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并网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论文_李瑛鸽,舒攀,班思远,邢少洲,薛文浩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 河北邯郸 056001

摘要:我国光伏发电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依然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总体上来讲,其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光伏发电的投入,大力扶持我国的光伏发电企业,加快对光伏技术的科研投资,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帮助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一些前沿科技,不断突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封锁,大大促进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光伏发电并网;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1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特征解析

在将分布式光伏接入到配电网之后,光伏列阵的输出功率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太阳光的强度、温度等因素。在运行过程中,还会受到季节、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会使系统的运行不稳定、不持续,最终发生严重的电压波动,对公共电网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使用逆变器,可以对分布式光伏并网频率进行良好控制。在逆变器中,包含电子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生成谐波电流,可以加强电网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提高效率。

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逆变器,该器件包含的东西比较广泛,具有重要的作用。逆变器包括信号检测、电流控制以及抗孤岛,具有检测、控制保护的作用。为了保证逆变器的顺利工作,逆变器采用的电路为桥式,这种电路模式可以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逆变器工作开展中对电流会进行相应的控制,保证频率的护理性,同时对并网点的电压进行跟踪,通过这些方式保证功率的稳定输出。

光伏发电会对电网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光伏发电会受到太阳光的影响,发电效率具有波动性,这样会对配电网的负荷特性产生变化。其次光伏发电不具有自动调度的功能,不能对电流和电压进行调整,势必会减少发电容量,增加调度难度。再次光伏发电在接入的过程中会产生方向电流,如果光伏发电的规模比较大会使电压升高,超过承载负荷。最后还会对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变电站保护目的的实现是通过断路器完成的,光伏发电的比例过高的话会对网络进行扩撒,由单一的电流网络向多端网络转变,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3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配电网提升电能质量的有效措施

为了将分布式光伏并网更加合理地接入配电网系统中,需要将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电压进行调节,可采用有功、无功的方式,之后设置实际运行环节的控制方案。这样可以将配电网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如扰动、大容量载荷、光伏输出电能骤变造成电压质量降低等问题。接下来,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方案进行分析,以期在调节之后可以提升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3.1配电网中心控制层

(1)执行配电网调度

在执行配电网调度指令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会对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参考值进行有效执行。但其中存在波动性与间歇性的特征,会影响光伏列阵整体的输出功率,因此就会发生功率不匹配的现象,对调度指令与光伏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造成影响。为解决该问题可以使用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将这种情况进行有效的调节,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2)低电压穿越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超过10%的电压偏差情况,需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压问题进行紧急控制。将分布式光伏并网有功功率进行容量消减处理之后,可以有效避免逆变器出现过流问题。若电压偏差没有超过10%,且含有1%UN配电网电压出现降低情况,其中5%的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功率就会出现下降。可以对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功率进行限制,通过最大的可用容量就可以对无供电进行有效支撑。

(3)对储能元件荷电状态进行调整

为了增强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需要确保端电压处于合理的工作范围中,同时为了确保运行的持续性,应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若超级电容器的电压过低,可以使用充电的方式确保端电压获得提升。若端电压过高,就要将其中的电能放掉,避免超过标准值。因此可以使用恒功率的方式完成充电与放电操作,确保超级电容器中的能量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

3.2 配电网的本地控制层

如图1所示,在配电网的本地控制层中,需要加强超级电容器与逆变器之间的配合度,还需要对相关结构进行有效控制:(1)电网侧结构的控制,其中包括配电网的调频、调压与调度;(2)逆变器结构的控制;(3)对超级电容能量进行调整与控制。做好这些才能确保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图1 本地控制层结构图

3.3 仿真解析

(1)配电网的调度模式

在对配电网调度模式进行仿真验证的基础上,分布式光伏电源自身的直流母线电压比较稳定,在执行配电网功率调度指令时,通过仿真验证可获得良好电能运行效果。在0.1~0.5 s范围内,分布式光伏列阵的输出功率会骤然提升。在0.2~0.4 s时,分布式光伏会将无功、有功的调度质量进行改变。由于超级电容器自身具备一定的协调性,可以确保分布式光伏的调度指令跟踪状态较为稳定,还可以将其中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在800 V,电压不会出现过大的偏差,加强直流母线电压运行的稳定性。因此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强功率在前馈环节中的反应速度,还可以避免直流母线电压出现过大的波动。

(2)配电网的调频模式

在对配电网的调频模式进行仿真实验时候,发现若出现电频偏移的情况,分布式光伏电源就会立即与调频过程相融,还可以增强直流母线电压的运行稳定性。在系统运行0.1~0.5 s之间,分布式光伏列阵的功率将突然提升,若频率小于50.2 Hz,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功率自身就会成为光伏列阵的实际输出功率。若配电网的频率不断提升,基于0.1 Hz 4%PM速率,将会使光伏系统的并网功率参考值降低。若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的输出功率与参考值较高,通过对并网功率的分析,剩余的功率就会被超级电容器不断吸收。分布式光伏列阵的整体输出功率将会小于参考值,将其输出功率进行分析与处理之后就可以完成分布式光伏的并网。在对配电网系统进行调频的过程中,可以将800 V电压作为基础要求,在将0.625%电压偏差进行有效控制之后,就可以增强

直流母线电压运行过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低电压穿越模式

在低电压穿越模式中,对配电网的电压波动进行仿真实验,对配电网的电压进行调整,需要满足直流母线电压的多种要求。分布式光伏系统运行在0.1~0.5 s范围之间的功率会突然提升,在0.3 s之前,会下降到0.8 UN。若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电压小于0.98UN,无功功率就会通过逆变器的作用被注入至电网中,充分满足电压的需求。若电压小于0.95 UN,就可以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有功功率产生限制的作用,配电网电压的下降幅度与有功功率消减程度呈正比,还会将最大的可用容量作为基础,使逆变器成为无功电压的主要支撑。在对配电网进行压力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分布式光伏电源系统也在其中,可以将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在800 V,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将直流母线的电压稳定性能充分发挥。

结束语

从我国开始工业革命以来,应用传统石化能源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加剧温室效应,因此人们更加关注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的发展极为迅猛,尤其是光伏发电技术。将分布式光伏网并网接入配电网系统中,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提高分布式光伏并网的应用效果,从而提高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水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226.

[2]田磊.光伏发电技术研究进展[J].时代农机,2017,44(12):86.

[3]李彦君.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的问题与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17(36):32+30.

论文作者:李瑛鸽,舒攀,班思远,邢少洲,薛文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光伏发电并网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论文_李瑛鸽,舒攀,班思远,邢少洲,薛文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