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论文_陈沙,谭华清,杨志远,唐湘宇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1月一2014年9月间诊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其入院的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例患者运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的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早期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胸痛消失时间、sT段恢复时间、酶峰时间、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再通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血栓开通率,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而且在心血管内科中也是一种多见的急症和危重症,主要原因是因心肌缺血及畸形坏死引起[1-2]。本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危重和发病急,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若不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患者即可短时间内死亡。我院选择2013年1月一2014年9月间诊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提升其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1月一2014年9月间诊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21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在52~81岁之间,平均为(62.3+1.4)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及心绞痛等症状;梗死部位:23例为前壁,7例为后壁,10例为下壁;合并症:17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冠心病,8例合并糖尿病;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合并症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一般治疗: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心脏彩超、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镇痛,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呼吸监测,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立即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嚼服,然后减至150mg/d口服,3d后改为75mg/d口服;静脉滴注二硝基异山梨酯2—7mg/h,开始剂量30~g/min,观察30min以上,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量。静脉用药后口服硝酸异山梨酯10~20mg,3~4次/d或5.单硝山梨醇酯20~40mg,27欠/d;5000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h一次,连续7d;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B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12.5mg,2次/d,口服,2d后改为25mg,2次/d,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初始给予卡托普利6.25mg作为试验剂量,1d内可加至12.5mg或25mg,次Et加至12.5—25mg,2—3次/d。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服用.积极治疗并发症。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其中,20例使用尿激酶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8例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PA)(9g/L氯化钠注射液5mL加入r—PA18mg,5min静脉推注,30min后重复1次).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严密心、电监测,观察ST段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注意观察患者胸痛程度及心律、心率和血压等变化情况;观察有无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等;定时测定心肌酶谱、凝血酶原时间等。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心前区疼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ST段迅速下降,心前区疼痛基本消失,1周内无再次发作;有效:心前区疼痛症状减轻,心电图检查sT段下降好转,1周内发作次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发作频繁,心电图检查无改变,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脑出血死亡.冠脉溶栓再通标准:胸痛在2h时内消失或减轻、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h心电图上sT段下降≥50%;血清肌酸激酶峰值≤16h.符合上述标准2条以上即可判定为再通成功.观察两组的胸痛消失时间、ST段恢复时间、酶峰时间、酶恢复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用t检验或者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3例符合再通标准,再通率达 6 5.0%,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胸痛消失时间、s T段恢复时间、酶峰时间、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 著(P< 0.0 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显著(P< 0.0 5,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指冠状动脉血供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急剧中断或减少,相应心肌持久且严重的急性缺血所致[3].AMI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AMI治疗的关键是再灌注治疗,目的是为了使梗死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供血以挽救存活及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抑制左室扩张,保护心脏功能及改善预后.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P C I)两种方式,而 P C I比溶栓治疗再通更快、更完全,并发症相对较少。但是,我国许多基层医疗单位尚不具备开展急诊P C I的条件,而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可作为基层医院进行再灌注治疗、挽救存活及濒死心肌的主要方法[4-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药物溶栓等内科治疗方式,可有效挽救患者心肌,有利梗死后心肌重塑,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栓开通率高,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清益,曹雪玲.急性心肌梗塞复苏后溶栓及中西医治疗12例[J].光明中医,2012,24(11):745—746

[2]冯红军,程晓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与住院溶栓疗效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30(04):610—612.

[3]李棣华,高晓婷.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36(10):98—99.

[4]吴一清.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45(32):752753.

[5]陈存波,薛垂青,华晓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92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40(19)542—543.

论文作者:陈沙,谭华清,杨志远,唐湘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论文_陈沙,谭华清,杨志远,唐湘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