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对比观察论文_张永菊,高建琼,田琴琴

(新津县人民医院体检科;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93例(114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每组31例(38眼),对照组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疗,观察A组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观察B组实施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愈合率和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A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愈合率分别为81.59%、92.11%,观察B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愈合率分别为86.84%、97.3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高于对照组60.53%、65.79%,P<0.05;1年内观察B组复发率为5.26%,低于观察A组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或羊膜移植术治疗效果显著,且手术操作安全性较高,同时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率最低,推进临床推广。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羊膜移植;复发率

翼状胬肉属临床常见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2%-5%,翼状胬肉是一种纤维血管样组织,与结膜相连并向角膜表面生长,不仅对患者美观造成影响,还会诱发角膜散光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水平。临床治疗以手术方式为主,但是单纯切除治疗术后复发率较高,有报道指出具体复发率高达20%-50%[1],且患者预后质量不理想。因此找寻一种安全且高效的治疗方式意义重大,近年来临床此方面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翼状胬肉患者,在单纯切除术治疗的基础上,医生主张联合丝裂霉素或开展羊膜移植手术,术后复发率在可控范围内。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三种不同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7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93例(114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每组31例(38眼)。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0~68岁,平均(54.13±4.11)岁;观察A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1~69岁,平均(55.08±4.03)岁;观察B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0~69岁,平均(54.78±4.17)岁。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上述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可进行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首次接受手术患者;翼状胬肉入侵鼻侧角膜超过2mm;神志清晰且无语言障碍;

排除标准:泪腺疾病患者;睑球粘连患者;干眼症患者;1年内接受过眼部气压手术患者。

1.2 治疗方法

全部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给予患者表面麻醉,麻醉药物选择利多卡因(0.5%),同时需行球结膜下麻醉,缝合线使用10/0进口尼龙线,羊膜则使用生物羊膜。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首先剪开患者结膜,具体从翼状胬肉颈部角巩膜开始,随后钝性分离翼状胬肉组织,到达巩膜处为止,切除巩膜表面存在的球结膜、翼状胬肉,并对其进行缝合,保证缝合后角膜膜缘1-2mm位置裸露[2];观察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后,取丝裂霉素棉片(0.2mg/mL),将其敷于巩膜暴露位置,敷贴时间控制为3min,随后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覆盖时,最好在棉片上滴入丝裂霉素,随后再进行贴敷,值得注意是的贴敷时不得直接触碰结膜囊游离缘和角膜面[3,4];观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羊膜移植术治疗,医者准确评估患者巩膜裸露面尺寸,以此为参考裁剪生物羊膜,将创面和羊膜利用尼龙线缝合,保证其充分固定,缝合时确保针线穿过浅层的巩膜组织,缝合后对线结进行埋植[5]。

术后处理:对照组、观察A组术后包扎2d,观察B组术后加压绷带包扎2d,保证每天换药,并对患者角膜愈合情况、羊膜植片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时使用裂隙灯,给予患者贝复舒滴眼液,3-5次/d,持续使用2-3周,随后给予患者四环素可松眼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愈合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其中愈合标准:手术区域洁净光滑,结膜处于平整状态,不存在充血情况,同时角膜创面恢复良好,其上皮覆盖较为光滑,不存在新生的血管,翼状胬肉组织增生完全消失;复发:结膜明显增厚,且出现充血情况,角膜创面出现新生血管,并伴有翼状胬肉增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观察A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愈合率分别为81.59%、92.11%,观察B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愈合率分别为86.84%、97.3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高于对照组60.53%、65.79%,P<0.05;1年内观察B组复发率为5.26%,低于观察A组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翼状胬肉临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美观,且随着病情发展会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影响,诱发散光等问题,不利于患者眼部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针对翼状胬肉,临床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局限性较大,且治疗效果有限,医者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但临床实践经验显示,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及时在术后给予患者射线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物治疗,但是复发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临床治疗效果不尽理想,眼科日渐重视翼状胬肉治疗方式创新研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A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愈合率分别为81.59%、92.11%,观察B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愈合率分别为86.84%、97.3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高于对照组60.53%、65.79%,P<0.05;1年内观察B组复发率为5.26%,低于观察A组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不彻底、存在慢性炎症刺激、残留病变组织和充血反复发作等[6,7],因此临床控制复发率应从上述因素出发,合理选择术式,并有效控制感染,以此抑制病情复发。丝裂霉素是一种抗代谢药物,从头状链霉菌中提取分离所得,其中含有乙盛亚胺结构,可发挥烷化作用,在DNA G1晚期、S期复制过程中起到阻碍作用,使得细胞无法正常分裂,抑制细胞增殖,临床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操作过程中或术后使用丝裂霉素可有效抑制病情复发[8]。羊膜属人体基底膜,具有无神经、无淋巴、无血管等特点,本次研究使用的生物羊膜提取自人体胚胎组织,经由脱水-消毒-无菌包装处理而成,具有黏附性强、组织相容性好、无刺激无毒等优势,患者使用后排斥性较低[9,10]。具体作用机制:利用生物羊膜基底膜,其基质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对角膜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控制生长因子表达和转化,尤其对细胞增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且其还可以增强结膜杯状细胞、非杯状细胞活性,促使其增殖,并作由于蛋白酶,促使其更好地清除炎症细胞,进而缓解患者炎症反应状况,起到较强的抗病毒、抗菌和消炎作用[11]。基于此治疗后患者血管化反应和炎症反应明显缓解,并对新生血管和瘢痕生成进行有效抑制,最终达到控制翼状胬肉复发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为翼状胬肉临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术式选择。

综上,针对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或羊膜移植术治疗效果显著,且手术操作安全性较高,同时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率最低,推进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费安裕.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应用[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3, 25(11):785-785.

[2] 徐永根, 陈伟, 朱慧娟,等. 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与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的比较[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3):327-328.

[3] Li M, Zhang M, Lin Y, et al. Tear function and goblet cell density after pterygium excision[J]. Eye, 2007, 21(2):224-228.

[4] 游向东, 金中秋, 周雄,等. 保存羊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临床军医杂志, 2004, 32(4):75-76.

[5] 关改新. 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术式的临床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6):56-57.

[6] Zha M X, Zhang D C, Zhang W, et al. Corneal contact lens in pterygium excision with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plication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J]. Journal of Anhui Health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2016.

[7] Wang J H, Yang W, Ophthalmology D 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Excision of Pterygium of 3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J]. Journal of Nongken Medicine, 2014.

[8] 周凌丽. 减少翼状胬肉复发的三种术式疗效比较[J]. 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14):661-662.

[9] Pang G L, Sun H. Small incision and excision of pterygium excision of pterygium with traditional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J].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2013.

[10] 陈利荣, 姚军平, 袁铸,等.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羊膜移植的疗效比较[J]. 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10):2006-2008.

[11] 费玉喜, 张志娟, 安玉梅.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院, 2013, 13(6):33-34.

论文作者:张永菊,高建琼,田琴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三种不同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对比观察论文_张永菊,高建琼,田琴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