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自然辩证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科技哲学)_科学技术哲学论文

第四届全国自然辩证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科技哲学)_科学技术哲学论文

第四次全国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教学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法论文,第四次论文,研讨会论文,科学技术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11月18-20日,第四次全国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教学研讨会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黄顺基教授,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阚延河,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湘潭大学党委书记石耀焜教授,湖南省高校工委委员张杨教授,湖南省科协学术部长肖兵,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湖南大学人文学院许康教授,以及国防科技大学副教务长邹鹏教授、政治部副主任马望星、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正明教授、基础部主任常兆诚和国防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戟锋教授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国政主持会议。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在开幕式上,黄顺基教授回顾了近3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社会的新形势,概括为:一个冲击波、一股浪潮和一面旗帜,即70年代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波,80年代开始的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邓小平伟大理论旗帜。自然辩证法教学要点的讨论,要紧紧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把邓小平思想理论观点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学科内容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问题;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要求。总之,自然辩证法教学要适应新形势,做必要的讨论、修改和补充。

朱亚宗教授代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自然辩证法专业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国防科技大学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的进展和效果。黑龙江大学季国清教授作了专题发言《科学与终极化的世界》。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会交流。广州体育学院王志康教授认为,自然辩证法作为培养研究生如何建立正确理论思维模式的课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课程内容应该包含三种不同的科学哲学——自然哲学、理论自然科学意义的科学哲学和分析哲学意义下的科学哲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姜振寰教授指出,从“科学是生产力”发展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科学理论只有转化成技术,才能真正成为生产力。因此,要重视技术方法论和技术社会学、技术史及技术哲学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认为,恩格斯是从自然科学本身来谈自然观,而马克思是从经济学出发来谈自然观。我们应该研究和发扬马克思的自然观传统,特别关注经济哲学问题。课程内容必须不断更新,不断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提出的新问题,不断研究、引进、评价科学哲学的新成果。天津师范大学刘仲林教授从自然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上谈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改革。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铁虎教授介绍了该校研究生院支持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重视教学改革和资助教材出版的经验体会。

会议期间,国家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阚延河就自然辩证法教学工作作了指示。

最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国政教授作了总结性发言:他说,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引进新东西,20年前总结出的“三大块”体系是一功绩。但“三大块”的侧重点要调整。自然观可以加进人工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方法论受欢迎,自然辩证法课讲科学技术的起源、科学技术的历史、科学技术方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关于创新方法,大家痛感中国创新精神不够,所以,方法论要加进创新方法。技术方法也要充实。关于科学技术观,已经加入了科学学、科学社会学、STS、经济哲学等内容。此外,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科学研究有启发作用,科学哲学有提高和走向社会的必要。他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形成自己的东西,否则按一本书一成不变的教下去,效果都不会好。希望大致能有一本简单但又普适的教材,作为推荐教材。至于用与不用、用多用少,各行其便。他说,经过这些年教学实践,大家总结出不少经验,互相借鉴,博采众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辩证法课程会不会受冷落,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断学习新知识,把教学科研结合起来,求生存和发展。

会议期间,黄顺基、李伯聪、季国清、姜振寰、刘仲林为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赵阳辉)

标签:;  ;  ;  ;  

第四届全国自然辩证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科技哲学)_科学技术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