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文献建设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文献建设_图书馆论文

网络状态下的地方文献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地方论文,状态下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建设数字图书馆,地方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就是把“人无我有、人劣我优、人少我多”的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文献信息建库上网,各地千万个地方数字图书馆集合成全国性的数字图书馆,进而成为“数字中国”、“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文献建设是地方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地方文献的概念界定和重大意义等常识性问题已经讨论得太多了,本文不再赘述,在此着力探讨地方文献建设的诸多操作性问题。

1.加大地方文献文本式资料库建设的力度,是整个地方文献建设的基础。

各地方图书馆应着重搜集地方文献资料,并将地方文献单独建库,努力上规模、上档次。地方文献搜集不需大量财力投入,政策就是钱,可由地方政府授权图书馆接收地方文献,下发地方文献呈缴文件,建立呈缴本制度。但图书馆必须加派人力,重视到位,把制度落到实处,把政策用足用活。地方文献征集的内容应有重点,确保地方志、地方年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地方报刊、地方历年重大会议、五年计划资料等文献系统入藏,没有系统性、完整性,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其它文献应尽可能入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特别是发表在境外媒体上的零散资料要千方百计收齐。

条件成熟时,应从五个方面对地方文献进行加工、开发,形成二三次文献,使地方文献变无序为有序,充分揭示文献内容:

1.1按地缘关系重新划分类别:省、市、县(区)、乡镇(街办)、村(居委会)层层分解,把资料按地域划分并编制索引,揭示各地的位置、地理、气候、物产、人物和大事,形成地缘文献,有利于读者集中解读某地的信息。这种编法历史上就有,如国别史、地方志等。

1.2按年代(时代)划分类别:历史上有编年体文献,地方发生的事按年份排列,有利于读者了解某年份或时代发生的大事要事,探讨历史滚动的规律。地方文献的时代划分可以以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为准绳。

1.3按人物划分类别:历史上有纪传体文献,中国从《史记》开始的“二十五史”全是以记人为中心的纪传体文献,纪传体成为记载文献的主导体例。地方文献以人物为主题来加工整理尤为重要。可以在图书馆建“地方名人馆(室)”,图象、文字并茂,增强读者对地方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亲力。特别要将地方历任党委书记、有史以来的行政首长等官员、地方历代名人、企业家、劳动模范、高级职称者、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等,或立小传、或附录、或列表。

1.4按业缘关系划分类别:历史上有纪事本末体文献,就是将事物按行业类别横分门类,每一类从开始记到结束,注重事物的发展脉络记载,尤其注重历史上的“第一次”和发展高峰及结果,三点一线,有始有终。这种方式有利于读者了解某一行业的发展大势。

1.5按血缘关系划分类别:历史上有家谱、族谱,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整理这部分地方文献。

2.加强地方文献上网是整个地方文献建设的重点。

地方文献如何上网,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2.1把地方文献书目索引上网。按照图书著录规则,把地方文献资料建库,形成分类、著者、篇名、丛书等多种检索途径的索引体系。

2.2尽可能把地方文献的内容上网。这是一个繁杂费时的工程,但随着扫瞄技术、语音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再是难题。内容整体上网有利于检索者一本本地阅读详细内容。一时不能系统上网,也要有选择地编制二三次文献上网,重点是基本地情资料、地方综合实力资料等。

2.3建立多角度揭示地方文献信息的“软件”系统。检索方便是核心,检索者要的是一个地方的文献内容,而不是看有什么地方文献书目,目的是通过地方文献看地方。把地方文献内容按地域、年代、人物、行业、血亲等不同角度在网上再编制,使读者不论从哪个需求角度出发都能在网上得到满足,找到答案。这也是图书馆进入经济主战场的“触角”与“品牌”。

3.把网上信息下载入地方文献数据库,这是地方文献建设的重要方面。

网上有关本地的信息也是地方文献,现在政府大规模上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势头良好,知名网站不断涌现,形成了各种网络体系,在网上有些实用性信息将来会过时,要删除,但对图书馆来说仍然是财富,是历史的烙印,图书馆有责任抢救整理。如果全部下载则没有太大意义,会产生信息垃圾,检索也将十分困难,应该按照写史编志的要求整合加工,变成系统完整的资料。下载时,要“抓大放小”,抓重避轻,重大决策、法律法规、支柱产业企业产品、发明专利、人才库、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地形地貌气候降雨数据等基础资料重点下载,象电子商务中的商务信息既有资治价值又有存史价值,关键是善于加工编制。图书馆用地方文献建成特色网站,确保读者用搜索引擎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点击率。

4.把地方文献建设与特色图书馆建设结合起来,这是地方文献建设的有益补充。

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建立了为数不少的特色图书馆,但特色图书馆建设与地方文献建设不能混同。特色图书馆多侧重行业特色、学科特色,旨在形成“领跑”学科文献优势,地方文献则侧重地域特色,形成了大而全但又有重点的区域文献优势,是条与块的关系,如果条块结合,既有学科重点,又有地域重点,面与线立体构架,将显现强劲的支撑力。

5.把地方文献建设与特色服务并重,这是地方文献建设的起点和归宿。

特色服务不同于特色图书馆,没有特色图书馆也能开展特色服务。特色服务是有别于常规服务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把地方文献送上网形成特色地情库,把地方文献加工转载(录、播)到地方的报刊、电视、电台上为读者、观众、听众服务,这种依附媒体的传递方式是特色服务;把地方文献深度开发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来影响地方决策层制定发展战略,变成决策行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用地方文献写史编志,开展地情教育等都是特色服务。地方文献不能重藏轻用,应以“用”为切入点、突破口,努力在服务中体现其价值,运用地方文献开展特色服务,既要有服务内容的特色,又要有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的特色,只有将地方文献与特色服务有机结合,才有地方文献的良性发展。

总之,地方文献建设要实体与虚拟配套,文本式与网络化交叉互动,双管齐下,并与特色图书馆、特色服务工作相结合,发挥地方文献的最大功用,使鼠标点击地方文献的过程,成为提升图书馆功能,拉动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升级的过程。

收稿日期:2000-10-31

标签:;  ;  

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文献建设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