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论文_睦英

(绵阳富临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其子宫内膜的病理特点,以便为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实验的198例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就患者的临床症状、内膜病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可知,发生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的患者所占比例(78.79%)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所占比例(21.21%),数据对比P<0.05;就内膜病变类型而言,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发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在所有病变类型中居于首位,与其他病变类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就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言,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痛经和月经量过多。结论: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常伴有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病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013-03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入侵肌层的良性浸润,并随侵入在肌层内弥漫性生长,镜下可见内膜腺体与间质周围有增生性肌纤维[1]。研究表明,雌激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多数患者发病后子宫肌层中出现成岛状分布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异位的腺体往往呈增生期改变[2]。大量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将目光放到子宫腺肌症上。据报道,子宫腺肌症患病的同时常伴有子宫内膜部位的病变,并且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通过对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考察其子宫内膜的病理特点以及二者相关性,以便为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现就具体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前来本院进行就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共抽取了198例。所选对象的年龄范围在30~67周岁,平均年龄为(47.38±4.47)岁,随后根据患者年龄阶段将其分为三组:患者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有41例;患者年龄在40~50周岁之间的有124例;患者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有33例。研究对象中有97例患者同时患有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有54例患者同时患有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1.2 方法

给予所有入选患者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全子宫摘除手术。针对存在合并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在手术的同时对病灶进行摘除。手术结束后对患者所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诊断可知,19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47例患者为单纯性子宫腺肌症;97例患者为子宫腺肌症伴子宫肌瘤以及54例患者为子宫腺肌症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98例患者中仅有42例患者子宫内膜正常,其余156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均已发生病变。发生病变的患者中有43.43%的患者子宫内膜增生,有31.82%的患者出现内膜息肉。

1.3 统计学分析

患者切除组织经过病理研究后的数据由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表明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子宫内膜病变类型情况根据统计数据得知,参与本次研究的198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中子宫内膜病变主要分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三个类型,发生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的患者所占比例(78.79%)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正常患者所占比例(21.21%),数据对比P<0.05;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子宫内膜的病变类型也有所不同,由统计结果可知,子宫内膜病变多发于41~50周岁的年龄阶段;而在三种病变类型中患者并发子宫内膜增生的情况居于首位,与其他病变类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情况[n(%)]

注:*表示与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相比,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人数具有显著差异。

3.结语

发生子宫腺肌症后机体主要病理改变为,子宫内膜腺体、间质位于子宫肌层中,此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人群,多数患者将合并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研究表明,出现子宫腺肌症后机体内宫腔面子宫内膜、子宫肌层中内膜病灶将具有一定相连情况,子宫内膜缺乏基底膜,因此部分研究人员提出肌层遭受基底层子宫内膜入侵可能与机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所产生的刺激作用密切相关。而雌激素水平较高则将导致如子宫肌瘤等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此外高水平雌激素长期对子宫内膜进行有效刺激也将使其发生相应变化(如癌变)。由上述可知,目前相当数量的临床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症患者将具有相应子宫内膜病理变化[3]。

本文通过对19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其中共有86例子宫内膜出现子宫内膜增生的并发症,占总人数的43.43%,占据内膜病变的首要位置;63例患者出现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变,占总人数的31.81%,是子宫内膜病变的又一重要类型;19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所占比例高达78.79%,该数据与未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所占比例(21.21%)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异位内膜、正常内膜组织中存在不同表现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涉及核受体SF1、雌激素α和β以及孕酮受体等[4],如正常内膜组织仅存在少量(或缺乏)核受体SF1,而异位组织中核受体SF1水平升高12000倍以上[5];异位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β、ER-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前者约142倍、后者约9倍)[6]。就患者的年龄阶段来看,年龄在41~50周岁之间的患者是子宫腺肌症的高发人群,共有124例,占实验人数的62.63%;且该阶段患者更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对于内膜息肉、内膜癌以及内膜增生的内膜病变发生情况均较其他年龄阶段多,所以41~50周岁是子宫内膜发生病变的高危阶段。就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看,参与实验的198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痛经和月经量过多;其中临床表现为痛经的有87例,占病变患者的43.94%,为其最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的有64例,占病变患者的32.32%;发生内膜病变的患者中两种临床症状例数均要远远高于内膜正常的患者,且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对子宫内膜的病变产生影响。由统计结果可知,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其痛经人数以及月经量过多人数均要远远大于正常未发生病变的患者,且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此外,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子宫腺肌症的例数也有所不同,年龄也是影响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由上述实验结果得知,当患者处于40~50岁之间时,患者子宫内膜发生病变的几率最大,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就内膜病变类型而言,在患者发生内膜性病变的类型中属内膜增生最为常见。与其他病变类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而言,其子宫腺肌症严重影响着子宫内膜的病变的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将上述联系应用到临床诊断上,有助于改善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针对处于40~50岁的中老年妇女患者,可通过上述联系有效及时的排除内膜癌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辜丽.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5):548-549.

[2]辜丽.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5):548-549.

[3]黎结梅.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指征的探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1(1):63-64.

[4]胡再孟.子宫腺肌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诊断学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3):15-18.

[5]皮洁,贾胜楠,闫文杰,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相关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15):2949-2954.

[6]江彩霞,程忠平.子宫腺肌症痛经病理生理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6):1091-1094.

论文作者:睦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  ;  ;  ;  ;  ;  ;  ;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论文_睦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