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渭源县农村饮水安全研究论文_张彦明

浅谈渭源县农村饮水安全研究论文_张彦明

甘肃省渭源县水务局 甘肃 748200

摘要: 渭源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西秦岭山脉的交汇地带,全县总面积2062.51平方公里。总人口34.4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412万人。全县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1560个村民小组。县城距省会兰州市174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站55公里,公路铁路衔接紧密,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全县从气候特点上,可分为北部为干旱山区、中部为川沿河谷区、南部为高寒阴湿区域三个类型区域,素有“蚕豆之乡”、“洋芋良种之乡”之称。

关键词:农村饮水 安全 现状

1、农村饮水工程基本现状

目前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全县成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所3个,负责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乡镇水利站16个,具体负责各项集中供水工程各自辖区内的村级以上管道等供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并负责村级水费的收缴工作。

截止2015年底,全县建成运行的“千吨万人”工程,覆盖99%以上的行政村;小型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建成后剩余行政村目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饮水安全工程保护方面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栽植围栏,在醒目位置制作并安装保护区警示标牌,防止牧区牲畜活动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有效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安装了“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随时掌握水源地内的动态画面,有效防止人为破坏水源设施和污染水质的行为。管理所派出专人加强对监控盲区等重点区域巡查,确保供水源头水质的安全。

2、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建设方面

农村供水工程大部分是2005年以前建的,工程运行时间长,管理难度大,且疏于管理,部分工程带病运行,遇到大旱年难以保障正常供水、供水保证率不高,部分工程由于设计标准较低,没有建立供水水质处理设备。净水厂水处理能力、管线输水能力、蓄水池调蓄能力均偏低,随着农村群众造成运行中供水量严重不足。

(二)水质保障方面

水质净化消毒措施单一,覆盖率不高,全县仅有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西南部农村供水工程、东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配套常规水处理设备,并配有二氧化氯发生器,其他单村供水工程由于未采取相关措施,水质问题特别是微生物指标超标问题还比较突出;我县建成的水质监测试验室,由于受专业人员 、运行经费等因素影响,影响到水质监测设备并正常使用。

(三)运行管护方面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所,对整个工程的主管线进行运行管理。其余支管、分支管的管理,并交由各基层水务站(所)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为了规范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县上出台了《渭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但目前基本水价尚未建立,水费不能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长期下去必将给工程管理维护带来困难,影响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村饮水安全需求分析

(一)总体要求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总体要求,顺应农村居民对改善饮水条件的迫切需求,综合采取新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根据渭源县农村饮水发展状况,到2020年,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使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主要任务,一是解决因各种客观原因新出现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二是对已建饮水工程进行巩固改造提升建设,保障供水安全;三是在有条件的区域新建集中连片集中供水工程,替代部分单村供水工程,稳定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四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工程运行管理。

(三)加强管理

定期检查,加强养护。对管理人员采取培训上岗,实行专业化分工,对供水设备及供水管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维修。管理人员要把设备及管网的定期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登记处理,

加强“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让农民用水户亲自参与管理,同时也加强了对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和有效监督。同时制定科学的节约用水制度,并通过该协会积极教育引导农户,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4、相关建议

(一)做好前期工作,精心规划设计

根据国家制定的饮水安全标准,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全,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定》的要求,规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的管理和保护,防治水源地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对供水水质要根据不同的水源条件采取监测措施,以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必须确保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的正常运行,定期对水质进行化验和检测,同时要逐步完善水质化验检测体系和制度,确保为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生活饮用水。

(二)因地制宜,推进工程效益发挥

根据渭源县南部水量相对充足,北部干旱缺水的实际条件,并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既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用水的需求,又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对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相对聚集的村镇,应建有一定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对居住相对分散的村,可采用单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根据地方实际供水工程应从节省投资、方便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的角度考虑建设方案,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供水技术和设备,所有集中供水工程尽可能采用自动化设备供水,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

(三)加强后期管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为保证安全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在工程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工程的建后管理问题,根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特点,积极探索研究符合当前农村安全饮水现状的建管体制。实行“先建制,后建设”的目标管理,认真制定《渭源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程运行和管理,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

(四)建立持续稳定的专项资金投入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动态性、复杂性。因此建议,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建立持续稳定的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其他形式资金为辅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机制。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要按规定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制度重在落实,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李仰斌。采取措施努力工作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5(3):30-32

[2]李代鑫,杨广欣.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5):4-7

[3]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R]

[4]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89)

[5]陈春宁。防治管道直饮水系统水质二次污染的技术措[J]华南大学学报。2001。5(3):64-66

论文作者:张彦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浅谈渭源县农村饮水安全研究论文_张彦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