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重组问题论文_陈喜山

简述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重组问题论文_陈喜山

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1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特殊时期背景下,为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及自身经营效益的增长,国有企业只能将资产重组改革暂时搁置。然而,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必须要开展国有企业的多种资产重组形式,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及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从而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重组的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提出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的策略,以达到防止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的目的。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资产重组;问题

引言

目前,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了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仍然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关键时期,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其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企业经营效益的快速增长掩盖了资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民营企业的发展,不科学的国有企业资产组合严重地降低了企业运营效率及发展潜力。为此,只有从国有企业的制度层面入手,进而完善现有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结构,才能实现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改变,并表现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一、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意义

国外学术界及商界对于企业资产重组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后,工厂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便是这一条实现资产配置优化处理的途径,即通过转让、收购、破产重组等一系列方式,来整合行业内现有的资源,并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极大地改变国有企业经营战略的同时,也逐渐地出现了有关资产重组的尝试。事实证明,在国有企业内部实行资产重组改革,既能有效地缓解员工与企业之间紧张的劳动关系,还能盘活企业的部分剩余产能,从而在不改变整体架构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国有企业的资产附加值及存量,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就国有企业行政化及现有经营情况而言,虽然在企业内部及外部展开资产重组工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及运营情况,间接造成人心浮动、企业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等诸多实际问题。为此,在新时期形式下,只有依照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出于长远战略发展考虑的全局观念,才能顺利地实现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战略规划。

二、国有企业改制下资产重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政企体制混乱,企业债务负担较重

公开透明的国有企业公司化运营机制是实现资产重组的基础。但是,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而言,仍然还是存在“经理”和“领导”身份重合的现象,存在严重的行政化编制管理倾向。正因如此,部分企业出于产权关系混淆的影响,在进行资产重组的过程中使日常经营出现混乱,只能寄希望于地方政府运用行政管理的方式,以非市场经济导向的手段,打乱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资产关系,再将部分经营方向毫不相关的企业进行强制整合,形成更为臃肿的区域经济集合体。长此以往,这种以牺牲企业应对外部市场变化的资产重组行为,既造成了国有企业不断攀升的高负债率,甚至还会进一步陷入“借债+经营”的死循环模式,在恶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系数。

2.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

目前,针对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而言,总体上还处于稳步发展的前进阶段。为此,在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对资产重组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形下,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准确地说,由于国有企业在规模、资金及技术层面上具有先天优势,所以通过资产重组的形式,更多的还是出于企业软实力增长、提升品牌知名度等长远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管理者一味地追求资产重组的效率及短期效益,甚至还有部分不法分子借助资产重组的机会,将某些“恶性债务”以非法手段转移给银行或社会投资者,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声誉。

3.产权协议存在漏洞,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受计划经济及政企不分的影响,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企业产权协议转让的相关法律,并且对其中的各个环节具有严格的把控限制及内容要求。然而,在国有企业资产覆盖层面过广、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出资人不到位等影响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作为已经成为国企内部的常态化现象。如此一来,在部分产权交易结构的违规操作及国企内部暗箱操作下,便会提升企业资产审计不严格、资产评估存在漏洞、场外交易不透明的几率,客观上加剧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直接损害了企业员工们的切身利益。除此之外,在企业资产评估过程中,也会因评估不严出现企业资产价格标准造假的现象。

三、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的对策

1.明确产权协议界定

首先,为减少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及资产不明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现有的国有企业体制下,先要明确企业的产权主体身份,并借助法律层面的权威性来进行界定。此外,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的指标、考核、监督激励体系,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进行限制与监督并考评一个国有企业出资人是否合格以解决国有企业管理者缺位,出资者虚化等问题,推动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

当前,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构建了产权交易市场,但是由于起步时间较短,管理较为混乱,监督不严,场外交易,发展不健全的问题大量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对产权交易市场加大管理监督力度,相关部门更要养手开展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设计,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下,形成一个有序并公止的产权交易格局,破除场外交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开展股权划转

要解决国有企业因债务负担重而过度负债、银行不良信贷的问题,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将债权转化为股权。简单来说,针对一些银行借款,国有企业可以直接将其转化为银行股权,银行有权成立相应部门对企业中的部分股权进行管理。这样的股权转化有养极大的优越性,第一,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将得到有效控制,资产结构也将获得优化。第二,相较于国有企业管理者,银行内有养更为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态势有着更高的敏感度,银行一旦作为国有企业股权所有者而存在便能够为企业的经营与治理提供更多的思路。但就具体操作来看,由于很多国有企业经营情祝并不乐观,这样的解决方案很多银行都难以接受,银行借款化银行股权之路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中介机构实现股权的划转,投资银行可以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募集购买国有企业债权的资金,中介机构将所购买来的债权转化为股权,由此进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健全社会救济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失业保险制度、待业培训制度,让部分下岗的企业职工基木生活能够得以保障的同时,发展其技能,为尽快上岗创造条件。第二,统筹城镇、农村的职工基木本养老机制,推动全国养老体系的共同进步与发展。第三,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多重保障并行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

结语:随养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而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长期受到资产结构不合理,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困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发展,其中养最为重要的便是养手企业资产重组,重新配置企业资源,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帮助国有企业摆脱颓势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淑波.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有关问题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7,(09):185-18

[2]伍静.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资产重组的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2016,(20):173-174

论文作者:陈喜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简述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重组问题论文_陈喜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