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论文_颜巧雯

广东绿森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516000

摘要: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的重要价值,而且在防洪减灾、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水源林造林设计依据、林分结构优化、树种选择与配置、营造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

水源涵养林简称水源林,是指主要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循环、保护饮用水源以及防止江河、湖泊淤塞为目的的森林。无论历史研究结论[1]还是水源林营造试验结果[2]都证明,水源林在保护水源、调洪削峰、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作用,而那些水源林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无不出现洪涝灾害增多、河水流量递减、水质劣化的恶果,生态危机使得原来受到水源林泽被的地区环境质量下降,人们的生活无不受到影响,因此保护和营造水源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造林设计直接影响水源林建设质量,为了让水源林获得最佳生态效益,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水源林造林设计依据与林分结构优化

1.1 设计依据和原则

水源林造林设计应依据《造林技术规范》(GB/T 15776-2006)、《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GB/T 26906-2011)、《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85-2013)、《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DB44/T285—2005)、《〈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更新造林初步设计〉编制要求和说明》等,运用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等理论和方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及高效、适生、合理的原则,在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搭配方式,并以作业小班为工程设计的基本单位,主要选择固土能力强的阔叶乡土树种,以推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升,同时也兼顾景观、造林施工、抚育、管护等需求。

1.2林分结构优化

2 水源林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2.1 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

水源林的主要功能是发挥森林特有的水文功能——截留降水,将天然降水“蓄水于林”或“蓄水于山”,因此树种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树种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符,也就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的树种。(2)应以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因为这符合植物区系与类型规律,易于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而且组织造林时树种树苗易得。(3)树冠高大,枝叶繁茂,落叶丰富且易腐烂,根系发达。(4)宜选择复层林分结构,也就是包含主林冠层、次林冠层以及下木层。(5)主要造林树种寿命长,不早衰,也不自枯,伐后更新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强。(6)多树种混交且能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慢速树种与速生树种、阳性树种与耐荫树种相互搭配,以促进多龄级、多层次林分结构形成。(7)抗逆性强,耐旱、耐风、耐瘠薄、抗病害能力强。(8)水体堤岸保护林,可选择根蘖、压条繁殖或以根系、匍匐茎固土的乔灌木树种。(9)立地较差的林地,可选择能改土培肥、具固氮根瘤的树种。(10)对景观有要求的地区,可搭配观赏性好的树种。

2.2 树种设计与常见树种配置

树种设计时应首先选择2~3种主林冠层的优势树种,再选择7~12种次林冠层的伴生树种,最后选择1~2种下木层树种。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惠州地区主营树种包括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锥栗(Castanea henry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茅栗(Castanea seguinii)、米锥(Castanopsis echinocarpa A. DC.)、楠木(Phoebe bournei)、华润楠、柯(Lithocarpus thalassic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木荷(Schima superb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等。伴生树种可选择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八角(Illicium verum)、杨梅(Myrica rubr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白兰(Michelia alba DC.)、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木油桐(Aleurites montana)、凤凰木(Delonix regia)、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 Chang et Miau)、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aefolia)、富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乌桕、山乌桕、假苹婆、破布叶、潺槁木姜子、沉水樟等。下层木可选择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南山茶、土蜜树、绒毛润楠、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铁冬青(Ilex rotunda)、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等慢生树种。

根据陈卫等人[4]对10种混交搭配试验的结果,水源林比较适宜的搭配情况如下:(1)主营树种为枫香+红花荷,伴生树种为柯、红椎、阴香、木油桐、海南红豆、海南蒲桃、马占相思,下层木为大头茶、铁冬青。(2)主营树种为红椎+柯,伴生树种为阴香、沉水樟、海南红豆、马占相思、降香黄檀、富羽叶栾树,下层木为铁冬青、绒毛润楠。(3)主营树种为柯+木荷,伴生树种为黧蒴锥、阴香、沉水樟、红花荷、海南红豆、马占相思、富羽叶栾树,下层木为铁冬青、鸭脚木。上述搭配林分平均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4a)相对较优。

3 水源林营造模式选择

3.1 混交方式

水源林混交方式常采用带状、块状或株间模式。大多数立地条件下都可采用带状混交方式,例如乔灌树种混交、阳性树种与耐荫树种混交等,并可采用3~5行作为一个条带。当树种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或者地形较为破碎时,可采用块状混交模式,但通常块面积不宜超过1亩。山地、丘陵可采用株间混交模式,混交比例可超过40%,但严禁土地瘠薄或严重水土流失的地方采用株间混交模式,因为这种混交模式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种间竞争矛盾激化。

3.2 混交比例

混交比例直接影响种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林木生长状况及混交效益,所以应重视混交比例的选择。通常,多树种生长过程中混交比例会发生变化,但应保证主营树种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一般竞争力强的树种比例不宜太高,而竞争力弱的树种比例可以高一些。造林初期伴生树种比例应占总株数的1/4~1/2。

3.3 造林密度

采用1年生、苗高40cm以上的容器苗造林时,可以合理密植并采用株行距2.5m×2.5m,新造水源林密度不宜小于150株/亩,补植套种不宜小于100株/亩。通过适当密植可以迅速形成林分,有利于发挥营林技术的优势。

4 结语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对于保护与涵养水源、消减洪峰、平抑枯水期水量过少、维持江河水量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水源林的建设质量,在造林设计时应精心选择树种、合理布局,并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水源林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向品. 广东省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湿地水源林营造技术探析[J]. 园艺与种苗,2013(2):27-30.

[2] 胡新颖,王明怀,连辉明,等. 广州市流溪河水源林涵养水源研究初报[J]. 广东林业科技,2012,28(6):27-33.

[3] 李建军,张会儒,王传立,等. 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模型初探[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3):23-28.

[4] 陈卫,康敏明,杨鹏,等. 东源县东江水源林树种选择[J]. 广东林业科技,2005,21(4):61-64.

论文作者:颜巧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论文_颜巧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