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姚维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姚维强

山东省栖霞市杨础中心小学 265300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唯有兴趣先行,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小学生,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老师一味地满堂灌势必无法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持久。那么,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尊重性别差异,分类施教

每个班级都有两类学生:男生和女生。因其生理结构的不同,导致二者在种种行为习惯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男生胆大好动,女生胆小沉默。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学校又以女教师居多,男孩的教育一旦不能从其本性入手进行引导,势必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课堂上,我常常采取男女竞赛的方式激发男孩子的斗志,采取温和委婉的方式鼓励女同学勇敢应对男生的挑战。记得在执教《晏子使楚》的时候,由于文章的故事性极强,男同学很容易躁动不安,看完故事情节之后,便开始左顾右盼,寻找调戏对象,以此证明自己对文章的喜欢之情,但由于他们大多不懂规矩,开玩笑不太懂得把握分寸,甚至会直截了当地将矛头直指那些身材矮小的女同学,导致部分女同学自尊心大受伤害。而相当一部分女同学,则表现得较为羞涩,没太多的情绪激动,充其量只是微笑了之。看着那些男同学过于活泼的面孔,我知道如果此刻大吼几句,这种躁动不安的场面会很容易结束,当然,这堂课可能不会对学生带来过多的震撼,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再看看那些安静的女同学,似乎也习惯了被“欺负”。为了让整堂课男女生皆有收获,我灵机一动,让他们进行分角色朗读。男生先扮演楚王,女生则扮演晏子。并适时指导他们读出人物的不同心理和语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男生认为当楚王很有男子汉气概,女生则认为不卑不亢的晏子终于有机会对男生进行反击了。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这样一番符合各自性格的表演,男生对楚王这一角色、女生对晏子这一角色都感触颇深,收到了极为明显的效果。

二、重视方法引领,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教育这方舞台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经常会看到或是听到一些同事或是家长的反映,说是某某小时候聪明伶俐,是个求学的好苗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该生往往会产生力不从心的厌学心理。这类情况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量没跟上,视野狭窄,一些新兴词语非常陌生。为此,我认为让学生在童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1.陪逛书店,寻找兴趣。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自然也就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亲近同一类书籍。因此,在书籍的选择上,家长可以在适当推荐的同时,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在不同的书籍中多多徜徉,看他们在哪个地方停留的时间最长,对哪些书籍翻阅的时间较久,对哪些书籍会经常重复地去翻阅。最后,听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自己决定买何种书。更为可贵的是,在这种不断地寻找之中,我们很有可能因此推断出孩子的天赋所在。比如,有的孩子会在科幻类书籍面前逗留较长时间,有的会在美术类书籍面前伫立良久,还有的可能会在医学类面前常常忘却时间……尽管这些种类的书籍会被大量的插图所占据,但因为孩子年龄较小的关系,他们会对直观的图形产生兴趣自然无可非议。有了这层认知与发现之后,我们对孩子未来的兴趣走向可以更加清晰一些。

2.营养搭配,雅俗兼备。我们都知道,书籍在实用性方面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纯娱乐、纯休闲的,像漫画一类;一类是了解世界窗口的,可能会给孩子提供大量信息咨询;还有一类是经典的,经过历史检验过的。当然,能给学生带来真正养料的,一定是第三类。但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说,一开始就让他绝对的接受经典,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毕竟,像冰心那样10岁之前就已喜欢阅读一定的经典作品的孩子并不是很多。因此,为了排除孩子的厌读心理,我们可以试着尝试让学生从自己最感兴趣的漫画或是图画书入手,随着他对书籍的亲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势必会有更高层次的阅读需要,此刻,老师不妨再给他们推荐一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必读书目,学生会更加乐于接受。

3.读后交流,归纳总结。布置了阅读书目之后,做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在下一堂课开始之前拿出五到十分钟时间引领学生就“所读内容、文章中心、所写事件、个人感受”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引领,阅读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员参与的事,在这样的一种氛围的引领之下,学生对阅读会充满很多期待。

三、因材施教,静待花开

学生因为家庭环境、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必然不可能在学业上达到同一层次。如果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试图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势必会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留下阴影。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可能会因此而消失。流行的育儿观念大都有这样的理论假定:孩子的成长都是相同的。事实上,这一理论的基本前提都站不住脚,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能力的特征与发展速率也是不同的,这符合生命科学的多样性原则。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秉持这样的观念: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培养孩子是协助他成为他自己,以完成他生命的使命。

总之,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多多充实自己,多多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个性差异,激发其阅读兴趣,耐心等待每一朵花儿的绽放,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永恒持久。

论文作者:姚维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姚维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