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券交易商国有股向社会保障基金的转移_社保基金论文

券商点评国有股划拨社保基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券商论文,国有股论文,社保基金论文,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增强市场信心,提振消费意愿

联合证券认为,总体来看,《办法》是绝对的利好。首先,为国有股“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开出了现实的良方,对于缓解短期市场IPO启动的压力、增强投资者信心起到积极作用,并且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其次,《办法》的实施将为充实社保基金账户提供可靠的保障,使中国政府“保民生”的实力得到增强,使居民对社会稳定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增强,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向消费拉动转型。另外,将对微观治理层面产生巨大的利益调整,“国进民退”态势或将因此获得改变的契机,部分行业,领域“国退民进”坚冰将融。

为国有股“大小非”问题的解决投石问路、探求长效机制,国有股“减持”将有法可依。尽管市场确信大比例的国有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被“减持”,但规模庞大的国有股一直是悬在中国资本市场头上的“德谟克利斯之剑”。《办法》明确了在境内证券市场实施国有股转持,给出了确定的政策,部分国有股划拨充实社保基金终于一锤定音。这已为国有股“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开出了现实的良方,使部分国有股“减持”将有法可依。

有利于缓解新股发行压力,增强当前投资者的市场信心。数据显示,A股共有33家拟上市公司在2008年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等待上市,拟发行股本总计达144亿股,计划募集资金722亿元。除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如中国建筑首发规模120亿股之外,其余企业总计拟发行股本不过几十亿股,在当前流动性较为充裕的宏观环境下,并不存在所谓的较大扩容压力。

根据静态潜在资金供给测算,共同基金、保险机构、券商、QFII、散户资金这五项资金来源的数据分析,潜在资金供给上限为1.2万亿元。而从资金需求来看,限售股解禁、创业板、主板IPO开闸的进程资金需求规模为1.2亿元。整体来看,下半年资金供求相对平衡。

但是,在宏观经济仍在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复苏途中,投资者的信心依然脆弱。尤其是,今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全年解禁的大小非市值超过3万亿元,是去年的8倍,部分投资者对此的心理压力还是较大的。

在重启IPO之前出台《办法》,划转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有助于一次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反映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深谋远虑以及对当前市场复苏的呵护之情、维护证券市场长期稳定的坚定决心。这对于缓解短期市场IPO启动的压力、改变投资者对“大小非”的看法,增强投资者信心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促进超级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从市场发展来看,国有股“大小非”这个包袱应该交给一个需要长期投资、必须长期投资的大基金来接棒。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投资机构,奉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理念。从实践操作来看,股改后的国有股股权较为清晰,从操作层面看较为容易。此次国有股转持政策利好社保基金,符合社保基金长期持有国有股符合其奉行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这为解决大小非解禁这样一个困扰我们证券市场的一个长期问题打开了“豁口”,把部分国有股直接划拨给社保基金不仅完全符合社保基金的投资理念,并且直接划转的国有股权降低了社保基金的投资成本和风险,更有利于社保基金规模的壮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一个规模巨大、奉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超级机构投资者,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无疑是长期利好。这对于全流通市场环境而言,更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长期市场信心。

有利于充实社保基金实力,缓解全国社保的资金压力,提升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能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发展。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建立的时间比较晚,社会保障体系“欠账”太多,但目前社保账户的缴费严重不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需要支持建设的时刻。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仅5000多亿元,远远不足以应付老龄化浪潮的到来。《办法》体现了我国以国有资产补充社保体系、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的决心。此前在市场讨论的国有股划转方案,市场一直担心此举一定涉及到很多利益纠纷、难以实施,但中央这次以“一刀切”的方式去做,手段凌厉坚决,表明了中央以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决心空前。

社保资金的缺口有各种版本,一种口径是10万亿元,目前A股市值也仅有大约18万亿元,可划转的资金将远远小于1.8万亿元,所以这一政策不会在短时期内立刻做实社保账户。不过,以后只要有国有公司上市,就会有新的股份可以划转,只要资本市场的容量继续扩大,社保这一块就会越做越好。这在一定程度将上缓解全国社保账户的资金压力,为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充实社保基金资金来源提供了市场基础。

使中国政府“保民生”的实力得到增强,有利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我们一直期待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降低投资和出口在经济中的比例。但近年来我国投资大幅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再鼓励消费,而消费却增长却难以提振,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是现阶段中国重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重工业化意味着资本化,相应的,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会降低,制约了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得老百姓不得不把大部分的钱存起来以求“自保”。

《办法》为我国今后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和覆盖面提供了支持,这是增加居民消费意愿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向消费拉动转型。从国际提升社保拉动消费的案例看,日本在1970年开始大力发展社保体系,到1975年左右效果非常明显,居民储蓄率降低,消费率上升。目前看来,《办法》将有利于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拉动我国居民消费增长。

将在微观治理层面产生巨大的利益调整,“国进民退”或将改变,“国退民进”坚冰将融的可能性增大。10%的国有股权从国有股东手中划转到社保基金账户,相当于降低了原国有股股东的控股地位,公司股权分散化。国有股目前还不清楚社保是否拥有投票权,不过在禁售期之后,社保如果出售这部分股权,国有股比例降低。由于涉及国有公司数量庞大,131家上市公司还涉及地方利益,主要是中央和省级层面的(含计划单列市),这也是一次重要的中央和地方的利益调整。在技术层面上来说,因此,一部分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可能因此会“控股权”不稳定,或将对微观治理层面产生巨大的利益调整,由此导致“法人治理结构”发生改变。

当然,某些垄断格局行业或领域的“国进民退”或将改变,这也为政府一直推进的“国退民进”提供了突破的可能。在部分领域降低国有股东的发言权的同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这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转持”而非“减持”,一字之差蕴含深意

申银万国认为,关于划转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的方案,从2000年社保基金成立时就已开始考虑。2001年6月开始实施的最初方案是进行国有股减持。本次公布的《办法》采用“转持”而非“减持”国有股来充实社保基金的举动,与当年完全不同。8年前市场之所以会反应剧烈,是因为当时的市场是股权分置的市场,在非流通问题还没解决的情况下提国有股减持,挑动了市场最敏感的神经。8年后再提10%股份划转社保的问题:市场条件已今非昔比。一方面,这次以“转持”来代替“减持”;另一方面,股权分置问题已基本妥善解决,非流通股被限售股所代替,市场很清楚限售股终有一天都是要流通的。因此,原先的流通和减持一步走变成现在的先流通后减持分两步走,效果将明显不同。划转至社保基金的国有股只有当持有到期后才可以在二级市场转让,不会即时增加当前市场的供给压力。

《办法》有利于减轻当前市场对限售股解禁问题的担忧,但只是将解禁时间延长,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新老划断后至《办法》公布前IPO的10%的国有股份的禁售期延长了三年。由于“转持”的目的,最终是要充实社保基金、弥补社保基金的资金缺口,因此“转持”最终是要通过“减持”来变现的,只是在“减持”的时间上有较大的推延而已,三年之后依然存在被抛售的可能。

《办法》出台构成市场短期利好。一方面,体现了管理层呵护市场的态度。尽管在IPO重启上管理层选择从融资额较低的中小板开始,但如中国建筑等大型的IPO仍是投资者不可避免的心中担忧。因此管理层在重启IPO后很快推出国有股转持办法,表明维护市场稳定依然是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尽管《办法》没有根本解决限售股解禁问题,但毫无疑议,当下市场上的部分供给压力因禁售期延长从而得到减轻。市场的信心和乐观情绪有望在这一利好的刺激下继续升温。

相比短期利好来说,我们更看重《办法》推出,是政府完善养老体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行动;其中是否也体现出在经济趋于稳定后,政策取向对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结构性问题的转移。过去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划拨和国有企业境外上市获得的国有股转持收入。无论从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角度,还是从对所有上市国有企业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境内上市要将10%股份划转社保基金都是势在必行。本次将境内上市的国有股部分划转至社保基金,将使其获得进一步充实。同时根据《办法》规定,对于转持股份社保基金以发行价入账,因此未来社保基金出售这部分股份时将可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养老资金的充实有利于未来养老机制的完善,社会保障的提升必然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和消费行为。这对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而言,或许将不再是政府一厢情愿的口号。

为解决A股限售股问题带来新思路

海通证券认为,《办法》的颁布并正式施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在A股市场新股IPO再度重启之际,管理层出台这项利好,或许有意通过此举对冲新股IPO重启可能对短期A股运行趋势造成的阶段性冲击。

其二,《办法》的颁布,为进一步地更好解决A股市场限售股解禁问题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如果未来管理层能够针对股改新老划断之前的上市公司的限售股解禁流通问题出台类似措施,将非常有利于A股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并可能对投资者信心构成显著正面的重大潜在利好。

殊途同归 效果各异

天相投顾认为,本次国有股转持对市场影响有限,而且也不改变当前市场震荡向上的基本运行趋势;3年后市场面对国有股减持的冲击,将更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盈利等基本面因素,供给冲击退居其次。

本次国有股转持对市场影响有限。与8年前国有股减持终结“5·19行情”相反,本次国有股转持对市场影响有限,而且也不改变当前市场震荡向上的基本运行趋势,有可能刺激行情进一步加速上扬。3年后市场面对国有股减持的冲击,将更取决于市场所处的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等基本面因素。

国有股转持社保:同样的目的,不一样的约束。就本次国有股转持和2001年国有股减持的目的而言,国有股减持的目的都是为了充实社保基金。但不同的是,本次充实社保的需求,就广度和深度而言,而非2001年充实社保的需求所能企及。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国有股减持有望增强市场对拉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复苏的信心。

减持方式:一字之差,效果各异。从本次国有股转持与2001年国有股减持的内容对比来看,两者之间唯一关键的差别在于国有股减持的方式,主要表现在本次国有股减持采用了“切香肠”的方式,将以前轻车熟路用过的股权分置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国有股减持,实现“权利与流通分置”,即先把国有股股权划转给社保基金,仅实现收益权和处置权的转移,再通过锁定三年的方式,减轻划转期间对市场的冲击和市场的疑虑,这样既实现了国有股的转持给社保基金,又减轻了市场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而2001年的方式太直接,没有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和股权分置下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东之间人为的“权益割裂”,造成双方的利益对立,最终在市场的压力下草草收场作罢。

但三年之后呢?虽然从短期来看,国有股股权通过划转的方式实现了国有股的部分减持,而且通过自我锁定3年的方式缓解了国有股减持对市场的冲击。从本质上来看,政府通过国有股的划转,成功地将一个大个头的“大非”,变成了两个中等个头的“大非”。但3年后这些国有股如何处置将由社保基金来决定,而由一个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来如何处置国有股权,实现了从政府指令减持到市场自我决定这一角色的过渡转换,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政府减持国有股遭遇的市场压力。这一角色的转换,更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也给政府稳定市场提供了操作空间。因为,如果市场信心脆弱,政府可以通过让社保基金禁售的方式稳定市场,而如果市场出现疯癫状态,就让社保基金“出山”减持,挤压市场泡沫,让市场重归理性。从这一角度出发,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权,对市场的长期稳定而言有正面的效果。

减持的市场环境:今非昔比。从市场环境来看,现在的二级市场成交量大约是8年前的21.5倍,成交金额是8年前的14.5倍。假定按照6月19日的市场条件一次性减持,由于应转持股份占6月19日成交量的37.3%,转持市值占6月19日成交金额的27.97%,因此,即使这些应转持股份一次性减持,对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

硬币的正反两面

国元证券认为,国有股划转带来双方面的效应。

正面效应:国有股划转意在充实社保,是拉动内需政策的一个步骤。扩大内需是在国际经济衰退期的最大对策,但由于社保缺口巨大,居民为养老、医疗、失业等远期支付担忧,导致即期消费下降,储蓄率上升。而充实社保,把更多的中国公民纳入社保范围,提高社保覆盖面,有利于打消居民后顾之忧,在消费中降低远期消费比例,提高即期消费的意愿。

新老划断至今的股票划转后多锁定3年,但不包含日后的新股,《办法》第十三条,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的境内上市公司国有股,社保基金会承继原国有股东的禁售期义务。

对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至本办法颁布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转持的股份,社保基金会在承继原国有股东的法定和自愿承诺禁售期基础上,再将禁售期延长三年。新老划断后的第一单是2006年6月19日登陆中小板的中工国际,按“锁一爬二”的时间推算,这些股票在2009年6月后都将进入大非全流通时期,而这些股票一旦转给社保基金,则会多锁定3年,无疑会增加市场的信心。不过对于现在发行的新股,办法中只说要继承禁售义务,并未提多锁定3年,这意味着老股和新股都可能在3年后才迎来社保减持,3年内市场几乎没有影响。

负面效应:社保持股到期后抛售意愿较强,但这是三年后的事。《办法》第十四条,社保基金会转持国有股后,享有转持股份的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干预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这表明社保持股不可能影响公司经营,再加上社保缺钱的事实,显然到期后第一选择就是抛出,但这是三年后的事情,当前不用考虑。

社保缺口巨大,《办法》或会加强大小非撤离意愿。2008年政府财政总收入为6.1万亿。2008年底全国各类社保基金积累额近2.5万亿,预计社保需求大致在10万亿左右,目前社保资金的缺口远超过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在财政入不敷出的今天,无法完成要在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国有股充实社保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但或会对地方类国有股或集体股等其他股份造成一定震撼,导致他们害怕未来可能再出台类似无偿划转政策而加速逃离市场。

图 限售股解禁按月统计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注:单位:亿股

国有股划转和延长禁售将对冲IPO的影响

长江证券认为,第一,此政策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利好,给了市场明确的信号,即国家不希望国有股解禁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在这个时点市场需要信心,因此从政策上来说仍以积极地建设资本市场为主,严厉的打压和政策真空都会让市场不稳定,资本市场是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融资进行输血,因此重启IPO对整个宏观经济来说是长远的利好。只是在重启IPO的过程中,如何对冲对市场的影响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一个技术性问题,因此国有股划转在这个时候出台意味深长。

第二,这次的政策不会影响国家对关键产业的控股权,按照划拨社保股权的比例来看,仅占IPO新发行股份的10%,即使社保完全卖掉也不影响控股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保基金将成为整个市场最大的财务投资人。

第三,《办法》仍有改进空间,此次规定的是新老划断后IPO的上市公司,而对于新老划断前的公司没有明确规定,如中国石化等公司。但是这部分公司占比较小,并不完全形成对市场的影响。

标签:;  ;  ;  ;  ;  ;  ;  ;  ;  

论证券交易商国有股向社会保障基金的转移_社保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