年计算机大发展,以及出现的问题,说明钱老的话是很有远见卓识的。我们可以从计算机在信息处理和交换的作用中看到,从计算机信息编码和输入、输出传播等工作中看到,计算机软件发挥了传统的语言文字所担负的运载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作用。自然,它还有一些传统的语言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看到,电子计算机的这些作用也总是离不开人的语言文字的。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它也是借助了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将它们化成电子计算机的语言或信息。这实在可以说是语言文字功能的大大延伸。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我们都没有理由把计算机软件排除在语文工作之外。

既然是语文工作,它也面临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问题,而这项工作更加迫切,如果搞不好,对我国四化建设带来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也会是很令人痛心的。钱老说:“目前电子计算机语言繁杂多样,各不相谋的现象令人忧虑。这怎能谈得上信息汇集、交换的网络联系呢?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正在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用推广普通话来打破方言的隔阂。而目前电子计算机的混乱现状。众多的编码方案,等于人为地制造着这种隔阂,这就很难不重蹈外国人的覆辙。”(《中文信息》1994年第2期)客观的现实是,我们正睁着眼睛去“重蹈外国人的覆辙”。目前还看不出有什么有力的措施来制止和解决这些混乱问题,每天还在给我们国家造成无法估计的人力和物力的损失。仅以现在已成为所谓“国标”的字库而言,其选字标准和字形的规范都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工人”的“工”还要按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批评过的写法写。又如,现在信息处理中词的划分问题,由于语文工作者很少过问和参与,致使各家分词五花八门,许多分出的词,同说汉语的人的语感以及语言学的常识大相径庭,造成新的混乱。这也必将对今后的计算机翻译,人机对话和信息处理等带来混乱和危害。

计算机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们把掌握计算机作为进入21世纪的一种必备本领。邓小平同志要我们把计算机的教育从娃娃抓起,因为这是我们教育面向现代化所必需的。现在不少有条件的学校,都设立了计算机课。这表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计算机普及的教育,培养21世纪的人材。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对计算机的软件尽快制定科学的规范标准,并把这些标准尽力贯彻到计算机软件的生产设计中去,淘汰处理那些不合规范的软件,使我们计算机教育不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协调机构,早日解决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各种不规范的现象。语文工作者和计算机工作者应相互合作,共同来解决现存的问题和前进中将发生的困难,迎接社会发展对语文信息处理和传播提出的挑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进入21世纪,才能真正贯彻教育“三个面向”的精神,才能让语言文字工作在新的世纪中承担它的任务,发挥它重要的作用。

标签:;  ;  

语文标准化、语文标准化与教育“三个取向”_三个面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