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_李颖丽,庄美香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_李颖丽,庄美香

李颖丽 庄美香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五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优质护理能够降低病症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提高ST段压低减少次数,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084-01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型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胸闷,心电图可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示心肌缺血[1]。与其他冠心病不同的是,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型冠心病在于并无临床症状,但已有心肌缺血表现,即心脏已受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并逐渐演变为缺血型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因此临床上应该要高度重视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组采取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的研究,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且已排除肝肾费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硝苯地平过敏及血压水平不稳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实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1至85岁,平均(71.83±3.23)岁;病程1至9年,平均(4.42±1.18)年。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2至85岁,平均(71.78±3.19)岁;病程1至10年,平均(4.47±1.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给予所有患者24h持续动态心电图检测,以观测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低压减少次数及下移减少量。同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对于疾病有正确认知;对患者进行生活及饮食指导,避免意外发生;定期监测患者心肌缺血、心脏功能情况,避免不良情况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给予实验组优质护理,具体做法为:定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掌握患者心肌缺血、心率,并按照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3];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危险性,强化护患同步学习能力,共同提高疾病认知程度,促使护患能够早发现异常,进而提高护理依从性[4];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及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切忌负重劳动、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饮食应低盐、低脂肪、高蛋白,还应保持排便通畅,以免意外发生[5];强化患者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包括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等在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评定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满意在80分以上,基本满意在60-80分,不满意在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分别为(3.96±1.03)次/d、(13.40±3.21)h、(153.24±9.83)次/d、(0.074±0.032)mV;对照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分别为(7.56±2.44)次/d、(19.58±4.18)h、(80.41±8.62)次/d、(0.045±0.030)mV。实验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下移减少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24例满意,10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12例满意,15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但无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称之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该病因无临床症状极易被忽视,而导致意外,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身体机能退化,且多伴有各种其他慢性疾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更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引发猝死。因此临床应强化对于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护理。本文经研究也证实了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优质护理能够降低病症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提高ST段压低减少次数,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邵静,孙建霞,孙萌萌.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效果观察与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4):19-20.

[2]张润惠.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15,46(1):82-83.

[3]赵淑华,罗维.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饮食保健,2017,4(6):00020-00021.

[4]王培珍.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1):250-250.

[5]唐桂平.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4(34):7719-7720.

论文作者:李颖丽,庄美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_李颖丽,庄美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