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的语言上好语文课论文_赖小荣

用美的语言上好语文课论文_赖小荣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言;美;含蓄;抑扬顿挫;抓住重点

语文课要把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除了我们语文才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充分地备课等外,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说出,学生的反应会绝然不同。譬如,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有些教师会直言不讳地去责骂甚至体罚学生,而郭沫若的老师对小郭沫若丛桃违纪却说:“昨夜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马上答曰:“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你看,同样的批评,效果绝然不同:小郭沫若不但勇敢地承认的错误,无形当中还培养了男子汉敢作敢当的精神,而且空前地高涨了学习热情。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郭沫若的老师语言美在含蓄、美在文采。

何谓语言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了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下面,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上语文课暨做班主任的一些经验、体会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语言美,美在含蓄。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话语明确、精准。相对而言,语文课的语言要来得含蓄得多、委婉得多,很多时候讲究含蓄。比如,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多用与学生谈话式、探讨式等上课。在谈话、对话、提问、探讨当中循循善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学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上杜甫的《石壕吏》时,如果这样问学生:“老妇人对差役说了些什么?”学生只好复述课文,思考的价值就不大。如果我们把问题稍微变动一下“老妇人为什么对差役说这一席话?”味道就不同了。后面的问语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就会想到一连串的问题:老妇人说了什么?她说三个儿子的目的是什么?说出孙子和媳妇的用意又是什么?不说出老翁的原因是什么?老妇人苦苦哀求无效,最后向差役提出了什么要求?老妇人为什么要提出自己应征的要求?问题思考清楚了,学生就会自然地深刻理解到: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是悲惨的,老妇人被征,只能说明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这样提问,抓住了全诗的主旨,体现了诗人的构思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理解到诗人写诗时痛切而又委婉的含意,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语言美,美在幽默

笔者认为,幽默是语文教师的素质,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品质。相对而言,现代的学生是不太喜欢一本正经的教师,他们倒乐意接近幽默的教师。因为幽默给人平易、给人轻松、给人开心、更给人智慧。当年幽默的钱玄同教授在北师大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一学生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有一位音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曾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牙齿。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学生听了捧腹大笑,笑后牢牢掌握了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有时,幽默不仅体现在语言上,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上课的很多动作,无不能体现幽默。事实上也是,形体语言的幽默,有时更加幽默。

二、语言美,美在抑扬顿挫

我们语文教师上课绝对不能用一个音调上到底,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觉得寡淡无味,甚至昏昏欲睡。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语调,效果会明显不同。讲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作者或化听觉为视觉,或融听觉、视觉于一体。老师抑扬顿挫,学生亦挫顿抑扬。

三、语言美,美在抓住重点

语文课,也应试切忌套话、大话、空话、废话。不要惟恐学生听不懂,而对全文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讲,面面俱到、平均使力,这样既不可能讲清课文,学生听起来觉得烦琐,不得要领,不能得到应有的美的欣赏。

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作者魏巍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打击敌人之狠,用了一系列动词,讲授时就必须抓住。像“猛插”、“切断”、“赶”、“紧握”、“衔”等等。紧紧扣住课文将这些动词讲深、讲透,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也就很好地揭示出来了。这样抓住了重点剖析,学生被强烈地感染,觉得过瘾,有亲临其境之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志愿军战士产生共鸣——恨敌人,这也是一种美的感受。

四、语言美,美在破难点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课的难点就是全文里20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囊括了文言文里“其”字的所有意义和用法,用编序号逐个解之。为了巩固,我又选用了一则寓言,来趣练“其”字: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曰:”狐闻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胃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这则寓言用了12个“其”字,几乎用尽了“其”这孤用法,很典型、很有意味。第①个“其”字表推测“大概”意:第②个表假设“如果”意,第⑤个表“将来、将要”意;第⑥、⑨个第三人称代词“它、他的”意,第⑦、⑧两个并用表选择“是……还是”意;第(11)个表反问“难道”意。

难点一破,课文其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学生不得学得有趣,而且学得有用。有时我们教师所讲之课,竟能使学生终身受用。

五、语言美,美在声情并茂

声音好出,情难出,声、情得兼尤为难。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传声筒,我们要做“表情达意”的里手,驱“情”以动人,朱老的《背影》可谓是抒情美文,读不够吟咏之,咏之不够情化之……教师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学生无不被强烈感染。冯梦龙说得好:“世界万物如散钱,唯情一线牵。无情亲者疏,有情疏者亲。”“情”,真乃一剂灵丹妙药,我们语文教师怎能漠视!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我们就要不断地去汲取。向古今中外名篇汲取,向鲜活的生活汲取。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闪亮生辉,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五中学 342500)

论文作者:赖小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用美的语言上好语文课论文_赖小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