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伦理思想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启示论文

老子伦理思想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启示论文

【传统文化 】

老子伦理思想对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启示

吴珍珠

摘 要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短短五千字,却意蕴深厚,涵盖丰富的伦理思想: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少私寡欲的修身之道。于自然层面,倡导尊重自然、按需消费;于国家层面,讴歌无为而治,提高执政能力;于个人层面,劝诫少私寡欲,常省自身。深刻理解老子的伦理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自然之道;治国之道;修身之道

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老子以“道”为着手点,从自然、国家和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救世之法。在自然层面,老子认为万物皆来源于自然界,自然为主体,而人为客体,人应尊重自然;在国家层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以百姓为主体,依法治国,谨守为官之德;在个人层面,老子提出少私寡欲、慈、俭、不先、守信、宽善、谦下、不争和知止知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这些伦理思想仍然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准备工作能够为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达到施工任务的顺利进行。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及基本任务是为了分析建设工程特点、进度和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上为工程施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均衡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所以施工的组织指导工程项目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组织工作,明确对参加编写的人员的分工,做到责任到人,最后汇总和修改定稿,以此达到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和基本内容上的统计,最终实行标准化的管理。

一、老子的伦理思想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它贯穿于《道德经》全文,作为宇宙本源,万物之根,深不可测而又恍惚玄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1]道独立不休而又循环不息,万物皆有其道。

(一)教学内涵。所谓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在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活动程序、教学框架。该框架突出了宏观教学中内部教学要素的功能与关系。其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有序性。在新课改出台以后,笔者通过实践得出,信息技术与习作教育的结合能够获得非常优质的教学效果。

(一)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万物皆是由‘道’抽象产生出来的,人类也不例外”[3]。人类来源于自然,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本性自然[6]。“人法地、法天、法自然,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完全取得人对自然的主宰、操控、征服,而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7]“万物将自宾”[8]“万物将自化”[9],老子告诫我们,宇宙万物中自然为主体,人为客体,人类应以客者自居,而不是去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然而,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再敬畏自然,某种程度上造成生态系统失衡,许多濒危物种走向灭绝,一些生物被迫迁离家园,人类最终自食其果。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就提出“天之道,利而不害”[10]“天之道,不争而善胜”[11],人类以主人自居是永远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二)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当前水文学实践教学中,以“教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体,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12-15].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的“教”,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

(三)少私寡欲的修身之道

“老子把自然界清静无为的发展法则运用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上来,认为人类社会应该和自然界一样”[38]顺任自然。统治者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以百姓心为心”[39],考虑到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少搞或者不搞形象工程,同时提升自身修养,做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40],从而达到“为无为,则无不治”[41]的境界。

二 、老子的伦理思想对实现现代化的启示

(一)尊重自然,按需消费

1.尊重自然,树立生态文明观

自然界是人类之源,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自然制约并改变着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同样也在改变着自然,被改变的自然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人类进行交往的一切机制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都取决于他们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29],万物皆是由道衍化而来,域中四大,人只为其一,理应树立众生平等的观念。

2.守为官之德,提高执政能力

2.按需消费,自觉摒除异化消费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类生活较为单一,交换物质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在物质生活丰盈的今天,人类的欲望却仿佛无穷无尽,为填补内心的空虚,多数人盲目从消费中寻求满足感与幸福感,从而陷入消费的怪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就要大量生产产品并刺激消费者消费,进而产生异化消费。

为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应合理健康地按需消费,把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转移为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回归本性,做到“致虚极,守静笃”[31]。庄子指出,“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32],教导我们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33]。墨子也指出在衣饰方面“冬服紺緅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綌之衣,轻且清,则止。”[34];在饮食方面“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極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35],做到为腹不为目,“物物而不役于物”[36]。正如卢梭所言:“人之所以能够独立自由,不是由于他的臂力而是由于他的心灵的节制。不论什么人,只要他的欲望少,他就可以少去依赖别人。”[37]只有通过丰盈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自觉管控自己的消费行为。

(3)手工焊与自动焊焊缝强度均高于母材,同时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这说明自动焊焊缝相比手工焊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2]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审时度势,掌握事物的性质、必然走势和规律。统治者要国富民强,就必须以身作则,深刻理解国家和社会的运行规律。在制定政策时只有秉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13]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做到“爱民治国,能无为乎”[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5],国家事务纷繁复杂,在治理过程中,一定要精于细、做于勤。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加,怎么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平等问题呢?老子指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16],统治者只有加强自身修养,守为官之德,“不敢为天下先”[17]“功成而不处”[18],才能国富当民强。“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19],慈爱永远是比暴力更有效的武器。

(二)无为而治,恪守官德

1.无为而治,谦下不争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各种诱惑也相伴而生,“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20]。“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21],而忽略精神世界的充实,“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22]。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暴发户四处炫富,不停地追求物质上的充盈,正所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23]。一味追求物质,重物轻心,只会自毁其身。应该怎么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呢?老子指出:“致虚极,守静笃。”[24]具体来说,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25]。居住要善于择地,心胸要善于沉静,待人要善于仁爱,言语要善于守信,为政要顺应天道,为事要发挥所长,行动要掌握时机,把这些为人处世的准则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才能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26],达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7]的境界。净化心灵,还需尚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8],以善心对待世间万物,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对待自然也应如此。清心寡欲,坚守善心,心大了,世界也就更宽广了。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本国生态和资源,出于逐利的目的,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争夺原料和资源,造成国与国之间连绵不断的纷争。孔子主张在对待财富时,国家和个人都应保持谦虚不争的平常心,“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42]。老子辩证地认为不争才是最大的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43]。谦下“要求统治者礼贤下士、谦下不骄,善于听取属下的意见”[44]。“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45]治理国家绝对不能用强权手段,国家之间的外交事务亦应如此。

随着人类能力的提高,我们却渐渐对自然忘恩负义,企图征服和控制自然。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气候变暖、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这些环境问题无一不是人类亲手造成的。地球只有一个,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型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用心去呵护我们的美丽家园,把环保理念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动,“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30]

工科新教师培训为复杂系统工程。培训方式应根据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目标的不同,本着服务为导向实施差异化选择[7]。两种或多种培训方式统合使用,是提高培训吸引力,激发工科新教师培训动力,提高培训质量的基本策略。

统治者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国运的昌盛,国富才能当自强。统治者应牢记,第一:善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51]领导者必须拥有广阔的胸怀,广纳谏言,做到“善用人者为之下”[52]。第二:应变力。“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53]要未雨绸缪,在祸乱发生前早作准备,处理妥当。第三:执行力。“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54],处理政事时,应当机立断。第四:以史为鉴。前进总是曲折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坚定信念,以史为镜,勉力奋进。第五:知人善任。贤明之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明灯,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勤勉。第六:精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55]国家事务是复杂多变的,领导者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全面考虑,避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国家繁荣与否取决于统治者的领导,因此,统治者应加强自身修养,“在运用公共权力或执行公务过程中,就应当具备严守纪律、坚定忠诚、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求实创新等道德”[46]。“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47]勇于担责是执政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48],统治者讲诚信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当前,官场上存在很多“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49]的四恶现象,为官者应牢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50]之念,以身作则。

(三)少私寡欲,常省自身

1.少私寡欲,尚俭抑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56]一连串的设问直击人心又发人深省,老子很重视生命,认为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所得越多,所失就会越多,“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7]保养生命很重要,但要把握好度,防止过犹不及;应该重身心、轻名利,“去甚、去奢、去泰”[58]。河上公注: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59]简单地说,就是摒除物质方面的奢侈浪费。老子也将“少私寡欲、崇俭抑奢视为重要的养生原则,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之中,将会大大地损害身体。”[60]

尚俭抑奢就要把物质追求转化为精神追求,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内心世界充盈后,自然而然会消除购物后的空虚感。“含德之厚,比于赤子。”[61]常保赤子之心,“知其雄,守其雌”[62],才能涵养深厚,“复归于朴”[63]。“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64]少私寡欲,保持赤子之心,方可净化心灵,身心常自在。

2.充实心灵,常省自身

对物质的追求只会带来更大的空虚,生活应用书籍来陶冶、美化并充实。“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65]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最佳捷径便是读书。

读万卷书,与伟人对话,领略文字的万般风情;行万里路,与自然融为一体,体会河山的壮阔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心丰盈了,才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66]除书籍外,还应该用美德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上善若水”[67],如水般善良柔韧。世间万物皆有自我净化能力,人亦如此。身处喧嚣之中,更应该每日三省自身,给心灵除除尘。“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68]对于民众,时常反省可及时纠正错误;对于官员,可得自律廉洁;对于国家,可使国富民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牢记“致虚极,守静笃”[69]。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老头子说话像吵架一般。王婆给平儿缝汗衫上的大口,她感动了,想到亡国,把汗衫缝错了!她把两个袖口完全缝住。

参考文献

[1][2][5][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7][28][31][33][39][40][41][42][43][45][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1][62][63][64][66][67][69]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163.232.163.54.200.194.209.361.334.284.253.102.309.346.318.346.318.106.27.244.239.124.89.136.239.89.124.357.121.253.284.71.183.154.183.211.350.130.161.154.316.321.309.89.306.239.257.183.186.276.176.176.212.136.89.124.

[3]刘敏.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及现代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6(2):99-100.

[4]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6][21][38]老子.道德经[M].靳永,胡晓锐,注译.武汉:崇文书局,2015.

[7][46]叶自成.老子政治哲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29][美]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M].石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3.

[30]人民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2017-10-27,2018-12-20.

[32]庄子.庄子今注今译[M].陈鼓应,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459.

[34][35]墨子.墨子今注今译[M].谭家健,孙中原,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7.

[36]郭金鸿.老子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齐鲁学刊,2005(1):32-36.

[37][法]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12.

[44]王中原.《道德经》政治智慧现代价值[J].求索,2010(6):128-129.

[60]吕锡琛,刘文杰.论道家人生智慧的防腐养廉机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5-158.

[65]林语堂.论读书、论幽默[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8.

[68][唐]惠能.金刚经·坛经[M].邓宇英,译注.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61.

中图分类号 B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25(2019)02-0140-03

作者简介 吴珍珠(1992-),女,河南驻马店人,昆明理工大学,主要从事伦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董丽娟 】

标签:;  ;  ;  ;  

老子伦理思想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