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安全用药风险事件发生中的应用论文_丁玲敏

(绍兴市越城区灵芝镇卫生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安全用药风险事件发生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0例门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差异性,并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43%,对比对照组20%有明显的降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能够安全、有效的用药,同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提高并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228-02

门诊输液室是病情较轻的患者的聚集地,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门诊输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采纳,具有快速有效,经济方便的优点[1]。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电解质、药物的治疗方法,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但因静脉输液从生产配制到输入,中间的环节较多,程序较复杂,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我院的70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0例门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男患者172例,女患者178例,年龄在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1±13.24)岁;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男患者154例,女患者196例,年龄在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35±12.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流程包括:(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对输液室内保持在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卫生的环境,控制输液室内的温湿度适宜,在每日下班前采用紫外线、等离子体空气静化消毒机对室内进行消毒,并定期开窗通风。(2)增强输液室的巡视工作,输液室内可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定时对每位输液患者进行巡视,注意是否出现液体渗漏,询问患者有无不舒服的感觉或是否需要一杯水,并对患者存在疑问的地方给予耐心、仔细的讲解;同时也要在输液室旁安排一名医生值班,护理人员在巡视时发现患者出现超出药物不良反应时,可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降低输液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输液前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本次用药的目的和方法,让其明白治疗对健康恢复的重要性,同时也能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治疗依从性。(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八对,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前,询问患者是否做皮试?是否有一些特殊禁忌,如糖尿病?(5)输液时,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做好一人一针一管,避免交叉使用护理器械。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掌握较高的穿刺技能,达到微疼注射的目的,如穿刺失败,及时与患者道歉,告知是否可以再试一次或更换一位护士来给您注射,确保良好的护患关系。如患者有晕针、晕血的现象,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平躺在病床后再进行操作,输液过程中切不可自行调节滴数、更换输液瓶。(6)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再次询问有无不适感;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告知下次的输液时间,保护输液部位,并保证充足的休息。对短期输液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近期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好记录并反馈给临床医生,从而对日后的用药治疗方案提供重大的临床价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差异性,并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43%,对比对照组20%有明显的降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结论

在门诊输液室中,由于患者的繁多加上护理工作量大,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等,严重影响护理的工作效率。现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门诊输液的安全问题,是现在临床上的一道难题[2]。经过专家研究发现,通过在输液室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本次药物治疗的目的,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促进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的护理操作技能,更加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理念,进一步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能够安全、有效的用药,同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提高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文娟,侯颖鑫.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5,34(02):143-144+147.

[2]林淑恒,刘初阳.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3):88-89.

论文作者:丁玲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安全用药风险事件发生中的应用论文_丁玲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